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木棉花又开
内容
编辑推荐

这是一部反应青春成长中的伤痛与幽默的小说,记载的是一群“异想天开”的孩子的成长故事,涉及了升学、爱情、梦想等主题。小说融入了大量的《围城》式幽默讽刺风格,同时带有诗歌化的语言,值得一提的是小说从侧面展现了闽台语言的魅力。戴日强的小说真实生动,语言也是独具特色,很难想像这部作品是由一个二十一岁的大三男生写出来的。

内容推荐

小说文字融合了幽默、唯美、诗化等风格。以校园为背景,涉及了升学、爱情、梦想等主题。

顾枫在中学的时候因为碰见了知己绵而深深喜欢上她,但年少的他不懂得表达感情,让绵在失望中离开了他。这份遗憾让顾枫带着诗意的美一直等着绵的归来。在一次机会里,顾枫和四个极具天赋的同学共同创建社团并大胆开创“四大媒体”路线,最后问鼎了校园社团最高峰。然而成功的背后他失去了所有的爱,就像木棉树两次开花一样,一次是珍惜幸福;一次是无归期的等待……

目录

第一章 岁月的收藏

第二章 那年的阳光那年的花

第三章 十七岁的雨季

第四章 年少轻狂

第五章 那一川忧伤

第六章 风雨无阻,信念依旧

第七章 一怀冷月,空有情

第八章 我的心,是一座城

第九章 最后的战役

第十章 遥不可及的远方

第十一章 4月11日,木棉花又开

第十二章 境由心生

试读章节

木棉花又开,窗台雪没有告诉我你归来,而我远在诗外……

木棉树,又称英雄树、攀枝花。树形有阳刚之美,花朵硕大,花冠五瓣,橙红色,如火炬;果实为蒴果,熟后裂开,里头睡着的棉絮瞬间窜出,若是起风时候棉絮随风飘零,似南国雪。

木棉树外观多变:春如元宵街灯,夏似慈父背影,秋若江浦游女,冬类崖之老者,四季展现不同的风情,最美当属花开花落时。木棉花有个很美的花语,即:珍惜身边的人,珍惜身边的幸福。木棉花通常在3、4月开放,人们把4月11日定为木棉花开的日子……

我爬过了高考那个狭窄的洞后在大学的胡同里反思着自己的校园生活,才发现自己只是一只勤奋下蛋的母鸡,争取每天下一个蛋,可我至今仍无法为自己孵出一个小鸡,到最后还是逃不出被烤着吃的宿命。我想这就是我的校园,像是鸡场、屠宰场,现实那么残酷、那么简单,又有谁能明白孵出小鸡是母鸡最原始的本能呢,然而现在却成了最遥远的梦。

大学毕业后,文凭仿佛维纳斯雕塑下身的遮羞布,挂上去了就是艺术,似乎还有点朦胧美,虽然上身还是赤裸着,但是没有这块布那就是绝对的裸奔,不过最关键的是维纳斯只能摆设而没法调戏,何况她没有双手也不能当老婆,这就是活生生的文凭。

找工作时,传说中的社联主席身份也不能当饭吃,这年头三好生、优秀班干部好比大跃进时遍地开花的炼钢炉,学校里拿的奖又如闽台俗语中乞食(乞丐)过溪的家资(行李),多得贬值且一般人也看不上,真后悔当时不考研,不过又传闻硕士毕业后如果不考博士出来也一样,我们学生真是活折腾。后来我一直感叹着:硕士读完读博士,博士读完读博士后,博士后读完那得是烈士,长着隐形翅膀的校园生活更没给我太多的机会飞翔。毕业后的一切很现实,现实得像是岸上挣扎的鱼,要么挣扎入受污染的河流,要么就得死在岸上。

毕业就是失业,没有太多的选择,像是和尚划船——没发渡(没办法)……

没出路就是没活路,虽然一字之差,但放在毕业生身上是一样的意思,我渐渐懂得了内销不行就搞出口的道理,趁现在人民币汇率还不是外语系男女生的比例。我决定要出国留学了,就像是决定要去流产一样,日子一天天熬过,直到飞机降落在伦敦的机场,恶补英语让我学会了“八戒”更学会了“悟空”……谁也想不到我能出国留学,可是我还真的做到了,就像当时老师问我英语能过吗,我说不出意外的话真不能过……

