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意义的生成与阐释--新时期文学的主题学研究
内容
编辑推荐

新时期文学主题,不仅仅来自于新时期的社会时代的现实,它有着自身的精神渊源和文学传统,所以新时期文学中的某些主题类型都有其“母题原型”。《意义的生成与阐释——新时期文学的主题学研究》在阐释每一种主题类型时都力求追溯主题生成的“母题原型”,从内在精神与外在形式上试图勾画出新时期文学主题的来源及其发展、变异的轨迹,描述出新时期文学的主题史。并且从共时性角度探求同类主题的外来影响及各民族同一主题的文化差异性。

目录

导言:作为文学史关键词的“新时期文学”

第一章 文学批评的新视野:主题学研究

 一、20世纪文学主题学研究实绩述略

1.20年代奠基者的开创性研究

2.70年代两岸学者对主题学的复归

3.新时期主题学研究的新开拓

 二、主题学研究跨学科、跨文化的话语系统

1.民俗学、民间文学领域中的主题学

2.比较文学“平行研究”中的主题学

3.阐释学范畴中“意义阐释”的主题学

4.女权/女性主义批评理论介入的主题学

 三、主题学研究的对象及其关联域

1.主题学基本概念的厘定

2.主题学研究的对象和范围

3.主题学研究的方法论

 四、主题学研究的旨趣与功能

1.刷新了文学观念和文学史研究模式

2.对文本意义的深度追问和多向度开掘

3.主体生成深层心理结构的别样透析

4.对人类文化记忆和隐秘情绪的探源

第二章 多元文化语境中的“无主题变奏”

 一、“无主题变奏”生成的语境及其主要特征

 二、“无主题”的主题类型化阐释

1.五四启蒙主题的延展——“新启蒙”主题

2.千古性灵之现象——祭悼/伤痕主题

3.一个世纪的大主题——反思/忧患主题

4.荒芜英雄路——英雄/非英雄主题

第三章 世纪末思潮和“无边界主题”

 一、“无边界主题”生成的语境及其主要特征

 二、“无边界主题”的类型化阐释

1.“哈姆雷特”的疑问——生存/死亡主题

2.精神的炼狱——苦难/救赎主题

3.世界流行病——焦虑/癫狂主题

4.重返伊甸园——自然/生态主题

第四章 “箭垛式人物”的当代谱系图

 一、文学人物形象塑造的审美转型

1.从“共名”到“未名”

2.从主体化到边缘化

3.从概念化到意象化

 二、“箭垛式人物”的当代谱系图

1.又见阿Q,并非阿Q——陈奂生形象系列

2.改革潮中的“垦荒牛”——“开拓者家族”

3.转型期的“活动变人形”——知识者形象系列

4.社会剖析,包公再世——新“清官”形象系列

5.“多余人”的当代变异——“顽主”等边缘人形象

6.满蕴着末世情绪的“世纪儿”——“最后一个”

第五章 主题意象:意义的审美呈现

 一、落英缤纷的意象和意象群落

1.深厚的文化“根”性

2.鲜明的现代性特征

3.意象生成的内在主体性

 二、“主题意象”类型的审美解读

1.“洪水”、“荒原”和“旷野”——水土意象群

2.龙马精神的再造——动物意象群

3.自审自恋心理的代偿——器物意象群

4.在寻找现代性中寻找自我——精神意象群

结语:在历史的惯性中考察新世纪文学的特征

参考文献

后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意义的生成与阐释--新时期文学的主题学研究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春荣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辽宁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05062781
开本 32开
页数 30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40
出版时间 2007-03-01
首版时间 2007-03-01
印刷时间 2007-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32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06.7
丛书名
印张 9.75
印次 1
出版地 辽宁
210
146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15:0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