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字辨百题/慧眼书系/咬文嚼字文库
内容
编辑推荐

如果你是媒体从业人员,如果你是中学教师或是高校文科学生,那本书绝对适合你来使用。

该书以阅读过程遇到的难辨别或易错汉字为主要对象,以病例、诊断、辨析和链接为结构板块,以针对性、实用性和学理性的特色编辑成册。

拥有本书,如鱼得水,如遇知友,疑问迎刃而解,思路豁然开朗。

内容推荐

《咬文嚼字文库》是一套开放性的丛书。它以语言文字的研究和运用为主要内容,由咬文嚼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策划并组织出版。“慧眼书系”是其中的一个系列。该系列共出版六本,包括:《字误百解》、《字辨百题》、《词误百析》、《词辨百话》、《语病百讲》、《标点百诊》。本书为该系列之一。

本书大致分为四个板块:病例、诊断、辨析和链接。

本书的特点有:内容具有针对性,经验具有实用性,解析具有学理性。

本书特别适合三类读者阅读:媒体从业人员、中学教师和高校文科学生。

目录

黯—暗

倍—备

毙—毖

贬—砭

辨—辩

部—布

才—材

采—彩

灿—璨

掺—搀

驰—弛

仇—雠

绌—拙

词—辞

萃—粹

带—戴

雕—凋

叠—迭

订—定

度—渡

噩—恶

废—费

分—份

符—苻

幅—辐

付—副

复—覆

秆—杆

含—涵

和—合

宏—弘

慌—隍

辉—晖

汇—会

浑—混

即—既

急—亟

记—纪

技—伎

佳—嘉

竟—竞

决—绝

竣—峻

棵—颗

窠—巢

诓—诳

腊—蜡

楞—愣

利—厉

励—厉

连—联

练—炼

嘹—了

冽—洌

泠—冷

秘—密

磨—摩

漂—飘

岐—歧

歉—欠

屈—曲

雀—鹊

阙—阕

茸—葺

融—熔

揉—糅

瘙—搔

沙—砂

颂—诵

疼—痛

帖—贴

庭—廷

捂—焐

骛—骛

象—像

消—销

宵—霄

偕—携

泄—泻

形—型

凶—汹

戌—戍

需—须

压—轧

义—意

奕—弈

赢—盈

陨—殒

燥—躁

咋—咂

粘—黏

战—颤

帐—账

振—震

州—洲

缀—辍

锦—第

纂—篡

作—做

坐—座

试读章节

毙/毖

【病例】 

市交通部门通过“枪打出头鸟”,惩治违法“领头羊”,教罚并举,既惩前毙后,又治病救人,营造了人人“知耻”的交通氛围,使不违规不越矩蔚然成风。

【诊断】

“惩前毙后”应为“惩前毖后”,音同形似致误。

【辨析】

毙,音bi,形声字,从死,敝声。“毙”在先秦古书中写作“奖”,后在流传中被改成毙。《说文解字》说:“奖,从犬,敝声。”“毙”的本义指仆倒,因病或受伤而倒下,如毙死(仆倒而死)、毙踣(倒毙)。《左传》:“郑人击简子中肩,毙于车中。”后引申为死,用于人时含贬义,如毙命、毙伤,也引申为败亡、失败,如成语“多行不义必自毙”。

毖,音同毙,形声字,从比,必声。《说文解字》:“毖,慎也。”“毖”的本义即谨}真、小心,如毖慎、毖重。《诗经·小毖》:“予其惩而毖后患。”后固定为成语“惩前毖后”。又《广韵》:“毖,告也。”“毖”还有教导、告诫之意,如毖勒(告诫)、毖劳(告诫劝勉)。

由于“毙”、“毖”音同形似,所以经常有人把“惩前毖后”写成“惩前毙后”,这大概是对这个成语中第三个字的意义不太了解的缘故。“惩前”是指对以前的错误进行批评惩罚,目的是为了“毖后”,即以后要谨陲讣心,不要再犯相同的错误。从字理上看,“毖”字从“比”得义。“比”有慎密义。《说文解字》:“比,密也。”关于“毖”的这种造字理据,《尔雅》有进一步的解释:“毖,慎也。凡重l真其事必慎密也。”所以“毖”义为慎,是很符合传统的语言思维逻辑的。而如果用了“毙”,意义就难以理解了:“毙”字扶“死”得义,人都死了,还怎么能“治病救人”呢?

链接:“酷毙”与“多行不义必自毙”

“酷毙”,一个时髦的新词,据说先在校园里流传,然后进入社会,为一定范围的公众所接受。“酷”是英语cool的音译,指“帅,时尚,有个性”。“酷毙”指“帅得要死”、“时髦得要死”。平常说,热死了,冷死了,想死了一一这里的“死”并非真的死,真死了那就没戏了。“死”在这些地方意味着到了极端的程度。本该用“死”字时不说“死”,却说出一个不那么常用的“毙”字,这无疑会增加一层神秘感,一时令人不知是什么意思,进而有了那么些原创性的味道。

“酷毙”的流行,不免会加强“毙”字的死的意义,进而使其本义淡出人们的常识。比如“多行不义必自毙”,人们往往误解为“多干坏事必然会把自己置于死地”。其实这个成语出自《左传·隐公元年》,是郑庄公说他弟弟共叔段的话。郑庄公在《左传》中被描写成一个很有孝悌之心的人(至少表面上是这样),所以“多行不义必自毙”之“毙”不可能用“死”义,而应该表示摔跟头、失败之类意义。

贬/砭

【病例】 鲁迅的文章写得很好,针贬时弊,切中要害,把昏乱的时政、人性的劣根,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诊断】

