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伤心之旅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是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宋传恩的中篇小说集,以其中的一篇《伤心之旅》为书名,此外,还收录作品8篇,包括《我心永恒》、《郑家鸡汤馆》、《无墙的烦恼》、《村头那一家》、《鸟柏觅踪》等。小说内容涉及解放前后的民俗民风,奇闻趣事、平民百姓的喜怒哀乐以及个别基层领导的腐败现象等。

内容推荐

宋传恩编著的这本《伤心之旅》是一部中篇小说集,是作者在不同年代、在不同刊物上发表过的作品的合集。主要描写了一些解放前后的民俗民风,奇闻趣事、平民百姓的喜怒哀乐以及个别基层领导的腐败现象等。

目录

伤心之旅

招商

我心永恒

郑家鸡汤馆

鸟柏觅踪

寻村长

鬼打墙

无墙的烦恼

村头那一家

后记

试读章节

一连三天,放在门旁鸡窝上面的半截口袋都没人动。晚上,张广胜放到那里,天一明,又提回屋里,口袋里装着炒面,5付膏药和用莲叶包着的盐。

云云说,李锤锤不来拿,是不是逃走了。

说不准!张广胜心里犹豫。李锤锤约好是第二天来拿的,一连三天都未露面,他们是逃走了还是不敢来?

上午,又有一帮区兵押着四个人在各村游街,他们都是八路军的亲属,没有逃掉,被捉了来。三个男的已被打得血头血脸,稍走慢一点,区兵便用枪托砸他们。

张广胜想,准是查得紧,李锤锤不敢来。

天一黑下来,张广胜和云云商量,晚上,他给他们送去。

云云说,湖里那么大,你上哪里去找。

湖里我熟悉,放鸭人的窝棚就那几个。

云云面有那难色。这事风险太大,只要被区兵逮住,自己保不住性命,还要连累全家。她说,你在等两天,看看他们还来呗?

那些窝窝头只够吃一天,过去几天了,区兵就是抓不住他们,他们也快饿死了。

云云还想说什么,咂咂嘴,泪流下来。

没事,去湖里,我知道怎么走。张广胜安慰着云云,随手从床头上土罐里摸出一把铜钱,说,我去买两个烧鸡。

刘镇德的门口站着一个区兵,枪上的刺刀在月光下一闪一闪的。张广胜急忙避在墙角旁,不一会,杨寡妇出来,大摇大摆地跟在区兵后面。

是不是她又出事了?云云问。

不像,她头扬着,穿得挺板正。

管她干啥,这娘们不是个好货!云云骂道。

半夜里,张广胜悄悄出来门,他在村中站一阵,听听没人,然后返回屋里,把用莲叶包着的烧鸡塞进怀里,扛着口袋悄悄出了村。

去微山湖的路,张广胜非常熟悉,他常年生活在这里,那里高,那里低,那里有水,都清清楚楚。一条路是沿湖堤走,这是条大道,走得人多。另一条是羊肠小路,也是去湖里最近的路,两边都是芦苇,这条路上常有土匪出没,很多抢劫都是在这条路上发生的,所以晚上很少有人走这条路。正因为如此,张广胜认为,去湖里,这路最安全。

月光下,小路若隐若现,齐腰深的芦苇时而沙沙作响。在芦苇交错掩路的地方,他用手拨一下芦苇,蹲下来听听苇丛中的动静。他虽没干过劫路的行当,但许多熟人就是这里的拦路客,有的就是他的邻居。他熟悉他们的行径和黑话,姓魏的,土匪称掰嘴子;姓朱的,称吃饱蹲。有人问他姓啥,他常以黑话回答他们,开弓的。他听听没啥动静,站起来,迅速走过去。他想走这样的路,就是碰运气,真有劫路的,躲也躲不掉。真是被劫了,他知道通过谁能要回来,他不怕土匪,怕的是区兵,一旦走漏风声,脑袋肯定要搬家。

脚下被拌了一下,张广胜立刻意识到要出事了,他踉跄一下,喊声不好,刚直起腰,一个硬东西顶住他,放下口袋,不然,我毙了你!

