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莫泊桑小说选
内容
编辑推荐

莫泊桑的小说以其精湛的艺术技巧和行云流水般的自然文笔,以及纯粹的语言,成为展现法语魅力的典范之作,在法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占据着无可替代的地位;他的作品被译成一百余种文字出版,至今畅销不衰。本书从《莫泊桑中短篇小说全集》中精选了《羊脂球》、《嫁妆》、《俘虏》等22篇佳作,其中《羊脂球》是莫泊桑的成名作。作者通过对普法战争期间一辆驿车上乘客——贵族、商人、政客、修女以及一名绰号为“羊脂球”的妓女——的刻画,浓缩了当时法国社会各阶层人物面对战争和危难的态度和立场。小市民是莫泊桑笔下着墨较多的阶层。

内容推荐

莫泊桑(1850~1893),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一生创作甚丰,一共写了6部长篇小说和300多篇短篇小说。他的短篇小说在世界文学宝库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一席之地。他是我国读者熟悉的法国作家之一。他的短篇小说题材丰富多彩,人物千姿百态,从各种不同角度反映了普法战争前后法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这些小说中,莫泊桑深刻地、恰如其分地批判了当时法国各阶层的意识形态,鲜明地表露着他的爱憎:对贵族有产阶层辛辣无情的揭露和讽刺;对平民阶层深厚的同情。作品中人物刻画栩栩如生,心理描写深刻细腻,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文章布局谨严精巧。对法兰西特有的风土人情、民族性格等,也有颇堪称道的入微描写。本书精选了《羊脂球》、《嫁妆》、《俘虏》等22篇佳作,以飨各位读者。

目录

羊脂球

嫁妆

保护人

决斗

幸福

帕斯昂斯朋友

第一场雪

罗 丝

科科

复仇者

晚会

暖房

首饰

二十九床

科西嘉式的报仇

俘虏

博尼法斯老爹的凶杀案

期待

瓦尔特·希纳夫斯历险记

米隆老爹

两个朋友

胡子

试读章节

羊脂球

一连几天,溃败的残军都在市区内穿行。这不再是军队了,简直是乌合之众。士兵们脸上的胡子又脏又长,身上的军衣破烂不堪,既没有团队的旗帜也没有团队的番号,他们极度疲惫,头脑里一片空白,只是习惯地、摇摇晃晃地向前迈着步子,一停下来就会倒下去。这些人中的大部分都是一些温顺的、安分守己靠着固定的银行利息生活的人,他们迫于刺刀的威胁,被强征人伍;还有一些神经质的国民别动队员,他们既易受惊又易激动,既准备随时作战又准备随时开小差;他们中还夹杂着几个穿红裤子的士兵,他们是某师在一场大战中幸存的残兵;一队垂头丧气的炮兵混在这些杂乱的步兵中;偶尔还会看到头戴亮盔的龙骑兵,他们拖着沉重的脚步在步兵后面艰难地走着。

游击队员们也从市区穿过,他们自嘲自诩,给自己的团队取些虽败犹荣的称号:失败复仇队、坟墓公民队、分享死亡队,颇有些土匪神情。

他们的长官,过去的呢绒或粮食商人,从前卖牛羊油或肥皂的小贩,战争开始后,由于他们有钱或留有长胡子,被任命为军官。他们佩着法兰绒饰带,全身挂满武器,说话时声音响亮,讨论着作战计划,声称摇摇欲坠的法国是靠他们这些吹牛者的肩膀支撑着;但是他们也时常担心自己的部下——那些凶悍放荡、无恶不作的人。

据传,普鲁士人快打到鲁昂市了。

那些两个月来一直很小心地在附近的树林里警戒,有时会开枪误伤自己人,或在荆棘丛中遇上一只小兔子,也会进人临战状态的国民自卫军,这时却都回家了。他们的武器和军装,他们不久前曾在周围三法里的国道上耀武扬威地炫耀过的所有的杀伤力很强的装备,现在一下子全都不见了。

最后一批法国士兵终于渡过了塞纳河,经圣·塞维和布尔——阿沙得前往德麦尔桥,走在最后的那位将军,沮丧至极,在两位副官的陪同下,徒步走着。这些不听号令的垂头丧气的士兵使他什么也干不了,简直要为一个徒负盛名的善战民族不幸被打得落花流水而发狂。

随后是死一般的宁静,一种令人恐怖的、无声无息的等候笼罩着城市。许多大腹便便、被生意弄得精疲力竭的有钱人都无可奈何地等待着征服者,想到他们的烤肉叉或厨房里砍肉刀可能会被视为武器而不禁浑身发抖。

