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驻京办主任(4)
内容
编辑推荐

风靡全国的《驻京办主任一》《驻京办主任二》《驻京办主任三》两年销量超过百万册,并荣获2008年中国图书榜中榜最受读者关注图书奖。《驻京办主任四》的新颖内容和形式的创新将会令读者耳目一新、获益匪浅。

《《驻京办主任》(一、二、三、四)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众多,活灵活现的人物,更多,触目惊心的事件。

展现官、商、民的联系纽带,揭秘驻主办的生存状态。

内容推荐

著名作家顾怀远鬼使神差地想写一部与驻京办有关的长篇小说,于是突发奇想地去了北京,想通过挖掘东州市驻京办主任丁能通的心灵世界获得第一手素材,顾怀远不虚此行,出乎意料地拿到了丁能通的日记。通过对丁能通道破天机的日记的触目惊心的解读,顾怀远创作了一部长篇小说《驻京办主任》:主人公丁则成实际上是一个颇具警觉性的驻京办主任,但是由于身处逼良为娼的环境之中,在陷害副主任杨厚德的路上越走越远,最后跌入深渊。这部小说表面上是一个陷害与反陷害的故事,实际上是对现实的滑稽模仿。看似丁则成白作自受的悲剧,却极富喜剧色彩,充满了黑色幽默的魅力。本来丁则成迷恋杨妮儿的美貌,费尽心机想把杨妮儿搞到手,杨妮儿却将计就计,通过美人计一步一步逼丁则成掉进桃色陷阱。小说通过丁则成被双规时对犯罪过程的回忆,揭示了人性在强大体制面前的弱小。王晓方一直对小说的传统和形式进行反思,为此,他不断变幻和调整自己的写作策略,王晓方崇尚创造,本书中以出人意料的文体设计和摄人心魄的艺术魅力,使王晓方注定成为独领风骚的作家。《驻京办主任四》的叙事行为是一种新的创造,它是一部小说中的小说,不仅描绘了云诡波谲的政治场景,展示了宏大复杂的现实画面,揭示了焦虑悱恻的人物心灵,而且通过戏仿、形式实验、经典重述和语言探析向读者提供了耳目。一新的文学。

目录

引言:似曾相识

他:突发奇想的会面

我:道破天机的日记

你:触目惊心的解读

附:顾怀远创作的长篇小说《驻京办主任》

尾声:恍如一梦

后记:透过心灵极目远眺

试读章节

自从他专事写作以来,连发几部力作,特别是长篇小说《庙堂》出版后,一路畅销,名声大噪,顾怀远何许人也?各路媒体像马蜂一样嗡嗡地盯住他不放,终于发现,他曾经给大贪官贾朝轩当过秘书,于是舆论再一次哗然,贪官秘书华丽转身为反腐作家,这本身就是一部长篇小说,他平静的生活由于几部长篇小说而被打破了。不仅如此,他还被媒体推到了风口浪尖,一时间被评论界称为官场小说的代表,俨然成了名副其实的作家。

人们从喧哗和躁动的现实中,是无法看见月亮的另一面的,更何况月亮那惨白的光辉是从太阳那儿偷来的,他不止一次在梦中见过一个孤独的身影,借着微暗之火奋笔疾书,他知道,那就是自己,只是从未觉得那个影像华丽过,倒是寂寞中透着孤独,凄凉中有些孤傲。在他的心目中,文学就是太阳,如今的些许华丽,都是从文学这颗太阳那儿偷来的,正如太阳用他的伟大的吸力偷窃海上的潮水一样。他感激这些许的华丽,因为这里面不仅有他非同寻常的人生经历、有他与众不同的文学天才、有他异于常人的执著与勤奋,更有上天只垂青那些有准备头脑的运气。他珍惜这来之不易的运气,因为这运气中凝结着日月精华、炼狱灵魂。

