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重回耶路撒冷(犹太人的三千年)
内容
编辑推荐

犹太人为什么被称为“经商的民族”“智慧的民族”?他们为什么会遭受几千年的屠杀和歧视?中东的一团乱麻到底因何而起,中东和平还有没有希望?耶路撒冷到底有着怎样的魅力,能把流散了几千年、说着85种语言、来自115个国家的犹太人汇聚到一起建立国家?

内容推荐

弗洛伊德曾经如此评论过犹太民族:“这个民族以它那空前的抵抗力抵御着不幸的命运和虐待。形成了独特的民族性格。”在近两千年的时间里,这个小小的民族四处漂泊,流亡他乡,在逆境中拼搏,无数次遭到迫害和践踏,这在任何一个民族的历史中都是绝无仅有的。但无论散居何处,犹太民族对自己的土地始终怀有信仰,始终坚定不移地希望有朝一日重回故土。他们在经历漫长的悲苦和厄运的折磨之后重新站了起来,重振民族特性,不遗余力地使自己达到新的巅峰……

目录

第一章 远古岁月

 文明之火:犹太人的起源

 重挫:巴比伦之囚

 浩劫:耶路撒冷毁灭

 离散全球:没有祖国的民族

第二章 逆境生存

 流散之路:乡关何处是

 逆境生存之道

 基督教与犹太教

 伊斯兰教与犹太人

 智慧集大成的《塔木德经》

第三章 黑暗中世纪

 十字军与国王的双重绞杀

 火刑柱上的冤魂

 被逼出来的高利贷民族

 强迫的隔离:自成一体的社区生活

第四章 彷徨无所依

 文艺复兴时代的犹太人

 苦闷与希望并存的启蒙运动

 踏上美洲

 波兰和俄国:新的犹太人家园

第五章 解放运动

 命运转折:获得公民权利

 工业革命中的犹太资本家

 祸水临头:俄国屠犹事件

 精英的思索:犹太复国主义诞生

第六章 建国之梦

 自我解放:回到锡安山运动

 拐点:第一届世界代表大会

 基布兹公社:集体主义生存方式

 贝尔福宣言:争斗的开始

 多管齐下:政治仗与经济仗

第七章 犹太人与革命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东方群狮:犹太革命领袖们

 在革命中沉浮

 欲走还留

第八章 纳粹大屠杀

 替罪羊的价值

 “最后解决”

 反抗与逃离

 死亡集中营与犹太乐园

 人类悲剧的反思

第九章 以色列的诞生

 打开潘多拉盒子:巴以分治决议

 准备摊牌:第一次中东战争

 传奇似的胜利

 新民族熔炉

 历尽沧桑的建国元勋们

第十章 战火弥漫的岁月

 抵达苏伊士运河:第二次中东战争

 六日战争:第三次中东战争

 赎罪日之罪:第四次中东战争

 北疆烽火:第五次中东战争

 胜利何来

 奥运村杀戮

 追杀风暴

第十一章 沙漠奇迹

 开满鲜花的沙漠

 核武器之谜

 夹缝中的拓展:以色列外交

 越打越强的秘密

第十二章 智慧与财富

 科学与艺术殿堂:犹太人的新世界

 教育立国的民族

 财富何来

 新时代的犹太富翁们

第十三章 犹太人与美国

 美国的钱装在犹太人的口袋里

 犹太人与美国政治

 爱恨交织的美以联盟

 血浓于水:捐钱!

第十四章 和平之路

 土地换和平?

 恩怨纠葛何时了

 从打不还手到开启和谈之门

 一波三折的和解

 未来何处去

第十五章 犹太人与中国

 从黄河到松花江

 上海正午阳光

 漫长的建交之路

尾声:向犹太人学什么

参考书目

试读章节

强迫的隔离:自成一体的社区生活

犹太社区最早产生于公元1世纪,它是犹太人出于维护民族的同一性、保障自身生命安全和生活需要而自发形成的聚居区。后来各国当局为了排斥犹太人,不断强化反犹政策开始用法律强迫他们与社会隔离,使犹太区的性质发生了变化,公元14—15世纪时,对犹太人的强迫隔离已遍及欧洲。