记得我们系里流传着一句关于我的笑话,话说我英语成绩进步了,英语老师便把我立为榜样在班级里表扬,她说:“枫这次英语考得不错,差一点就及格了。”可现在我自己也想不到能活在英语世界里。

在国外上学时,宿舍楼像是上了年纪的黄花闺女,也像是鲁迅笔下错过豆蔻年华的豆腐西施,被遗忘在比较偏远的小镇里,如果不知道伦敦的情况,还真的以为这里是民居。第一次见到宿舍楼的时候还以为自己在天津的五大道,觉得这些欧式古典建筑所散发出来的气息是如此惹人怀念,只不过这种感觉是小弟弟怀念家里的老大姐。深咖啡色的墙砖、白色的百叶窗、还有那散发着木香的楼道……这些都组成我留学时期的记忆。

宿舍楼的大门有点小,门口挤满车,仿佛向我说明国外的车是多么便宜,可惜这只能得瑟一时,经济危机这老大妈一光顾,把车免费送了没人要,大有倒闭商场清仓甩卖、吐血跳楼价风范。我望了望古朴的宿舍楼,门上有一个蚂蚱模型,我一度怀疑这是西方版的门神,不过这门神也足辛苦,秦琼能单挑关公又怎么碰到吸血鬼呢?可能初到国外我想太多了,最近很流行佛祖、上帝、真主、太上老君一起打麻将。

安顿下来后,负责接待的老外突然问我:“are you japanese?”

突然有种被赵本山拐卖的感觉,我说:“no.”  他接着问:“are you korea?”

我在想,中国人还是生得不够多,“no”我又回答。

他还是不死心:“are you mongulla?”

搞得跟人口大普查一样,我相当无奈,像是闽台谚语:剃头店公休——没理发(没办法)。“no!”

他想了想,然后小心翼翼地问:“are you Chinese……”

我真想说句:“坐轿的不知扛轿的辛苦——到担你才知(到现在你才知道)。”可惜他不是中国人,更不是闽台人,感觉自己真的很无辜,我到底是长相有问题还是人品有问题?不过他最后说了,之前真的没有中国人在这里住过,我突然有种到火星的感觉。

一天的车程让我相当疲惫,草草收拾后真想好好休息下,不过看到外面那帮美国人和英国人兔子般跳东跳西,而且走到哪敲到哪,我便在宿舍门外贴了张公告,上面一本正经地摆着四个大字:“请勿打扰。”随后我便如一条水蛇蜷缩在窝里般休憩了。

“咚咚咚”非常响亮的敲门声。该死,他们不会把“请勿打扰”看成“非诚勿扰”了吧,我可不是秦奋,更不是梁笑笑。一开门才发现是那帮外国人“走访”到我这了!

我拍了拍脑袋,忖道:“该死的,我真的是晕了,他们是外国人,我写中国字给谁看啊!”他们还是照样敲门……难道这里真的只有我一个中国人?

我现在已经在伦敦留学了,留学的这段日子我一直在证明大学教授的一句话:“英语说得很流利也不过是给英国增添一个碌碌无为的人。”我一直反问自己:学好英语就代表你很强吗?能把英语说得很流利,能让英国人把我当老乡就证明你牛吗?英语说得很流利到英国去工作就能说明你很强了吗?英国说英语说得很流利的一大片,同样的,英国说英语很流利但碌碌无为的也有很多,原来自己也只是其中一个。难道我也很傻很天真!

