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藏地密码(7)
内容
编辑推荐

写到《藏7》,《藏地密码》已进入最激动人心、最匪夷所思、最辉煌震撼的全面揭秘时刻,汇总前6部《藏地密码》留下的数百条线索,《藏地密码7》将揭开藏传佛教最大谜团:香格里拉到底在哪里?

关于香格里拉的记载和传说,大量存在于西藏文化的各个组成部分中。《藏地密码》作者何马先生,研究西藏历史多年,他偶然发现了那些隐藏在西藏各种古籍、佛经、史诗以及人们口头传诵中的秘密线索,那些状如蛛网的线索被他串联起来后,香格里拉的真实面目终于渐渐浮出水面……香格里拉到底在哪里?真实的香格里拉是什么样子?香格里拉真的是极乐世界么?香格里拉向我们隐瞒了什么?

关于香格里拉的一切终极秘密,都将在《藏地密码7》中缓缓解开……

内容推荐

即使你没有读过《藏1》到《藏6》,依然不影响你直接读《藏7》!

《藏7》的故事相对独立又绝对震撼!

《藏地密码7》揭开藏传佛教最大谜团:香格里拉到底在哪里?

《藏地密码7》六大绝对超级引人着迷精彩看点——

谜团之一:揭开藏传佛教最大谜团:香格里拉到底在哪里?

香格里拉,又名香巴拉,是藏传佛经中终极神秘的极乐圣地。

1933年美籍英国著名作家詹姆斯·希尔顿出版了一本全球超级畅销书《消失的地平线》,将香格里拉这个名字推向了全世界,此后,香格里拉在全世界风靡,但全世界都不知道香格里拉到底在哪里。有的人说她在云南,有的人说她在西藏,有的人说她在印度,也有人说她在俄罗斯……

香格里拉是人间的天堂,是藏传佛教徒心中的最后一片净土。关于香格里拉的记载和传说,大量存在于西藏文化的各个组成部分之中。藏经、西藏口头文学、诗歌、流浪说唱艺人等,都对香格里拉的隐秘历史给予了极大的关注。甚至,1775年,六世班禅大师罗桑华丹益希,根据《大藏经》中的经典,写了一部通俗的《香巴拉王国指南》。但是,人们依然不知道,香格里拉到底在哪里?

《藏地密码》作者何马先生,研究西藏历史多年,踏遍世界最险峻的秘地,他发现了那些隐藏在西藏各种古籍、佛经、史诗以及人们口头传诵中的秘密线索,那些状如蛛网的线索被他串联起来后,香格里拉的真实面目,终于浮出水面……《藏地密码7》,将不仅告诉你香格里拉怎么去,还将告诉你,香格里拉是什么样子……

谜团之二:如何抵达香格里拉?

根据藏经记载,通往香格里拉的道路有两条:一条是洁白的神山之路,另一条,是漆黑的冥河之路。

《藏地密码7》中,大探险家们选择了一条从未有人走过的路,穿越西藏有史以来最神秘的河:冥河。他们在漆黑的西藏地下,向下,向下,向下,直到抵达西藏地下深处……路之终点,会是香格里拉吗?

谜团之三:香格里拉到底什么样?

根据藏经记载,香格里拉是一个被双层雪山环抱的王国,那里有雪山、冰川、峡谷、森林、草甸、湖泊、金矿及纯净的空气。天地浩瀚无垠,乱石铺天盖地,憾人心魄,1145个高山湖泊散落于嶙峋乱石间,碧蓝如玉如同天堂之水,吸取了日月精华、天地灵气;民居依山就势、错落有致地融于自然环境中,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理念。远远看去,充满灵气的山谷中,翡翠般的青草绿树之中,是那沉甸甸的田地和隐在密林深处的寨房。那里的居民有着超凡的智慧,摒弃了偏执、痴迷和贪欲……

而事实真的是这样么?

《藏地密码7》中,大探险家们穿越冥河,历尽千辛,终于抵达香格里拉,却发现了一个可怕的历史真相,原来真正的香格里拉并不仅仅像传说中那样,香格里拉还有着不为人知的另一面……

谜团之四:香格里拉到底向我们隐瞒了什么?

