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广州这个地方(对一座城市的思考与情感)
内容
编辑推荐

远处是白云山,近处是越秀山,从这里流出的甘溪孕育了广州最早的城。如今,当那些现代建筑星散于每个角落,一个庞大无比的都市格局已然呈现。我们应该如何认识她——这个备受争议、而又那样有耐性地始终保持沉默的城市。当然,认识一个地方如同认识一个人,永远只能无限地趋近于完全认识——那就让我们平静地以同样的耐性、真切地去感受:广州,这个地方……

内容推荐

城中每人都是繁华市声的匆匆过客。

本书作者从事新闻传媒工作,他出于职业习惯,从“杂多”的角度抒发对这座城市的情感,追寻一个古老而又现代的城市迷梦;

他还出于公民之责任感,对今日广州的发展,包括城市规划、市政与文化建设等,大胆提出自己的意见与建议;

他还以最普通的相机和最普通的技术拍摄这城市的图景,取景的角度是生活于这城中的任何人都可以轻易寻找的……

目录

引子:释读广州的灵魂密码

第一篇 追寻僻远的南方古城走向近代国际都会的足迹

 广州在哪里——从任嚣城到赵佗城

 南洋遥远——两汉六朝时期的海上历程

 唐朝的广州生活

 宋朝:广州城市建设的辉煌时期

 五百年故侯安在——镇海楼头望广州

第二篇 广州三百年:那些似觉清晰却依然迷蒙的往事

 黄埔大舶映云日

 十三行的变幻人生

 近代报刊双城记:从广州到马六甲

 荔湾深处西关人家

 “一声炮响,义律埋城……”——重寻故迹三元里

第三篇 古城的衰落

 粤海余晖:一个被迅速抛离的残旧之城

 在最边缘处重归宁静

 呵!中轴线

 恬淡于漫长的沉寂

第四篇 20世纪末的历史契机:最好的和最差的时期

 走向复兴——重燃历史之光

 广州需要有多大? 

 哪里是城市的中心? 

 在市民中间

 城市细节

 东风路——城市败笔

 骑楼与西关大屋的现代畅想

 虚拟城市图景

 晚望白云山下的亮光

第五篇 广州这个地方——在街区各处见到的场所

 行走于历史中——越秀山下小北路与应元路之间的街景

 老城的尺度——财政厅前地

 小巷市井本色——维新横的街角

 城市的质朴与谦逊——黄沙詹天佑纪念广场

 走向烦嚣——夕阳残照上下九

 想起远航时代——沙面大街的街心花园

 时间停滞于悠远时光——东山龟岗大马路上的老城景致

 在魅惑漩流中下沉——天河十字路口的维多利街场

 深陷城市峡谷——珠江新城华夏路街头眺望

第六篇 古老的广州远去了!

 对这城市我们知道了多少? 

 广州作为一种生活观念

 古老的广州远去了!

试读章节

唐代广州不仅是来自天方佛国的高僧的登岸之地,也是东方僧人西行求法启程的港湾。尽管在7世纪之后佛教在它的故乡印度已逐渐失去活力,但对于远东信众而言西天仍然充满吸引力。这些西行求法僧侣以玄奘、义静为代表,分别从陆路和海路进入印度,其中大多数是在广州从海路前往的。随着国际远洋航道的兴起,作为国际商贸城市的广州同时成为中外佛教交流的桥梁。具统计,唐代从海路出发的求法僧可考的就有六十余人次。

公元671年,时年36岁的义静高僧从扬州到达广州,当年11月在广州乘波斯舶出发,经苏门答腊岛辗转抵达印度,在中印度的那烂陀寺研究佛学十年,获得梵文本三藏佛经近400部。他于公元689年重回广州,雇佣书手抄写梵文佛经。后来他追随玄奘的足迹回到洛阳,独立主持佛典的翻译。他一生翻译佛典56部共230卷。另一位来自朝鲜半岛的东风僧侣慧超,公元723年也于广州从海路前往天竺游历诸国,数年后回到汉地,在长安翻译佛经,并著书《往五天竺国传》记述印度及南海诸国社会历史。唐代广州就是这样一个寺院遍布城中,高僧行迹频繁的佛教传播重地,在国内享负盛名。

