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司马迁/世界名人传记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史记》是我国历史学上一个划时代的标志,是一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伟大著作,是司马迁对我国民族文化特别是历史学方面的极其宝贵的贡献。这们我国著名的史学家,,他的经历又是怎样的呢?他是怎样完成这样一部著作的呢?青少年朋友们,就让我们拨开历史的尘埃,看看司马迁是怎样用生命和心血写就了《史记》这部伟大的著作吧!

内容推荐

  司马迁(前145或前135~?)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西南)人。生于汉景帝中元五年(前145),一说生于汉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卒年不可考。司马迁10岁开始学习古文书传。约在汉武帝元光、元朔年间,向今文家董仲舒学《公羊春秋》,又向古文家孔安国学《古文尚书》。20岁时,从京师长安南下漫游,足迹遍及江淮流域和中原地区,所到之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不久仕为郎中,成为汉武帝的侍卫和扈从,多次随驾西巡,曾出使巴蜀。元封三年(前108),司马迁继承其父司马谈之职,任太史令,掌管天文历法及皇家图籍,因而得读史官所藏图书。太初元年(前104),与唐都、落下闳等共订《太初历》,以代替由秦沿袭下来的《颛顼历》,新历适应了当时社会的需要。此后,司马迁开始撰写《史记》。后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获罪下狱,受腐刑。

出狱后任中书令,继续发愤著书,终于完成了《史记》的撰写。人称其书为《太史公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对后世史学影响深远,《史记》语言生动,形象鲜明,也是优秀的文学作品。司马迁还撰有《报任安书》,记述了他下狱受刑的经过和著书的抱负,为历代传颂。

目录

引子

一 龙门牧童

二 京城求学

二 乐城求学

三 游侠末途

四 少年时代

五 万里壮游(上)

六 万里壮游(下)

七 担任郎中

八 战争风云

九 宫廷怪事

十 出使西南

十一 父亲遗命

十二 主持改历

十三 实录历史

十四 仗义执言

十五 忍辱受刑

十六 心声回荡

尾声

司马迁名言录

司马迁年表

后记

试读章节

司马迁长到五岁时,发生了一件大事情。汉景帝去世了,他的儿子——十六岁的刘彻,登基做了皇帝,就是汉武帝。大汉王朝开始由一位少年皇帝来治理。

农家的孩子懂事早。司马迁和镇上的同龄男孩一样,赶着家里的耕牛,到野外放牧。与众不同的是,他喜欢在赶牛出去时,在牛背上搭一册刻了字的竹简。

牛安静自在地吃草时,其他的牧童在玩游戏。司马迁却在草地上摊开竹简,取一根树枝,照着竹简上的字,在地面上写写画画。

放牛的伙伴感到很奇怪,围拢来看他在地上画什么古怪的图画。司马迁对他们说,他是在练习写字,等竹简上的汉字都会念会写,就可以读整篇的文章了。说着,他便点着地上的字教伙伴们读,像日、月、山、川、牛、羊、虫、鱼等等。伙伴们知道他在识字写字,觉得他很了不起,因为那时候,一般的庄稼汉,很少有识文断字的。从此,司马迁认真练字的时候。大家就不去打扰他。等他练过字想玩的时候,大家才聚在一起玩游戏。

别看司马迁练字时那么专心致志,他可不是一个书呆子,玩起游戏来也是一个顽童。打滚追逐,玩泥爬树,抓虫子,捉迷藏,赶牛斗架,他可不会输给伙伴。

大家玩累了,便坐下来听司马迁讲一个从他父亲那儿听来的故事。伙伴们听得津津有味。司马迁比谁都懂得多,这让他们既羡慕又佩服。

司马迁和伙伴们的关系很好。有时候他练字太入神了,牛吃着草走远了也没有发觉。一些伙伴就悄悄地帮他把牛赶回来,不让他家的牛走失。

过了一年,年轻的汉武帝听到有人推荐司马谈,了解到司马谈很有学问,又是史官家族的后人,因此下令召见,让司马谈入朝当了太史令。

这可是司马家的一件大喜事,这件事立即传遍了夏阳县和芝川镇。司马谈研习学问多年,认为施展才华的机遇终于来临。整个家庭也为他感到高兴和骄傲。

父亲人京为官,司马迁自然感到高兴。

父亲离家后,司马迁和父亲相聚的时间越来越少,好不容易盼到父亲回家一次,父亲总是匆匆忙忙的。他检查一番司马迁的功课。看他读了些什么文章,熟练程度怎么样。更多的时候,司马迁总是在盼望和想念父亲。他对父亲为官的京城充满好奇:皇宫的房子是什么样子的?皇城的城墙高不高?年轻的皇帝凶不凶?皇城的街上好玩不好玩?他是一个好奇而又喜欢想像的孩子。

