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学问聊斋/经济学家茶座精品栏目系列
内容
编辑推荐

《经济学家茶座》是以轻松、休闲、高雅为特色的通俗学术读物,关注民生,关注现实,关注学问,关注学界万象。作者为海内外著名华人经济学家,他们将高深的经济学理论用通俗优美的文笔表达出来,引领读者步入经济学殿堂。自2000年6月出版第一辑以来,无论在学界、读者中,还是在媒体中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成为全国出版界一个知名品牌。目前《茶座》开设了经济评析、学界万象、国是我见、难得糊涂、学问聊斋、故事新编、说长道短、虚拟茶馆、经济漫谈、旧事重提、经济学人、经济科普等栏目。由于多是名家、名人撰稿,所刊载的文章如同上等名茶一般芬芳四溢,清醇甘洌,相信一定会给所有读者带来“爽”的感觉。

读本书,听海内外著名华人经济学者跟您畅谈做学问的经验与心得。

内容推荐

本书对《经济学家茶座》出版9年来(第1~39辑)之精品栏目“学问聊斋”中的文章优中选优,选出精品文章近100篇。

读《学问聊斋》,听海内外著名华人经济学者跟您畅谈做学问的经验与心得。

目录

黄有光 如何善用经济学这副小孔透视镜/001

李海舰 经济学家:学问、成名、赚钱/005

熊秉元 宏观现象的微观基础/012

杨小凯 张永生 为什么比较优势可能错/021

蔡 畴 萨缪尔森迟到30年的答案

——“新经济”不能改变的原理/029

许 斌 比较优势和战略优势

——国际贸易学中的智慧 /032

熊秉元 刻画经济人/035

梁小民 当年,我这样读萨缪尔森的书/044

王则柯 经济学讨论中的假设和模型/050

王建国 千万别把经济学家错当管理学家/056

张宇燕 孙悟空、如来佛以及太上老君/059

何 帆 如何发表经济学论文/062

黄有光 应用经济研究是否可靠/069

党国英 从“哲学帝国主义”到“经济学帝国主义”/072

张宇燕 帕雷托原则中的人生哲学/078

皮建才 经济学里的“醉汉”/081

陆 铭 在经济学停止的地方,思想前进了/084

邱 斌 如何捕捉经济学研究话题? /089

聂辉华 为什么中国人多经验而少理论? /093

黄有光 杨小凯关于国际主流经济学学术规则的对话/100

汪丁丁 为经济学划界一以及由此而生的问题/110

董新兴 显学是怎样产生的/112

张清津 经济学家看宗教:宗教经济学/116

韩朝华 认识、表述和学风一学术用语规范性杂谈 /120

皮建才 经济里的“阿塞莫格鲁现象”/124

梁小民 我与现代经济学/128

王则柯 经济学规矩的局限性/134

张晓晶 经济学到底有什么用? /138

李华芳 一个经济学帝国主义者的自白/142

许桃芳 我们都是经济人/148

胡海鸥 对MBA学生的告诫与讽喻/153

李海舰 学问是钱堆出来的/156

聂辉华 大陆高校:没有一流待遇,哪有一流水平?/159

李文溥 从分庭抗礼到杀师灭祖/162

荆林波 “土鳖”伯克利“淘经”记/166

高 程 谁,最有可能谋杀肯尼迪? /169

许 斌 拿什么反对你:李嘉图PK《谷物法》/174

王跃生 有感于“经济学数学化”的争论/178

邵 军 经济学中的形式革命/182

松 木 自然·人·经济学:一些趣想/186

章元问 世间“社会资本”为何物? /191

邱 斌 过度技术化不是经济学的发展方向/195

朱富强 请把经济学作为“为己之学”来研究/199

皮建才 经济学真的没有标准答案吗? /204

韩德强 想象正反馈经济学/207

孟祥仲 读懂凯恩斯/212

王则柯 “高微热”之我见/217

宋胜洲 学术的OEM与ODM模式/220

许文彬 巴特尔教授的迷宫游戏/225

昝廷全“富贵险中求”:最优解都在边界上/229

汪丁丁 人格与理性选择/231

张恩众 经济学家为什么需要数学/238

李海舰 学术论文的规范与创新/244

李俊慧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经济学解释/256

韦 森 中国当前需要什么样的宪政经济学/260

王则柯 经济学常识与“人文关怀”迷雾/264

陆 铭 当中国经济学的苹果坠落/267

黄有光 泛评《制度经济学三人谈》/269

王跃生 经济思维与“经济学价值”/273

王则柯 设验甄别有学问/277

许 斌 经济学胜在出乎意料/261

陆 铭 把实证研究进行到底/284

王建国 文化、知识与信息

