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金融监管合作研究/中共中央党校理论文库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以政府竞争理论为基础,对监管竞争和监管合作的研究文献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全书共分6个章节,具体内容包括全球化时代两种不同监管思路的争论;金融全球化、系统性风险与国际金融监管合作;外部性、国际政策协调与国际金融监管合作的博弈分析;中国金融国际化与金融监管合作等。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内容推荐

金融自由化、技术进步和金融创新使国际金融体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金融全球化程度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在全球范围内提供金融服务和进行金融交易,各国金融市场也日益形成一个统一的无疆界的国际金融市场。金融机构的全球化经营和金融市场的一体化给当前的金融监管提出了巨大的挑战。目前各国的金融监管仍然是以管辖区为基础的,各国只能在拥有管辖权的国界范围内实施金融监管行为。这使得金融监管主体和金融监管对象之间出现了严重的不对称。金融监管主体是国家的,而金融监管对象却是全球的。一个监管权力局限于一国国界之内的金融监管者是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对一个全球化的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实施有效监管的。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些跨国金融机构的倒闭以及全球性的金融危机都说明了这一点。为了预防这种不对称性降低全球金融监管的有效性,引发全球系统性金融危机,我们必须对当前以国家为基础的国际金融监管体系进行改革。前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Greenspan,1997)在分析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对策时就曾经深刻地指出:“监管主体必须对监管对象保持一致。”在国家主权仍然在国际关系中起着决定作用的今天,加强各国之间的监管合作无疑是解决目前出现的监管主体和监管对象之间不对称问题的一个现实方法。

关于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监管,在经济学和法学上都有过广泛的争论。有的学者主张通过国与国之间的监管竞争来实现一个均衡的国际监管水平,他们认为竞争可以带来效率,提高监管产品消费者的福利,制约监管者的官僚行为和自利行为。另一部分学者对监管竞争提出了批评,认为监管竞争存在大量市场失灵现象,这些市场失灵会使得监管竞争不可能达成理想的结果。这些学者提出随着全球化程度的提升,监管合作将是各国监管者较优的选择。本书以政府竞争理论为基础,对监管竞争和监管合作的研究文献进行了回顾和总结,从而为后面的研究奠定了文献基础。

从现有的文献看,目前学术界对国际金融监管的研究还处在一个初级阶段,还没有形成能够为大家所认可的基础理论。现有的理论文献主要还是借用博弈论分析框架来说明,运用经济学原理进行分析的文献很少;而且目前的文献研究的大都是国际金融监管合作的原因,对合作本身的研究还没有展开。本书在现有文献的基础上对国际金融监管合作进行了相对系统的研究。本书力图在以下两个方面有所突破:一是希望通过对国际金融监管合作比较完整和规范的经济学分析,为刚刚处于起步阶段的国际金融监管合作理论建立起一个经济学分析框架;二是结合国际证券监管合作的实际,以国际政治经济学和国际关系的理论为工具,以期找到进一步改善目前国际金融监管合作的思路。

本书主要从三个方面来建立国际金融监管合作的理论基础:(1)从金融全球化的现实出发,对全球化背景下的系统性风险和金融危机传染进行了研究,借助一个简单的两国模型论证了在全球系统性风险增加和传染效应增强的情况下,金融监管者之间必须加强合作,否则可能使本国的监管过于宽松,增加本国金融体系的不稳定性。(2)以外部性理论为基础建立了一个国际金融监管合作的经济学分析框架。本书把全球化条件下的外部性分为金融机构跨国外部性和监管政策的跨国外部性,首先通过一个两国模型论证了在存在金融机构跨国外部性的情况下,独立非合作的监管者追求本国福利最大化的决策往往会造成全球福利非最大化。然后我们建立了存在监管政策跨国外部性情况下的一个两国模型,分别计算出独立监管和统一监管条件下的最优均衡监管水平,研究表明,相对于统一监管而言,独立监管情况下将出现低标准监管或监管不足,影响各国金融的稳定性。通过这两个方面,我们证明了存在金融外部性情况下各国需要加强金融监管合作这一论断。(3)本书建立了一个关于资本充足率监管的两国博弈模型对监管竞争和监管合作策略进行了分析。我们发现,在一次博弈中,两监管方的博弈是一个典型的囚徒困境模型,也就是说,两国监管者都将选择竞争策略,虽然双方都合作才是一个帕累托最优状态。接着,我们放弃了一次博弈的假设,把博弈的过程延长,进入更为符合现实的无限次重复博弈,我们证明了(合作,合作)策略是无限次重复博弈的子博弈完美纳什均衡,其均衡路径为两博弈方每阶段都选择合作策略。也就是说,在长期当中,合作策略将是博弈方最优的策略选择,国际监管合作在理论上是成立的。

