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今生有缘
内容
编辑推荐

一杯青茗,闻麝兰之香,清心可也;一卷妙文,饮醍醐佳酿,明心可也。翻开志祥同志的《今生有缘》,就犹如开启一瓮窖藏多年的老酒,浓洌的芬芳扑面而来。无疑,这是志祥同志继出版《映日荷花》短短三载之后推出的又一部新闻佳作。不论是发自心灵深处的呼唤“永远的王主席”,还是描述与赵宝生主席难以割舍的“戈壁情缘”;不论是追溯和王光美同志的巧遇,还是与一生的知己老新闻人韩长智的款款情深,与新西兰友人弗雷泽交往的跨国情谊;不论是描写陇原大地国有企业的风采神韵,还是描绘国企领导的雄才伟略、胆识奇谋……《今生有缘》字里行间跳动着的字符没有华丽的辞藻。

内容推荐

新闻,记录昨天的历史;新闻,也有着“新闻无文”和“易逝品”的说法。相信,当您读完《今生有缘》后就会有全新的感悟。今天,志祥同志携来的《今生有缘》是他多年采编生涯的荣誉见证,更是他打开珍藏的记忆,厚积薄发呕心沥血之作。不论是深情追忆灵机一动地策划出席中国工会十二大的我省裕固族女代表为总书记敬献哈达,还是追述和罗干同志一同下到窑街矿务局百米地层深处和采煤工人亲切交谈;不论是述说与倪志福、郑万通、张丁华等全总领导的幸识与交往,还是和子奇老书记在白银公司欢度大年初一、专访新当选的省长贾志杰、四访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卢克俭;不论是发自心灵深处的呼唤“永远的王主席”,还是描述与赵宝生主席难以割舍的“戈壁情缘”;不论是追溯和王光美同志的巧遇,还是与一生的知己老新闻人韩长智的款款情深,与新西兰友人弗雷泽交往的跨国情谊;不论是描写陇原大地国有企业的风采神韵,还是描绘国企领导的雄才伟略、胆识奇谋;不论是述说今年年初1300名陇原电力职工奔赴千里南征三湘大地抗冰抢险的赤胆忠魂,还是白描“5·12”特大地震后省总工会的想灾区人民群众之所想、帮灾区人民群众之所需的那段特殊日子……《今生有缘》字里行间跳动着的字符没有华丽的辞藻,完全采用淡墨简洁的素描手法,依然是志祥同志一以贯之朴实无华的文风,清新隽永。

目录

序/1

向总书记献哈达/1

随同罗干下矿井/5

三见倪志福/11

幸识郑万通/24

张丁华和我谈办报/36

与老书记一起过年/45

专访贾志杰/51

四访卢克俭/57

我随李主任走陇东/68

巧遇王光美/83

永远的王主席/88

戈壁情缘/102

今生有缘/115

感悟田玉军/127

魅力张栋杰/145

品味唐方平/160

我的老政委/178

好友“张佛爷”/184

新西兰友人弗雷泽/190

我熟识的赵满堂/197

看了这个企业真高兴/203

立冬访企业/207

德奎主席下矿井/211

暮色苍茫看劲松/215

他从雪域高原走来/225

乐为职工付辛劳/235

老兵新传/241

咬定青山不放松/246

共享阳光/250

春风得意马蹄疾/257

雄关作证/264

看似寻常最奇崛/271

天府彩虹/276

三湘大地铸忠诚/279

播洒春风满陇原/290

力量在工会旗帜下凝聚/299

跋/311

后记/314

试读章节

向总书记献哈达

事情虽然已经过去十多年了,可在中国工会十二大上,我省裕固族女代表高菊花,向时为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敬献哈达的场景总还是那样让我兴奋、激动。为把洁白的哈达献给总书记,我与高菊花等出席中国工会十二大的甘肃代表团中的几位少数民族代表一起商量的情景总是一幕幕浮现在眼前……