——三维时代的困扰和现代管理的精髓 /288

蒲勇健 经济学的“惊喜”/295

郑 磊 中国的经济学研究与国际接轨的一个途径/300

张宇燕 简约之美/305

金 碚 “经济人”理性主义行为是假设而非现实? /308

李中健 经济学研究:取向、形态及品性/311

翟 华 会数数的马与算不清楚的人/314

朱富强 女性适合学习和研究经济学吗?/316

陈 抗 国王和抓老鼠的猫——也谈路径依赖/320

王玉霞 刘文彩VS周扒皮——张维迎PK张五常/323

蒲勇健 美、孔雀的尾巴与信号博弈/327

聂辉华 道德:经济学的“黑洞”

——观电影《武士》有感 /332

朱富强 会挣钱才是“好”经济学家吗?

——李嘉图、凯恩斯等例说/335

王则柯 没有权衡取舍,就没有经济学/340

党国英 经济学大堂的门票/341

平新乔 数学不好就不能在经济学上有所建树吗?/347

党国英 从拿破仑的选择谈起/352

何 帆 经济学家是怎样炼成的/354

蔡 畴 “沉闷的科学”辩

——漫谈经济学与文学艺术相通之处 /359

蔡 畴 经济学思维与经济学写作/363

蒲勇健 数学方法:驱逐伪经济学的行业门槛/366

蔡 畴 达利绘画与古典主义包容性

——漫谈巴罗和萨拉伊马丁的《经济增长》 /369

邓盛华 模型、逻辑原理与经济学家的底气/373

赵凌云 学术环境与经济学家/377

熊秉元 鲁宾逊是诚实的吗

——记“资讯经济学”二三事 /380

剧锦文 经济学的经济学/384

赖德胜 经济衰退与经济学繁荣/388

党国英 经济学思考的趣味/392

罗卫东 百年对垒:奥地利学派Vs洛桑学派

——浅议西方经济学体系内部的分歧 /394

曹利群 新制度经济学的时间视野/399

庸 之 挑战新古典经济学

——介绍莫纳什大学递增报酬与经济组织研究中心 /402

欧阳红兵 在香港学习金融学/405

叶 航 两小时掌握现代经济学的精髓/409

李文溥 被“殖民化”的“经济学帝国主义”/414

聂辉华 如何创作经济学论文/417

试读章节

孙悟空、如来佛以及太上老君

张宇燕

前不久在单位食堂吃午饭时,我和同事聊起了《西游记》,起因是刚刚读了一篇从管理学角度谈唐僧团队克服艰难险阻西天取得真经的文章。没想到那位同事对《西游记》的痴迷程度更甚。他对许多细节的把握和理解,精妙而独到,令我钦佩。当然,我们对这部中国古典名著的欣赏角度略有差异。他更关心文本,而我,也许是长期思考国际问题的缘故,则习惯性地把《西游记》当成一部“准”学术著作来读,总企图从吴承恩虚构的故事中挖掘出某些隐喻,并用这些隐喻去映照我们今天所处或明天将面对的世界。

总体而言,《西游记》讲述的是一个能量巨大、欲望强烈又无法无天的孙悟空被如来佛、太上老君和玉皇大帝联手彻底收服的故事。集千百万年日月之精华由巨石爆裂而生成的石猴,先是占山为王,再拜菩提祖师学艺,向东海龙王索得镇海神针,而后由太白金星代表玉皇大帝两次招安,后因受到歧视而大闹天宫,被捉反而因祸得福,在太上老君的炼丹炉中炼就火眼金睛,越发不可收拾,结果被西天如来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年后被指派护送大唐高僧玄奘到西天取经,历经千难万险,最终和师傅师弟一起修成正果,成为“斗战胜佛”。在《西游记》的结尾处有一个细节意味深长。孙悟空成佛后请唐僧摘掉头上的紧箍咒,玄奘说既已成佛紧箍咒自然不在。孙悟空一摸头,紧箍咒果然已无影无踪。

在国际问题研究中,为了便于分析,国家往往被“人格化”,亦即被视为寻求最大化利益的个体。我想,在某些时候,逆过程也是成立的,也就是说,人也可以被“国家化”。沿着这个逻辑,《西游记》中的几个关键人物之间的关系,便可转化为国家间的关系。这里我特别关注孙悟空与如来佛之间以及如来佛和太上老君之间的关系。由此我想到了一本前不久读过的著作,即迈克尔·哈特和安东尼奥·奈格里合著的《帝国:全球化的政治秩序》(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以往的帝国扩张的路径,通常是先派军队武力征服,然后派官员进行统治,最后让商人加以掠夺。在两位作者看来,今天的帝国和以往的帝国大相径庭,从本质上看,它已经变成了一套法律体系,成为一种保护契约、消除冲突的规范或法律工具;它不依赖固定的地理疆界,并表现为世界市场和全球权力的集中化或单一化。作为帝国的美国,正是支配全球规则结构的政治主体,是统治世界的最高权力,在其开放的、不断扩展的疆域中,这台统治机器不断加强对全球的统合。这种新式帝国的建立,大致要经过“融合—区别—操纵”三个阶段。

