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活在福地
内容
编辑推荐

这部小说讲述的是生命与亲情的故事。女记者方知在美丽的天国回忆生命最后一年里家中所发生的故事,在这个令她眷念的大家庭里,所有的故事都因爱而生。母亲明株的一段情感秘密将故事拉开序幕,父亲方才的一个时尚举动在家中引起轩然大波,方知姐妹的故事也纷纷展开……

内容推荐

明株、外婆、方知、沙茵、檬檬,这个家庭中死去的女人都睡在了郊外的绿树下。她们活着时的命运与我们中的大多数人相同,她们灵魂深处的每一点悸动都跟我们紧紧相连。小说以方知的故事为主线,展示了二十一世纪之初一个中国普通知识分孑家庭各种人的命运及惰感世界。温婉知性,凄美动人,跨越生死两界,充满了浪漫色彩与哲理性,宛若一部优美的叙事诗。

“当我住在树下,用出世的目光回望那天,对那一天有了全新的认识。那是一种欣欣向荣的指向嘲,指向生命,指向未来。”

目录

引 子

一 刹那

二 如实

三 实际

四 慈悲

五 归趣

六 无常

七 世界

八 指引

九 欲望

十 重来

十一 和平

十二 招致

十三 本性

十四 怜悯

十五 自在

十六 无事

十七 浮生

十八 聪明

十九 如意

二十 预兆

二十一 悲悯

二十二 吉祥

后记

试读章节

冬天早晨的葬礼是凄美的,不仅因为山林静谧、薄雾清凉、紫气飘浮,还因为死去女子的完美容颜。灵柩中的女子面型明隽,躯壳好似一只窈窕的花器,人们走过都忍不住惊叹,惊叹她首先是个美人,其次才是一位七十三岁的领导人。这就是我妈妈明株,建筑设计院改制前的最后一任党委书记,来宾签名簿证明着她的声望,也证明着她的女性身份。

葬礼在进行,我悄悄注意场上那些貌似悲伤的人,尤其是老年男子,寻找让明株割舍不下的那一位。

明株得的是胃癌,去世前经历了半年的痛苦煎熬。弥留之际,按照事先的约定,眼库取走了她的眼角膜,人们对她充满敬意。为她整理遗容时,一个小本本不知被谁碰掉了,本子里飞出一张男子的相片,那人坐在书房的藤椅上,仪容华斐气质儒雅,戴无框眼镜。相片反面一行清秀的小字:“明株,这爱情已然存在,这东西总是新的。”字迹被折痕与汗渍损坏了,他的面容倒没有受到污染。相片和题词使在场的人大吃一惊,谁都看出了那人是谁。大姐方有尤其生气。相片啪的一声被反扣在床头柜上。明株迅速被白单盖上。太平间的汉子进来打包。弟弟方多进来帮着把妈妈抬上推车。众人让开道。爸爸出现在门口。方才教授扶着车子走了几米远,把老伴送进电梯,悲伤地止步,他不知道妻子生命结束后的

这个细节。

这个秘密藏在了我们心头,也藏在了在场的一位工会女干部心头。大姐与工会女干部告别时,送了她一大兜明株留下的水果,亲自将她送进电梯,暗暗祈祷对方忘了这道风景。

告别队伍在缓缓移动,我默默寻,寻那人。我的右边是妹妹、弟弟,左边是大姐、爸爸。爸爸不停地向来宾说谢谢,苍老的样子让我不合时宜地忆起他与妈妈共同生活的情景,少女时代偷听到的一次父母失败的性生活在耳边回放——四只脚在蚊帐里的凉席上反复摩擦,让人想起秋天的螃蟹;接着一声来自母亲的长叹,无可奈何,放大,重叠……那是我生平第一次听到与性有关的声音,那以后的日日夜夜,我没有再听到过类似的声音,直到出嫁。

每个人都尽量不说话,然后快步离开,有的拿手帕捂着脸,只有一个人说了句“好好活着”,一边满满地握住我的手。我抬头,见到了他,林工,相片上的。他表情夸张,语气生硬,远不如一句“节哀吧”让人安慰。“好好活着!,’他倒又说,露出一丝不易觉察的笑容,很快走过,对我妹妹方辛重复了刚才的话。

队伍在移动。

安息吧!明株!爸爸一声深泣。众人凭吊完毕,亲人们扑向妈妈,真正的哭声响起来了。爸爸企图将一只老手伸进玻璃罩抚摸妈妈的脸,妈妈美如少女,这美丽让我意识到妈妈真的死了,只有死神才会这么年轻美丽。

灵柩里的母亲闪耀着澄明的一面与隐秘的一面,我看见她的精神与肉体反复搏斗的痕迹和一种幸福。那是一个死者因为失去一切生还的可能而感到的幸福。我想起这句话。它出自马尔克斯短篇《死亡三叹》。