张广胜一愣,站在那里没有动,说,就一点粮食,不值钱。

少放屁,快放下,我开枪啦!

张广胜转过身来,小三,我是你舅。

哎呀,是舅!那小子转身想跑,张广胜一把抓住他,他外甥手中握着半截棍,上面盖着块红布,就这样的枪,你这个龟孙,扛着!

他外甥接过口袋,说,我不知是你老人家。这又不沉,你走吧,叫我抗啥!张广胜不依,他外甥只好背着口袋跟着,张广胜从他骂起。一直骂到他祖宗八辈。

别骂了。他外甥求他,你是贩大烟呗,黑天半夜里出来?张广胜不理他,只是不住地骂。他外甥跟了半天,问他,你看前面是啥?

张广胜停下来看前面,他外甥丢下口袋,转身跑了。

你个龟孙,我明天再找你算账!

张广胜觉得自己猜的对,苇滩里三个放鸭人窝棚,姚根生会藏在西边那窝棚里。东、南那两个窝棚三面靠水,只有一个出路。唯独西边那窝棚一面靠水,南、北、东都有出路,容易逃脱。他悄悄靠近窝棚,虽然窝棚里没人,他一摸窝棚里的麦草,凭手感,知道人不会走远。窝棚的前面是黑黝黝的芦苇,他轻轻咳嗽一声,低声喊,锤锤,我是广胜。他喊一阵,听一阵,总不见人出来。他蹲在窝棚前等着,问自己是否猜错了,又用手摸摸窝棚里的麦草,心里更没底。他背起口袋想去另外两个窝棚,刚走了几步,听见苇丛里一阵窸窣,大哥,别走!李锤锤从苇丛里爬出来。张广胜一把拉住他,问,姚乡长哪?

我在这里。随着声音,姚根生一瘸一拐地走过来。他紧紧握住张广胜的手。张广胜扶着他到窝棚里坐下,从怀里掏出烧鸡。姚根生低声喊李锤锤,快来吃!

你先吃,我盯着点。

姚根生啃着烧鸡,唏嘘不已,张村长,你的大德,我姚根生会永世不忘。

鸡已叫三遍,张广胜进村刚要撒尿,听见后面有人跟着,他暗暗一惊,忙往墙边一躲,悄悄从屋子的另一边转过去。一个人正在树的后面伸头探脑,他慢慢凑过去,一把勒住他的嘴,把他拉到在地。他没想到是杨寡妇。他凑近她的耳朵,低声说,伙计,我是张广胜。

杨寡妇躺在地上,大口喘着气,你个龟孙,吓死我了!

你干啥去了,半夜不睡觉?张广胜闻到一股酒气。

我想干啥干啥,你管得着。

我出来屙屎,碰到你了!

放屁!你那院子啥屎屙不了,跑出来屙!哄谁,又去找相好的。

张广胜没有吭声。

杨寡妇说,男的没一个好东西,吃着碗里看着锅里,都是瞎包熊!

你敢骂我!张广胜一把把她揽怀里,把她抱到一堆草上。

你干啥?杨寡妇问。

张广胜笑嘻嘻地,再吃顿白面馍,多长时间没开斋了。

杨寡妇骂道,你放开我,我这就骂你!

你骂!张广胜说着就去扯杨寡妇的裤子。杨寡妇伸手在他裆里狠抓一把,疼得张广胜倒地一滚,两手护着裆,蜷缩在那里。杨寡妇站起来,拍拍衣服走了。

P207-209

序言

有时参加笔会或讲课,常有人问及当初创作的动机,我便如实回答:想改变自己生存的环境。

在我创作状态最好,陆续在省级报刊发表作品的时候,我却从文学创作的路上退下来。别人不解,问及此事,我一笑了之。如果让我回答,我依然会说,想改变自己生存的环境。

我是个喜欢幻想的人,幻想成为我创作中的一部分。用幻想填补精神的空虚,用无聊的幻想摆脱自己的无聊。我知道,生活中不能没有幻想,但不能在幻想中生活。

人生在这个社会,一是要生存,二是要温饱,三是要发展。

我是从农村混上来的,深知农村青年为改变自己命运而付出的代价和心情的迫切。

在20世纪80年代,我正处在文学创作的痴迷壮态,常为没有一块清静的环境而苦恼。当我先后在《花城》、《雨花》、《飞天》、《青春》等刊物陆续发表作品、1991年由江苏文艺出版社结集出版小说集《绿水悠悠》后,我突然歇笔,许多人大惑不解,对我的指责贴上留恋官场,贪图安逸的标签。