正因为如此,他不愿意停笔,他觉得自己一停下笔,生命就会戛然而止。以作家的身份来说,他不想成为那个公正无私的堂·吉诃德,更不想像简·奥斯丁笔下的诺里斯太太那样,“喜欢靠破费别人来自充大方”,因为他从拿笔写第一部作品起,破费的就是自己炼狱般的内省。为此,他赞赏纳博科夫的说法:“对于一个天才的作家来说,所谓真实生活是不存在的:他必须创造一个真实以及它的必然结果。”纳博科夫一再强调,“小孩子听你读故事的时候会问,这故事是真的吗?如果不是真的,他会缠着要你讲一个真故事。我们读书的时候最好不要采取孩童般的执拗的态度。…‘读书时幼稚地把自己同书中人物混为一体,把他们当做生活中的真人,是最坏的读书方法。”“对于一首诗或是一部小说,请不要追究它是否真实。我们不要自欺欺人。”遗憾的是,他看到越来越多的人不仅喜欢自欺欺人,更渴望做福楼拜笔下的“布尔乔亚”。以至于他自己都产生了“他是个成功的庸人”的错觉。

在《庙堂》这部长篇小说中,他处心积虑地塑造了一位既诡谲圆滑又精明干练的驻京办主任,叫“丁则成”,意思是不盯则不成,一盯则成。这位丁则成曾经是市长秘书,毫无疑问,这位丁则成的原型就是丁能通。应该说丁则成在这部小说中笔墨并不多,但是这位驻京办主任既左右逢源,又内有坚守的性格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他遭遇那些“自欺欺人”的人苦苦纠缠这部小说中是否是“真人真事”时,他执拗地对媒体说,《庙堂》表现的是人的心灵世界的精妙的微积分,不是社会现实的加减乘除。然而却无济于事。

恰逢清江省昌山市因驻京办资不抵债而低调宣布撤销机构,昌山市的做法立即在社会公众之中引起轩然大波,北京各大媒体更是争相发表评论,一时间驻京办究竟是该撤还是该留,成为专家学者探讨的焦点。他作为深谙官场潜规则的知名作家,自然不会被媒体放过,一连接受了京城几大媒体的专访,接受专访之后,他大有意犹未尽之感,脑海中猛然冒出一个想法,既然社会各界如此关注驻京办,何不以驻京办为题材写一部反映驻京办生活的长篇小说呢?要知道京城虽然有大大小小的驻京办六万多家,可是驻京办的一举一动在人们的心目中却扑朔迷离,一直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驻京办绝不是普普通通的驻京机构,根本就是鲜为人知的政治平台。在这座政治平台上都上演了什么戏,只有驻京办主任最清楚。对了,这部长篇小说的名字就叫《驻京办主任》,书名刚刚浮现在脑海中,他立即想到了一个人,就是东州市驻京办主任丁能通。

丁能通可是他的老朋友了,当年肖鸿林和贾朝轩主政东州市政府时,他们俩一个是肖鸿林的秘书,一个是贾朝轩的秘书,可以说两个人是脚前脚后当上市长秘书的,本以为当上市长秘书就走上了仕途之梯的终南捷径,没想到一场始料不及的反腐风暴致使肖鸿林、贾朝轩纷纷落马。案子一查就是两年,丁能通由于提前离开了肖鸿林,鬼使神差地当上了东州市驻京办主任,尽管受到一些牵连,但终究没有影响到政治前途,因此机关干部私下里都称丁能通是东州官场上的“不倒翁”。

然而在他看来,丁能通更像《鹿鼎记》中的韦小宝。关于这一点在丁能通给肖鸿林当秘书时就已经显现出来,丁能通永远熟悉在官场上什么是应该要的,什么是不应该要的;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什么是应该说的,什么是不应该说的;什么是做了要加以宣传的,什么是做了要加以隐秘的;什么是大肆宣扬的而不必做的,什么是大肆宣扬了而必须去做的。用金庸先生的话说:“妓院、皇宫两处,更是天下最虚伪、最奸诈的所在。韦小宝浸身于两地之中,其机巧狡黠早已远胜寻常大人。”当市长秘书时,他就时常套用金庸先生的话开丁能通的玩笑:“亦官亦商之驻京办,更是天下最奉迎、最诡道之所在。丁能通浸身其中,其机巧狡黠早已远胜寻常大人。”丁能通听了一笑了之,还断章取义地套用《鹿鼎记》第四十三回和第二十三回的两句自嘲道:“这就叫‘身作红云常傍日,天生才士定多癖’。”