明株的美丽化作黑烟舞进山林。薄雾和紫气散去了,广场上阳光照拂。参加追悼会的人乘坐建筑设计院的大客车走了,方才教授由方有和方辛陪着也坐小车走了。方知和弟弟方多留下来操办剩下的一切。等待火化时,弟弟讲起了笑话,他的笑话让方知轻松了不少。这时,她接到了丈夫何其的电话,他因住院没能来参加明株的追悼会。听着何其的声音,方知感到了一丝安慰:有这么多亲人还活在世上。因为这个缘故,她又有心情欣赏起周围的风景来。她看见风景中走来一个人,风度翩翩,踩着地上的枯叶和铜管乐队的曲调,一步一步由远而近;到了跟前,凑近与她握手,手上凸显着一枚戒指。她不由得站起来握住那只手,便再次听到了他的口号——“好好活着”,她竟连谢谢也忘了说。

P4-6

后记

有人问我:你的福地是指什么?

给小说起名“活在福地”含有我个人的立场,人生所有的苦难都可看作生活的馈赠,在这个意义上,生命处处皆福地。但是正如我的一位朋友所说,“有一千个人,就有一千种对福地的理解”,说到底“幸福是一种感觉”,一个人的福地在哪里只有他自己最知道吧?愿我亲爱的读者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福地。

《活在福地》延续了我以往作品对一些问题的关注,人的存在价值、人与世界的关系,以及人生如何走出自身困境,抵达诗意的生活。这次突出的是走出与抵达中不能缺少的爱与付出、敏感与善良。在世界还不能远离悲剧的时候,爱与付出、敏感与善良可以帮助人们找到安慰,这安慰可以来自亲情、爱情,可以来自友情,也可以来自两个偶然相遇的人眼中的一点小火花,哪怕这点火花转瞬即逝,她也能够照耀我们。今天,当诗意的生活对大部分人来说还只能成为一种希望时,惟有爱能帮助人们解决相对的“诗意安居”。除此之外,是死亡。死亡是一种再生。作为一个活着的作家,我也是借这部小说告慰在疾病和灾难中死去的人们,尤其是女性,愿她们在美丽的天国诗意地安居,得到自己的福地家园。这部小说是以家庭为背景展开故事的,如果读完小说,读者能够更好地珍视亲情,过好活着的每一天,把每一天都当做“福地”来享受,我将莫大宽慰。

关于小说,我一直这样主张:只要写作,就一定要直面现实,直面自我,尽可能表现当代生活和人的心灵。我有过《逃出雅座》,有过《心灵安居》,现在又有了《活在福地》,从标题上看,这很像是一个过程,也许正可标志我的精神史。过去蔡翔先生在我的中短篇小说集《逃出雅座》之序言《无奈和逃出的意义所在》里说过,“在我读到的胡丹娃的小说中,很少看到有关明媚阳光的歌唱,它给我们的往往是一种沮丧或者更为阴郁的压抑……”十年过去了,这种沮丧和压抑可能还能看到,但我自己感到,它已被一种温婉的基调包裹,这温婉还将持续在我今后的创作中,写作者应该在写作中不断成长,用手中的笔帮助他人走向福地,也帮助自己走向福地。

有人说过,长篇小说是检阅一个作家的文化史,这部小说涉及到了文学、医学、建筑、音乐、宗教等诸多方面的知识,它一方面展示着我的积累,一方面也可能将我认识上的不足呈现给读者。由于个人的局限性,它肯定会存在一些不当之处,请读者朋友,特别是专家、师长多多批评指正。

书和人一样,是有命运的。这部长篇从发表到出版,经历了坎坷的过程。感谢解放军文艺出版社,他们的理解、接纳、辛勤工作使得这本书得以问世。十年前,我在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了中短篇小说集《逃出雅座》,今天又在这里出版第一部长篇《活在福地》,与部队出版社的缘分让我感到荣幸,此刻我的心底升起一个愿望,有朝一日下部队体验生活,为战士们写点军事题材的作品。

在此,也衷心感谢《莽原》杂志,还有我的诸位师长、作家朋友及生活中的好友,还要谢谢我的家人给我的理解,也谢谢诸位为我写作提供帮助的医学界的朋友,这部小说的写作、发表和出版离不开他们对我的支持,在此,我将这本书作为我最好的礼物献给他们!

《活在福地》之后,我会继续出作品,出好作品,以报答所有与这本书有关的人。由于这是我的第一部长篇,它在技术上还会有不足之处,不过请相信,我将越写越好。

“今天是什么臼子?今天是每一天,我的朋友。今天是一生一世,我的爱情。我们相爱,我们活着;我们活着,我们相爱……”小说结尾有一首雅克·普雷维尔的歌是我喜欢的,它与书中所引用的普雷维尔长诗《这爱情》均出自我自己的译笔。我将它送给亲爱的读者。今天是立春,让我祝福你们,生命与生活欣欣向荣!

丹娃

2009年2月4日金陵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活在福地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胡丹娃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3321870
开本 32开
页数 25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66
出版时间 2009-04-01
首版时间 2009-04-01
印刷时间 2009-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9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8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08
147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0:2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