如今我学的是建筑设计,我更喜欢说自己学的是“创意”,这属于建筑的外观美,也是化妆时的粉底。我看了看放满草稿纸和绘图工具的桌子,回想起毕业后的曲折,此时,窗外的乌儿倏忽而过,仿佛阔别多年的心事,那时总是喜欢在教室的边缘思索着被窝的温暖和马背的颜色,现在回想起来依旧是激动中夹杂着惊栗,像是心底放置着一个摇晃的不倒翁,我只是静静地摇了摇头,在白纸上写下:“给我一片自由的天空,让鱼儿也学会飞翔。”

得去教室了,我披上黑色的夹克和风……

学院后面蔚蓝的天空下,是一片嫩绿而自由的草地,一条泥土小路通往布雷顿西约克郡国家雕塑公园里。小路旁边是木桩围成的小围墙,只有膝盖般高,里面养着毛茸茸的绵羊,这些小生灵在学院的庇护下,悠闲地吃着草,像是偶然降落在这里的白云。远方是红得发紫的树丛,我至今仍叫不出它们的名字,不过我只要拥有这份感觉便可,哪十白有一天它们不在我身边,我仍会记得这些迟到的温馨。

公园里摆着枯树雕塑,仿佛告诉游客这里的历史,以及隐在历史里无法察觉的沧桑……半个小时后,我便来到教学楼,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教学楼就是一座城堡。灰白的岩石垒成的四方形建筑,给人一种钢铁般的感觉,就像是《帝国时代》里坚固无比、易守难攻的城堡。靠近教学楼的时候,闲逛在草地上的野鸭很自然地让出一条路来,这些紫红相间的小生灵竟是如此可爱,它们并不惧怕人类,反倒成了城堡前一道美丽的风景线,仿佛告诉游客:这是一座温馨而和平的城堡……

坐到座位上的时候,一个平常不多打交道且懒惰的印度小伙子突然跑过来问我:“顾先生,你是学文化的。你知道中国的building怎么写吗?”

我捉摸这个人是对建筑有兴趣,就写了个“建筑”。但是他却表现得一片茫然,像是午后的阴天。

“no.”

他似乎能看懂中国字的样子,我捉摸,大概写得复杂了,兴许他的汉语四级还没过,于是就写了“房子”,他又说不对,就一个字。

我就纳闷了,难道他也能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大概是一个字的,那就该是“家”了。当我写下来,这家伙马上乐不可支地说:“对,就是这个!”

……

P3-6

序言

文学是时代的良心

以文学的火种温暖世界,点亮心灵之光,就从青春年华的写作开始吧。

——中国作协主席铁凝

“文学是时代的良心。”如今重新提起这个话题,竟然感觉身上的担子如此沉重,感觉自己背负着一个遥不可及又不断追逐的梦,而自己也属于民族的一部分。

去年六月份,李准、唐国强、刘劲等老师来我校,也分别给我们文学社题词并给予殷切的厚望,“文学是时代的良心”这句话是李准老师题的,李准老师是原中国文联副主席,也是老一辈作家,如今他留给我们年轻一代这样一句平淡而又深沉的话,我的内心很压抑也很寂寥,后来我在颐和园对着湖面喊出了这句话,我想“文学”两个字已经将占据我的一生。

“那段逝去的爱情华丽得只供摆设,真正富饶得耐人寻味‘的回忆却一贫如洗……”到了大学,我发现我只能用这些话来表达我的情感,这个社会很浮躁,我不得不承认。为了生存我们不断去适应,这是现实,我无法去批判而只能屈服,或许写这篇小说就是想缅怀一些刻骨铭心的经历以及徒劳无功的爱。很多人都说在这个市场经济下文学死了,这话我不同意,只要有生活、只要有爱,文学必然还在,我想多年后自己再回想起这句话,会觉得一切如此平淡,我相信每一个真正爱着文字的人都能明白——文学是时代的良心。

“突然想到初中时的那些琐事,那是油墨味混着荷尔蒙味飞扬开去的地方。”是高三时期想到初中那些琐碎事才构思的,但随即搁置了,直到看到新浪编辑娄雷、还有留学伦敦的马达、才女筱菲他们的故事后才又动笔了,大体是大二暑假在灾区支教时完稿的,中间跨越很大,当然中间有好多人指导,自己也给小说动了几次手术,只是想在这个市场文字里跟80后、90后的学子们做一些简单的交流。

小说的文化背景是闽台非物质文化遗产地区,主要描写社团几位骨干的成长历程,讲述他们如何规划“四大媒体”路线并带领书友社走向校园励志的顶峰,最后在新浪工作、到伦敦留学,小说还融入我的个人的经历,共同构建了一个唯美的校园爱情、励志故事……

