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决战唐家山
内容
编辑推荐

“5·12”地震发生后,唐家山堰塞湖成为高悬在下游百万人民头顶的“悬湖”。武警水电官兵临危受命,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排险战斗,经过近一个月的艰苦奋战,成功处理了堰塞湖险情,消除了汶川大地震次生灾害的一个特大威胁,创造了世界上处理大型堰塞湖的奇迹。

本书收集的就是集中反映唐家山堰塞湖排险的部分优秀新闻作品,目的就是通过回顾和再现这一战斗历程。更好地激励广大官兵大力弘扬伟大的抗震精神,不断夺取抗震救灾的全面胜利。谨以此书献给参加唐家山堰塞湖抢险的英雄们!

内容推荐

公元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面对突如其来的特大地震灾害,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的坚强领导下,迎难而上,顽强奋战,最大限度地抢救了被困群众,最大限度地减低了灾害损失,夺取了抗震救灾的重大阶段性胜利,显示了党和人民的伟大力量,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谱写了中国人民自强不息、团结斗争的英雄凯歌,形成和展示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精神。

地震后形成的大大小小的堰塞湖,对灾区人民又一次构成重大威胁。其中以总容积量达3亿多立方米的唐家山堰塞湖危险级别最高、危险程度最大。尽快排除唐家山堰塞湖险情,避免地震次生重大灾害的威胁。成为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高度关注的重点,成为全国人民急切关注的焦点,也成为整个世界密切关注的热点。危急关头,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果断决策、正确指挥。5月20日,国务院召开抗震救灾总指挥部第11次会议,决定由水利部与武警水电部队、四川省共同制订方案。实行唐家山堰塞湖工程除险。按照国务院的总体部署,各部门、各部队迅速投入排除唐家山堰塞湖险情的大决战中。

武警水电部队在此次排险中,主要承担泄流渠的开挖任务。接受任务后,他们迅速抽调精兵强将,经空运、徒步行进至唐家山堰塞湖坝顶。在前后20多个日日夜夜里,官兵们面对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冒着随时可能被滚落而下的石头砸伤、被决堤后的洪水冲走的危险,克服后勤补给难以跟上等极端困难。不分昼夜地展开高强度的抢险作业,提前完成排险方案规定的工程量,为成功处置唐家山堰塞湖险情,保障下游130多万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做出了突出贡献。

在与唐家山堰塞湖展开决战的整个过程中,军内外广大新闻工作者不畏艰险,深入到最危险、最艰苦的战斗一线,采写了大量稿件,及时、全面、真实、生动地报道了军民团结抗击灾害的战斗历程。本书收集的就是集中反映唐家山堰塞湖排险的部分优秀新闻作品,目的就是通过回顾和再现这一战斗历程。更好地激励广大官兵大力弘扬伟大的抗震精神,不断夺取抗震救灾的全面胜利。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揪人心的唐家山

 第一节 不堪回首的堰塞湖灾难

地震堰塞湖

堰塞湖的危害

历史上最恐怖的茂县堰塞湖灾难

有关堰塞湖的悲怆记忆

 第二节 惊天大发现:湔江水到哪里去了?

湔江断流了

发现唐家山堰塞湖

地震堰塞湖——大自然留给人类的难题

 第三节 唐家山:告急!告急!告急!

唐家山堰塞湖蓄水近1亿立方被列为“1号风险”

险中之险唐家山

“悬湖”下游紧急疏散

危急!唐家山堰塞湖存水距堰顶最低处只有29米!

与时间赛跑的“生命时速”

 第四节 中南海:灾区人民的安危高于天!