歇笔源于失望。

我知道走向文学创作之路的文友有多种多样的动机,倾诉心中的烦恼,寻找精神的寄托,改变自己生存的环境,证明自身存在的价值,也许还有其他许许多多的原因,这些皆是文学创作的动力。

1984年,沛县供销总社要编《供销社志》,县供销总社在全系统挑选编社志的人员。当时,我在龙固供销社干临时工。由于我喜欢在工作之余舞文弄墨,颇有些虚名,在那个小范围内,被人称之为“秀才”。正因为如此,我被抽调到县供销社,担任《供销社志》的主编。经过一年的努力,《供销社志》编撰完成,其他人陆续回家,我却被县社留下来安排到秘书科。那时,进这样的单位,莫说农民工,就是工人身份也进不来。我之所以能挤进来,靠的是所谓的文采。单位的领导多是从黄土地上摸爬滚打拼上来的工农干部,朴实能干、粗通文墨,但只要开会,必须有讲稿。这也是一个农民工能在行政机关呆下来的原由之一。

工作之忙是可想而知的。那时,供销系统正是兴盛之时,会议又多,给领导准备材料是我的主要任务,加上我又想搞点文学创作,于是,夜晚爬格子是我的常态。

在20世纪80年代,进县供销总社工作,对某些人来说,是可遇不可求的事,特别是一个农民工。但我在工作中常有莫名其妙的孤独、孤立和失望。其身份的低下决定了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工作的付出与得到的报酬多不相称,调资,奖金与农民工无缘。我每月拿43元的工资,常有乡下进城办事、游玩的亲戚朋友来单位看我,除去招待应酬,每月工资所剩无几。家中还有十多亩地,每到星期六下班后,要骑50里路的自行车回家种地。当时,交通不如现在方便,每逢刮风下雨,回家、进城则是一番体力的拼搏。

有一次回家,突然看见两个儿子坐在公路边的水泥台阶上等我。是妻子的唆使,还是儿子的期盼使然?当时心中不止酸楚,而是后悔,自己两手空空,竟没有给儿子带任何东西,哪怕是几块糖也好。此事已过去多年,至今仍难以释怀。

在上世纪80年代,文化馆会经常举办文学创作学习班,吸引了不少农村业余作者。他们一个个磨拳擦掌,跃跃欲试,企图借文学创作之路,一跃龙门。现实是残酷的,最后,他们中大多数人在文学领域销声匿迹。

“三更灯火五更鸡”,“无言独上西楼”的孤独寂寞,农村作者都能忍耐,但被人冷嘲热讽的清贫,则迫使他们在生存面前作出新的选择。

文学的效应已远不是20世纪80年代初期,一篇成名,名扬天下,鲜花、美酒、地位、接踵而至。现在人心浮躁,钱字当头,价值取向已到了谈之令人心寒的地步。除了你的亲人、朋友、知己,还有谁再有读小说的耐心。有人说,现在写小说的人比看小说的人都多,这并不是戏言。农村青年与在职人员不能相比,在职人员有钱养着,小说发与不发,创作成与不成,衣食无虑。作为农村青年,你上有父母,下有儿女,赡养父母,扶养儿女是你的责任,靠的是孔方兄支撑,靠诗情、文采、浪漫是断断不行的。你殚精竭虑,冥思苦想,努力了半天,能否成为铅字,尚未可知。如果打工,几个小时体力的付出,足可换回全家一天的消费。

