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科学技术专家传略(医学编基础医学卷2)(精)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为《中国科学技术专家传略·医学编·基础医学卷2》。本卷主要介绍对我国新中国成立后医学有突出贡献的一些专家的事迹。本卷介绍的专家,他们经历过由旧中国到新中国的对比,有强烈的爱国心,有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传统;他们治学严谨,多数有较广的知识面,并在某一领域作出了突出贡献,填补了我国的空白。侯宝璋、吴光华等都是此类典范的实例,他们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内容推荐

医学编是《中国科学技术专家传略》的一个组成部分。在人类的知识体系中,医学是最古老的一门学科。

本书是一部以介绍中国近、现代科技人物为主线,反映中国科技发展进程的史实性文献。其目的是为中国著名科技专家立传,记载他们的生平及其对祖国乃至对人类科学技术、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的贡献,为中国科技史的研究提供史实,并从中总结经验与教训。因此,它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具有历史意义的工作。只有持之以恒,不断积累,方可形成一部反映中国近、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史实的综合的、系统的、具有权威性的文献。它的编纂方针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以翔实可靠的材料、通俗生动的文字,准确简练地介绍我国近、现代著名科技专家,力求文献性、学术性、思想性、可读性的统一。主要读者对象为科技领导工作者、科技工作者、科技史研究工作者、高等院校师生。

目录

侯宝璋(1893—1967)

郑集(1900— )

吴在东(1905—1983)

张作干(1907—1969)

何观清(1911—1995)

李肇特(1913—2006)

李铭新(1915—2005)

张龙翔(1916—1996)

薛社普(1917— )

王克勤(1918— )

李士谔(1919— )

李继硕(1920—2006)

顾天爵(1923—2001)

罗会(1923— )

佘铭鹏(1924— )

吴冠芸(1924— )

陈孟勤(1925— )

钟世镇(1925— )

刘树铮(1925— )

潘华珍(1925— )

吴曼(1925—  )

杨贵贞(1925— )

顾方舟(1926— )

于树(1926— )

谭曾鲁(1926— )

宋今丹(1927— )

瞿逢伊(1927— )

李璞(1928— )

侯云德(1929— )

吴光华(1929— )

鞠躬(1929— )

吴祖泽(1935— )

试读章节

侯宝璋,幼年在家乡就读于私塾。由于受社会新思潮的驱-使,少年的侯宝璋毅然离家出走,投身至社会的洪流中。因为经济来源中断,在安徽省怀远县他找到一所叫民康的教会小医院,在医院的化验室做帮工谋生,偶然的境遇竟决定了他一生的医学生涯。由于他工作优异,民康医院保送他人含美学校(相当于高中)学习,毕业后被保送进南京金陵大学预备班。在金陵大学期间,侯宝璋因参加学潮与几位同学一起被校方开除。但校方宣布,如叩头悔过,便可复学。年轻气盛的侯宝璋宁愿失学也不叩头。被校方开除后只有再回民康医院仍在实验室工作。他白天努力工作,晚上刻苦自学,经常干到深夜时分。民康医院负责人见此情景,大为感动说:“侯宝璋这样的人,若得不到学习机会,太可惜了!”1916年,医院借给他少量的钱,将他保送至北平协和医学校学习。1918年,侯宝璋分班入齐鲁大学医学院学习。年轻的侯宝璋在校期间极为努力,成绩优异,但生活极为艰苦,夏天他只有一件背心,晚上洗了白天穿,冬天也只有一条薄被。有人送来衣物,他拒不收用。1920年,侯宝璋毕业于该校并留校工作。

在齐鲁医学院工作期间,侯宝璋成绩卓著。1926年,侯宝璋先后到美国芝加哥大学和德国柏林大学深造。在柏林大学,他在Ludwig Pick的领导下,接受了极为严格的病理学训练。1934年获罗氏基金的资助,在英国伦敦大学热带病学研究所工作一年。回国后出任齐鲁大学医学院病理学系教授和系主任,直至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

