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老人与海/新课标课外经典阅读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这篇小说的确反映了社会经济发展某一阶段的普遍模式,这种模式甚至在现在的发展中国家还可以看到。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农业国古巴,传统的渔业文化(和工业化世界隔绝,贴近自然,脱离现代技术,受庞大的家族和紧密联系的村落的约束)开始受到捕鱼产业(依赖工业化的世界,不顾或忽视环境,依靠机械设备获取利润,受庞大的家族和地方村落的约束较少)的冲击。在《老人与海》里,一方面,海明威把圣地亚哥描绘成一个一心一意将捕鱼手艺与自身身份、行为准则和自然法则完美结合在一起的渔民;另一方面,海明威刻画了一些奉行实用主义的年轻渔民,他们把鲨鱼肝卖给美国的肝油产业,用这些利润购买摩托艇及其他机械设备,把捕鱼全然当做改善物质生活的一种手段。

内容推荐

《老人与海》由海明威所著,本书系我社重点推出的“新课标·课外经典阅读丛书”的一种,适合青少年购买阅读和各类馆配供书。本书是现代美国小说作家海明威的一部中短篇小说集,《老人与海》是创作者生前发表的最后一部小说,一经问世,便在国际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在当时的文学界掀起了一阵“海明威热”。全书所收的作品流畅易读,尤其适合学生阅读,相信对学生的语文学习、外国文学素养等能够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

目录

老人与海

乞力马扎罗的雪

短促的幸福生活

阿尔卑斯山牧歌

穿越雪原

登陆前夕

十个印第安人

你们决不会这样

印第安人搬走了

写作

某件事情的结束

三天大风

试读章节

他是一位在湾流中的一条小船上钓鱼的老人,到现在已经去了八十四天,但是一条鱼也没逮住。最开始的四十天里,有一个男孩子跟他在一块儿。但是,过了四十天还没有捉到一条鱼,那个孩子的父母对他说,老人现在准是倒霉到了极点,所以那个孩子听从了他们的吩咐,上了另外的一条船,第一个星期,就捉到三条好鱼。孩子看到老人每天回来的时候船总是空的,感觉很难受,他总是会走下岸去,帮老人拿卷起的钓索,或者是鱼钩、渔叉,还有绕在桅杆上的帆。帆上用面粉袋片打了一些补丁,看起来就像一面标志着永远失败的旗帜。

老人十分消瘦,也很憔悴,脖颈上面有一些很深的皱纹。腮帮上有一些褐色的肉瘤,那是太阳在热带海面上的反光所形成的。褐斑从他脸庞的两侧一直蔓延下去。他的双手因为经常用绳索拉大鱼,留下了特别深的伤疤。可是这些伤疤当中没有一块是新的。它们就像是无鱼可打的沙漠中被侵蚀的地方一样古老。

他身上的所有一切都显得十分古老,除了那一双眼睛以外,它们就像海水一样蓝,喜气洋洋并且还不服输。

他们两个人从小船停泊的地方爬上岸的时候,那个孩子对他说:“圣地亚哥,我又可以陪你出海了。我家挣到了一些钱。”

老人教会了那个孩子捕鱼,孩子很爱他。

“不,”老人说道,“你遇到了一条交好运的船,和他们待下去吧。”

“但是你应该记得,有一次你八十七天钓不到一条鱼,但是在接下来的三个星期里,我们每一天都逮住了大鱼。”

“我记得的,”老人说道,“我明白你不是因为没有把握才离开我的。”

“是爸爸让我走的。我是他的孩子,所以不能不听他的。”

“我知道,”老人说道,“这确实是有道理的。”

“他没有多大的信心。”

“对啊,”老人说道,“但是我们有,难道不是吗?”

“对,”那个孩子说道,“我请你去海滨饭店喝一杯啤酒,之后把打鱼的家什带回去。”

“那当然很好,”老人说道,“我们都是打鱼人嘛。”

他们在饭店的露台上面坐下,许多渔夫拿老人开玩笑,但是老人并不在意。一些上了年纪的渔夫看着他,感觉很难受。但是他们不把这种情绪流露出来,只是斯文地说起海流,谈论着他们把钓索送到海面下多么深,天气一向是多么好,还说起他们的见闻。当天那些打鱼得手的渔夫都已经回来,把那些大马林鱼剖开,整片儿横排放在两块木板上面,每一块木板的两端分别由两个人抬着,摇摇晃晃地送到收鱼站,在那儿等冷藏车把它们运送到哈瓦那的市场。逮住了鲨鱼的人们把它们送往海湾另外一边的鲨鱼加工厂去,吊在复合滑车上面,把肝脏掏出来,把鱼鳍割掉,外皮剥掉,再把鱼肉切成一条一条的形状,准备好腌制。