生活对命运无情颇富戏剧性的嘲弄,常叫人哭笑不得。

当年战国著名的纵横家苏秦游说失败,落迫归家,“妻不下妊,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他发愤读书,“锥刺股,头悬梁,”成了至今劝学上进的典范。后苏秦任六国宰相,衣锦还乡,“父母闻之,清官除道,张乐设宴,郊迎三十里;妻侧目而视,倾耳而听;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谢”。苏秦观之,喟然长叹,“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人生世上,势力富贵,盖可忽乎哉。”

古代圣贤尚且如此,何况我们这些凡夫俗子。文学创作的独木桥本已异常拥挤,不挤也罢。如作为劳动后的精神寄托,尚可,如作为求生之道,却令人三思。

有位作家说,在中国,靠文学创作而养家,是文人的耻辱。此言令人感慨。

这是我停止文学创作的主要原因。莫说发表作品,出版书籍,当个中国作家、世界作家又如何?稿费与付出的心血远不能相提并论。何况,这样的殊荣不是每个作者都有的幸运。

1987年,我把两个上小学的儿子接到城里读书,以当爹又当娘的身份照管他们的食宿。为改变自己农民工的身份,我开始更加努力拼搏……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农转非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经过努力,我居然把全家的户口转到城里。也许是我的虔诚感动了他们的良知,也许我的所谓文采得到他们的青睐。

我在城里搞到一套房子,把妻子调到城里工作。此番折腾,在别人眼里,视为奇迹,其中甘苦,唯吾自知。多少年过去,当儿子们大学毕业进入国家机关,我虽身心疲惫,却更加意识到当初的决定是多么重要和明智。

从1996年后,尽管我和文学界仍保持着若即若离的联系,但我再也没有坐在桌前构思文章的兴趣和耐心。10多年不写作品,同行说我懒惰,我也承认,细细想来,失去创作动力的根由是没有了生存的压力。

2008年,沛县成立了文学创作团,我在团里任副团长兼秘书长,负责编辑文学期刊《歌风台》。为了对文友们有个交代,我又重新拿起笔,谁知,我这一写,竟一发不可收。近几年来,每年都有10多万字的作品见诸于省、国家级报刊。尽管如此,我知道自己在文学创作上成不了什么气候,但创作会使我的生活充实,偶尔会有好梦出现,这就够了。有好梦做,总比无梦或者做恶梦好吧。

那就做个好梦吧。

宋传恩

2014年8月

后记

这是近几年发表的几个中篇,结集出版。献给读者。

几年来的创作,虽没有往日的激情,但月下静思,灯前疾书,却也凝成了这本书。

是否如人言:你如果和文学交上朋友,它会像影子依附在你的身旁。

文学创作团的成立,人又混迹这个圈内。人来了,影子来了,躁动不安的心来了,当然,烦恼也来了。

本以为,被抛弃的创作田园早已荒芜。可谁知,稍一整理,草也在,花也在,果实也在。

田园寂寂,草木盈然,行者匆匆而过。至于果实的品味,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这是智者坚毅的追求。

空想与妄想早已吻别了我的思维范围。

自知无才,不作矫情状。脚下的路坦荡曲直,尽管走去。披风吟月,采路边野果,饮山中清泉,人至何处,宿在何方,听凭自然的安排。

已进知天命之年,对任何鼓动已无跃跃状。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

懒散之情,终无排遣。嘱朋友刻印一方:半亩荷田称天下。家邻微山湖,荷的清香,浸润其身,终生难忘。观其形,烦恼尽去,闻其香,脑清体舒。能否置半亩荷塘,结庐而居?真要付诸现实,只是一梦而已。

现在出书者之众,出书之多,已成泛滥之势。

能放在枕边的书又有多少?

曾受多人责难,现在谁还会读书?确有道理,除了你的朋友、亲戚、同事、以及政敌外,你的书可否引起关注?清风无事乱翻书,能得到清风的惠顾,也是不错的选择。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伤心之旅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宋传恩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言实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7107705
开本 16开
页数 25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96
出版时间 2015-01-01
首版时间 2015-01-01
印刷时间 2015-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88
CIP核字 2014199821
中图分类号 I247.57
丛书名
印张 16.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1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6 22:4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