在包容阶段,帝国充分彰显其宽宏、自由及多元化的一面。它“张开大嘴,食欲无穷”,努力把所有国家吸引或强行拉人由其精心织就的秩序网络内,而对一切差异视而不见。由于差异被有意识地抑制或忽略,帝国成为“平滑的空间”,所有主体“可滑行于其上,而遇不到大的阻碍或冲突”。在那些体制外的主体自愿或被迫进入帝国体系之后,帝国便开始实施其统治的第二阶段,即“区别阶段”。本阶段的特点是,被接纳的主体之间的差异被识别和强调。一般而言,帝国并不制造差异,而只是承认已有的或潜在的差异,并按照帝国要求对那些特点各异的新加人体系者进行分类和评判。在其最后的“操纵阶段”中,帝国将充分利用这些差异,在法律上对那些被纳入其中的主体整齐化,在政治上对其等级化,在经济上对其一体化,并在帝国有效操纵和控制的系统中安排它们各自的位置,以使帝国收益最大化。

不难发现,孙悟空和如来佛的关系类似于帝国体系之外主体与帝国之间的关系,其中,孙悟空代表前者,如来佛代表后者。《西游记》的故事大致也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从在野猴王到被招安任弼马温和齐天大圣,是第一阶段。从大闹天宫到获法名孙悟空护送唐僧一路西行取经,是第二阶段。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在西天取到真经并成为“斗战胜佛”,是第三阶段。从相当意义上讲,这三个阶段和帝国体系维持和拓展的三个阶段吻合得很好。在第一阶段,“如来—帝国”秉持开放精神,对“石猴—体系外主体”的进行容纳。在第二阶段,“如来—帝国”对“孙大圣一进入体系者”加以识别、定位和体制化。在第三阶段,“孙悟空一斗战胜佛”被彻底体制化,与“如来—帝国”完全融为一体,以至于成佛之时其头上的紧箍咒自动失效。

作为一套法律体系的帝国,其规则具有很强的非中性,也就是对帝国中的不同主体,同一规则意味着不同的结果。至于那些本身就是歧视性的规则更是如此。考虑到利益的保护和扩大主要来源于规则及其非中性,因此,规则体系的创建者或帝国也就自然成为该体系的最大受益者。孙悟空成佛之后,便进入了一个随心所欲都不会逾矩的时期。表面看,此时的“斗战胜佛”也有自身的收益,比如拥有了令人向往的头衔并受到体系内其他成员的认同与尊重,渐渐地也成为现行体系的一个既得利益者,但实际上,他所取得的一切,只是帝国系统愿意给予他的,他所处的永远是从属地位,他在系统中的功能必须服从于帝国的整体利益。

以“孙悟空—如来佛”对应“美国—法律帝国”,尽管做这样的比喻并不十分恰当,但我很自然地会联想到眼下的中美关系。然而,发散的想象有时会引导我们去提出一些有趣的问题,比如,在一个由美国主导的帝国体系中,像孙悟空那样被如来佛彻底体制化是否应该成为中国的发展目标?如果是,这一目标的合法性来源在哪里?如果不是,那么面对紧锣密鼓、步步为营的美帝国之“体制殖民”,中国怎样才能实现一百多年前智者们所倡导的“既接受西方影响又不受西方控制”之愿景?再比如,美帝国体系的稳定性如何?美帝国体系中有无强有力的挑战者?是否在其主导的世界之外仍有其他体系存在的空间或可能性?

此刻,我想的最多的是如来佛与太上老君之间那耐人寻味的关系。他们分属佛教世界与道教世界,但这两个世界又相互交叉重叠;他们的信仰理念各不相同,但又拥有广泛而牢固的共同利益并密切合作;他们的神通或本领虽有大小高下之分,但却平起平坐而非君臣主仆。或许这才应当是三五十年后中美关系的基本定位。

P59-61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学问聊斋/经济学家茶座精品栏目系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金明善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山东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09046749
开本 16开
页数 42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20
出版时间 2009-03-01
首版时间 2009-03-01
印刷时间 2009-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法律-法律法规
图书小类
重量 0.54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0-53
丛书名
印张 27
印次 1
出版地 山东
233
172
2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8:3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