P7-9

序言

许多人有着这样的经历,小时候还没有读过历史教科书,就已经听过或读过一些生动有趣的历史故事。如黄帝大战蚩尤。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春秋五霸争雄,战国天下纷争,秦始皇统一中国,陈涉揭竿起义,项羽破釜沉舟,萧何月下追韩信……这些精彩的历史故事,曾经让我们为之着迷,令我们想像纷飞,对遥远岁月里祖先们的生活、生产、生存情况有所认识,得到有益的感悟和启迪。

这些历史故事之所以能留传下来,要归功于历代的史官。我国古代设置史官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周朝。史官具有神圣的职责和崇高的使命,需要有才华有正气的人来担当。史官往往世代相传,形成独特的职业道德和人格力量。

作为一个史官,他绝不是为自己记录,更不是为皇帝服务,而是对后人负责。史官对历史的记载,要原原本本、求真务实地将事实记录下来,流传万世不绝,给后人提供做事的依据与不再重复犯错的借鉴。因此,就算天塌地陷、泰山压顶,应该记下来的历史事实,史官也要据实记录.这正是史官的神圣职责。

为了真实地记录历史事实,具有正义感的史官不惜牺牲生命来完成自身的使命。春秋时期,齐国的野心家崔杼谋杀了他的国君齐庄公,想篡位当齐国的国君。当时的史官,就在史书上把事实记录下来。崔杼,谋夺王位而杀死庄公。

崔杼看了恼羞成怒,下令把史官杀了,叫史官的弟弟继任史官。可是这位继任的史官,虽然明白他的哥哥是为何而死的,仍然忠于职守,如实记录:崔杼,谋夺王位而杀死庄公。

崔杼看了暴跳如雷,又把他杀了,然后再让他的弟弟继任史官。

没想到接连死了两个兄长的史官,他记录的仍然是:崔杼,谋夺王位而杀死庄公。

崔杼一看,气得脑袋发昏。他大声地怒吼:“我命令你立刻改过来,不然我就像杀你的两个兄长一样杀了你!”

史官还是坚持不改,崔杼没有办法。他终于认识到,事实是无法更改的,终于不杀史官。

齐国史官三兄弟的故事,真是可歌可泣。

古代的史官为什么具有如此不屈不挠的勇气,敢于秉笔直书呢?在当时的人们看来,帝王是代表上天来统治天下百姓的,他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百姓。甚至后世子孙。如果他胡作非为,老百姓拿他没办法,惟一让他警惕的就是史书的记录、后人的评判。史官是上天派来监督帝王作为的人,是惟一能令帝王戒备恐惧的监督者。他们真实地记录历史事实,履行上天赋予的神圣使命。他们从事的工作对统治者有着约束、监督的作用。

基于这样的认识,孔子曾经删订《春秋》一书,目的是使国君不敢胡作非为。让乱臣贼子感到恐惧,回到以“礼”治国的轨道上来。

但是自从孔子之后,由于长期战乱。社会生活和人们的道德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历史记载成了空白。史官不能尽到自身应有的职责。出生在孔子之后四百年的司马谈身为汉朝的史官,对此忧心忡忡,认为这是自己的耻辱。他发愤要写作一部史书,让历史记载连接起来,让史官的传统得到恢复,但他未能如愿,带着满腔的遗憾去世了。

他的儿子司马迁接受父亲的遗命,终于写成了中国历史上一部伟大的历史著作——《史记》。

《史记》这部书,最初叫《太史公书》,记载的历史上起传说中的轩辕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年间,是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的历史时间长达三千年左右。它包括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个部分,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余字,是一部体大思精、前无古人的历史著作,也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文学著作之一。  写作史书,不能凭空虚构,不能取材失当,不能放弃立场,要做到核准事实,秉笔直书,并作出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评判。由此可以想见《史记》这部书写作的艰难程度。唐代学者刘知幾在谈到一个杰出的历史学家应具备的条件时,提出了三项条件:一是史学(学问),二是史才(才气),三是史识(见识)。清代学者章学诚又补充了一个条件,认为还要具备史德(人格)。司马迁不愧是他们所推崇的学、才、识、德兼备的大历史学家,他的人生命运与创作《史记》息息相关。

让我们拨开历史的尘埃,看看司马迁是怎样用生命和心血写就了《史记》这部伟大的著作。

后记

十七年前,我曾聆听北京师范大学韩兆琦教授的《史记研究》课程,韩先生的精彩讲授让我深受教益。本书在写作过程中,参考了韩先生的著作《史记选注集说》(江西人民出版社)、《史记评议赏析》(内蒙古人民出版社),还有刘国辉著《司马迁全传》(长春出版社),萧本雄著《司马迁》(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有关司马迁生平事迹的年代,基本上按着韩兆琦先生所作的《司马迁年表》来表述。在此特作说明,并向上述作者表示感谢。

邓湘子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司马迁/世界名人传记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邓湘子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4236914
开本 32开
页数 18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14
出版时间 2006-01-01
首版时间 2006-01-01
印刷时间 2009-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图书小类
重量 0.25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5.81
丛书名
印张 6
印次 6
出版地 浙江
204
141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33345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9:3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