当年丁能通离开肖鸿林执意要去驻京办,其实他是暗中窃笑的,驻京办是个伺候人的地方,官不官、商不商的,好好的局长、区长、县长不当,却要撇家舍业地到驻京办这种三不管的地方当“太监”,脑袋不是被门挤了,就是进水了。他认为,在官场上,驻京办主任是个最无聊、最微不足道、最没意思的角色,再平庸不过了,他不知道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干得津津有味。

P5-7

序言

当代西班牙著名画家米罗说:“我需要一个引发点,不管它是一粒尘埃,还是一线阳光,都能给我许多生生不已的东西。”有一个引发点是所有艺术创作的前提。我说过,我不属于创作,我属于创造,因此我的引发点只能是思想的火花。我喜欢感受思想的力量美,为了获得这种美的享受,我必须透过心灵极目远眺。

小说是一种思想游戏,所谓游戏就是一种心灵历险,这恰恰是创造的巨大魅力。小说创新不仅是小说家创作心理上的一次大的探险,也是读者阅读心理上的一次大历险。优秀的小说家首先是个思想家,当然他的思想一定潜藏于作品之中,通过小说中人物的言行、心理得以表现,这种开掘与阐释的过程是阅读的价值所在。

正是由于人类透过心灵极目远眺,才发现了与现实并存的艺术世界。人类对世界与人自身的认知永远也不可能穷尽,因此艺术的创造就永无止境。创造并不是否定,或许是在否定基础上对继承的再认识。通过再认识,发现美、研究美,在捕捉美的过程中实现创新。

作为一名坚持寻找小说文体特性的作家,我一直试图突破和超越自己,《驻京办主任四》是一次新的心灵历险。

从小说艺术问世以来,小说的形式和内容就一直是一对矛盾。但仅就创新而言,相对于小说的题材和内容而言,小说的形式被赋予更加重要的意义。因为每一次形式试验,其实都是对人性、对政治、对哲学、对社会、对心灵的提问。小说的意义不在于“写”本身,而在于“如何写”。正因为如此,小说的形式往往会揭示小说的内容。

我强调小说家首先要是个思想家,并不是想在小说中解决所谓哲学问题,哲学是阐释实现了的美,而小说是发现未发现的美,两者是互相质疑或互相补充的关系。有了这种关系,我们就可以用小说的形式讲述哲学家们用哲学形而上的方法提出的问题。我无意成为哲学家,我痴迷的是如何开拓小说创新的无限可能性,创新不仅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更是文学的灵魂。这个灵魂的内核恰恰是思想。

改革需要解放思想,文学创作更需要解放思想,但是人们的思维定式一旦形成,很难冲破思维之狱。从这个角度说,《驻京办主任四》无疑是一次大胆的突围。创新是化腐朽为神奇,是置于死地而后生,是勇敢、果断地走进现实,走进生命本体,并以突破思维之狱的勇气和胆识将自己拥抱的现实与生命本体转化为诗意的形式。艺术直觉告诉我,《驻京办主任四》是一次文体的冒险,是一次思想的游戏,是一次语言的探析,是一次审美的体验。

叙事视角在小说叙事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决定了小说的叙事结构。一般一部小说只有一个固定的叙事视角,要么是第一人称,要么是第三人称,很少有以第二人称作为叙事视角的。我在《驻京办主任四》中充分运用了叙事视角,融合了三种人称叙事的优点,使小说同时具有了第一人称的主体性,第二人称的对话性和第三人称的全知性。三种人称视角综合运用、巧妙切换,构建出一个独特的叙事结构。《驻京办主任四》直接采取了多个视角的叙事技巧,不仅打破了传统的线性结构,而且可以从多个视角上观察小说中的人物和事件,实现了文本叙事向空间逻辑的转变。这不仅让我在创作中感觉到有足够的创造自由度和灵活度,而且给予了读者阅读的挑战性和自由想象的空间。