1993年10月24日是中国工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的日子。作为甘肃代表团的随团记者,尽管我已是继中国工会十一大之后,第二次随团采访中国工会代表大会,可大会开幕的头一天,也就是1993年10月23日的晚上,我的心情还是很不平静。思谋着有关报道大会盛况的一些想法,不经意间我便走出了住的房间,乘电梯来到代表团住地的京西宾馆院子里,一边散步,一边思考着……

10月的北京,虽然已近初冬,却没有丝毫寒气。晚风习习,倒令人倍感惬意。环顾四周,装饰一新的京西宾馆霓虹闪烁,雄伟壮观。仰望天空,繁星闪闪,皓月高挂。只见出席会议的代表总是三五成群的出出进进,一个个脸上都挂满笑容。尤其是一些少数民族的代表,也许是头一次到北京,每个人都穿着各式各样的民族服装,佩戴着各式各样的头饰,要么在一起嬉闹,要么在一起说着、笑着,在溶溶的月光下,成为京西宾馆偌大的院子里一道引人注目的风景……

就这样,在宾馆的院子里,我走走看看,转了一圈又一圈,不知不觉已是晚上lO点多钟。虽然一丝困意也没有,我还是朝着住的房间走去。正当我在宾馆一楼的大厅里按动电梯开关的时候,住在我隔壁的我省裕固族代表高菊花和蒙古族女代表阿尔玛突然出现在面前。高菊花忙喊着:“文记者,等一等。”说着我们一起走进了电梯。说来也巧,电梯里就我们三个人,看得出她俩的高兴劲,从眉宇间都涌了出来。

“头一次到北京吗?”我不禁问了一声。“可不是嘛,不要说到北京是头一回,到省城兰州也是头一回呢,这回可让我们大开眼界了。”阿尔玛激动地说。我又随口问道:“你们怎么不穿民族服装啊,你看院子里的那些代表,有的穿着藏族服装,有的穿着维族服装,多漂亮啊!”“我们要等到明天大会开幕,中央领导接见的时候才穿呢!”她俩几乎不约而同地说。

说话间,电梯停在了我们住的楼层。走出电梯一拐弯就到了她俩住的房间。就在楼层服务员打开房门时,高菊花说:“文记者,到我们房间坐一会。”我也连忙点头:“好,好。”说着我便走进了她们的房间。一进门,我们谁也没来得及坐下,高菊花就拿出一个大提包来,一下子从包里掏出几套民族服装,平展地铺在床上,高兴地说:“你看我带来的民族服装,有好几套呢。得知要来参加全国工会代表大会,家里人特意为我赶制的。”看着高菊花拿出自己的民族服装,阿尔玛也来了精神,连忙也拿出自己的民族服装摆弄起来。看着她俩的高兴劲,我不禁脱口而出:“穿起来,穿起来!”她俩毫不推辞,又忙乎着穿戴起来。

就在高菊花和阿尔玛穿戴好各自的民族服饰,在房子里来回走动的当儿,我不禁动了心思:“明天中央领导在人民大会堂接见参加会议的全体代表,为什么不能让她们向江泽民总书记等领导现场敬献哈达呢?”

于是我又脱口而出:“你们带没带哈达啊?”

我的话音一落,她俩几乎异El同声地说:“带了,带了,带来好多条呢!’,说着两个人又分别从自己的提包里,一下子拿出来足足十多条哈达。

“就没有想给中央领导敬献哈达吗?”我又兴冲冲问道。

“咋没有想,打离开县城的那天我就想过了,要代表我们裕固族人民亲手给江泽民总书记敬献一条洁白的哈达。”高菊花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滔滔不绝地说个不停。她还告诉我,她是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医药公司的药库保管员,参加工作以来,连续10年被评为单位的先进工作者。1993年8月出席了甘肃省工会第八次代表大会,并被选为参加中国工会第十二次大会的代表。临进京前,许多裕固族职工纷纷找到她,再三叮咛,到了北京一定要向中央领导转达裕固族人民的问候和祝福。离开县城那天,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的领导还专门举行座谈会,特意为她送行,嘱咐她一定要把裕固族儿女的情意带给中央领导,并特意准备了六条哈达,托她敬献给党和国家的领导人。

高菊花越说越兴奋,我也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一定要实现裕固族人民的这个美好心愿!”