唐代广州对于今人来说,就如同一个无法捉摸的迷梦。它“由意志与随机元素组合而成,从来无法完全受控于人”。它既非纯粹理性的产物,也非混沌无序的结果;它可能既不是人们想象的那么奢华,也不是人们有限想象的那种图景。但是无论如何,这座城市在它的奠基者和建设者的努力,和历史、地理、文化诸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在唐朝时期达到了作为一座城市的高度圆熟及空前的繁荣。以历史的眼光看,它是那样丰厚、那样宽容、那样精致、那样富于信仰。

尽管这座繁华的唐朝都会,也恰恰因其发达的海上贸易而不断经受海盗的抢劫和贪官污吏的掠夺,特别是经历了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大食人和波斯人的暴乱,以及乾符六年(公元879年)黄巢破城等事变,但广州城和它的繁盛生活并没有被永久地摧毁,它始终不失为唐帝国的重要都会而保持着它特有的毕活方式。

广州经历了唐代末年的动荡和战乱,城市生活依然繁盛发展,但是城市四周的城墙大多已经残破,成为颓垣断壁。北宋景佑四年(公元1037年)广州地方官员任中师向朝廷报告,反映广州城墙残破情况,请求调派人力整修。在广州这样由浅海冲积演变而成的地层上修筑或整修城墙,以当时的技术条件,是耗资劳力的难度颇大的工程,加上筑城要动用大量人力,容易激发社会矛盾,因此原先朝廷对此态度相当谨慎,不同意动用民间工役,只允许在地方驻军中派出少量人力,对城墙作小规模修补。庆历五年(公元1045年),在任中师极力争取下,朝廷终于批准修筑地方政府机关所在的“子城”。那时任中师已经离任,就由时任广州经略使魏■负责执行这项任务。魏■不负重托,很快就在约今越华路以南、惠福路以北、教育路以东、德政路以西范围内,修筑起周长5里、城墙厚实坚固的又称为“中城”的“子城”。

就在魏堆修筑“子城”不久后发生的一个事件,促使朝廷对广州城池建设政策发生重要变化。皇佑元年(公元1049年)浓智高在广西起事,三年后进围广州城下,将城西繁华商业区洗劫一空,但却止步于拱卫坚固的子城城墙,围城57天之后退去。当时广州子城以西一片狼藉,居民逃散,损失惨重,而子城内却分毫未损。朝廷对城墙有效护卫广州大为鼓舞。此事也就成为宋代广州推进大规模城池建设的重要契机。之后魏■受命再度管理广州并进一步加固子城,于是他在子城四周分别筑起了镇安门、朝天门、行春门、步云门和素波门等多个城门。

在朝廷对广州筑城态度转向积极和经历了一段经济恢复期后,熙宁元年(公元1068年)广州掀开了大规模筑城的序幕。先是经略使吕居简提出在子城东面南越赵佗城旧址基础上修建“东城”的动议,朝廷命令广南东路经抚司以最快速度筹备建筑材料,并下拨筑城经费,要求按设计动工。这样,约在今越秀路、文明路、德政路和豪贤路一带范围内的周长约7里的东城,当年12月便告建成。新建成的东城,设有南边迎熏门、北边拱辰门和东边震东门等三个城门,并以子城的行春门将两城连通。

城市的管理者并没有就此停止筑城的冲动,他们认为城西一带景色秀丽蕃汉杂处的商业繁华区似乎更迫切需要城墙的护卫。当东城建设尘埃甫定,一个更为宏大的城市构想又酝酿出台了。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知广州程师孟召集得力下属,设计绘制在子城以西广大范围上修筑“西城”的图纸,上报朝廷。西城大致相当于今教育路以西、人民路以东、东风路以南、大德路以北的范围,面积比中城和东城的总和还要大,周长达13里。对此,宋神宗高度重视,不仅很快批准了奏报,并即令左藏库副使张节爱带着先进技术和建筑材料,到广州统筹指挥整个西城的修建工程。由于朝廷重视,地方配合及各种条件具备,这样庞大的工程仅用10个月便告完成。

从子城、东城到西城。北宋时期广州仅用20多年时间,就建成了彼此连贯蔚为壮观的三城,实际的建设时间则更短。由三城构成的北宋时期的广州,大致东起今德政路,西至今人民路,南起今文明路、大南路、大德路,北至今豪贤路、越华路、百灵路一带,形成了中世纪广州气象最为恢宏的、足以容纳当时日益增加的商贾百姓和海外客商的基本城市格局。