胡锦涛在四川召开抗震救灾工作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强调众志成城克服一切艰难险阻坚决打胜抗震

救灾这场硬仗

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第11次会议

要求切实做好受灾群众安置工作,防范次生灾害

温家宝5月22日下午抵川指挥抗震救灾工作

回良玉要求争分夺秒排除唐家山堰塞湖险情

胡锦涛、温家宝对堰塞湖排危抢险工作做出重要指示

第二章 大战前夜

 第五节 紧急磋商排险方案

北川增飞直升机严密监控唐家山堰塞湖

天然土坝不逊三峡大坝

挺进悬顶之湖——唐家山堰塞湖勘查纪实

唐家山堰塞湖形势严峻抢险方案:开槽导流

唐家山堰塞湖曾推算3种溃坝方式——专访水利部副部长矫勇

 第六节 临危受命

断“剑”行动

武警水电部队在唐家山堰塞湖堤坝实施抢险施工

抢险在艰难中向前推进

 第七节 挺进唐家山

解“悬湖”之危,军民徒步翻大山

穿越“红色生死线”

武警水电二总队百余名官兵增援唐家山堰塞湖抢险

 第八节 阴天,雨天,“悬湖”涨了又涨

雨中唐家山堰塞湖:水位一天涨了1.47米

另外还有5个堰塞湖处于高危险级

唐家山险情提至“极高危”20万群众今晨起撤离

 第九节 先遣队的两天两夜

我在唐家山堰塞湖堰顶的两天两夜

——新华社记者震区手记

历险唐家山

第三章 决战7天7夜

 第十节 “空中巨无霸”飞抵唐家山

两架“米-26”重型直升机将共同执行唐家山

堰塞湖抢险任务

“空中巨无霸”来了!

空中通道26日打通唐家山堰塞湖抢险提速

挖掘机“飞抵”唐家山堰塞湖

 第十一节 重兵突击泄流槽

救灾部队全力以赴做好唐家山堰塞湖排险准备

唐家山堰塞湖泄流槽设定高、中、低3种方案

600武警水电官兵开始连续不间断作业

唐家山堰塞湖应急除险工作取得重大进展

唐家山堰塞湖泄流槽已具雏形

唐家山堰塞湖抢险工地物资告急武警官兵翻山越岭送给养

唐家山堰塞湖泄流槽工程有望提前完成

 第十二节 总攻发起前

唐家山之夜:总攻前夕

唐家山堰塞湖泄流槽主体工程基本完成

唐家山堰塞湖泄流槽将提前竣工泄流

避险疏散工作有序展开

唐家山堰塞湖应急疏通工程建设任务完成

唐家山堰塞湖抢险部队今晨撤离

唐家山堰塞湖最后一批坝顶人员安全撤离

 第十三节 水电铁军的旗帜

决战唐家山

——写在唐家山泄流槽开挖完成之际

决战唐家山

——写在武警水电官兵撤离唐家山之际

唐家山堰塞湖坝上6名大校38小时的坚守

雄兵突进决战“悬湖”

——武警水电三峡工程指挥部唐家山

堰塞湖抢险纪实

 第十四节 绵阳:再现当年的《十送红军》

感谢亲人子弟兵

——绵阳市民热情欢迎凯旋的武警水电官兵

战斗在唐家山的英雄回来了

来自绵阳的感动:再现当年的《十送红军》

 第十五节 英雄有名

抗震救灾英雄谱:勇啃唐家山“硬骨头”

抗震救灾英雄谱:决战唐家山堰塞湖

抗震救灾英雄谱:武警水电九支队四中队党支部抢通一线党员打头阵

王殿林:从唐山到唐家山

扈云亮:他和他的战士仍在为泄洪待命

唐家山上的“铁”中校

——记武警水电六支队参谋长杨祖德

第四章 再战唐家山

 第十六节 倾城大撤离

今夜,绵阳城在焦急中等待

留守唐家山,第一夜平静得让人不安

唐家山堰塞湖避险大撤离决策前后

 第十七节 焦急地等待

唐家山堰塞湖水位2日上涨1.24米泄洪可能推迟

唐家山堰塞湖自然泄流可能推迟70小时

水利部总工程师:堰塞湖提前除险是为保障群众生命安全

唐家山堰塞湖抢险指挥部召开紧急会议

 第十八节 温总理再上唐家山

温家宝察看唐家山堰塞湖 “决不能让百姓伤亡”

