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王刚讲故事(3)
内容
编辑推荐

少女·神童·毒祸·太岁·囚犯·兄弟·彩王·矮人·猫眼……

悬疑·推理·命运·悲喜·神秘·爱恨……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这方唱罢,那方登场,不是流言,不是小说,不是演戏,而是就发生在你身边的一个个真实的现代传奇……

《王刚讲故事》是辽宁电视台首个以个人名字叫响的栏目,时长30分钟。首播时间为周一至周五晚间19点35分的黄金时段。在这个时段,历来都是各家电视台重金购买的电视剧唱主角,辽宁电视台《王刚讲故事》之所以敢于迎风而动,挑战传统,是因为要以“生活的真实”叫板“艺术的真实”:通过主持人王刚独具个人魅力地讲述,以及现代化的电视技术手段,将真实发生在大千世界里的事充分展现给观众。生活本身比艺术创作更为丰富复杂,在“王刚讲的故事里”,将呈现出生活本身的多样性,使观众看了一个好故事,也体验了一段奇妙的人生旅程。

本书收录了《王刚讲故事》栏目里的经典故事。

内容推荐

听故事,是多少人魂牵梦萦,终生不忘的儿时美好记忆。精彩动听的故事,无论古今、中外、快乐、悲情、紧张、舒缓,一经在耳畔响起,都会令听者侧目、闻者动容。听故事的人无论男女、老幼、贫富、雅俗往往会随着说者的娓娓道来而心动神驰,悠然神往。2008年,一位年高、稳健、智慧充盈的精英艺人将每天在屏幕的一端向期待精彩的观众讲述一个个往事奇观、人间悲喜,这就是《王刚讲故事》。

《王刚讲故事》是辽宁电视台首个以个人名字叫响的栏目,时长30分钟。首播时间为周一至周五晚间19点35分的黄金时段。在这个时段,历来都是各家电视台重金购买的电视剧唱主角,辽宁电视台《王刚讲故事》之所以敢于迎风而动,挑战传统,是因为要以“生活的真实”叫板“艺术的真实”:通过主持人王刚独具个人魅力地讲述,以及现代化的电视技术手段,将真实发生在大千世界里的事充分展现给观众。生活本身比艺术创作更为丰富复杂,在“王刚讲的故事里”,将呈现出生活本身的多样性,使观众看了一个好故事,也体验了一段奇妙的人生旅程。

本书收录了《王刚讲故事》栏目里的经典故事。

目录

人生

 我叫“小沈阳”

 穿“囚服”的神秘人

 爸爸拿走了我的救命钱

 出血者死!

 “象腿人”

 生死较量

 爬行少女之谜

 还妻

 

疑案

 鱼塘“鬼”火

 一把行踪诡异的镊子

 死不瞑目

 翡翠密码之谜

 防不住的贼

 闯进金店的功夫劫匪

 坠落山崖的少女

 

奇闻

 沉睡在脑袋里的子弹

 穿喉惊魂

 十九次怀孕的女人

 致命八厘米

 山洞里的离奇尸骨

 漩塘的秘密

 九龄童的猫眼传奇

 

真相

 被遗弃的袖珍婴儿

 说不出的真相

 为什么我长了一双鸭掌手

 井里的女人

 神童之谜

 挂存蒸柜上的女人

 男孩儿必死

 卖报纸的小女孩

试读章节

越狱犯?精神病患者?

这个故事要从一具会说话的尸体讲起。话说2008年1月末的一天,辽宁省盘锦市陆家乡派出所的民警忽然接到一个电话:有人在他们管片儿内的盘海营高速公路桥下,发现了一具死尸。民警们不敢怠慢,立即赶到了出事地点。民警们看见一个黑漆漆的物体躺在路边的荒草沟里:没错,是具死尸。下一步就是给他验明正身了。可正当一个民警伸手去摸他冰坨子一样的脸的时候,那具“尸体”动了一下,接着,在黑漆漆的夜色中,他竟然说话了:“我的腿好麻啊——”

原来是个活人,可他就这么一动不动地躺在荒革堆中,不仔细看,跟死人也差不多。要知道,这是1月末啊,数九隆冬,东北那天气,多壮实的人趴在地上一段时间都得冻坏了,这人敢这么千,是脑袋有病,还是存心要自杀呢?不管怎么说,先救人吧。于是,民警们七手八脚地把这个男人抬到了盘锦市救助站。可到了有光亮的地方一看,大伙全傻了。

民警发现这个男人的一双肉脚,竞像冰箱里的冻肉,分不清脚趾头,一碰都当当作响啦。这是严重冻伤,情况危急,必须赶紧送医院啊。

抢救正在进行中,可门外等候的人们议论开了:这是个大活人啊,有脑子也有力气,咋能眼睁睁自己被冻成这样,也不知道喊声救命呢?