在此后的一百数十年间,广州城的格局和形式相对固定下来,期间所做的工作也只是不断修补完善或对细部加工而已。然而,在城市规律作用下,广州形成了新的活力与压力。随着城市所需的各类人员的陆续进入,和大量商贾百姓甚至外国侨民成为城中居民,城市不可避免地形成新的社会结构。这种新的社会结构,毫无疑问将作用于城市的发展与演变。P41-43

序言

举世瞩目的第16届亚洲运动会将于2010年11月在广州隆重举行。届时,来自亚洲各国的运动健儿和世界各地的游客将云集广州。他们在运动竞技或观看比赛的同时,将与这座城市亲密接触,在这生活、在这工作、在这漫游 城市的大街小巷和酒楼食肆将充满他们音容各异的身影。这个时候,大概应该有一本关于这座城市的内容综合、角度多元而又具有城市文化色彩的精致读物,为他们提供走进这个古老地方的入门钥匙,或者作为一份珍贵的纪念。这本读物应该让那些来往匆匆的读者能够感受到这座城市的内在精神与独特个性,当然这里面也应当贯穿着作者对这城市的独特思考与深切情感。

徐晖先生所作的《献礼亚运·悦读广州》系列丛书之一的《广州这个地方——对一座城市的思考与情感》一书,正是这样一本恰逢其时的读物。这本书,与一般城市介绍和城市宣传的读物显然不同。你很难把它归类,仅仅把它作为旅游类或城市历史类,又或者文化笔记?城市建筑?好像都不太贴切。作者在这里既从多个历史片断“追寻僻远的南方古城走向近代国际都会的足迹”,又深情地回忆“那些似觉清晰却依然迷蒙的往事”,更有对近现代建筑的欣赏和对城市当代发展的诸多评论,也有对城市场所的独特抒情,以及对城市的深层思考。让读者在这样多角度的阅读中,逐步接近对一座城市的真实认识。你未必会完全同意书中的所有观点,但你却在阅读中感受到了一座立体的富有个性的城市。本书的另一大特点,就是它从不渲染广州是一个怎样的现代化大都市,一个和谐的开放的大都市是不需要渲染的,倒是把它视为一个“地方”,一个多古老、多么有来历,因而多么有意思的地方。在对这地方的娓娓而谈的描沭中,城市的忡格与魅力也就逐一呈现了。作者似乎是这座城市的始终不倦的漫游者。他在书中用风格独特的笔调,介绍了广州古老而又美丽的城市景色,从越秀山上的百步梯开始,他仿佛与我们一道漫步于城市著名的街道,这里有广州起义路、珠江长堤、恩宁路、上下九路,还有“西来初地”、逢源北街,等等。还和我们一起欣赏了陈家祠、中山纪念堂、石室大教堂等著名建筑,又重温了西关大屋的传说和高第街豪门家族的故事。在这里我们可以找到白沙先生陈献章、南园五诗人以及岭南三家等的足迹,又可以感受陶陶居、莲香楼等的生活气息和文化氛同

广州是具有22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又是一座千年港市商都,一直以来都与世界有着广泛的联系。新中国成立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广州更是进入了城市复兴、跨越式发展的全新时代,城市综合实力迅速增强,有力地辐射华南和影响东南亚。这些,书中都有所述及。展望未来,广州还将建成面向世界、服务全国的国家中心城市和国际大都市。当然,这样一个城市,也希望得到全国各地和世界各国的进一步了解。广州并不拒12010年亚运会看成是简单的体育比赛,而是希望借助大型综合性运动会对城市发展的促进效应,迈向国际化,提升城市竞争力和影响力。从这个角度出发,在2010年亚运会即将到来之际,我愿意推荐本书,希望它与其他已有的关于广州的优秀出版物道,传扬广州精神,促进人们进一步加深对广州的了解。

亚运在广州,愿我们携手同游

(罗京军,广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广州亚组委宣传部部长。)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广州这个地方(对一座城市的思考与情感)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徐晖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广东旅游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7661580
开本 16开
页数 21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60
出版时间 2010-01-01
首版时间 2010-01-01
印刷时间 2010-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青年(14-20岁)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图书小类
重量 0.38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926.51-64
丛书名
印张 13.5
印次 1
出版地 广东
245
172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11:4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