高菊花眼睛先是一亮,紧接着又有些犯难地说:“我怎么才能将哈达献给江总书记呢?”

“明天下午3时整,党和国家领导人在人民大会堂接见全体代表,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我不禁为高菊花出起了主意。

“会场那么多的人,我又怎么能到中央领导身边呢?”高菊花还是有点犯愁。

这时,我们三个人好像都没了主意,一时间,房子里的空气似乎都要凝固了,每个人都在静静地想着……

我突然双手一拍:“我看这就么办,等到明天中央领导接见参加会议的代表,走到我们甘肃代表团面前时,你就从队伍里冲出去,把哈达献给江总书记!”

高菊花和阿尔玛两个人高兴得差点跳了起来,高菊花还连连说:“那就这么办,我一定要把哈达献给总书记!”

接着我们三个人又仔细揣摩着敬献哈达的一些具体细节。考虑到时间紧张,高菊花和阿尔玛都要提早把哈达放在衣袖里或者民族服装的上衣袍子里。于是她们俩把哈达叠了又叠,放在衣袖和长袍里试了又试,一直忙到深夜1点钟。我离开她们回到自己的房间后,也是一夜难眠,满脑子似乎都想着敬献哈达那一幸福而又激动人心的时刻。

1993年10月24日,激动人心的时刻终于来到了!

下午3时整,当江泽民、李鹏、乔石、李瑞环、刘华清、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步入接见大厅时,大厅内顷刻间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中央领导不时向代表们频频招手致意,还不断与一些代表亲切握手,气氛热烈,情景感人,数千名代表沉浸在无比幸福的暖流之中。

那天我们代表团特意把高菊花等几位少数民族代表安排在最前排,恰巧高菊花就站在我的前面,我也不时地提醒着她。机敏的高菊花把准备好的哈达早就拿在手里,只是迎候着中央领导的到来。当江泽民等中央领导缓步来到我们甘肃代表团面前时,身着裕固族服饰的高菊花连忙小跑步走上前去,把一条洁白的哈达用双手高高举起,敬献给江泽民总书记。只见江泽民总书记高兴地接过哈达,握着高菊花的双手,微笑着连连点头致意。高菊花双眼闪动着泪花,一个劲说着:“我们裕固族人民向总书记问好。”此刻,接见大厅里的2000多双眼睛都聚焦于甘肃代表团,摄影师们无不争相拍下这一珍贵的镜头。

下午的开幕大会结束后,在人民大会堂大厅里,在大会堂门前的广场上,不时可以听到一些代表团代表都在称赞说,今天甘肃代表团真是风光啊!听到这些,我们每一个甘肃代表团的人,心里都是乐滋滋的。  n

高菊花向总书记敬献了哈达,就别提有多高兴了。那一天见到我就说:“文记者,要感谢你出的好主意啊!”我也受她的情绪感染,连声说:“你可给咱们甘肃人争光了啊!”就在这天晚上,我们甘肃和山东、河南等省的代表团在京西宾馆的餐厅里就餐。为庆祝全国工会十二大开幕,我省出席中国工会十二大的特邀代表、武威皇台酒厂厂长张景发,让酒厂在北京的办事处送来了几箱皇台酒。在王新中主席和张景发厂长的带领下,高菊花穿起了裕固族盛装,唱着裕固族民歌,挨着桌子向代表们敬酒,让整个餐厅变成了欢乐的海洋。至今我还清楚地记得高菊花唱的裕固族民歌:

姑娘我手捧洁白的哈达,

小伙我端上热腾腾的酥油茶,

亲人啊,亲人啊,

请把我的情意收下,

那歌声合着代表们此起彼伏的掌声,响彻餐厅上空。P1-4

序言

一杯青茗,闻麝兰之香,清心可也;一卷妙文,饮醍醐佳酿,明心可也。翻开志祥同志的《今生有缘》,就犹如开启一瓮窖藏多年的老酒,浓洌的芬芳扑面而来。无疑,这是志祥同志继出版《映日荷花》短短三载之后推出的又一部新闻佳作。

新闻,记录昨天的历史;新闻,也有着“新闻无文”和“易逝品”的说法。相信,当您读完《今生有缘》后就会有全新的感悟。今天,志祥同志携来的《今生有缘》是他多年采编生涯的荣誉见证,更是他打开珍藏的记忆,厚积薄发呕心沥血之作。不论是深情追忆灵机一动地策划出席中国工会十二大的我省裕固族女代表为总书记敬献哈达,还是追述和罗干同志一同下到窑街矿务局百米地层深处和采煤工人亲切交谈;不论是述说与倪志福、郑万通、张丁华等全总领导的幸识与交往,还是和子奇老书记在白银公司欢度大年初一、专访新当选的省长贾志杰、四访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卢克俭;不论是发自心灵深处的呼唤“永远的王主席”,还是描述与赵宝生主席难以割舍的“戈壁情缘”;不论是追溯和王光美同志的巧遇,还是与一生的知己老新闻人韩长智的款款情深,与新西兰友人弗雷泽交往的跨国情谊;不论是描写陇原大地国有企业的风采神韵,还是描绘国企领导的雄才伟略、胆识奇谋;不论是述说今年年初1300名陇原电力职工奔赴千里南征三湘大地抗冰抢险的赤胆忠魂,还是白描“5·12”特大地震后省总工会的想灾区人民群众之所想、帮灾区人民群众之所需的那段特殊日子……《今生有缘》字里行间跳动着的字符没有华丽的辞藻,完全采用淡墨简洁的素描手法,依然是志祥同志一以贯之朴实无华的文风,清新隽永。手捧《今生有缘》,如沐杨柳之风、如迎杏花之雨,又仿佛在听一位老友娓娓道来一个个亲历的人生经典故事。以清明之光视之,以悟道之心解之,当让你可亲,让你明心,亦让你深思!

洋洋三十万字,煌煌三十嘉文,真的很难想象,从《映日荷花》出版到短短三年后《今生有缘》的成书,志祥同志作为《甘肃工人报》的总编是何等的锲而不舍、孜孜以求、钻之弥深。迎接着今朝报业竞争日益激烈的巨大挑战,肩负工作繁多、事务繁杂、压力繁重的管理重任,工作生活学习之余,志祥同志依旧保持着报人的本色,依旧笔耕不辍,一部接着一部地推出新闻佳作上品,着实令人感佩!

志祥同志钟爱新闻事业,挚爱工会宣传工作,把全部的身心都投入到了《甘肃工人报》而痴心不改、矢志不渝。在他和他的团队的共同努力下,《甘肃工人报》由四开四版的小报而壮大为对开四版的大报,由周二刊成长为周五刊,跻身省内强势主流媒体行列,深受广大职工群众喜爱。《甘肃工人报》也是白银公司广大干部职工群众的最爱,是发行量最大亦是最有影响力的报刊之一。不为其他,就为《甘肃工人报》是咱们企业和职工群众自己的报纸。

志祥同志是甘肃新闻界的名人,声名远播陇原大地。他与我相识而君子之交经年,其人格的魅力、敬业的精神、不懈的努力和事业的成就无不感染着我,为我良师益友,情谊甚笃。志祥同志嘱我为其《今生有缘》作序,实在汗颜,愧不敢当。今勉为其难,望不负志祥同志所托。

愿志祥同志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笔耕出满园春色!