生活似乎停止了;商店都关了门,街上静悄悄的。偶尔有一个被这种寂静吓坏了的居民,顺着墙角飞快地溜过。

这种因等待而产生的焦虑反而使人们期望着敌人的到来。

在法国军队撤退的第二天下午,几个不知从哪里冒出来的普鲁士骑兵匆匆地穿过市区。稍后,一群黑压压的人马从圣·卡特琳娜的山坡上下来,同时另外两股入侵者也出现在达尔内塔尔和基奥姆森林的大路上。这三支部队的前锋正好在市政厅的广场上会合;日耳曼军队展开队形,从各条街道上涌了进来,石板路上回响着他们有力而整齐的脚步声。

陌生的、带有喉音的口令声顺着死气沉沉的房子传了进来,房屋紧闭的百叶窗内,无数双眼睛正在窥视着这些胜利者,这些因“战时法律”而成为全市生命财产主宰的人们。躲在家里的居民吓坏了,如同遇上了洪水和地震,任何聪明才智和气力都无济于事。因为每当事物的秩序被打破,安全不复存在,所有由人类法律或自然规律所保护的东西被残酷的暴力随心所欲地摧毁时,人们必然会产生这种恐惧。地震将城市、村庄夷为平地,使生灵涂炭;咆哮的江河里漂浮着农民和牛的尸体,以及冲垮的屋梁;获胜的军队屠杀自卫的人们,抓走俘虏,以刀神的名义洗劫和用大炮的吼声感谢上帝,都是使人恐怖的灾难,都能摧毁对永恒真理的全部信仰,以及人们教给我们的对于上帝和人类的理智的信任。  终于,每栋房子的门都被小队小队的士兵敲响,随后,他们进了房子。这就是入侵后的占领。被占领者为占领者所提供的无偿义务开始了。

不久,初期的恐惧消失了,一种新的宁静出现了。在许多家庭,普鲁士军官与主人同桌吃饭。军官中也不乏有受过良好教育者,出于礼貌,也替法国惋惜,说自己也厌恶战争。人们对他们这种感情表示感激;另外,迟早有一天有人会需要他们的保护。家里有一位军官吃饭,也许能少供给几位士兵。并且为什么要去伤害一位完全可以依靠的人呢?虽然这样做显得很胆怯,甚至轻浮,然而轻浮已不再像从前使城市闻名的英勇抵抗时期那样为鲁昂的居民所缺少了。终于有人从法国人特有的文雅中找到冠冕堂皇的理由,只要不在公共场合,而只在家里对外国士兵表示亲近原本是可以的。这样,在外面,大家仿佛互不相识,在家里却其乐融融,后来普鲁士人每晚与主人一家在壁炉前烤火的时间就更长了。

甚至城里也慢慢恢复了原来的样子:法国人仍然不大出门,街上全是普鲁士军人。身着蓝军服的骑兵军官,挎着长大的军刀在石子路上傲慢地走着,在一般居民看来,似乎并不比上一年在同一咖啡馆里喝咖啡的法国骑兵军官更让人鄙视。

然而,在空气中还是有那么一点异味,一种陌生而刺激的东西,一种让人无法容忍的外来气氛,一种弥漫着张扬的味儿,一种入侵的味道。这种味儿充斥在私人住宅和公共场所,让人恶心,倒人胃口,让人觉得是在遥远的蛮荒部落里旅行。

占领者需要金钱,大量的金钱,居民们总是照付;并且他们都有钱。但是一个诺曼底商人越富裕,就越怕死亡,就越怕看到自己的财产,哪怕是一小部分,转到别人手里。

然而,在城市下游二三法里的河边,靠近克鲁瓦塞、第厄普塔尔或比埃萨尔一带,常常有渔民和船员从河里捞出身穿军装的日耳曼人的肿胀的尸体,有的被一刀戳死,有的被人用石头砸烂脑袋或被人从桥上推下水。河里的污泥掩藏了这种隐蔽的野蛮而合理的报复。无名的英雄行为,无声的攻击,比公开的战斗更危险却得不到荣誉。

对侵略者的仇恨,从来都能够让无畏的人时刻准备为信念而献身。

最后,虽然占领者强迫居民服从他们苛刻的纪律,但他们并未在城里犯下一件传闻中他们在胜利进军途中所干的骇人听闻的行为,于是人们渐渐胆大起来,生意的需要又重新使本地商人们的心眼活动起来。有几个原是勒阿弗尔港的大股东,由于勒阿弗尔港仍在法军手里,所以他们想经陆路去第厄普,再经海路去那个港口。