徐才厚在唐家山看望慰问水电部队抢险救灾官兵时强调充分发挥水电部队优势夺取抗震救灾全面胜利

“灾难终将过去友爱精神永存”

——温家宝看望绵阳转移群众纪实

温家宝看望武警官兵、转移群众和水利专家 要求采取果断措施尽快解决唐家山堰塞湖问题

 第十九节 4将军坐镇指挥

当水位超过740米

4位共和国将军坐镇唐家山

唐家山堰塞湖分洪前夕前线见闻

 第二十节 200勇士再战唐家山

唐家山堰塞湖已高出原定泄流水位武警水电部队加紧施工开辟新的引流槽,以增加过水能力

200武警官兵再度昼夜鏖战

武警水电官兵突击对泄流槽加宽加深增加泄流能力

唐家山堰塞湖堵塞26天后首次泄流

唐家山堰塞湖泄洪抢险工作进展顺利

夜战唐家山

——目击唐家山堰塞湖雨夜抢险

紧张平静一昼夜

——唐家山堰塞湖泄流第一天全记录

唐家山“悬湖”泄流之后:新导流渠初见雏形

唐家山堰塞湖泄流量加大

唐家山堰塞湖泄洪抢险工程初见成效

唐家山之问:堰塞湖,你是谁的眼泪?

唐家山堰塞湖泄洪排险抓紧实施仍处于高危状态

“悬湖”抢险36小时

——新华社记者唐家山堰塞湖采访见闻

第五章 大捷:“悬湖”落地

 第二十一节 洪峰过绵阳

唐家山泄流排险出现重大转折

唐家山堰塞湖泄流速度明显加快水位可望开始下降

四川绵阳启动橙色预警要求按全溃坝高度戒备

唐家山,我们最后一批撤离

——新华社记者亲历唐家山堰塞湖抢险部队撤离全过程

滔滔洪水过绵阳

唐家山堰塞湖部分解除橙色预警信号

唐家山堰塞湖水位降至720米的比较安全水位以下

 第二十二节 平安重至

刘奇葆说:唐家山堰塞湖抢险取得决定性胜利

武警水电部队近千名官兵——一条泄流槽解救百万人

一切为了人民的生命安全

——写在唐家山堰塞湖成功泄洪之际

唐家山堰塞湖抢险:科学和智慧的胜利

——写在唐家山堰塞湖抢险取得决定性胜利之际

唐家山堰塞湖科学抢险成功揭秘

绵阳平安了!

 第二十三节 世界上治理大型堰塞湖的奇迹

抗震救灾总指挥部电贺唐家山排险成功

唐家山抢险大捷创造处理大型堰塞湖世界奇迹

唐家山堰塞湖排险取得决定性胜利武警总部致电祝贺水电部队参战官兵

水利部:衷心感谢武警官兵为水利抗震救灾做出的突出贡献

外媒:唐家山堰塞湖排险获胜赢得国际舆论赞誉

第六章 回望唐家山

 第二十四节 唐家山堰塞湖抢险全记录

武警水电一总队官兵决战唐家山的22个日日夜夜纪实

决策唐家山27天

唐家山救援通道观察记

重兵唐家山

 第二十五节 唐家山作证

人民时评:唐家山作证

背水而战

——献给唐家山堰塞湖抢险军民

试读章节

胡锦涛在四川召开抗震救灾工作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众志成城克服一切艰难险阻坚决打胜抗震救灾这场硬仗