“哎,你说这人不会是脑子有病吧。”“我看不像啊?”

“我看像,眼神发呆。”

正在此时,急救室的门开了,一个护士面沉似水地走了出来,啪,扔下了两件衣服。这衣服的正中央,印着两个醒目的大字。一看这俩字,所有的人都激灵一下,倒吸了一口冷气——监狱!

前后一合计,存场的人都紧张起来了,不约而同地想到同一个词儿——越狱犯!这事。性质忽然变啦!原以为躺在急诊室里的是个可怜的小白兔,这下倒好,变成了面目狰狞的大老虎了。就这样,刚刚回去歇口气儿的民警,又接到了通知——赶紧回来,抓逃犯!

面对警察,这身穿囚衣的神秘男人呢,竟然不紧不慢!问他话吧,含含糊糊说不上两三个字儿,还是难懂的四川口音。在大家的一再追问下,这位总算是报上了自己的名字——他说。他叫黄东林。可再问,黄东林又两眼一闭,无可奉告啦。

警察这行当,就是跟坏人打交道的,什么穷凶极恶之徒没见过啊?可眼前这个有点痴,有点蔫,还有点不好说的黄东林,真是让他们挠头啦。可挠挠脑袋,一个灵感忽然闪出来了——发现黄东林的地方,盘海营高速公路桥,距离盘锦市监狱不足5公里。这个穿着囚服的黄东林。该不会就是从眼皮底下越狱的吧。眼下,这人腿脚不便,可两件囚服是铁证啊,拿去盘锦监狱问问,兴许会有意外的收获。

监狱里跑出了在押犯,这可是捅娄子的大事啊。对此,盘锦监狱方面自然知道其中利害,可在详细了解了黄东林的情况之后。他们把脑袋摇得像拨浪鼓似的:这人肯定不是盘锦监狱跑出去的!但是黄东林身上的这两件衣服确实是出自监狱,上面“监狱”那俩字儿是由监狱方面统一印上的,但这统一印制,是说全省甚至全国的监狱都采用这种方法;也就是说。如今这位黄东林穿的这件囚衣,虽然出自监狱,却并非出自盘锦的监狱。

事情似乎又进了死胡同,可转念一想:就算这人不是盘锦监狱的,难道就不能是其他地方的越狱犯流窜到这里,筋疲力尽,最后被冻伤倒地的么?就在救助站里猜疑声一片的时候,从医院传来了一个不幸的消息——黄东林的脚保不住了。

不管这个黄东林是不是逃犯,只要他进了医院,都是医生的病人。如今,他脚上的冻伤已经危及了生命,唯一救命的办法,就是截肢。可动这么大的手术,得有个直系亲属签字啊,这位黄东林出身籍贯一问三不知,咋整呢?危急时刻,救助站的江秀忱站长站了出来,替他的家属签了名。  穿着囚衣的黄东林,为啥差点被冻死呢?江站长心里的两个答案,就像是两个小孩在掐架。一呢,就是这个黄东林真的有病,精神上有障碍,不知道求救;二呢,是心理有病,做贼心虚,不敢见人。凭着天生的善良,再看看眼下即将残疾的黄东林,老江真不愿意相信后者。不愿意相信他是个逃犯。他的心里,早就主动把砝码压到了黄东林智障、生活不能自理的一边。不断地为自己的这个判断找证据,甚至是找借口。

通缉犯?四川的流浪汉?

黄东林的手术很成功,他的脚虽然没了,但命保住了。可接下来这段休养的日子里,一些更加古怪的问题又不断地冒出来了。

慢慢地,人们发现:这个黄东林,不但忍耐力极强,而且很少说话,总是以一种忧郁甚至警觉的眼神看着病房里的一切。越来越多来自他身边大夫、病友的声音在不断地证明一点:黄东林不但智力没问题,而且思维清晰,话不多但切中要害,却又不爱沟通,是一个具有双重人格,隐藏很深的高人。

一个普通的逃犯,不可能把这么多特点集于一身,很明显,这是惯犯、重犯才具备的素质。

正当人们一筹莫展的时候,一天,江站长突然想到,这个人既然是四川口音,就应该与四JlI有联系。于是,他马上联系了四川的民政部门以及成都电视台的记者。听到这个消息,敏感的蜀中记者连夜赶了过来。可是,面对操着四川口音的记者,狡猾的黄东林转了转眼珠子,干脆一言不发。四川的记者无可奈何,只好拍了些影像资料。悻悻地离开了。

层层的迷雾似乎根本无法理清。可就在此刻,来自黑龙江警方的一个电话却让所有的人都震惊了:黄东林是他们通缉的一名纵火烧车的重犯,1993年潜逃,至今还未归案。那盘锦的这个黄东林,和黑龙江逃犯黄东林,真的是同一个人么?就在这真相难辨的时刻,几千里之外的四川也传来了消息——他们那里,竟然也发现了黄东林的线索。

