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走出强迫症(找回美丽的日子)
内容
编辑推荐

打开心锁的钥匙。

本书共分为五篇:方法篇、案例篇、生活篇、家属篇和答疑篇。方法篇主要讲的是对待强迫症的基本态度;如何认识到强迫症虚假空的本质,从而让自己和症状分离;如何运用接纳的态度和系统脱敏的方法来处理焦虑和恐惧情绪。案例篇为大家提供了几位强迫症朋友的好转经历。生活篇针对整个生活给出了一些建议,因为在自助的同时对生活的全方位调整也是很重要的。家属篇主要针对和强迫症朋友一起生活的家人经常遇到的疑惑和问题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答疑篇针对强迫症朋友一些常见的问题给出简单的答复。

本书亦可作为从事强迫症治疗的专业人士的参考读物。

内容推荐

本书共分为五篇:方法篇、案例篇、生活篇、家属篇和答疑篇;主要理论基础为森田疗法、EX/RP疗法(暴露/行为阻止法)和认知疗法。对于一些强迫症的专业理论知识,如强迫症的成因、流行病学调查、共病、各种理论模型、诊断和鉴别诊断、药物治疗等都没有涉及。因为这些专业的理论更适合精神科医生和心理咨询从业人员为掌握专业知识而阅读,对强迫症朋友的自助没有什么大的帮助。我想呈现给大家的不是什么深奥的理论,而是通俗易懂、便于操作、切实可行的方法。这些方法都很简单,但简单不等于容易,你需要按照这些方法坚持去行动。这样两三个星期之后,你就会发现自己的变化。

方法篇主要讲的是对待强迫症的基本态度;如何认识到强迫症虚假空的本质,从而让自己和症状分离;如何运用接纳的态度和系统脱敏的方法来处理焦虑和恐惧情绪。在这一篇里,我把强迫症比喻成为破坏我们生活的犯罪嫌疑人;把鉴别哪些是强迫症状哪些是现实的问题这一个过程比喻成为识别犯罪嫌疑人;把认识强迫症虚假空本质的过程比喻成对犯罪嫌疑人的当庭审判;把运用系统脱敏疗法处理焦虑恐惧情绪的过程比喻成罪犯劳动改造。

案例篇为大家提供了几位强迫症朋友的好转经历,希望大家能从中看到强迫症的整个好转过程,对于好转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并学习到一些相关的应对办法。

生活篇针对整个生活给出了一些建议,因为在自助的同时对生活的全方位调整也是很重要的。

家属篇主要针对和强迫症朋友一起生活的家人经常遇到的疑惑和问题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

答疑篇针对强迫症朋友一些常见的问题给出简单的答复。

你需要从头开始按章节阅读本书,并且按照本书提供的方法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思考和行动。书中会要求你每天记录一些东西或者去做一些相关的练习,这些对你的好转都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希望你按照要求去做。最后,你要清楚地知道:仅仅靠阅读本书还是无法完全摆脱强迫症的,只有按照本书提供的方法坚持去行动,你才能最终尝到胜利的滋味。

本书亦可作为从事强迫症治疗的专业人士的参考读物。

目录

方法篇

 案发现场:强迫症的生活

 识别犯罪嫌疑人:确认强迫症状

 当庭审判

 劳动改造

案例篇

 我的生活“危机四伏”

 手淫的秘密

 我的机器人生活

 挥不去的“霉女”

 冲动!冲动!可怕的冲动!!