公元1516年,意大利威尼斯将全市犹太人驱入一座小岛上铸造枪炮的工厂内,使他们与外界隔绝,这次隔离持续了两个多世纪。“格托”(Ghetto,又译作隔都)在威尼斯方言里就是“铸造厂”的意思。格托具有监狱的某些特征:犹太人必须头戴红色或黄色软帽以便识别;城门白天开放夜间关闭,格托居民天黑前必须返回;每逢基督教和犹太教节日关闭城门;法律规定犹太人必须雇人来看守自己,所以守门的都是威尼斯人,他们的薪水由格托居民支付。

这一“经验”后来被欧洲各国仿效,各个城市纷纷设立犹太人隔离区,均沿用“格托”之名。作家卡夫卡生于捷克布拉格,几乎一辈子没有离开格托。1555年罗马教皇命令,罗马和罗马教皇统治的国家都得对犹太人限制居住范围,强令他们佩带犹太人标志,不得与天主教徒往来。

威尼斯格托建立时有居民700人,此后其他国家的犹太移民不断集中到这个城中之城,16世纪末人口达到5000以上。尽管犹太商人在17世纪掌控威尼斯的对外贸易,犹太学者、律师和医生也在社会中担当重要角色,但犹太人仍旧是二等公民,仍然不得在格托以外的地方居住。在人口急剧膨胀的情况下惟一的出路是往垂直方向发展,于是不宜建高楼的水城威尼斯前所未有地出现了六七层的楼房,鳞次栉比,像今天的纽约一样。

隔离政策也使得隔离区内部的犹太人确立了自治体制。他们不用挂念外面的世界,还可以享受固有的生活,在一定范围内保留他们的宗教信仰。以犹太会堂为中心,社区内学校、医院、澡堂和旅店等公共设施慢慢地完备起来。犹太人的社团传统和实践在许多世纪中几乎原封未动地保留了下来,在犹太文化中留下了那个时期的烙印。

每个犹太人居住区的权力机关是社区委员会,由拉比担任象征性领导,并由纳税最多的士绅组成。这些委员会负责和政府的交涉、征税、司法、内部的财政和教育等自治事务。他们压倒一切的任务就是保护整个社团的利益,必要时还要保护整个社团的生存。当俄国政府于1827至1856年间实行一项惩罚性征兵法令,要求犹太社区委员会必须向当局提供一定数量的12—14岁的少年服25年兵役时,延续了几百年的社区自治受到了冲击。俄国政府的法令实际上等于强迫犹太人同化。被迫服役的少年处境凄惨,俄国思想家赫尔岑写道:“那些生病的幼儿,没有人关心爱抚,受着来自北冰洋的寒风吹打,正在走向坟墓。”在执行法令时往往是穷人家的孩子成为受害者,这直接导致了社区委员会与穷人之间的冲突,又进一步导致了传统的崩溃,使世俗性和民主性社区运动开始兴起。

政府摊给犹太人的赋税全部通过社区委员会收取,此外犹太社团内部还有各种经费,诸如犹太会堂修缮费、拉比的薪水、墓地的管理费、学校和澡堂的经营费,还有慈善基金。这么多的款项靠收取人头税和按照收入多寡实行累进税获得。如果有人逃税就会被从社区中除名,对于没有容身之地的中世纪的犹太人来说,被除名就意味着被判了死刑。在隔离区内,无论是孩子出生还是婚丧嫁娶,各种机构都会伸出援手。有时,为了从强盗手中解救犹太人质,整个社区的人们都会募捐赎金。

犹太人的互利和互助机构在世界各地十分活跃。这些机构多种多样,大到国际性的犹太复国主义者协会、犹太国民基金、反诽谤联盟等团体,小到各镇各村的犹太人议事会和委员会,它们都在各种层面上发挥着积极的作用,组织筹款和义卖活动。犹太人无论多穷都没有人乞讨或流浪,与这种同胞间的互助精神很有关系。犹太人在民族遇到危难或是需要救济同胞的时候,从来都是慷慨解囊。早年美国的犹太人大都较贫穷,很多家庭里依然放着一个蓝色的募捐箱,随时把零钱放进去捐给巴勒斯坦的定居者。历次中东战争爆发时,美国犹太人的高额捐款都直接变成武器送往前线。