“文学社——失败了,我强迫自己打消这个奢侈的念头,然而打消了的念头就像是未婚而怀孕的少女打胎一样,即使打掉了仍有一种隐隐作痛的感觉。”或许是太爱钱钟书的《围城》了,也或许喜欢幽默而自在的人生,我的文字里多了点诙谐而犀利的语句,试图表达些什么,却又突然发觉一切过后自己早已失去年少轻狂的背影。

“毓秋,你生如夏花般绚烂,死却如秋叶般惨白。”苏童是一个复活的现,从来没有谁的文字能让我感到如此震惊,苏童是开始也是最后,或许我的小说里所刻画的情感多了点苏童魔幻的风格,我想这些先锋的遗迹我将一直继承下去。

七堇年是我所爱的一个80后作家,最后她没能写序是我的一个遗憾,也是因了社会的浮躁,不过一切足够了,因为“境由心生”。或许因为这些,我的文字多少有些流连,也多了份思考:“我们正以回忆与流连的步伐去揣度空洞而一无是处的感伤,可那终究是一场不知所措的迷惘。”

“你这没良心的家伙,假设你是散文集亲生母亲的话,这也是理所当然的,你一把屎一把尿把她拉扯大,那我也算是散文集的奶妈吧!散文集从一开始我就在关注,倾入了不少精力,也就是花了不少的奶,所以我写序也是合情合理的……”或许忙碌而压抑的生活令我更向往一个自由的空间,平时我很喜欢幽默的方式,只是希望我自己的幽默能给读者给自己带来一丝快乐,因为我们都很累。

“我想我终究会给自己点亮一盏心。灯,在孤独的远方,让所有习惯黑夜的心灵习惯黎明,我想远方能不能到达已变得如此淡然。是谁告诉我擦干泪水,不再忧伤,还有美丽的梦,在身旁……”青春忧伤,或许在这个浮华的时期里我们都会经历。很多读者在我的空间和写手栏留言,说我的文字很有“青春思念的感觉”,也许我们都还没长大,只是想在这种忧伤里突围,因为我们都在成长。

当然,我是因为古典诗词才喜欢文学的,我也在小说里融入了我最早的诗歌,“多情只有西江月,万里寻踪却是空。”生在现代而去体验古典的幽情,我想这终究是一种寄托,且聊以自慰吧。

也曾天天写现代诗歌,枕边离不开海子的诗章,我不奢求诗歌能重新被青年一代追捧,或许它会是一个时代的印记,小说里也有些许诗,但很少,只是觉得它们能表达些什么,或许述说些别离的故事。

我想你了

在这个雨的夜晚

而你是否能知道

你未熄灭的窗子

是我今夜无眠的眼睛

作为“古汉语”的闽南语其实很有意思,大陆的闽南语经过好几代人的发扬光大,基本快灭绝了,幸好台湾同胞能细心照顾好这个活化石,并且融入了电影、电视进行传播,如《海角七号》。小说也融入了这些非物质文化元素,当然,闽南语作为一种难懂、奇特的方言,我不是奢求它能广泛传播,只是觉得很多古老的文化、智慧值得我们去学习。诸如小说里出现的“毓秋果然是十二月的风筝——疯到没尾(疯狂至极)”,如果你能看懂的话会偷笑的。

我想我只能够简单摘录一些文字来介绍小说,至于小说的风格、表达的主题等,或者小说能不能成为青春文学的一个亮点,或许得接受太多的考验。当然,我得感谢著名评论家白烨老师,“戴日强显然是一个有相当造诣的文学爱好者。”这对当时刚起步的我是一份受宠若惊的鼓励。

写小说这段时间得感谢好多人,也是得到他们的关心小强才能继续前进,在此一一言谢,当然,还有很多没写出来,还是非常感谢大家。 。

最开始是青年作家宋别离,别离哥从上次来学校对我可是“力挺”,小说也是那个时候开始重新写的;还有就是香港著名诗人、《香港文艺报》总编、香港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蔡丽双老师,蔡老师知道小说写好了就给题诗了,真的非常感谢这位前辈;还有搜狐网的陈大哥、夜大哥、阿珞姐等。