 没完没了的“为什么”

 咽不完的口水,管不住的眼神,上不完的厕所

生活篇

 规律的作息时间

 端正的仪表

 充实丰富的生活

 行动中的焦虑

 压力的缓解

 善于利用社会支持系统

家属篇

 家有强迫

答疑篇

 强迫症常见问题解答

后记

参考书目

试读章节

很多人都在告诉我们“接纳”,要接纳症状,要接纳焦虑和恐惧。同时我们也在不断地告诉那些人:我们无法接纳!是的,要做到接纳绝非易事,但我们却必须去接纳。自古华山一条路,我们别无选择!强迫让我们无处可逃,由于强迫思维具有闯入性,即在没有预知的情况下闯入我们的大脑。当我们意识到它的存在时,它已经作为事实发生了,已经是现在完成时了。所以,此时我们接纳也好不接纳也罢,都无法改变这个事实,它已经进入了我们的大脑。所以说接纳和不接纳结果都是一样,都是承认它的发生和存在。不会因为我们不接纳,它就不出现或者就消失。

因而面对强迫时,我们有三种选择——忍受、接受和接纳,这也是三个层次。忍受是被动的,是无奈的,是痛苦的。忍受的时候,我们可能自责,可能反抗,可能绝望,可能愤怒,可能流泪,但无论何种情绪,作为已经发生的事实,它都无法改变。接受是平等的,是抗争无效之后选择的放弃,是麻木的放任自流。因为没有了反抗、愤怒等情绪,我们的感觉可能比忍受好一点,但这还不是真正的平静,而是无奈的沉默。接纳是主动的,是开放的,是允许的,是宽容的。也许你会说不可能,对那些可恶的念头我绝对做不到!别急,先冷静一下,回头看看前面的文字,你会发现无论你做何选择,已经发生的事实都不会改变。

也许你会哭着说:“我真的无法接受,我太痛苦了!”你说的肯定是真心话,你此刻的痛苦也很能让人理解。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就在你流着眼泪哽咽地说这句话时,你的强迫有没有因此而消失,你不还是把它承受下来了吗?既然无论如何选择都要把它承受下来,那么我们是选择哭泣着承受——忍受,无奈地承受一一接受,还是微笑着承受——接纳呢?

我想此刻你心中已经有了答案。再举一个例子,假如我们失恋了,我们说,“我不能接纳失恋的打击。”请问,会因为你这么说,这个打击就不存在了吗?在你说不能接纳的同时不还是承受了吗?如果你一直这么说,你就需要花更长的时间从痛苦中走出来,如果你微笑着承受它——接纳,那么你就能在更短的时间里走出来。心态是可以选择的,当事实无法改变时,我们可以选择流泪,也可以选择微笑。同样,我们可以选择强迫,也可以选择不强迫。

昨天开会的时候,我无意间听到马路上车子的喇叭声。心情马上就烦躁起来。我提醒自己要专心开会,不要去关注那些无意义的声音。可越是这样提醒自己,声音对我的干扰就越大,而且头也开始疼起来。别人在说什么我根本没有听进去。我一直在想:这些司机素质怎么这么差呢,不是已经有禁鸣的规定了吗,他们为什么还按喇叭?交警都在干嘛,对这些人应该重罚。为什么我们的办公室偏偏在2楼,如果在20楼不就听不到这些声音了吗?转而又想:听到这些声音很正常啊,为什么别人都没有反应,我却这么敏感这么在意呢?越想越烦,越想越恨。恨司机的素质低,恨自己没用,恨自己就是一个傻瓜、一个蠢货,一点用都没有。

要知道,如此自责和愤怒除了让我们的心情更加糟糕之外,别的一无所获。试着学会心平气和地接纳。当然,做到这一点确实不容易。强迫症只是一种病而已,不必如此恨它。每个人都会得病的,只是有的人得了阑尾炎,有的人得了高血压,有的人得了胆结石,而我得了强迫症而已。如果我们得了阑尾炎或者胆结石,也会如此痛恨和愤怒吗?也许不会吧。其实都是病,都只是身体的某个部位发生了某些变化而已。与其无用地愤怒自责,不如微笑着接纳。