侯宝璋,青年时代即热爱祖国,立志毕生致力于祖国的富强、医学科学的发展和教育事业。他早年就站在反帝反封建行列,积极参加五四运动及抗日救亡工作,表现了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精神。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继侵占东北后又入侵华北,抗日战争爆发。他在山东济南积极参加组织战地救护医疗队的工作,并亲赴喜峰口等处战区支援群众性的抗日工作。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参加负责和组织齐鲁大学医学院师生转移到四川成都华西协和大学借读办校。在太平洋战争时期,侯宝璋出任华西齐鲁联合大学病理系教授和系主任,并一度代理齐鲁大学医学院院长和兼任中央大学医学院病理系教授。在大后方,侯宝璋除在极为艰苦条件下坚持教书育人,还负责安排照顾当时香港沦陷后流亡大陆、在成都大后方借读的香港大学医学院的学生,曾任港大医学院内科教授、港府医务总监及中文大学医学院院长等职的蔡永业(Gerald Choa)教授就是其中一位。侯宝璋与港大发生密切联系即始于此段时期。1938年,侯宝璋不畏在抗日战争艰苦条件下的艰难,亲赴贵阳参加筹建贵阳医学院的工作,并担任病理学教学工作。他关心祖国青年一代的培养和成长,为祖国医学教育及医学科技人才的培养,做出了积极的贡献。1938年由当时教育部任命为部聘教授。1946年抗日战争胜利,他作为知名的医学科学教育家和对中国医学史有造诣的专家而接受美国国务院的聘请,赴美讲学沟通中美文化交流。1947年侯宝璋又受英国文化委员会的邀请,去英国讲学并接受英国教育部聘请,从1948年起任香港大学战后复校第一任中国籍的病理学教授兼病理学系主任。在此后的12年里,他为港大医学院设计筹款重建了被日本占领军破坏的病理学馆,并建立了一所完整体制的教学科研为临床服务的病理学科大楼,用以与东南亚、日本及英美同行科学家进行学术及业务交流,学术水平不断提高。

香港大学评誉侯教授是位优秀教师,在创始香港病理学专科医生的培训方面,起了推动作用。在侯教授的指导下,病理学系不断发展,毕业生选此专业的越来越多。侯教授还是一位杰出的国学学者。他以中国医学史各方面的研究为题,发表了几篇论文,其中一篇是关于中国古代解剖学史。他的男一项学术研究,是在中国文学作品中搜寻对疾病的描述,从而作出诊断,他把历代著名诗人描写疟疾病状的诗辑录成集,精妙绝伦。另一篇论文是关于西汉著名文学家司马相如焦渴难忍的事。据此,侯教授诊断司马相如得的是糖尿病。侯教授论文的重印本现珍藏于香港医学博物馆展览厅内,供学者们敬赏。

侯宝璋为增进中港两地之间的医学文化交流,也做了大量工作。1952年,把次子侯健存由港大送回内地工作,支援国家的文化建设。1955年,他组建香港大学英籍教授代表团,访问了北京,受到周恩来总理的重视与接见。1957年,他到北京参加第一届中华全国病理学会成立大会,作学术报告,并参加了中华医学会年会。1958年,经他推荐安排,国际著名的肿瘤病理学权威韦礼士教授访问了北京中央卫生部各医学院校科学研究中心。在1959~1961年间,应中国卫生部和中华医学会的邀请,侯宝璋又三次赴中国内地,先后访问广州市的医学中心和中央卫生部及该系统各医学中心,从事病理学术交流活动。

1961年,侯宝璋从港大退休,获荣誉退休教授(Activ Emeritus Professor)头衔。1962年,正值国家自然灾害暂时困难时期,传来了周恩来总理的嘱咐:要次子侯健存从英国回来协助侯宝璋返回北京工作。

在做了周到的安排后,侯宝璋准备于1962年春启程赴北京。周恩来很快签署命令,任命侯宝璋为北京中国医科大学(现为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副校长。电文到港时,新华社香港分社将电稿暂扣不发,以防国民党特务捣乱、破坏,秘密地将父子二人深夜由海路护送到澳门,经拱北海关进入内地。广东省委代表及北京中国医学科学院党委统战部部长陈子扬等领导在拱北专候接待。此后把父子送到广东从化温泉暂住休养。在此期间有各界社会名流、军政首长对他关怀备至相访。印象颇为深刻的有:广东省负责人陶铸、著名艺人红线女和张治中将军。最感亲密的当推广东省委、中山医科大学校长、常委书记柯麟。因为一直都是他在具体负责做侯宝璋的工作。住了一小段时间,次子返回香港,协助母亲搬家到北京定居。

到京后,周恩来总理及邓颖超大姐亲切接见了侯氏父母与子,并在中南海西花厅设家宴洗尘。当时出席作陪的还有陈毅副总理、国务院办公厅主任童小鹏以及香港《大公报》总编费彝民。席间,总理尊称侯宝璋为“侯老”,然后转过身来看着侯健存,笑着说:“哎呀我称呼你什么呢?——叫你‘侯小’吧!”接着又说:“侯老,对你们在这个困难时期回来,我十分钦佩!”这几句话令侯宝璋备感亲切!这无疑是给侯宝璋由香港归来工作精神的高度评价和嘉许!今天的年轻一代也许不知道什么叫“三年困难时期”,更不会理解当时中国被国际反华势力造成的困难局面,自然很难领会总理这几句话的分量。但侯宝璋是懂得的,总理所钦佩的是指从香港归来的爱国精神,向海外反华势力挑战的精神以及渴求香港回归祖国的精神!P1-4