正在四川指导抗震救灾工作的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5月)17日晚在成都连夜召开会议,听取抗震救灾工作汇报,研究部署下一步抗震救灾工作。胡锦涛在讲话中强调,目前,抗震救灾斗争形势依然严峻,任务艰巨,时间紧迫,正处在刻不容缓的紧要关头。灾区各级党委、政府和中央各有关部门务必坚决贯彻执行中央的决策部署,把抗震救灾作为当前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以更加顽强的精神、更加迅速的行动、更加密切的配合,克服一切艰难险阻,坚决打胜抗震救灾这场硬仗。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副总指挥回良玉主持会议。四川省委书记刘奇葆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郭伯雄先后汇报了四川当前抗震救灾工作情况和部队支援抗震救灾工作情况。

在汇报过程中,胡锦涛详细询问了灾区粮食供应、伤员救治、水库安全等方面问题。并就解决这些问题做出重要指示。

听取汇报后,胡锦涛发表了重要讲话。他指出,这次发生在四川汶川等地的特大地震灾害,其破坏之严重、人员伤亡之多、救灾难度之大都是历史罕见的。抗震救灾工作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困难局面。几天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坚强领导下,在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直接指挥下,抗震救灾正在有力有序有效进行。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部队官兵、民兵预备役人员和公安干警以最快速度奔赴抗震救灾第一线,临危不惧,顽强奋战,争分夺秒解救被困群众,发挥了主力军和突击队的重大作用。全国各地区、各部门和社会各界大力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调集大批人力、物力、财力支援灾区抗震救灾,向灾区人民送温暖、献爱心,充分体现了万众一心、同舟共济的伟大民族精神。

胡锦涛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向英勇顽强的灾区干部群众,向为抗震救灾做出突出贡献的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部队官兵、民兵预备役人员和公安干警,向全力救死扶伤的广大医疗救护人员,向不畏艰险深入抗震救灾第一线采访报道的新闻工作者,向无私援助灾区的各地区、各部门和全国各族人民表示崇高的敬意,向支援我国抗震救灾的外国政府和国际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胡锦涛强调,要继续争分夺秒地搜救被困群众。抗震救灾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抢救人民群众生命是首要任务,必须继续作为当前抗震救灾工作的重中之重。只要有一线希望,只要有一点生还可能,我们就要做出百倍努力。要在救援队伍进人所有乡镇的基础上,尽快进入所有村庄,排查每一处倒塌房屋,竭尽全力搜救被困群众。要充分发挥专业救援队伍的优势,实行科学救援,尽最大努力抢救被困群众的生命。

胡锦涛指出,要全力抢救伤员生命、医治群众病痛。切实保障灾区医疗急救物资供应,及时将部分能够安全转移的伤员送往外省市条件较好的医疗机构救治,同时要切实做好灾区卫生防疫工作。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要加强组织调运,继续筹措受灾群众急需的生活必需物资,想尽一切办法把粮食、食品、饮用水、药品、衣被、帐篷等物资运往灾区,确保灾区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干净水喝、有I临时住处。要深入灾区群众特别是遇难者家属,耐心细致地做好思想工作,注重做好心理安抚,确保灾区社会安定、人心稳定。

胡锦涛指出,当务之急是要组织精兵强将。克服各种困难。在最短时间内恢复通往重灾区的道路交通,确保抢险救援人员、设备和受灾群众急需的生活物资能够及时运进去,确保受伤群众能够及时得到救治。要采取应急措施,尽快解决灾区用电,解决灾区和救援人员的通信联络问题,保证居民正常供水。要严密关注震情,深入开展防震知识的宣传普及,加强对余震的防范,避免造成新的损失。要加强对塌方、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监测和预防,确保水库大坝等重点设施安全运行,防止发生次生灾害。要在做好当前抗震救灾工作的同时,及早谋划恢复生产、灾后重建工作,尽快研究制订扶助措施,帮助受灾群众重建家园。对这次因灾害造成的孤儿、孤老和残疾人的安置,也要早做安排。