在理论分析完成后,我们进入对国际金融监管合作的现实分析。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国际社会已经在国际金融监管合作上进行了一些探索,目前已建立起国与国之间的双边合作、区域合作、国际金融监管组织三个层次的金融监管合作机制,涵盖了谅解备忘录、国际标准、联合论坛、统一监管等多种合作形式。本书对这些形式进行了研究,并且借助国际政治经济学和国际关系理论对国际监管合作中的国际金融监管组织、国际标准进行了分析。通过研究我们认为,虽然国际社会已经在国际金融监管合作上做出了一些努力,但是这种努力仍然没有解决监管对象和监管主体之间的不对称,无法对全球化的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进行有效监管,也无法维护全球金融系统的稳定。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本书对未来的国际金融监管合作提出了一个三阶段的改革建议。首先,短期内要在现有的基础上加强国与国之间的合作,建立一个以国家监管为基础,以国际监管标准为指导,以国际金融监管组织为平台的相互协调的国际监管合作框架。其次,中期可建立区域性统一金融监管为基础的国际监管合作框架。全球某些区域实现统一的监管,建立区域间的监管合作机制。最后,在长期建立全球统一的金融监管框架。全球可以在某些金融监管领域实现统一监管,也可能建立一个全球性的拥有实质权利的全球金融监管机构。

研究要落地生根。在以上理论和经验研究的基础上,本书对开放条件下的中国金融监管合作问题进行了研究。通过数据分析,我们认为中国金融业的开放度在不断提高,而且可以预计的是中国将继续以开放的姿态融入世界金融。随着中国金融国际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跨国金融服务集团将进入中国,同时也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国金融机构走出国门开展国际化经营,对内和对外开放使得中国金融和各国金融市场之间的联系和依赖性不断加强。与之相对应,各种金融风险在国家之间相互传递、相互扩散也就在所难免。中国金融国际化加速推进使得中国和其他国家之间在金融监管上的国际合作变得势在必行。国际合作必然会涉及国家利益的让渡与获取,利益权衡和策略选择至关重要。本书对中国在当前发达国家占主导的国际金融监管合作中的策略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些看法。

本书的特色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以政府竞争理论为基础,对监管竞争和监管合作以一个新的框架进行了文献综述。目前学术界关于监管竞争和监管合作的文献综述几乎没有。(2)以系统性风险为核心,对金融全球化条件下全球系统性风险增强为依据,推演出了国际金融监管合作的现实需要。(3)以外部性理论为基础,建立了金融机构行为跨国外部性和监管政策跨国外部性情况下的国际金融监管合作模型。(4)通过一个两国博弈模型对国家监管者的策略进行了分析,得出在长期内国家监管者将选择合作策略,从而为国际金融监管合作提供了理论依据。(5)以国际政治经济学和国际关系理论为分析框架对国际金融监管合作中的国际组织和国际标准进行了分析,得出了一些有启示性的结论。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一、金融全球化与监管国别化:问题的提出