每当刮东风的时候,鲨鱼加工厂就会隔着海湾送来一股腥味儿。但是今天只有淡淡的一丝,因为风转向了北方,后来逐渐平息。饭店露台上面阳光明媚,天气宜人。

“圣地亚哥。”那个孩子说道。

“哦。”老人回答说。他一只手正端着酒杯,在思考着很多年以前的事儿。

“明天需要我弄一些沙丁鱼来给你用吗?”

“不。你打棒球去吧。我划船还可以,罗赫略会帮着我撒网的。”

“我也很想去。就算我不能陪你钓鱼,我也特别想多少为你做点事情。”

“你已经请我喝了一杯啤酒,”老人说道,“你现在已经是个大人啦。”

“你第一次带我上船的时候,我有多大?”

“那时候你五岁。那一天我把一条活蹦乱跳的鱼拖上船去,它险些把船撞得粉碎,你也险些送了命。你还记得吗?”

“我现在还记得鱼尾巴砰砰地拍打着,甚至连船上的座板都被打断了,另外还有棍子打鱼的声音。我清楚地记得你把我朝船头猛推,在那里搁着湿漉漉的钓索卷儿,我感到整条船在颤抖,听见你啪啪地用棍子打鱼的声音,就像是在砍倒一棵树,我还记得那时候我浑身上下都是一股甜滋滋的血腥味儿。”

“你是真的记得那回事儿,还是因为我不久之前刚跟你说过?”

“从我们第一次一起出海的时候起,什么事情我都记得清清楚楚。”

老人用他那双饱经日晒但目光坚定的眼睛充满爱怜地望着他。

“假如你是我的儿子,我一定会带你出去闯一闯,”他说道,“但是你是你爸爸和你妈妈的儿子,你现在又搭上了一条交上了好运的船。”

“我出去弄沙丁鱼来好不好?我还知道去哪里能弄到四份大鱼饵。”

“我今天还有一些剩下的。我把它们放在匣子里已经腌了。”

“那么我给你弄四条新鲜的来吧。”

“一条就够了。”老人说道。他的希望跟他的信心从来没有消失过,这时又像微风初起时那么的鲜活了。

“两条吧。”孩子说道。

“那就两条吧。”老人总算同意了,“你应该不会去偷吧?”

“我倒是愿意去偷,”孩子说道,“但是这些是买来的。”

“真是谢谢你了。”老人说道。他心地十分单纯,不去琢磨自己什么时候居然变得这么谦卑了。但是他知道他已变得谦卑了,明白这并不丢脸,也并没有给自尊心带来什么损失。

“你看这海流,明儿一定会是一个好日子。”他说道。

“你准备上哪儿?”孩子问道。

“去远方。等到转了风向再回来。我准备天不亮的时候就出发。”

“我要想办法叫船主人也驶到远方,”孩子说,“这样,假如你钓到了鱼,我们就能赶去帮你的忙。”

“他不会愿意驶到特别远的地方。”

“对啊,”孩子回答说,“但是我能看到一些他看不到的东西,假如有只鸟儿在空中盘旋,那么我就会叫他赶去追鲯鳅。”

“他的视力这么不好吗?”

“跟一个瞎子差不多。”

“这就奇怪了,”老人说,“他从来没有捕过海龟,这东西才伤眼睛哪。”  “你在莫斯基托海岸捕了这么多年的海龟,但是你的眼力还是蛮好的嘛。”

“我可是一个不同寻常的老头儿。”

“但是你现在还有足够的力气对付一条大鱼吗?”