胡锦涛特别强调,要切实加强对抗震救灾工作的领导。要建立强有力的指挥系统,加强协调,科学调度,强化责任,严明纪律。地方、部队及各方面救援力量要实行统一领导、统一指挥,特别是要加强军地协调,尽快形成大力协同、密切合作的机制,有序推进救灾工作。要充分发挥各级党委和政府的作用。建立健全强有力的市县乡村抗震救灾领导体制,确保中央抗震救灾决策部署落到实处。要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各级领导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和广大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这场特大地震灾害,是对党员干部最现实最直接的考验。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把人民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挺身而出,身先士卒,靠前指挥,到灾情最重的地方去,到困难最大的地方去,成为群众的主心骨。要大力宣传这次抗震救灾斗争中涌现出来的模范集体和先进人物,广泛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激励广大干部群众振奋精神、坚定信心、自强不息、顽强拼搏、友爱互助、团结一心同地震灾害作斗争。

胡锦涛最后说,中华民族历来具有在艰难困苦面前不屈不挠、团结奋斗的光荣传统。只要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众志成城、顽强拼搏,我们就一定能够克服各种困难,夺取这场抗震救灾斗争的全面胜利。(讲话全文另发)

回良玉在主持会议时说,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从全局的高度,对当前抗震救灾工作做出了重大战略部署,对于我们进一步做好抗震救灾工作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领会、坚决贯彻执行,真正把中央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会议结束时,胡锦涛特意走到来自抗震救灾一线的部队指挥员们面前,同他们一一握手,勉励他们带领部队发扬我军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作风,在抗震救灾斗争中再立新功。P32-34

序言

公元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面对突如其来的特大地震灾害,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的坚强领导下,迎难而上,顽强奋战,最大限度地抢救了被困群众,最大限度地减低了灾害损失,夺取了抗震救灾的重大阶段性胜利,显示了党和人民的伟大力量,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谱写了中国人民自强不息、团结斗争的英雄凯歌,形成和展示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精神。

地震后形成的大大小小的堰塞湖,对灾区人民又一次构成重大威胁。其中以总容积量达3亿多立方米的唐家山堰塞湖危险级别最高、危险程度最大。尽快排除唐家山堰塞湖险情,避免地震次生重大灾害的威胁。成为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高度关注的重点,成为全国人民急切关注的焦点,也成为整个世界密切关注的热点。危急关头,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果断决策、正确指挥。5月20日,国务院召开抗震救灾总指挥部第11次会议,决定由水利部与武警水电部队、四川省共同制订方案。实行唐家山堰塞湖工程除险。按照国务院的总体部署,各部门、各部队迅速投入排除唐家山堰塞湖险情的大决战中。

武警水电部队在此次排险中,主要承担泄流渠的开挖任务。接受任务后,他们迅速抽调精兵强将,经空运、徒步行进至唐家山堰塞湖坝顶。在前后20多个日日夜夜里,官兵们面对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冒着随时可能被滚落而下的石头砸伤、被决堤后的洪水冲走的危险,克服后勤补给难以跟上等极端困难。不分昼夜地展开高强度的抢险作业,提前完成排险方案规定的工程量,为成功处置唐家山堰塞湖险情,保障下游130多万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做出了突出贡献。

在与唐家山堰塞湖展开决战的整个过程中,军内外广大新闻工作者不畏艰险,深入到最危险、最艰苦的战斗一线,采写了大量稿件,及时、全面、真实、生动地报道了军民团结抗击灾害的战斗历程。本书收集的就是集中反映唐家山堰塞湖排险的部分优秀新闻作品,目的就是通过回顾和再现这一战斗历程。更好地激励广大官兵大力弘扬伟大的抗震精神,不断夺取抗震救灾的全面胜利。

谨向为抗震救灾做出贡献的广大军民表示崇高的敬意!

谨向参与抗震救灾宣传报道的广大新闻工作者表示崇高的敬意!

编委会

二○○八年七月十五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决战唐家山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范凌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解放军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6556835
开本 16开
页数 27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80
出版时间 2008-08-01
首版时间 2008-08-01
印刷时间 2008-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7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5
丛书名
印张 18.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8
170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10:2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