公元838年,吐蕃末代赞普朗达玛登位,随即宣布禁佛。在那次禁佛运动中,僧侣们提前将大量经典和圣物埋藏起来,随后将其秘密转移至一个隐秘的地方,他们在那里修建了神庙,称为帕巴拉神庙,这就是藏地密码的终极探险之地,竟然就隐藏在香格里拉中,而希特勒当年两次派军队寻找的事物,也在香格里拉深处!

香格里拉到底向我们隐瞒了什么?

香格里拉有何种惊人的历史?

谜团之五:开启藏传密教最高法典:大天轮经

藏传密教最高法典《大天轮经》,鲜为世人所知。

这部集密教之大成的经文,从它现世的那一天起,就处处透着神秘。藏传佛教后弘期的代表人物,阿底峡大师入藏设坛,开讲大天轮经的第一讲便强调,这是一部从西藏流传出去的经书,他只是把这部经文又带了回来。可是,却没有人知道,这部经书,是何人,于何时所著,而经书上包罗万象的内容,更是让人猜不透。

《藏地密码7》中,这部藏传密教的最高法典将被缓慢开启,它会告诉世人什么秘密?百万“藏迷”拭目以待。

谜团之六:还原“喜马拉雅海”神奇世界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西藏原本是一片宽广无际的大海,海边有一处森林,所有生物都在森林中自由的嬉戏,直到有一天,大海突然退去,露出了茂密的森林和草甸,和五座高峰,那五座高峰,就是喜马拉雅山脉以珠穆朗玛为中心的五座最高峰。直到近二十年,科学家们才在喜马拉雅山脉发现了史前的海洋生物,包括三叶虫、菊石、鹦鹉螺等一些化石标本,证实了这个美丽的传说,并把这个传说科学命名为“喜马拉雅造山运动”,而史前的这一片汪洋,则称之为“喜马拉雅海”。随着喜马拉雅山脉的隆起,这喜马拉雅海,早已退去,融入今天的印度洋领域。

可是,《藏地密码7》中,大探险家们却在西藏地下几千米的深处,又遭遇了一片黑暗无边的海域……在西藏的远古时期,喜马拉雅海周围这片土地曾诞生了什么样的文明?西藏那时候真的曾是世界的中心吗?

目录

第四十六章 大天轮经:藏密最高法典

第四十七章 向下朝香巴拉前进

第四十八章 藏地猜想:喜马拉雅海

第四十九章 再见十三圆桌骑士

第五十章 初入香巴拉,重返古生代

第五十一章 穿越香巴拉原始丛林

第五十二章 被遗忘的古藏戈巴族村

第五十三章 迷失香巴拉深处

试读章节

方新教授道:“怎么不可能?你知道狼的社会团体吗?一头幼狼从断奶后到学会团体协作捕猎,学会认清自己在团体里的等级和地位,学会辨认猎物的身体健康状况,守护自己的领地,等等,谁教它们?还不是老狼教小狼。按照文中的说法,应该有百余头獒生活在一起,它们只需将这些技能,当作自己生存和捕猎的必要技巧,传给下一代就可以了,所以獒能训獒,獒能教獒,不需要人去干扰。问题是德军为什么要把它们作为资料收集成册?难道说,德军在二战中也准备发展兽战?”

卓木强巴摇头道:“这个……”

方新教授道:“这件事先放放吧,来,跟我说说你们这次去工布村发现了什么。找到入口了吗?”

张立道:“何止,我们还验证了地图,连地下河的船都找到了!”

“什么船?”方新教师问道。

岳阳简短地将他们看到的牛皮船向方新教授做了描述,又取出图片让方新教授看。教授看了之后,神色严肃道:“看来是这样的,这不是牛皮船。”

“嗯?”卓木强巴惊奇地道,“我们西藏不是只有牛皮船吗?”