在《驻京办主任四》中,不仅采取了多个视角叙事的技巧,而且采取了小说套小说的方法。在顾怀远创作的《驻京办主任》中,小说的隐含读者是专案组领导。因此,丁则成将自己的位置放得很低,坦陈自己的罪过,并且不时对自己调侃和嘲笑,第一人称的叙述特别适合于心里忏悔,因为人称本身就具有一种独自性。丁则成直接将读者带到了自己的内心世界,拉近了叙述者与读者的距离。总之,他、我、你三个视角实际上是人的三个侧面。三种叙事视角的融合,有利于“我”具有“他”的全知性视角,“他”具有“我”的内在主体性,同时通过“你”进行对话,使得三者互为镜像,达到自由、全面叙述的目的。

一部小说不管用何种手法成书,思想都是它的灵魂。这“不是为了把小说改造成哲学,而是为了在叙事的基础上动用所有理性的和非理性的、叙述的和沉思的、可以揭示人的存在的手段,使小说成为精神的最高综合。”在这里,米兰·昆德拉将小说显现的“思想”概括为是作家通过一些想象的人物对存在进行思考。小说是对人进行精神实验,当然这种精神实验是作家对“人的存在”的整体考察、感受的基础上所做出的专属于小说的表达方式。

《驻京办主任四》在思考上,关注人性和人的生存状况,尖锐地批判了官本位对人性的扭曲和异化。深刻地指出,那些最动听的政治语言,正是社会的顽症之所在。呈现了只有文学才能说出而政治不能说或说不出的人的生存真相。其实真相是非常主观的东西,真正的艺术创造着自身的真相,真相存在于创造之中,存在于主观意识之中。

我创作的中心是人、主体、自我、内心世界,着重表现人的内心生活和心理真实。在这里,意识是绵延的思想流,具有思想性的作家不仅是社会的观察家、历史的见证人和人性的呈现者,他必然有自己的人性观、哲学观和历史观。

《驻京办主任四》从四个方面呈现了思想的力量美。在“他”章中,映对的是纳博科夫的《文学讲稿》,将七位大师的七部名著的思想通过顾怀远的思考散落在字里行间,这七位大师是简·奥斯丁、狄更斯、福楼拜、斯蒂文森、普鲁斯特、卡夫卡、乔伊斯,这七部名著是《曼斯菲尔德庄园》、《荒凉山庄》、《包法利夫人》《化身博士》、《追忆似水流年》、《变形记》和《尤利西斯》。在“我”章中,映对的是罗素的《西方哲学史》,将西方从古代到近代,几十位哲学家的思想通过丁能通的思考散落在日记当中,用这些思想对驻京办这个特殊的政治平台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在“你”章中,映对的是曹雪芹、高鹗的一百二十回《红楼梦》,想不到用《红楼梦》解读驻京办,竟然有那么多场景相似,仿佛《红楼梦》不是一部古典小说,而是现代小说似的,这不仅说明经典的不朽性,其现代性更应该令我们深省。在“附”章中,是顾怀远创作的《驻京办主任》,在一部三十万字的长篇小说中,套着一部由小说主要人物创作的十五万字的长篇小说,其创作难度极具挑战性。但是我并没有采取常规的创作方法,而是采取滑稽戏仿的方法,戏仿了纳博科夫的长篇小说《洛丽塔》。戏仿是一场游戏,强调的是对现实生活的解构和颠覆。通过主人公丁则成忏悔式的长篇独自,将读者直接带人人物的内心世界,让读者直接潜入主人公内心裂开的无底深渊一探究竟,从而深刻认识到,旧体制对人性的扭曲和异化。文学理所当然是政治的对话者,是社会的对话者,更是自身的对话者。在《驻京办主任四》中,我不仅用第二人称进行对话,还通过丁则成与专案组领导的对话,完成了上述三者的对话。总之,在创作过程中,我力争使小说成为有思想的小说。

