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元帅外交家(纪实文学精选)
内容
编辑推荐

他的名字为人们所熟悉和景仰,他的诗篇被人们吟诵铭记,他的军事才能连他的敌人也为之叹服。但他在世界政治与外交舞台上留下的声音足迹,却至今很少为人所描写。正当中华民族获得新生并崛起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大时代里,在国际政治斗争的浩波漩流之中,这位军功赫赫的元帅,又成了一位兼具鲜明党性和独特个性的杰出的外交家。为新中国的独立与尊严,为被压迫民族被压迫人民的自由解放,为人类世界的和平安宁,他贡献了自己生命中最成熟、最富光彩的年华。

他,就是陈毅元帅。本书有国内外当年的大量报道、新闻照片和陈毅元帅自己的讲话,有中国和有关国家的外交史、人物传、回忆录以及描写异国风光的佳作……还有亲耳聆听过陈毅讲述外交生涯的老同志和亲友——他们怀着深深的景仰和追念之情,绘声绘色地叙述了许多生动的轶事旧闻。

内容推荐

在新中国史册上,集元帅和外交家于一身者,只有陈毅同志。因此,他的外交生涯,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浓厚兴趣。《元帅外交家》,是一本能满足广大读者这方面渴求的重要著作。它内容非常严肃,事实完整、准确,而文笔则潇洒、犀利,是我国纪实文学中的珍品。

这部纪实文学,从1954年10月初陈毅受命出访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写起,一直写到他1972年逝世,这近二十年间他在外交战线上的充满风云变幻、惊涛骇浪的不凡经历,以历史的纵深和现实的广阔来凸现新中国外交家陈毅的鲜明形象。

读这部纪实文学,你不仅会为陈毅的崇高品德所感染,为作品中所展现的外交角逐和异国风情所陶醉,也不仅会为它所提供的丰富的国际斗争、珍闻轶事所吸引,你还会赞叹这部作品所具有的文采和艺术魅力。

目录

第一章 历史选择了他

第二章 杜勒斯先生的新对手

第三章 “我们不做卫星国”

第四章 边界与邻邦

第五章 莱蒙湖畔

第六章 元帅风格

第七章 非洲万里行

第八章 雅加达风云

第九章 天涯是处有亲朋

第十章 多事之秋

第十一章 最后的乐章

试读章节

●第一章 历史选择了他

1

浅绿、金黄、淡紫、朱红……”缤纷炫目的礼花当空进放了。有的如菊瓣儿轻舒,有的似银蛇飞窜,带着清脆的爆裂声。它们灿然升腾,交迭,变幻,满天生辉,将天安门广场上尽兴狂欢的人们,笼罩在一片绮丽夺目的光彩之下。恍若仙境。

这是一九五四年十月一日。年轻的人民共和国刚满五周岁的节日之夜。此刻,曾为这个共和国的开创与奠基作过卓越贡献,并且对新中国今后命运肩负极重大责任的那些领导人物,正会聚在广场北端的天安门城楼上。城楼两侧宽大的平台上,设满了圆桌和坐椅,此刻红灯高悬,嘉宾满座。笑语喧然。国家领导人正陪同各国各界来宾,一起观赏节日焰火。

然而,此宵此境,这古老城楼之上的人们,并不都是单为观赏空中奇景而来的。接见、会晤、问候、探讨、诗友唱和、故人叙旧……而除此一切之外,总让人感到还有更深一层的涵义和内容存在。

国务院副总理陈毅,今晚就别有心事。

当他于八时整准点来到城楼殿厅里时,穿的是一件银灰色的西式薄呢大衣,戴一顶深色的法兰西小帽,神态潇洒,目光和悦,与来宾们握手谈笑之间,露出一种学者与诗人兼有的儒雅风度。不认识他的人,很难将此时的他,同当年令数十万敌军闻之丧胆的将军的名字连在一起。

几乎没有人不认识陈毅。在井冈山红四军的布告上。陈毅二字列在朱德、毛泽东之后。在“弯弓射日到江南”的年月,陈毅二字越来越多地出现在重庆和上海的报刊上。解放战争中某个时候,陈诚曾说关内共军以陈毅所部为最强、最狡猾、最有训练、最难对付。果然,不久便发生了“御林军”整编七十四师在孟良崮被全歼的大祸。蒋介石流泪训话,声称这是“剿匪”以来最可痛心的一件事,并表示要用自己最大力量于沂蒙山区击灭陈毅所部。然而,陈毅二字却和淮海、渡江、淞沪战役一起,遍传神州,远达海外。领导大上海的解放与改造,他的故事更多。

他是一个有声有色、情感鲜明、不大愿意遮掩自己个性的人物。此刻他坐着看焰火,却让人一眼便看出他另有心事。青花的白瓷茶杯端起来,又放下。有好几回他转过身子,目光投向毛主席和周总理所在的位置。然而每次都发现他们身边有客人在谈话。他的神情变得有些焦急起来。

后天一早,他就要动身起飞了。他将一直向西,越过西伯利亚,越过东欧,到达柏林。以他为团长的中国党政代表团,将在那里参加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国庆五周年的庆祝典礼,并进行正式友好访问。临行之前,还有不少具体事项要与总理商谈,还需要当面请示主席……

出国访问在陈毅不是第一次了,一九五二年他陪同刘少奇访问过苏联。然而这次不同,不仅因为他是团长,也不仅因为德国问题重要。事情还有不大为人所知的另一面:他正面临着他一生中又一次重要的转折。以这次访问作为开端,元帅的阵地将要转移到外交舞台上来了。