方新教授道:“你太小看西藏的科技了吧,强巴。不过也难怪,时至今日,西藏很多古文明都未被发现,由于高原河流湍急,两岸夹山,才只剩下牛皮船了。这种大船,在吐蕃历史上有过记载,称作蛇船。古代西藏有两种常用的船,一种是木结构的大船,叫马头船,先后经历了方底、尖底、楔底三个时期,容纳的人数也从20到50人不等,据说莲花生大师就是乘坐马头船来西藏的;而另一种就是今天仍在使用的牛皮船,一开始牛皮船是圆底的,很像今天的碰碰船,后来才发展成梯形。除了这两种常用船,还有独木船、凹槽双木船等,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地理环境而有所改变,但是这些船多少都有一些问题。”

方新教授在桌面上画了一条方船,道:“拿马头船来说吧,它容积大,装的人多,适合长距离行船,但是西藏大部分地区河道狭窄,坡度很陡,马头船容易触礁翻沉;牛皮船呢,它轻巧耐用,不怕碰撞,就算是激流勇漂也能胜任,所以至今还在使用,但它体积太小,通常只能坐三五个人,而且不利于长距离运输,顶多做渡河用。所以,后来就有藏民发明了这种将马头船与牛皮船的优点结合在一起,既轻巧耐用,又能乘坐多人的蛇船。船心由多节龙骨嵌合连接,酷似脊椎动物的脊椎,再由龙骨伸出船肋,而船身呈梭形,狭长灵动,整条船就像一条巨蟒,所以又称蛇船、蛇形船,也有地方叫龙舟,但和内地的龙舟差别很大。”

岳阳讶道:“教授,你什么时候对船也这样有研究了?”

方新教授淡淡一笑,道:“从倒悬空寺回来,听强巴拉说起那些壁画,我就开始留意古藏出现过的大船,查到一些资料。”顿一顿又道:“但是,这蛇船的资料却是塔西法师提供的,在历史资料中没有佐证,而且,当时我就怀疑,哪里去找那么大的皮来绷制这么长的船,你们带回的资料给我提供了实物证据。”

亚拉法师和张立取出资料,岳阳指着蛇形船道:“现在解决了部分问题,但又有新的问题。”

方新教授问岳阳道:“什么新问题?”

岳阳道:“现在的主要问题是,那艘船在地下泡了三年多,不知道还能不能用。而我心中一直不解的疑惑就是,那个疯子如何能独自驾驶那么大一艘船从黑暗中回到外界的,如果说有十来个人,食物充足还说得过去。”

方新教授道:“也有可能是有十几个人,只是到最后只剩他一人活着。”

岳阳道:“那么,食物呢?十几个人总该在船上留下点什么线索吧。”

方新教授道:“那地下河有微生物,三年时间,什么线索都被水中的微生物分解了,只是那艘船为什么还没有腐坏?”

岳阳拿出他们搜集的船体鳞屑和木屑,交给方新教授,方新教授微微一笑,看来免不了得再去麻烦植物系和生物系的老友了。亚拉法师和张立已经将资料接入电脑,方新教授看得很仔细,看过一遍,忽然道:“啊,我可以请老朱帮忙看一看,他是专门研究洞穴的。等等……”

教授打了一通电话,在电脑上联网,将视频传了过去,没多久,对方的可视视频就传来了回音,只见一位六十岁左右的老者在视频前激动道:“老方,在哪里找到的纪实拍摄资料?”

方新教授道:“这个以后再说,我现在想要知道这种洞穴的大体情况。根据你的观察,它内部会是怎么样的,尽量说得简单些,我不是研究这个的,你知道。”

老朱道:“好吧,目前还无法判断这究竟是一个超巨型原生洞穴,还是一个水侵蚀的岩溶洞穴。如果是原生洞穴,里面的就是熔岩隧道,如果把这种岩质初步判断为某种变质岩,这段视频估计拍摄于某个产生过造山运动的区域。从人口看很是奇怪,那绝不是洞穴崩塌堆积,更像是人工堆砌的一条通道,但不管怎么说,这是落水洞无疑。我们不能将这段入口称为伏流,因为它有潜水面,里面是条地下河。很奇怪是不是?为什么我会认为它是原生洞穴,因为在洞穴里我没有看到流痕,也没有发现顶流石和壁流石……”

“好了,”方新教授道,“老朱啊——你说的我一句都听不懂,这样,我想咨询你几个问题,你以你的专业知识简单地回答一下如何?”

那位朱老道:“咦?我说得还不够简单吗?”