《驻京办主任四》是一部将触角伸向人物内心的作品,正如年轻人喜欢实地旅游,而老年人喜欢神游一样,就语言来说,我更倾向于神游,因此在这部小说中力争使意识流化为思想流,使思想流化为语言流。通过语言的流动,让读者体悟大河奔涌的畅快、小溪流淌的恬静、瀑布倾泻的力量。在语言上用词以保持叙述的张力为主,力求语气轻松,使得叙述声音和所描述的对象之间获得一种情感的距离,正如卡尔维诺在《新千年文学备忘录》中引用法国诗人瓦莱里的一句话:“就像鸟儿那样轻,而不是像羽毛。”语言的轻松化增强了幽默感和诙谐性,使得文字有时像绅士一样“文质彬彬”,有时像孩子一样活泼可爱,有时像姑娘一样腼腆秀美,有时像喜剧演员一样调侃诙谐。当然语言的轻松不等于意义的轻松,在《驻京办主任四》中,我有在轻松语言中表达不轻松的意义的决心。心灵自由时,必倾心于语言,渴望于表达。正如政治言辞如果不落实到个人,只不过是一番空话一样,我力争通过语言透视心灵,达到轻松而怡静地写出官场原始神态的目的。

文学的根本目的是审美,高尚的文学品味一直是我创作追求的目标。我在《驻京办主任四》中,自始至终以审美的眼光,观照每一个场景、时间和人物,时刻不忘记给读者以美学的品味与享受。开篇以顾怀远突发奇想引领读者进入驻京办这个神秘的政治平台,怀着窥探天机的心理,领略了驻京办主任丁能通的日记,通过顾怀远对日记触目惊心的解读,读者像贾宝玉畅游太虚幻境一样获得一种照镜子的体验。为了达到实像与虚像的相互依存,实现梦与真实的混合,我采取元小说的技巧,通过顾怀远创作的《驻京办主任》,让刚刚照过镜子的读者绕到镜子背后一探究竟,从而达到对时间性质的文化内涵的透视与独特的审美体验的目的。读者透过丁则成命运的潮起潮落,体悟的是宦海俯仰沉浮的审美历程。这是小说的诗意美。我之所以钟情于创新,是因为常规的创作模式已经被写烂了,跳不出重复和模仿的框子,更无法把我的感受表达通透,必须独辟蹊径。文学创作之所以充满魅力,正在于个人的独创性和唯一性。艺术美离不开几何图形。笛卡尔的二元论则认为,世界上有两类实体:精神实体和物质实体。从美学角度看,《驻京办主任四》结晶成了一个六面体,这个六面体不是僵硬的,而是一个新的充满生机的有机体。每一个面都代表人的心灵世界,犹如镜子一样具有折射光线的魅力。它犹如一粒细胞,通过阅读使人的心灵产生类似于光合作用似的反应。这就是对美的感受。六面体内不是实的,也不是空的,而是燃烧的火焰,这是心灵炼狱之火。六面体表面的宁静与内部的燃烧,正是人类的生存形式和生存方式。六面体结构就是一个世界,每一个面都相当于一张网。在网上,读者会发现故事之多种可能性的组合。这是小说的雕塑美,同时六个章节衔接得如同音乐上的六重奏,有一种旋律美,我甚至私下里就将这部小说称为《六重奏》。作家以音乐的方式确定激情追求的是小说的音乐美。

总而言之,小说的本质是虚构,小说的魂魄是思想,小说的终极目的是审美,小说的出路是创新。一个勇于创新的作家必然站在风气、俗气、潮流的彼岸,拒绝做潮流中人,拒绝做风气中人,拒绝做功利中人,拒绝躲在思维之狱中经营自己,独创、唯有独辟蹊径,才是他艺术探索的唯一途径。

二○○九年九月二十七日十六时第一稿于沈阳

二○○九年十月六日十七时二十分于沈阳修改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驻京办主任(4)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晓方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6351256
开本 32开
页数 34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20
出版时间 2009-11-01
首版时间 2009-11-01
印刷时间 2009-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1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11.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2
148
2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5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20:0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