人们利用所认识的普鲁士军官的影响,从司令部弄到了一张通行证。

并且,为这次旅行订了一辆四匹马拉的马车,有十位旅客在车行买了票,决定星期二一大早就出发,免得惹人眼目。

几天以来,霜冻把大地冻得硬邦邦的。星期一下午三点左右,大片大片的黑云夹着雪花从北边飘了过来,雪一直下到天黑又下到半夜。

星期二早上四点半钟,旅客们都来到了诺曼底旅馆的院子里上车。

他们睡眼惺忪,身体在衣服里发抖。黑暗中互相看不清,御寒的厚重衣服使他们看起来都像是穿着长袍的胖教士。但还是有两人认出来了,第三个也凑了上来。“我带了我的妻子。”其中一个说。“我妻子也在这儿。”“我也是。”第一位又说:“我们不回鲁昂了,如果普鲁士人又打到了勒阿弗尔,我们就去英国。”他们的性格如此相似,所有计划也一拍即合。

然而,这时却没人套车。一个手提风灯的马夫不时地从一扇黑洞洞的门里走出,又消失在另一扇门里。马蹄踢踏着地面,垫草上的马粪使得蹄声减弱了许多。一阵对牲口说话和咒骂的声音从马厩深处传来。一阵轻微的铃铛声告诉人们有人在触摸马具;铃铛声很快变得清脆而持续,并随着牲口的动作而变得节奏起伏。有时也停顿一下,随后又由于突然的运动再响起来,以及铁蹄踏向地面的低沉的声音,一齐传到外面。

……

P1-4

序言

莫泊桑(1850~1893),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出身于法国北方的诺曼底的一个没落贵族家庭,他的童年时代就是在那里度过的。他的母亲笃好文学,这对莫泊桑以后走上创作道路颇有影响。他在鲁昂中学读书时,有幸认识了著名作家福楼拜,后来福楼拜成为莫泊桑文学道路上的导师。1870年普法战争时他曾入伍参战,战后曾任政府职员。所有的这些经历,对他的文学创作都有深刻的影响。

莫泊桑一生创作甚丰,一共写了6部长篇小说和300多篇短篇小说。他的短篇小说在世界文学宝库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一席之地。他是我国读者熟悉的法国作家之一。

莫泊桑短篇小说的题材丰富多彩,人物千姿百态,从各种不同角度反映了普法战争前后法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这些小说中,莫泊桑深刻地、恰如其分地批判了当时法国各阶层的意识形态,鲜明地表露着他的爱憎:对贵族有产阶层辛辣无情的揭露和讽刺;对平民阶层深厚的同情。作品中人物刻画栩栩如生,心理描写深刻细腻,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文章布局谨严精巧。对法兰西特有的风土人情、民族性格等,也有颇堪称道的入微描写。

在莫泊桑大量的短篇小说中,有一类作品尤其引人注目,这就是从若干侧面展现普法战争的小说,如《羊脂球》、《决斗》、《俘虏》、《两个朋友》、《二十九床》、《瓦尔特·希纳夫斯历险记》、《米隆老爹》等等。作者幼年的农村生活、亲身参加普法战争的经历,以及在鲁昂和巴黎度过的岁月,使他对当时法国农村和都市的生活,都有深入的了解,尤其对战争中,法国人民的爱国热忱,抵抗外来入侵的大无畏精神,以及普鲁士军队的凶残暴虐、愚昧怯懦,都有深刻的切身体验。深切的感受和鲜明的爱憎,使他的战争题材的作品,能真实地、生动地、无情和充分地揭示这场战争给两国人民带来的巨大的浩劫和无尽的痛苦,以及人们对这场战争的厌恶、憎恨与唾弃。尽管作者的大量篇章都以普法战争为背景,但在故事情节、人物塑造、场景描写、文章布局等方面都无一雷同,各具特色,或令人扼腕痛惜,或让人击节称快,或叫人忍俊不禁,或使人掩卷沉思,充分展现了作者高超的写作技巧和敏锐的观察力,给读者展示了普法战争前后法国社会生活的一幅立体画卷。

莫泊桑短篇小说的题材非常广泛,几乎延伸到当时法国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如《科科》描写了一个农村顽童的晦暗心理及其所干的残忍的匪夷所思的恶作剧;《胡子》则展现了一位贵妇人无聊空虚的精神生活;而《晚会》则刻画了所谓艺术家的颠狂。这些作品中都蕴涵着某些独特的文化气息,故笔者也适当地作了一些选译,以期能稍稍全面地介绍莫泊桑的文学成就。

陈跃

1998年2月于四川大学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莫泊桑小说选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法)莫泊桑
译者 陈跃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四川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20078507
开本 32开
页数 186
版次 2
装订 平装
字数 157
出版时间 2009-04-01
首版时间 2009-04-01
印刷时间 2009-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18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565.44
丛书名
印张 6
印次 1
出版地 四川
202
140
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12:0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