方新教授道:“呃,或许你觉得挺简单了,只是我们很多词都不懂,我只是想了解一下,这种洞穴,有没有可能构成庞大的地下水系统?”

老朱道:“可能,这太可能了!不应该叫地下水系统,应该是水下洞穴系统。如果是原生洞穴,后来才被注入水流的话,它完全可以是非常巨大的水下洞穴,甚至能超过美国的猛犸洞或是最近报道在墨西哥发现的那个什么什么洞。”

方新教授又道:“那,它的岩体会不会出现塌方什么的呢?”

老朱道:“得看岩层高度,如果岩层有二三十米高,基本就不用担心这些问题了,因为如果是火山变质岩,它的坚硬程度是超出你们想象的。”

方新教授道:“我知道地下水是分层的,你看这种水下洞穴系统有没有可能出现地下瀑布或者漏空区?”

老朱犹豫了一下,似乎在来回翻看视频资料,随后道:“我不敢肯定,得咨询一些同行,还要查阅很多资料才可以给你一个肯定的答复,不过看这样的熔岩隧道,应该不太可能出现突然断层,但是地底陡降坡形成的深切峡谷是有可能的。而且,两三米落差的阶梯平台也是有可能的,那种水道就属于激流漂流的范畴了,也是极其危险的。老方,你问这些,难道说,有人打算进一步深入探察这个洞穴?”

方新教授没有直接回答,只是笑了笑,老朱变了脸色道:“什么人,这么大胆子?不过话说回来,他们放置水下光源的锚点倒是很专业的!老方,这种事情一定要叫上我啊!”

方新教授也不直接回答,微笑道:“有机会,有机会的。”P2-5

书评(媒体评论)

《藏地密码》的作者依托于至今仍有神秘感的西藏文化与西藏地理,找到了在真实与虚拟间往返叙述的自由,使这个故事有了心理基础,使这个故事的铺排具备了成功的可能。《藏地密码》中至少关涉了三个似是而非的知识系统:藏传佛教的历史与传说;藏獒的知识与传说;最后一个是青藏地理及探险。似是而非?是的,小说中提供的知识系统是这样的,这是小说特殊的需要。如果一切都在已经定论的知识范围内展开,那样的探险小说就失去让人想入非非的能力了。从这点来看,作者何马已然掌握了类型小说写作的神秘配方。  ——著名藏族作家 阿来

在我眼里,《藏地密码》是一部奇书,一部以探险的视角追寻西藏千年隐秘历史的长篇著作。藏传佛教、藏獒、西藏传说、民间传诵的隐秘历史、史诗、藏族地区神奇和无限美景都在这本书里得到了完美的聚合。可以说,西藏历史文化和雪域风光的魅力,在这部120万字的恢弘著作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作者何马把精彩、刺激和文化品位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为那些对西藏充满兴趣和向往的读者,奉献了一场阅读的饕餮盛宴。我也希望读过这本书的朋友,有机会能亲自到西藏来看一看、走一走,亲自体验一下西藏雄浑秀丽的自然景观、高大奇绝的地形地貌、异彩纷呈的人文景观、色彩缤纷的民俗风情,听一听关于西藏神秘的民间传说,品一品藏族人民香甜的酥油茶。

——西藏自治区旅游局局长 巴珠

再没有比《藏地密码》更为玄怪的关于藏地的现代传奇了,它给读者呈现的秘密,特别是作者的那种“上穷碧落下黄泉”的想象驰骋,已经足以令人怦然心动了。这部小说对西藏文化,特别是对藏传佛教的描述是基本正确的,没有违背党和国家有关西藏的民族、宗教政策;作者在进行描述时,也对西藏文化表现出了应有的尊重,特别是对藏民族文化心理表达了尊重和某种程度的认同。由此可见,作者是一位比较严肃的创作者。总的来说,《藏地密码》情节跌宕起伏,构思精巧,环环相扣,是一个非常值得阅读的好故事。

——《中国西藏》英文版执行 主编、藏族文化学博士 周爱明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藏地密码(7)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何马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重庆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29007874
开本 16开
页数 29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00
出版时间 2009-07-01
首版时间 2009-07-01
印刷时间 2009-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学龄前儿童(0-5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19.25
印次 1
出版地 重庆
232
160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15:4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