(一)事实:两个银行监管的案例

(二)问题1:金融全球化与监管国别化

(三)问题2:国际金融监管合作的理论与现实

 二、选题意义

(一)选题的理论意义

(二)选题的实践意义

 三、研究对象界定

 四、研究框架和内容

(一)研究框架

(二)主要内容

第二章 监管合作与监管竞争:全球化时代两种不同监管思路的争论

 一、监管竞争:基于政府竞争理论的讨论

(一)监管竞争的概念及相关概念界定

(二)监管竞争的理论渊源:政府竞争理论

(三)监管竞争:分析框架和文献回顾

 二、监管合作和监管竞争的争论

(一)监管竞争市场失灵和监管合作

(二)监管套利、监管失效和监管合作

(三)过度竞争、竞争性放松监管和监管合作

(四)监管竞争和监管合作的成本收益分析

(五)竞争还是合作:有肯定的答案吗

 三、国际金融监管合作:文献综述

(一)国际金融监管的取向之争

(二)国际金融监管合作:多视角的分析

(三)对国际金融监管合作理论的评述

 四、小结

第三章 金融全球化、系统性风险与国际金融监管合作

 一、金融全球化:基本趋势和监管挑战

(一)金融全球化的含义

(二)金融全球化的历史进程描述

(三)金融全球化的动因分析

(四)金融全球化现状描述:全球化程度的衡量

(五)金融全球化给国际金融监管带来的挑战

 二、系统性风险、传染与国际金融监管合作

(一)金融全球化与系统性风险

(二)金融全球化与金融危机的传染

(三)系统性风险、全球金融稳定与国际金融监管合作

 三、小结

第四章 外部性、国际政策协调与国际金融监管合作的博弈分析

 一、国际政策协调理论:一个可资借鉴的研究路线

(一)政策协调的基本含义

(二)国际政策协调理论:一个发展脉络

(三)国际政策协调的必要性:相互依存理论和溢出效应

(四)国际政策协调理论对国际金融监管合作研究的启示

 二、外部性、跨国外部性与国际金融监管合作

(一)外部性及其解决方法

(二)金融机构跨国外部性与国际金融监管合作

(三)监管政策跨国外部性与国际金融监管合作

 三、国际金融监管合作的博弈分析

(一)对国际金融监管博弈结构的一般分析

(二)模型的假设

(三)一次博弈模型

(四)无限次重复博弈模型

(五)结论

 四、小结

第五章 国际金融监管合作:现状和未来的探索

 一、国际金融监管合作机制的现状

 二、监管合作中的国际金融监管组织:国际组织视角的分析

(一)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及其推动国际金融监管合作的努力

(二)国际证监会组织及其推动国际监管合作的努力

(三)国际保险监督官协会及其推动国际监管的努力

(四)国际组织视角的三大国际金融监管组织行为能力分析

 三、监管合作中的国际标准:巴塞尔资本协议的启示

(一)巴塞尔协议制定的起源和背景

(二)巴塞尔协议的推广实施及影响

(三)新资本协议的制定和实施

(四)巴塞尔协议的评价及其对国际监管标准的启示

 四、欧盟金融监管:国际金融监管合作的典范

(一)欧盟金融监管合作概述

(二)欧盟推动金融监管合作的努力

(三)欧盟金融监管合作的机构基础

(四)欧盟指令和金融监管合作

(五)欧盟统一监管的内容:以银行监管为例

(六)欧盟金融监管合作的评价和启示

 五、国际金融监管合作:未来探索

(一)对国际金融监管合作现行机制的评价

(二)国际金融监管合作:未来的改革

 六、小结

第六章 中国金融国际化与金融监管合作

 一、中国金融改革与金融国际化

(一)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历史回顾

(二)中国银行业的国际化:历史和现实

(三)中国证券市场国际化

(四)中国保险市场国际化

 二、国际金融监管合作与金融稳定的维护:中国的策略

(一)中国金融国际化给金融监管带来的挑战

(二)中国对外金融监管合作

(三)国际金融监管合作下的中国策略

 三、小结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后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金融监管合作研究/中共中央党校理论文库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陈启清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央党校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3540127
开本 32开
页数 28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49
出版时间 2009-01-01
首版时间 2009-01-01
印刷时间 2009-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金融会计-金融
图书小类
重量 0.35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831.1
丛书名
印张 9.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8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4: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