 “针贬”应为“针砭”,音近形似致误。

【辨析】

贬,音bian,会意字,从贝,从乏。《说文解字》:“贬,损也。”“乏贝”就是缺乏钱财的意思,所以“贬”的本义可能是指钱财的减少或损失。如《左传》:“贬食省用。”后引申为降低,如贬值,也特指降职或降职外放,如贬黜、贬谪。现代“贬”多表示指出缺点、给予较低的评价,如贬低、贬义、贬责(指出过失,加以批评、责备)、贬抑(贬低并压制),也指价值的减少,如贬值,贬价。

砭,音bian,形声字,从石,乏声。《说文解字》:“砭,以石刺病也。”‘砭”的本义是指治病用的石针,后来以石针刺皮肉治病、以金属针治病,也叫“砭”。因为“砭”能治病救人,所以可以引申为救治,如韩愈的诗:“又如心中疾,箴石非昕砭。”也引申为刺人,如寒风砭骨。

“贬”、“砭”除音形相似之外,意义上并无联系。“针砭”指用石头针治病,比喻指出错误,劝人改正。有些人把“针砭时弊”写成“针贬时弊”,可能是把“针砭”误解为“针对、贬斥”的意思了。这样的闭门造车,看似有理,不过为了规范使用,还是不用为好,免得贻笑大方,被人“针砭”。

链接:关于砭石

砭石是我们祖先在新石器时代发明、使用的一种原始的医疗用具。古籍中有许多用石器治病的记载。《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记载了上古黄帝时代有名为俞跗的医生,并不是用汤药和药酒,而是用砭石刺割治疗。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墓出土的一匹帛书中也有关于砭石治病的记述,其撰写年代早于《黄帝内经》。

新石器时代考古发现很多小型石制的尖状实物,可以认为其中包括一定数量的砭石。参照古籍的记载和文献报道,我们推断在远古时代,砭石并非是专用的医疗用具。在60万年前的北京猿人时期,就开始将各种砾石和自然破碎的石块,以及敲打制成的有棱角的石片,作为抵抗武器和生产工具。到了原始氏族公社时期,生产力有了显著的提高,石器制作亦有了很大进步。氏族公社后期,石器制作的品种更加繁多。人类在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石器,已有一部分石器既用于生产又兼用于医疗。例如,为了解除疾病或促使脓疡破溃,可利用小型刮削器(石刀、石簇、石锛、石镰之类的石器),刺破皮肤、肌肉并排除脓血。又如,利用小的石锤、石柱、石环之类的石器,可解除肢体或内脏的疾病,从而成为叩击或按摩的治疗工具。1972年在河南新郑县韩成故址中挖掘出一枚战国以前的砭石,该石一端呈卵圆形可以用作按摩,另一端呈三棱形可以刺破皮肤排放脓血。在山东省日照县西城镇龙山文化遗址中采集到两枚锥形砭石,在徐州高黄庙出土的殷周时期文物中亦发现有砭石,郑州附近龙山文化灰坑中发现了一枚呈三棱形的砭石等等。这些发现都证明了砭石起源于新石器时代,最初用于破开痈肿,排脓放血,以后逐渐成为治疗病痛的专门工具。目前认为砭石就是针刺治疗的鼻祖,经过若干年代的衍生发展而成为今日的针灸。

P10-13

序言

《咬文嚼字文库》是一套开放性的丛书。它以语言文字的研究和运用为主要内容,由咬文嚼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策划并组织出版。“慧眼书系”是其中的一个系列。

“慧眼书系”计划出版六种:

一是《字误百解》,二是《字辨百题》,三是《词误百析》,四是《词辨百话》,五是《语病百讲》,六是《标点百诊》。

在具体写法上,大致分为四个板块:

一是病例。一题一例或数例,既要有语文生活的质感,又要有差错的典型性。

二是诊断。就错论错,一语中的。明确指出错在哪里,错误性质,以及如何修改。

三是辨析。在要害处说道理,要让人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四是链接。由点到面,融会贯通,由此及彼,举一反三。

这套丛书力求体现出三个特点:

一是内容的针对性。不拍脑袋,不想当然,不玩概念,一切从语文生活的实际出发。

二是经验的实用性。要把话说到位,揭示语言中隐藏的规律,概括出一目了然的要点,让人看了能懂,懂了会用,而且记忆深刻。

三是解析的学理性。从一字一词入手,又不拘泥于一字一词,巧妙贯串文字学、词汇学、语法学的知识,以使全书具有整体感。

这套丛书特别适合三类读者阅读:

一是媒体从业人员。书中大量病例,也许会让他们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希望媒体人都能有一双善于咬文嚼字的慧眼。

二是中学教师。书中深入浅出的解说,可以成为中学语文教材的有益补充,直接应用于课堂教学。

三是高校文科学生。一册在手,轻松阅读,有利于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更能训练出文字敏感。

这套丛书在阅读过程中,很可能出现三种情况:

一是如鱼得水,如遇知友,疑问迎刃而解,思路豁然开朗。这正是我们所期待的。

二是不时遇到障碍,感觉枯燥乏味。这时您千万要坚持一下。语言毕竟是门科学,离不开钻研二字,但只要闯过这道关,便会渐入佳境,悟到其中的妙处。

三是脑子中出现了问号,您不一定赞同书中的观点。这是读书的最高境界。我们愿意和您作进一步的讨论。

哕里哕唆,就此打住。让我们开始读吧。

2008年3月20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字辨百题/慧眼书系/咬文嚼字文库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刘志基//鹏宇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画报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6859711
开本 32开
页数 22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08-05-01
首版时间 2008-05-01
印刷时间 2008-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图书小类
重量 0.23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H124.1
丛书名 慧眼书系
印张 7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04
131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1:1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