后记

欣闻文志祥同志继出版《情满陇原》、《映日荷花》两部专著之后,又有新作《今生有缘》付梓,有缘作跋,颇感幸之。

我与志祥同志相识有年,是工会工作的情缘让我们成了很好的朋友。而且随着岁月的延续,我们之间以心相交,以诚相待,时间越长,情谊越深,友谊就像陈年老酒,窖得越久越醇厚。这是因为我们共同种下的真诚,并给予了长久的感情滋养和珍惜,不断地付出热情润泽培育的结果。正像书名《今生有缘》一样,能与志祥同志相识、相知,并且不管工作岗位发生什么变化,情意不断,友谊绵绵,乃为余之所缘。他在我熟悉的同仁中,是一位值得信赖和交往的兄长,其品行和才能更令余为之敬佩。

作为《甘肃工人报》总编,志祥同志是用全部心思从事着他所喜爱的这份事业。据我所知从《甘肃工人报》创刊的那天起,他就与之为伴,从记者到总编一干就是近30年。其间,面对报业的竞争,读者的呼声,工会的需求,志祥同志总能与时俱进,求新求变,多次对报纸版面进行调整,使《甘肃工人报》这份甘肃省总工会的机关报,在全省报刊领域稳占一席之地,且独具特色,深受企业和职工喜爱。他为之可谓呕心沥血,殚精竭虑。

在与志祥同志的交往中,我深深感到他思维敏捷,多谋善思,一些工作和活动往往经他参与或点拨,总会有一番新的创意。他在这方面的才能,在许多极具创意和特色的社会活动中,真是演绎得淋漓尽致,往往令人们赞誉有加,更让我为之折服。屈指数来,由他策划并举办的诸如《拥抱香港》陇原万名职工大签名、《迎我澳门》陇原职工赋诗献辞大赛、庆祝建国50周年《黄河之光》大型摄影展览、迎奥运《黄河潮声》大型职工文艺演出、《陇原职工心向党》大型歌会、《奥运之光》大型职工文体表演等一个个大型活动,无不令人刮目相看,赞叹不绝。也正是通过这些活动,不仅扩大了《甘肃工人报》的社会影响,而且密切了工会组织之间的联系,也使志祥同志在企业、在工会组织之间的影响力、感召力乃至个人魅力与日俱增。正像一些企业的同仁所言,志祥同志看似寻常,可他的名字却似一个品牌,把《甘肃工人报》与众多的企业紧紧联结在了一起。