“我觉得还是有的。而且还有很多窍门可用呢。”

“我们把这些家什拿回家去吧,”孩子说道,“这样的话我就可以用渔网去逮沙丁鱼。”

他们从船上把打鱼的家什拿起来。老人把桅杆扛到了肩上,孩子拿着木箱,里面放着缠得十分紧密的褐色钓索卷儿、鱼钩以及带杆儿的渔叉。那只盛鱼饵的匣子被藏在小船的船艄下边,那里还有大鱼被拖到船边的时候用来收服它们的棍子。大家都不会来偷老人的东西,但是还是把桅杆以及那些粗钓索带回家好一些,因为露水对这些东西很不好,而且,虽然老人深信这里的人不会偷他的东西,但是他觉得,把鱼钩跟渔叉留在船上对别人而言确实是一种诱惑。

他们沿着大路一块儿来到了老人的小屋,门开着,他们进了屋。老人把绕着帆的桅杆靠墙放着,孩子把木箱以及其他的家什搁在它的旁边。桅杆跟这小屋里面的单间屋子差不多一样长。小屋是用大椰子树的被称作是“海鸟粪”的坚韧苞壳做成的,里边有一张床、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以及泥地上一处用木炭烧饭的地方。

P1-4

序言

人类作为拥有智慧的灵长,总是用自己双手去改变身边的人和世界,同艰难困苦作斗争,人的勇气能承担一切重负,人的耐心能忍受绝大部分痛苦,人的毅力像黑暗中的明灯,照亮了前行的路。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的这部《老人与海》讲述的就是关于人类坚强不屈的精神。

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美国著名作家。他被誉为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是“新闻体”小说的创始人,以“文坛硬汉”著称。1899年7月21日出生在美国伊利诺伊州芝加哥郊外橡树园镇一个医生的家庭,他的父亲酷爱打猎、钓鱼,母亲喜爱文学,这对海明威日后的生活和创作产生了很多影响。中学毕业后,海明威在堪萨斯《星报》做实习记者,在这家报馆里,海明威受到了良好的写作训练。很快,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海明威想要亲临战场接受战争的洗礼,便加入美国红十字会战场服务队。一天夜里,他被炸成重伤,身上的炮弹片和机枪弹头多达200余块。一战结束后,海明威被授予奖章,获得中尉军衔。获得荣誉的同时,他身上的200余处伤痕和恶魔般的战争记忆也伴随着他。之后的海明威作为《星报》的记者常驻巴黎。因为他对创作有着浓厚的兴趣,一面当记者,一面写小说。1928年,海明威离开了巴黎,居住在美国的佛罗里达州和古巴,过起了宁静的田园生活。但不久,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打破了海明威宁静的生活,他作为记者随军行动,穿梭在欧、亚战场及时传递战争信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他获得一枚铜质奖章。海明威创作十分勤奋,早上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写作。他写作时,还有一个奇怪的习惯,就是站着写。他说:“我站着写,而且是一只脚站着。我采取这种姿势,使我处于一种紧张状态,迫使我尽可能简短地表达我的思想。”1954年海明威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之后海明威因为身患多种疾病,身心承受着极大的痛苦,情绪消极悲观,1961年7月2日,海明威用自己的猎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整个世界都为此震惊,人们纷纷叹息这位文学巨匠的消逝。

《老人与海》是海明威的代表作品,是1951年在古巴完成的。这部作品为他带来了极大的荣誉,他因此获得1953年美国普利策奖,1954年更是夺得文学界的最高奖项——诺贝尔文学奖。故事取材于真人真事,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海明威移居古巴。一次,海明威乘的船在暴风雨中沉没,老渔民富恩特斯搭救了海明威。从此,海明威与他成为了极好的朋友,并经常一起出海捕鱼。后来富恩特斯出海遇到一件事,这件事当时就给了海明威很深地触动,并觉察到它是很好的素材。1950年圣诞节后不久,海明威开始在古巴哈瓦那郊区的别墅动笔写《老人与海》。海明威认为这是他“这一辈子所能写得最好的一部作品!”

故事中有句话意味深长:“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被打败的,你尽可以消灭他,可就是打不败他。”这是桑提亚哥的生活信念,也是海明威想要表明的主题思想。授予他诺贝尔奖的评语中说:“只有精神的胜利才能使我们感动,为其悲壮而落泪。”

此外,为了使小读者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海明威的作品,更深入的感受海明威的坚强品质,本书又选人了海明威的若干篇代表作。小读者们在阅读这些杂文时可以充分感受海明威的创造精神和创造力,感受到新闻体小说的独特风格和魅力。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老人与海/新课标课外经典阅读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海明威
译者 黄芳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安徽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9646442
开本 16开
页数 17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80
出版时间 2013-08-01
首版时间 2013-08-01
印刷时间 2013-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小学生(5-10岁)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56
CIP核字 2013165162
中图分类号 I712.45
丛书名
印张 11.5
印次 1
出版地 安徽
228
150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15:3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