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由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人类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主办,《评论》作为中央民族大学“985工程”当代民族问题研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科研成果出版,受该基地之民族学人类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有关科研经费资助。书中内容以社会及文化人类学为主,不排斥相关学科学者之作品,主办单位视培养年轻一代学人为己任,故将开辟相当篇幅供新生代学者发表其作品。作为学术探讨平台,《评论》将视具体情况,亦开辟相当篇幅选登相关主题的已发表论文。
图书 | 中国人类学评论(第12辑) |
内容 | 编辑推荐 《评论》由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人类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主办,《评论》作为中央民族大学“985工程”当代民族问题研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科研成果出版,受该基地之民族学人类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有关科研经费资助。书中内容以社会及文化人类学为主,不排斥相关学科学者之作品,主办单位视培养年轻一代学人为己任,故将开辟相当篇幅供新生代学者发表其作品。作为学术探讨平台,《评论》将视具体情况,亦开辟相当篇幅选登相关主题的已发表论文。 目录 区域与文明 Towards a Long-Term Macro-Geography of Cultural Substances:Food and Sacrifice Traditions in East,West and South Asia Civilisation and Temporalities:Examples from China 跨学科讲坛 宗教、金钱、价值 文明的比较 超越封闭文化——中国境外的文明、区域和长时段的延续与断裂 对话 我们是彼此的一部分——萨林斯、王铭铭对谈录 笔会:历史学与人类学——寻求新的结合点 按语 历史人类学实践中的一些问题 在田野中阅读江南乡镇志 倾听来自村落边缘的微弱声音 民间文献与社区生活:一项文本社会史研究的设想 祭文本、礼仪下乡与意识模型 武艺中的地理、身体与皇权:“混杂”文明的人类学研究 张胜温《梵像卷》中的南诏大理国王权形态 域论:尼泊尔洛域人的文化—历史理论 经史传统和中国“宇宙观”——关于照想史与人类学 人类学研究中的经学:几种路径的探讨 研究札记 结盟事件——部落与早期文明 会议纪要 “国内人类学研究生教学的经验、问题与前景”圆桌会议纪要 “寻求新的起点:历史人类学的理论建构与基本课题”研讨会纪要 文化人类学席明纳 晋水流域的历史与道德 圆桌会议 “抗战时期的中国学术”研讨会三次圆桌会议(实录) 述评 多元视角下的口述史访谈——读《行为互动的口述史访谈》 书评 《中间圈——“藏彝走廊”与人类学的再构思》 《象征在别处——社会人类学探讨》 《象征的来历——叶青村纳西族东巴教仪式研究》 《水德配天——一个晋中水利社会的历史与道德》 《在文明与乡野之间——贵州屯堡礼俗生活与历史感的人类学考察》 稿约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中国人类学评论(第12辑)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王铭铭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6295840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90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00 |
出版时间 | 2009-09-01 |
首版时间 | 2009-09-01 |
印刷时间 | 2009-09-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科学技术-自然科学-生物科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16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Q98-53 |
丛书名 | |
印张 | 18.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28 |
宽 | 165 |
高 | 14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