教育最受犹太人重视,犹太人的教育一直非常普及,并且水平很高。每个犹太会堂都设有附属学校,让孩子接受免费教育,向贫穷学生和孤儿免费提供食物和衣服,所有教育费用都是靠捐款得来的。男孩子3岁起开始学习《圣经》,此时要举行仪式并第一次给他们理发,使他们印象深刻。满13岁的时候参加成人仪式,成为社区的正式成员。

犹太人尊崇宗教教育,并给予学者们很高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支持。犹太男孩最大的愿望就是成为宗教学者,女孩的最大愿望就是嫁给学者。大人们在节日或工作之余会聚集到犹太会堂,用希伯来语诵读《圣经》和祈祷文,研究《塔木德》。成功的商人为学术机构提供资助,或向学者提供生活费,通过这种方式借助他人而完成对教法的研习义务,他自己也可取得与学者同样的地位。学术与金钱之间表现为一种有机而自然的联系。

相对封闭的社区最大限度地保留了犹太人的原生态生活。到20世纪上半叶,据当时兴起的东欧犹太人文学作品的描述,东欧一带典型的犹太人社区是这样的风貌:三四层高的老式砖房建筑,楼下一层是店铺,很少有电影院、汽车、广告牌,街巷人行道上铺了卵石。孩子们跑来跑去玩着街头游戏,男人穿着长衫或罩衫,戴便帽,女人穿拖到脚踝的朴素衣裙。正统派教徒穿黑衣裤、笨重靴子、留长鬓角。昏暗的房子里面摆设都差不多:小房间,大炉灶,笨重而光亮的维多利亚式家具,花边窗帘。每家房里都有年龄不等的一群孩子。P38-40

序言

三千年之叹

犹太人?在哪里?和我们有关吗?

生为炎黄子孙,萌发这样的疑问者并不鲜见。我们这个古老的多民族国家早先似乎对犹太民族并不熟悉,有位走南闯北、被冠以“东方犹太人”之称的沮州朋友就曾好奇地问:“犹太人很能干吗?比中国人如何?”

犹太人很能干,而且和我们的生活、事业息息相关。坐在家里看好莱坞大片和西方新闻节目,这些电影和节目的制作方老板也许就是犹太人。在办公室琢磨投资和贸易生意,这些金融机构和公司的老板也许就是犹太人。关注国际时事动态,这些政治风云和军事行动的主角也许就是犹太人。了解每年的诺贝尔奖得主,不同国籍的获奖者中有很大一部分就是犹太人。启迪人类的思想者也多有犹太人。你能说他们与我们无关吗?

犹太民族很独特,为人类文明做出过杰出的贡献,产生过许多著名的人物。直到今天,犹太人在西方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仍有着重要影响,而他们漫长而曲折的历史、文化对东西方的历史发展、文明演化的影响则更为深远。然而,这种影响不是与生俱来、一帆风顺的。而是通过了数千年的求索和奋斗。光荣与梦想,苦难与辉煌,彷徨与思索,自尊与自强,这一切与饱受沧桑的中华民族又何其相似。

从公元前10世纪大卫王建立统一的犹太国家以色列以来,三千年间,犹太民族的命运跌宕起伏:千年的古文明毁于古罗马的征服,而后在长达两千年时间里流散世界各地,成为没有祖国的民族,饱受歧视与迫害,直到1948年建立自己的国家,完成民族家园的重建,血泪交融,冷暖自知,要用什么样的笔触和吟诵,什么样的胸怀和境界才能描述清楚这样漫长的悲喜旅途呢?一声叹息,尽在其中。

如烟往事已去,在哀悼纳粹大屠杀受害者的点点烛光里,在左右全世界的地缘冲突视线里,翻动尘封的书卷,我们可以一起去感受,去叹息,任由别人的命运撼动自己的心灵。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重回耶路撒冷(犹太人的三千年)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力升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金城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2511385
开本 16开
页数 21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09-04-01
首版时间 2009-04-01
印刷时间 2009-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36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18
丛书名
印张 14.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69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1 1:3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