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作者区别唐赋的体式,具体考察唐代骈赋、律赋、文赋、骚赋、诗赋、俗赋等的形式特征,剖析其中思想情感的寄托,描述其艺术风貌,使读者对于唐赋的存在与发展有一个较为全面而具体的感受,获得相对清晰而准确的认识。这对于深入地展开唐赋的研究无疑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图书 | 唐赋分体叙论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作者区别唐赋的体式,具体考察唐代骈赋、律赋、文赋、骚赋、诗赋、俗赋等的形式特征,剖析其中思想情感的寄托,描述其艺术风貌,使读者对于唐赋的存在与发展有一个较为全面而具体的感受,获得相对清晰而准确的认识。这对于深入地展开唐赋的研究无疑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六朝赋风的赓衍渐变——骈赋 第一节 骈赋概说 一、骈赋释名辩体 二、唐前骈赋概略 第二节 吟咏风月的渐衰和新朝气象的显露:骈赋的内容 一、颂美教化 二、抒情咏怀 三、体物 第三节 骈俪的盛极而变:骈赋的体制 一、对偶 二、声韵 三、藻饰 四、用典 第二章 科举考试的工具——律赋 第一节 律赋概说 一、律赋释名辩体 二、由骈入律的先兆 三、律赋限韵探源 四、律赋的骈赋特征 第二节 对科举工具的黏附和游离:律赋的内容 一、颂美教化 二、封建治道 三、阐释道理 四、回归文学 第三节 戴枷锁的舞蹈:律赋的体制 一、题目 二、限韵 三、破题 四、字数 第三章 骈俪轨迹的逆转——文赋 第一节 文赋概说 一、文赋释名辨体 二、唐前文赋概略 第二节 “为时而著”:文赋的内容 一、讽刺针砭 二、感叹人生 三、其他 第三节 弃骈用散:文赋的体制 一、仿古赋艺术分析 二、新文赋艺术分析 第四章 祧绪屈骚——骚赋 第一节 骚赋概说 一、骚赋释名辨体 二、唐前骚赋概略 第二节 “不平则鸣”:骚赋的内容 一、逐臣之悲 二、抒情感怀 三、其他 第三节 沿承与变革:骚赋的体制 一、唐代骚赋的句式“ 二、骈散骚的结合 第五章 赋有别体——诗赋 第一节 诗赋概说 一、诗赋释名辨体 二、唐前诗赋概略 第二节 齐梁余风:五七言体诗赋 一、内容隽永 二、形制精美 第三节 蕞尔小章:四言体诗赋 一、内容多讽讥时世 二、形制短小犀利 第六章 赋有别趣——俗赋 第一节 俗赋概说 一、俗赋释名辨体 二、唐前俗赋概略 第二节 市民所好:敦煌俗赋的内容 一、敦煌赋概况 二、敦煌俗赋的内容 第三节 市民所宜:敦煌俗赋的艺术风格 一、语言俚俗 二、谐隐手法 第五节 敦煌俗赋的文学史意义 余论 参考文献 后记一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唐赋分体叙论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赵成林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湖南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811135756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172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13 |
出版时间 | 2009-06-01 |
首版时间 | 2009-06-01 |
印刷时间 | 2009-06-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272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
丛书名 | |
印张 | 11.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湖南 |
长 | 234 |
宽 | 169 |
高 | 11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