咋还冒出了三个黄东林呢?原来。虽然记者采访不太成功。但是成都电视台还是及时地跟进了。报道了这位神秘男子的消息——毕竟,他说一口四川话啊,老家肯定也就在这巴蜀大地上。没准,他的乡亲、家人,就能看到这期节目,揭开他的面纱。还别说,这条新闻才播了不两天,就真的有人跑来认亲了。

认亲这人自称是黄东林的五叔。不过,老人家说了,眼前自称黄东林的这个人,其实不叫黄东林,他的真名叫杨德强,老家在四川省的彭山县,离家出走已经十多年了。不过亲叔侄俩,打断骨头连着筋,老人肯定地说:自己眼睛不花,这人肯定错不了。

这真是有点晕了,行踪诡秘的黄东林还没整明白,又冒出来个杨德强,那他到底是谁呢?好事儿的成都记者,干脆拿着黄东林的照片来到了彭山县,你不说他是你侄子么?那好,大家一起认认吧。

结果村民众口一词,都说这位身穿囚衣的神秘人。就是老杨家的二儿子,也就是杨德强。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这事儿多半没错。可他要真是杨德强。那为啥一口咬定自己叫黄东林呢?莫非这杨德强离家出走十几年,是作奸犯科,走了邪路,才更名改姓,隐藏至今?

人们是一头雾水啊!那杨德强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这个杨德强是四川彭山县人,13年前离家出走,从此一去不归。在乡亲们的回忆里,杨德强似乎是个大好人:勤劳,能干,善良,孝顺,和媳妇也是相敬如宾。这么个好人。咋会突然抛弃幸福生活,抛弃爱他的家人,宁可十几年漂泊流浪,险些被冻死在他乡,也不愿意回家呢?这事谁听了都纳闷。

细心的记者通过与杨家五叔的交谈,发现了一个惊人的隐情。由于遗传的原因,杨家上上下下,除了父亲杨宗干以外,三个兄弟加上母亲梁志英,全都患有间歇性精神病,一旦发起病来,大吵大骂算是小事,打人,拿刀砍人,那都是家常便饭。

P5-7

序言

出于职业的需要,我总强调“有声语言”的重要,为此我要找出尽量让人信服的理论依据。完整的语言要具备三个要素:即词汇、语法、语音。而“语音”的干变万化,便是我,一个自诩为“有声语言艺术工作者”的“艺术功力”之体现。

而今,您眼前这本《王刚讲故事》是不发声的,老王这张脸也未出现,所以应剔除“王刚”与“讲”,就叫《故事》,充其量叫《王刚讲过的故事》才准确恰当。

以上绝非自谦和调侃,事实上《王刚讲故事》之所以能吸引读者(成书前是观众),首先靠的是生活本身的丰富多彩,是作为生活主体的人的善恶美丑。如果说平时我们觉得活得平淡乏味,那多半是无暇或无心关注我们周围的人或事。而偏偏有这么一拨人,不但有空,还有心,成天不干别的,专门四处搜寻天下奇闻。这些“好事者”就是辽台的领导和编导。领导定方向,编导去执行。其间的苦辣酸甜、曲折反复,稍加整理也是一篇篇好看的故事!

一般所谓“故事”泛指过去的事,许多是想象杜撰出来的事,往往又是名人轶事。而此故事则是“现在进行时”,还绝对是真事儿,且是咱老百姓自己的事儿,所以听来贴心、人心、动心。

难道不是吗?

多少次啊,我曾经为主人公命运坎坷而担心;为善良的人受委屈而堵心;为子孙不肖而痛心;为好人终有好报而欢心!故事有了圆满的结局时我们宽慰松心;灾难降临时孩子被埋在废墟里我们揪心;党和国家领导人深入一线,人民子弟兵大仁大勇鼓舞人心,令我们众志成城、团结一心、洋溢着爱心……

我说“我们”,自然包括我。因为我先就动了心!对比观众,我们《故事》的第一读者,其中的悲欢离合、爱恨情仇,我总是第一个去体味。再以我的那点儿“有声语言技巧”把它讲出来,这个过程我总是充满感激之情。感谢辛劳的编导,尤其是前方的记者,感谢生活,更感谢那么多正直善良的百姓。他们才是生活的主人,他们应该也永远是我们故事的主人公。

荧屏上,讲到最后站起时,我总好再饶上两句,这次自然也不例外——

《王刚讲故事》——“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王刚讲故事(3)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辽宁电视台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辽宁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05065645
开本 16开
页数 13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85
出版时间 2009-06-01
首版时间 2009-06-01
印刷时间 2009-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19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8
丛书名
印张 6
印次 1
出版地 辽宁
212
185
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10:4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