正式获知这一决定,是在五天前,中南海的勤政殿里。是夜北京全市欢腾,锣声鼓声到处在响。为什么?一届人代会下午刚刚投票选举了国家最高领导人,毛泽东、朱德以全票当选为国家主席、副主席。陈毅在机场欢迎了保加利亚政府代表团,便驱车赶回会场。路上,他急切地让司机打开收音机,听到广播员正以激动的声音,宣布大会投票结果,立刻,会场里腾起海啸雷鸣一般的欢呼声和鼓掌声,长达十分钟之久!司机从后视镜中看见,陈毅一直眯起眼睛听着,微笑着,像在欣赏最动人的音乐。街上也开始了游行,欢呼着,高唱着;舞彩旗的,扭秧歌的,满街都是。陈毅的车子,一次次为人群所拥塞。好容易赶回怀仁堂,他总算投上了总趣、检察长、法院院长三个票……目睹这一连串的历史性场面,使陈毅极其兴奋,他写道:

这一天是大会最狂热、最兴奋的一天。选举领导六亿人之首领和权力机关。关系中国与世界之命运……我生有幸,革命垂三十二年,能亲见及此,当然体会得人民之政治满足也。

可以清楚地感觉到新中国正走向成熟与稳固,感觉到整个党风民气的高扬。这时候的中国,是到了应当走向世界。在国际舞台上为人类的进步与和平事业作出更多贡献的时候了。

就在这天晚上,在勤政殿明亮柔和的灯光下,邓小平告诉他,将派他率团出访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他深懂这是时势所需。“慨然应命”。

“没得问题,我走一趟就是。哪天出发?”

“这个嘛,”邓小平一笑,“要问总理罗。”

“主席和中央还有什么具体要求没有?”

“这还是要同总理谈。总理总理,总而理之嘛。”邓小平诙谐地说。

“这几天总理难得有空,太忙累了。”

“是呀。所以中央考虑,需要有人替他分担一些。今后外交部这一摊子,’恐怕要你多跑跑哕。从这次访问开始,你的工作就可以逐步向这方面转了。”

听到这话,陈毅的面色变得严肃起来。他掂得出这一托付里所包含的分量,慢慢地、郑重地点了一下头。

从勤政殿归来,夜很深了,家人大都已入睡,陈毅却还在月色朦胧的庭院里踱步。一会儿,又回屋展开纸笔,记下这一天的种种见闻和感受。他在末尾写道:

我之工作转到政府方面和外交方面,已完全决定了。瞻念前途,实有短绠汲深之惧。

以陈毅这样心雄万夫,出生入死的战将。此时为何而“惧”呢?中央又是从何时开始酝酿。并最终选定了他来搞外交的呢?容我们扯得远一些吧,先从那个肝火旺盛的外国神父说起——

一九二七年底,一个冬日的寒冷的黄昏,广东韶关城外,走来了一支装备简陋、疲惫而沉静的队伍。这就是朱德、陈毅率领的南昌起义军的一部分。潮汕失败以后,他们坚持不散,转战闽赣湘粤,已和井冈山部队及中共广东省委取得了联系。这一天,他们是接到指示要南下去接应广州起义的,不料消息传来,起义已归于失败,于是当夜只得留宿当地。何处可以过夜呢?找来找去,终于在西河坝找到了一座三层楼的尖顶大教堂,看样子颇为宽敞。部队立即派人去商谈借宿。不料,一个高鼻蓝眼的外国神父走了出来,当门一站,用半通不通的中国话,厉声呵斥,拒绝这支队伍入内。派去联系的人据理力争。神父越发涨红了面孔,大吵大闹起来。

P1-5

序言

不同肤色和国籍的朋友们,都记得这位“Marshal Chen”(陈元帅)。

他的名字为人们所熟悉和景仰,他的诗篇被人们吟诵铭记,他的军事才能连他的敌人也为之叹服。但他在世界政治与外交舞台上留下的声音足迹,却至今很少为人所描写。正当中华民族获得新生并崛起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大时代里,在国际政治斗争的浩波漩流之中,这位军功赫赫的元帅,又成了一位兼具鲜明党性和独特个性的杰出的外交家。为新中国的独立与尊严,为被压迫民族被压迫人民的自由解放,为人类世界的和平安宁,他贡献了自己生命中最成熟、最富光彩的年华。而这一切,乃是一页深有教益而且极为生动的历史。

正是这样的感触和心愿,促使我写下了一篇篇文学性的纪实故事。

与这位可敬的元帅,我也算见过一面。那时的我是一个系着红领巾、在机场向陈元帅陪同的外国贵宾们献花的女孩子。有外交工作的经历吗?没有。有国际关系的学识吗?有足以理解元帅全部思想、才华、情感的那种素养吗?也没有。

一切都必须从零开始。

这只是一个青年作者个人的作品。

我要描写大海却只能在海边巡礼。然而,我已经目不暇接了。有国内外当年的大量报道、新闻照片和陈毅元帅自己的讲话,有中国和有关国家的外交史、人物传、回忆录以及描写异国风光的佳作……还有亲耳聆听过陈毅讲述外交生涯的老同志和亲友——他们怀着深深的景仰和追念之情,绘声绘色地叙述了许多生动的轶事旧闻。这才使我这个并未身历其境的人得以按文学作品的要求描述情景,写出对白。

正因为如此,这个作品绝不是外交史实的缜密记录,我也绝不奢望得到这样的重视。倘若人们在读完它之后,对元帅本人和他所献身的事业增添了些新的理解、新的感情,那将是对于我的极高奖赏。

我也期待着大家的批评、指正。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元帅外交家(纪实文学精选)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何晓鲁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3322013
开本 32开
页数 285
版次 2
装订 平装
字数 171
出版时间 2009-04-01
首版时间 1985-08-01
印刷时间 2009-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17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5
丛书名
印张 9.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03
141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1 1:1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