序言

医学编是《中国科学技术专家传略》的一个组成部分。在人类的知识体系中,医学是最古老的一门学科。它是与人类的健康繁衍有着密切的关系的。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医学不断地进步。本编就是要通过近现代有代表性的中国医学科学家的传略,记录这一时期中国医学的发展史。

中国传统医学是我国各民族的共同贡献,几千年来,各民族在广袤的国土上,在复杂的自然环境中,世代相传、繁荣生长,创造了各具特色的民族医学,而各民族医学之间交流融会,又使它们具有一定共性。中医一词常指其中影响较大的汉族医学。中医的理论体系早在公元前3世纪成书的《黄帝内经》就已奠定了基础,至汉末张仲景就总结出辨证论治的原则。其后,随着经验的积累,历代均有所发明,如隋巢元方等著《诸病源候论》对证候提出更系统的分类;唐孙思邈按临床需要归纳总结了迄唐的治疗方法;宋钱乙认为对儿童应侧重加强身体的抵抗力,而不宜使用作用过强之药物;南宋陈言对病因作了“三因”的归类;金元四大家则展开了学术争鸣的局面;明李时珍撰《本草纲目》集中药学之大成;,陈实功对外科疾病采用内外结合,以清、托、补等方法进行治疗;清代王清任正人体解剖之误,唐容川则善调气活血,叶天士、吴鞠通勇创温病学派,对传染性疾病作了新的经验总结。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大力兴办中医学校、医院、研究院,更推动了中医的发展:于世界各地的传统医学中,中医一枝独秀,深受国际上的重视。

现代医学兴于西方,源于古希腊、罗马医学和中世纪的阿拉伯医学,希波克拉底重临床观察和自然愈复力思想及其誓言中表达的医德准则一直影响至今。现代医学始于文艺复兴之后,经历了经验医学、实验医学,至19世纪后半叶方进入了科学医学。16世纪维萨里的人体解剖学研究和17世纪哈维对循环机理的研究开拓了实验医学的先河。17至18世纪间,临床观察逐步深入,最后同病理解剖结合起来,把疾病与脏器的病变联系起来。19世纪,对身体正常与异常的指标进行了定量,如体温的测定标志了临床观察的新高度。实验病理学的发展使人们对发病过程开始有了动态的理解。细菌学的建立则是病因学上的空前成就,疫苗和免疫学也随之发展起来,为大规模防治疾病提供了有针对性的手段。麻醉和消毒灭菌方法的发展,解决了止痛和抗感染的问题,促进了外科学的发展。流行病学研究和公共卫生运动的开展,对防治疾病有了新的突破,改善了新兴城市的面貌。20世纪以来,现代医学更有了全面的发展。微观方面,对人体结构和功能的了解已达到细胞和分子水平;宏观方面,则开始由全球生态系统着眼来探讨医学问题。医学工程的发展,为科研、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大量的设备和手段。磺胺药、抗生素、神经系统药物、抗癌药物、避孕药和利用基因工程产生的纯品激素与疫苗以及输血、输液、心肺功能支持等措施挽救了无数生命,也使许多重大手术得以施行。器官移植和人造器官则是20世纪的另一重大成就。临床生理学、免疫学、遗传学、行为医学和环境医学的发展,使医学已成为当今最为活跃的生命科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医学工程为解决危害人类健康的许多问题显示了光明的前景。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反映了现代医学的全面观点。

现代医学传人我国主要是在1840年以后,因其来自西方,故又通称西医。百余年来,现代医学在我国迅速发展,从而与我国固有的中医形成了并存共荣的局面。早在清末民初,即有一些中医学者提出融汇两家之长的中西医汇通思潮。至20世纪50年代后期,基于中西医在学术上互相影响和相互渗透是发展医学的趋势的构想,提出了中西医结合的方针,经过了三十余年的实践,已取得了有益的经验和一定的进展。

《中国科学技术专家传略》医学编中人传的专家大多活跃于20世纪中叶,这正是医学科学飞速发展的时期,也是中西医结合逐步实现的时期。本编入传的专家都是学有专长、有所建树、在国内国际的知名人士。依照他们致力的学术领域,分别编入医学编的中医、基础医学、预防医学、临床医学、药学诸卷。其中有些专家身兼数长,活动的范围较广,在世者则尽可能尊重本人的意向,分编入卷,其余则按照他从事的主要学科分编。前后则以他们的出生年月为序。他们共同的特点是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工作上实事求是、医术上精益求精。他们的学识渊博、技艺精湛,尤其是他们的医德和风范更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希望读者能从中吸取教益,为振兴中华作出自己的贡献。

吴阶平

1993年1月19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科学技术专家传略(医学编基础医学卷2)(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4648310
开本 32开
页数 368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320
出版时间 2008-01-01
首版时间 2008-01-01
印刷时间 2008-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51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6.1
丛书名
印张 12.1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6
2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8:3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