心理学实验已经证明,抵制和反抗,不但无效反而会适得其反。科学实验得出的结果证明:“排斥”时强迫观念出现的频率是“接纳”时的两倍!心理学家找来一批强迫症朋友,今天让他们努力排斥和抵抗,明天让他们试着去接纳,如此每天交替采用不同的态度,并记录每天强迫观念出现的次数。结果显示,“排斥”时强迫观念出现的频率平均是“接纳”时的两倍。

另外一次实验揭示了“接纳”更深远的意义和效果。实验证实:一个强迫观念在我们完全觉知的状态下反复出现500次之后就会逐渐减少,最后消失。由此看来,这个“接纳”是一个治本的方法。这里所谓的完全觉知是指我们站在客观、中立、清醒的旁观者立场,对强迫观念不害怕、不分析、不回答、不解决、不做任何控制和缓解的行为。这里要注意一点,什么是要接纳的,什么是不能接纳的。这里要接纳的是强迫观念,而不是强迫行为,强迫行为是需要坚决阻止和抵制的。

P30-32

序言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和谐社会建设要“注重促进人的心理和谐”。而心理和谐是和谐社会建设重要的心理基础,是和谐社会建设的有力支撑。由于社会的高速发展,经济体制、社会结构、思想观念、就业形势等方面都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导致人们生活和工作的压力明显增大,各种心理问题日趋突显。我国的心理咨询事业起步较晚,现有的从业者数量无法满足社会的需要。这使得很多有心理困扰的人无法及时便捷地获得有效的帮助。在这种情况下,出版一些普及类和自助类的读物,不仅是必要的而且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值得欣慰的是,近年来,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已经出版了很多这方面的书籍。但在这些已有的书籍中,专门针对强迫症患者而写的、适合强迫症患者本人阅读和自助的书籍仍然少见。强迫症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的、造成患者社会功能明显损害的疾病。目前,强迫症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心理问题,估计全世界的强迫症患者有5000万之多。我国至少也有上百万人正承受着强迫症的折磨,其中的大多数人仍然无法得到正规专业的治疗。在这种情况下,我很高兴地看到了东振明写的这本关于强迫症患者自助的书稿。

本书内容浅显易懂,没有晦涩难懂的深奥理论。对于没有心理学基础的强迫症患者来说读起来不会感到困难,其中讲到的方法容易理解也便于操作。整本书结构严谨,知识全面,从认识了解强迫症开始,到如何正确对待强迫症,如何调整强迫症患者的认知偏差,以及如何进行行为治疗都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操作办法。同时对强迫症患者的个人生活也给出了全面的指导,尤其是对强迫症患者自助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惑和问题都一一列出,而且也给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除此之外,本书还为强迫症患者的家属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建议,相信这些对广大强迫症朋友们能有实质的帮助。

需要指出的是:无论书中给出了什么样的理论和方法,最终能引领我们走向光明的还是我们自己内心深处的力量。

后记

造成强迫症的因素非常复杂。除了自身的因素之外,社会环境的因素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比如:独生子女问题、单亲家庭问题、教育升学问题、求职就业问题、留守儿童的生活教育问题等,都存在着有待完善的地方和不可避免的矛盾冲突;经济的市场化和全球化使我们失去了职业的稳定性和安全感;竞争的激烈化使我们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压力;住进了现代化的单元式公寓,邻居的距离近了人际关系却更加疏远了;网络的普及为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使人产生了依赖和空虚感;文化和价值取向的多元化,使我们享有更多自由的同时,却增加了鉴别、判断和取舍的难度。这些都可能和强迫症之间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以上提到的和没提到的诸多问题,本书都没有探讨,也非我的能力所及,有待于同行和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员给予更多的关注和研究。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走出强迫症(找回美丽的日子)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东振明
译者
编者
绘者 沈蓓
出版社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1968787
开本 16开
页数 24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38
出版时间 2009-05-01
首版时间 2009-05-01
印刷时间 2009-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心理-变态/病态心理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6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R749.99
丛书名
印张 16.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9
175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23:0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