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在社会科学研究中有着至高无上,不可替代的地位。它是在一定研究视角内,解释纷杂社会现象的众目之纲,是学派、范式的定位点,也是理论和研究方法的基本单位和出发点。
本册《传播概念·Public Opinion》将为您介绍公共舆论诸问题、对公众的界定、对舆论的界定等内容。
图书 | 传播概念Public Opinion(中英双语)/传播概念译丛 |
内容 | 编辑推荐 概念在社会科学研究中有着至高无上,不可替代的地位。它是在一定研究视角内,解释纷杂社会现象的众目之纲,是学派、范式的定位点,也是理论和研究方法的基本单位和出发点。 本册《传播概念·Public Opinion》将为您介绍公共舆论诸问题、对公众的界定、对舆论的界定等内容。 内容推荐 “传播概念译丛”深入解析了对人类传播研究至关重要的若干概念,清晰梳理了这些概念的来源、语境、阐释、运用及演变,并指出了关于这些概念的未来研究前景。本套丛书为我国传播学专业师生及相关研究人员提供了准确而权威的基础性学理解读,对夯实我国传播学研究的根基及推动今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指导价值。 本册为《传播概念·Public Opinion》。 目录 中文版总序 英文版序 致谢 第一章 引言 本书框架 第二章 公共舆论诸问题 公共舆论的起源 预知与相似的论述 舆论的早期概念 “公共”的早期概念 公共舆论的诞生 公共领域的出现 公共舆论含义的模糊性 公共舆论与多数原则 作为研究对象的公共舆论 公共舆论的难题 缺乏能力 缺乏资源 多数暴虐 易被劝服 精英统治 第三章 对公众的界定 群体、公众、大众 群体 公众 大众 议题与公众 发展的阶段 参与者与旁观者 扩展公共讨论 一个议题得到解决之后 观测公众 一般公众 选举公众 热心公众 积极的公众 议题公众 第四章 对舆论的界定 舆论与态度 作为表达的舆论 深思熟虑的舆论 作为回应某个特殊议题的态度的舆论 舆论的心理基础 图式 价值观 集体身份认同 舆论成形 观测舆论 舆论究竟何指 选择是什么 舆论是否得到了充分的思考 舆论如何构成 持有舆论是否坚决 舆论能导致相关行为吗 舆论是否与其他人相关 第五章 对公共舆论过程的界定 集体与个体的特征 公共讨论的含义 团体决策的动力 较大规模社会环境中的公共讨论 政治参与者、新闻记者与热心公众 作为旁观者的公众 新闻记者的角色 观测公共舆论 使用调查数据 运用内容分析法 运用弱结构性的(1ess-stmctured)调查技巧 观测公共讨论的过程 结论:作为传播概念的公共舆论 附:英文原著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传播概念Public Opinion(中英双语)/传播概念译丛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美)普赖斯 |
译者 | 邵志择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复旦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309063257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270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77 |
出版时间 | 2009-03-01 |
首版时间 | 2009-03-01 |
印刷时间 | 2009-03-01 |
正文语种 | 中英对照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计算机-操作系统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282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G206 |
丛书名 | |
印张 | 8.8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上海 |
长 | 203 |
宽 | 140 |
高 | 12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图字09-2006-812号 |
版权提供者 | Sage Publication Inc.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