志祥同志不仅是在办报,而且对工会工作倾注了全部的智慧和力量,他勤于思考,善于研究,对工会工作颇有见地。常常能通过《甘肃工人报》这个纽带,架起上到省总工会,下到各企业工会之间联系和沟通的桥梁。有不少企业,不管是党政领导还是工会干部,每每因工作的事情,都乐意和志祥同志商议、探讨。他也是一片真诚,事事处处替企业着想,尽力为企业帮忙。久而久之,不少企业的党政领导和工会组织,都视志祥同志为挚友至交,敬重中更多是信任和爱戴。我还是在武威铁路局工作期间,就知道志祥同志大名的,因为在报纸上看到过他写的不少文章,也常听铁路系统的一些人说到过他,但从未曾有过面晤。担任兰州铁路局工会副主席之后,我们有了工作上的联系与接触,特别是参加《甘肃工人报》举办的几项活动之后,我才真正对志祥同志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与了解。随着来往的增多,他对企业的那份感情,对工会工作的那份热爱,常常使我感动。也就是从这个时候起,凡是工会工作宣传方面的事,我都会找到志祥同志,请他出谋划策。兰铁复线建设中,志祥同志曾一次次来到铁路局工会,商量有关宣传问题,并很快与局工会合作,组织专门力量深入施工沿线采访,很快以题为《大漠丰碑》的长篇通讯在《甘肃工人报》刊发,产生了重要影响,兰铁局工会深为感动。就在《甘肃工人报》创刊20周年的电视晚会上,我曾受兰铁党政工领导委托,现场向《甘肃工人报》社和志祥同志表示了深情谢意。后来,我调任兰铁建设集团任董事长,不久又调任新组建的中铁二十一局任党委副书记。志祥同志仍然关心着我们的企业,关心着我的工作。我也愈加感受到工作岗位越是变化,我们之间友谊的弥足珍贵。就在中铁二十一局挂牌成立之时,是志祥同志提出《甘肃工人报》专版刊发成立情况,让我们企业几位领导都为之感动。每当有重大的社会活动,或重大的宣传任务,志祥同志也似乎对我们企业独有偏爱,如果说中铁二十一局在甘肃有了较大知名度,《甘肃工人报》功不可没,这是我们公司领导的共同认识。像我们与《甘肃工人报》联办的《相约春天》——工会干部新年联欢活动以及胡锦涛总书记为我们公司五位青年技术人员复信的宣传活动,等等,志祥同志无一不是在为提高我们企业的知名度考虑。特别是在2008年抗震救灾中,当省总工会召开大企业工会主席抗震救灾会议时,又是志祥同志第一个给我打电话,建议我们在会上带头捐款。事实证明,他的这一建议,真是给我们当了好参谋。我也从中感受到,在工作中有志祥同志这样的好朋友、好参谋,余之所幸也。

志祥同志在《甘肃工人报》工作已近30个春秋,尽管年龄在变,职位不变,可他对事业追求一直没变。作为朋友我为他遗憾过,也为他着急过,甚至还为他从内心深处有些不平。作为老朋友,闲聊中也难免说到有关情况。可每当谈及此事,志祥同志总是淡然处之,不为所动。据我所知,对他来说,机会和机遇还是不少,有些橄榄枝也曾向他抛来,可他似乎总是放不下他为之付出心血的《甘肃工人报》。在他看来事业胜过一切。因此,他不为名扰,不为利锁,不为物累,不求为人瞩目,至今仍然辛勤耕耘在《甘肃工人报》这片沃土上,没有丝毫的懈怠。每每见到他,总是伏案劳作,笔耕不辍。仿佛苦有所乐,其乐无穷,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就像登山一样不停地登临,从一座山峰跃上另一座山峰。用他自己的话说:“我只喜欢干我所喜欢的工作,有缘供职《甘肃工人报》,我终生不悔。”正是从他的这一番话中,我终于明白,他所做的这一切,是在践行一个不懈的追求:“人生的价值在于创造一个有价值的人生。”这也许就是志祥同志的《今生有缘》一书将要告诉我们的。也正是志祥的《今生有缘》让我读懂,一些人的人生是质朴的土地,他在土地上奔驰、跳跃、挫折,千般颠簸,万般艰险,但最终走出脚踏实地的自己,进入热爱人生而超然,洞悉世情而不染一尘的境界。这样的人生是我们应该为之追求和尊崇的。

俗话说,世间的亲情与生俱来,友情却是可遇而不可求。也有人说过,没有永恒的友谊,只有永恒的利益。我与志祥之间则不然。多年友好往来的实践证明,友谊让我们共同品尝着人生况味,友谊让我们创造出了许多共同的利益。落雪无声,浸润有情。我愿用满腔的心血浇灌与志祥同志之间的友谊之花,使我们的友谊之果更加庄重。我也真诚祝福志祥老兄事业通达,一切顺意。

2008年8月于兰州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今生有缘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文志祥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兰州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11030995
开本 16开
页数 31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00
出版时间 2008-08-01
首版时间 2008-08-01
印刷时间 2008-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3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53
丛书名
印张 20.25
印次 1
出版地 甘肃
235
175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6:5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