还有铁凝老师鼓励的话和给文学社的题词(开头题词),给了我莫大的精神鼓励,我想我们青年一代的文学爱好者会更加珍惜文字、善待文字的;省作协主席张炜先生,和张老师交流这些日子,我明白了文字的寂寞,张老师的文字是时代沉重的号角,但是相信他能明白我是一个追梦的学子;还有著名作家王蒙老师,在乳臭未干的大一能见到老师可谓是当头一棒,或许老师更加坚定了我走文学的路,谢谢:当然,还有白烨老师、刘扬忠老师的指导话语,谢谢两位德高望重的老师。

还有大学的几个教授和文学前辈,也是他们的鼓励我才能一如既往地坚持写作。

还有最喜欢的七堇年,“境由心生”,希望我报于你最纯真的文字,天涯流落思无穷,既相逢,却匆匆。还有那么多网络读者,从搜狐到腾讯,谢谢那么多人的留言和点评,小强会好好努力的。

当然,最要感谢的是爸爸妈妈,谢谢你们一如既往、毫无保留的支持和鼓励,小强会努力不让你们失望的。

关于木棉花,木棉花语:珍惜幸福,珍惜身边的人。或许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花语,只是希望每一个人都懂得珍惜,珍惜生活、感恩生活,我无意把这个话题提得很高,但是总觉得每一个人都是有责任的。“要快乐地生活”、“人因梦想而伟大”、“男人的肩膀是用来抗责任的”……

文学是时代的良心,或许我是在“炫耀”文字,而炫耀得太多反而贬值,也或许那仅仅只是一个年少轻狂却又不知所措的梦,这与所有人无关,只与文字有关,无论如何只是希望真爱文字的我们能共勉,无需赘言。

鼎赫文明千万载,多年血耻斩心留。

睡狮争霸林中兽,不震瀛寰誓不休。

书评(媒体评论)

日华俏染文才盛,强手铺陈诗意妍,欣见木棉花又开,如霞映日畅心怀,绽纷理趣融情节,强烈引人入胜来。

——著名香港诗人、香港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香港文艺报》总编 莱丽双博士题

戴日强(笔名青枫暮)显然是一个有相当造诣的文学爱好者。当今,国学与传统文化重新受到社会关注,80后、90后的作品同样样受到了这种传统的熏染与影响,其创作越来越多带有古典文学色彩,这是令人高兴的。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著名作家、评论家 白烨

—部丝毫不逊色于《奋斗》的爱情励志作品,向我们展示了发生在校园,发生在职场,发生在一切我们无法忘却的生活里的故事,整个故事似乎都是在告诉你,奋斗之于年轻有多么重要,无论嬉皮,无论挣扎,无论落败,故摹都是发生在对生活无限的热爱这一基调里的,如果有人间你本年度不得不读的作品,你想了想,又想了想,还是告诉他,是《木棉花又开》。

——宋别寓 青年作家,先后任天下书盟总站长、中国教育电视台栏目主编

代表作《少年乔峰》、《精灵女生》、《风满楼》等

每天要面对几百万字,职业使我们很难去深入地读一部作品,不过,凡事总育例外,当我把这部作品读了第二遍的时候,我像一个推销员一样到处地给朋友们推荐,然后我在这个故事的扉页里写,奋斗是—件很年轻的事……

——新浪教育频道编辑 娄雷

小说改编自几个校园成才者的创业经历,并融入了作者自己的大学成才经历,对当代高中生,大学生及就业青年,有导向作用。也是他们求学、就业的“良师益友”,很多人都在疑问:大学读怎么读?社团怎么发展?创业该怎么创?就业怎么办?我想广大学子应该以主人公的经历为创业模范,这将是—部非常好的青春励志,爱情作品,

——搜狐ChinaRen编辑 阿珞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木棉花又开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戴日强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九州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0800429
开本 32开
页数 22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50
出版时间 2009-05-01
首版时间 2009-05-01
印刷时间 2009-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6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198
141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0:3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