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好父母好孩子--卢勤30年家教精华(新版)
内容
编辑推荐

作品总发行量突破5000000册,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常邀嘉宾,深受亿万中国家长和孩子喜爱的“知心姐姐”卢勤为小朋友们、家长们和老师们献上了一份精美的礼物。卢勤以她贴近儿童、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写作风格,对大家十分关心的少年儿童教育的重大课题,娓娓动听地讲述了自己独到的见解。该书发行量突破400000册,连续两年雄居开卷全国畅销书文教类排行榜榜首。

内容推荐

“知心姐姐”卢勤

她相信孩子、信任孩子,相信每个孩子身上都有可贵的积极因素,发扬这些积极因素就一定有助于克服消极因素。

她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积极因素,并且善于培育这种积极因素。

她热情鼓励孩子树立自信,把这种自信看做克服困难、挫折,抵御不良诱惑的强大动力。

她重视培育孩子的责任感,培育孩子的爱心,在这个基础上形成正确的道德观。

她懂得人的正确认识归根到底只能来源于实践,因此必须设计各种有利于儿童健康成长的实践活动,让孩子自己在实践中经受磨炼,增长才干,得到体验,而不能只靠片面的灌输。

目录

序一 家庭教育事关千家万户的幸福

序二 最重要的是教孩子学会做人

引言 我们拥有同一个名字

第一章 认识我们自己

 1.我们是怎样的一代/4

 2.走出心理误区——不把自己的兴趣爱好强加给孩子/6

 3.走出教育误区——不当“鸡妈妈”/8

 4.走出形象误区——妈妈爸爸在忙什么/11

 5.走出行为误区——孩子眼中的妈妈/13

 6.走出语言误区——家庭亮起的“红灯”/18

第二章 了解我们的孩子

 1.孩子渴求朋友——孤独的“小蚂蚁”/22

 2.孩子渴求平等——小孩为什么不爱逛商店//23

 3.孩子渴求倾听——钡听孩子说话/26

 4.孩子渴求尊重——尊重孩子的隐私/29

 5.孩子渴求赏识——学会赏识孩子/31

 6.孩子渴求保护——家庭是孩子的港湾/33

第三章 学会关心学会爱

 1.无情的果子自己吃/37

 2.谁之过/39

 3.懂得回报/41

 4.大家为什么爱吕鑫/43

第四章 培养责任感

 1.共和国的儿女要为共和国负重/48

 2.给谁过生日/49

 3.妈妈和男孩子/51

 4.妈妈和女孩子/53

 5.种下责任的种子/56

第五章 手拉手——当代孩子的伟大实践

 1.从小窗口找到大世界/60

 2.从对比中找到自己的责任/63

 3.从互助中找到助人的快乐/65

第六章 快乐人生三句话

 1.太好了!/78

 2.我能行!/69

 3.你有困难吗?我来帮助你!/72

第七章 做现代文明人

 1.访日的刺激/74

 2.要想到别人/76

第八章 帮助孩子走向成功

 1.挖掘孩子的智力潜能/81

 2.发现孩子的兴趣爱好/84

 3.珍惜孩子的第一次成功/85

第九章 学会生存培养能力

 1.培养选择能力——人生三大选择/89

 2.培养承受能力——承受挫折和不幸/94

 3.培养竞争能力——告别嫉妒/97

 4.培养社交能力——成功社交三大秘诀/lOl

 5.培养合作能力——学会微笑和赞美/105

第十章 家庭教育面临什么——三大渴求

 1.孩子渴求现代父母/114

 2.父母渴求现代家教/116

 3.社会渴求现代人才/117

第十一章 孩子成长需要什么——五个需求

 1.成长需要空间/123

 2.成长需要理想/128

 3.成长需要体验/130

 4.成长需要沟通/133

 5.成长需要肯定/136

第十二章 父母该丢掉什么——不健康心态

 1.丢掉补偿心找回平常心/140

 2.丢掉反常心找回正常心/142

 3.丢掉虚荣心找回责任心/143

 4.丢掉惧怕心找回保护心/147

第十三章 给孩子留下什么——生命的礼物

 1.妈妈的遗产/152

 2.爸爸的体验/154

 3.无价的礼物/156

 4.富翁的新招/158

第十四章 真正的爱是什么——施爱八法

 1.用爱的目光注视孩子/162

 2.用爱的微笑面对孩子/163

 3.用爱的语言鼓励孩子/164

 1.用爱的渴望调动孩子/165

 5.用爱的细节感染孩子/167

 6.用爱的管教约束孩子/167

 7.用爱的胸怀包容孩子/171

 8.把爱的机会还给孩子/173

第十五章 双赢的诀窍是什么——沟通九招

 1.让孩子倾诉——坐下来听/177

 2.和孩子平视——蹲下来看/179

 3.与孩子商量——相互尊重/179

 4.让孩子决定——学会选择/180

 5.给孩子写信——巧妙地表达/181

 6.替孩子着想一留点面子/182

 7.放孩子出去——认识社会/182

 8.向孩子道歉——说声对不起/184

 9.向孩子学习——能者为师/185

第十六章 家庭和谐呼唤什么——三个善待

 1.善待自己——保持好心态/187

 2.善待孩子——成为好朋友/191

 3.善待家人——扮演好角色/196

第十七章 打开我能行大门靠什么——六种力量

 1.赏识的力量——相信你能行/202

 2.信任的力量——你很重要/204

 3.发现的力量——你是奇迹/207

 4.评价的力量——你真棒/211

 5.合作的力量——朋友需要你/212

 6.创新的力量——你能做得更好/215

第十八章 帮孩子开发什么——六大财富

 1.财富之一——会思考的头脑/221

 2.财富之二——会观察的眼睛/225

 3.财富之三——会倾听的耳朵/228

 4.财富之四——会说话的嘴巴/230

 5.财富之五——会操作的双手/233

 6.财富之六——会走路的双脚/235

第十九章 好心态能改变你的世界

 1.太好了!/237

 2.微笑着看孩子/242

 3.我能行!/243

 4.让孩子喊出“我能行”/248

 5.你有困难吗?我来帮助你!/249

 6.从小学会关心/253

第二十章 责任感帮你长大

 1.自己的事情自己做/257

 2.让孩子自己决定/258

 3.生日,父忧母难日/259

 4.一切全靠你了!/261

 5.从小立志报效祖国/262

第二十一章 奉献爱的人一生幸福

 1.理想不可少/263

 1.滴水之恩,涌泉相报/266

 2.爱的麻痹症/267

 3.发现爱,感受爱/268

 4.把童心童趣还给孩子/269

 5.播种爱,传播爱/270

 6.给孩子爱的机会/271

第二十二章 知难而进祝你成功

 1.在困难中微笑/273

 2.助孩子一臂之力/274

 3.跌倒了,自己爬起来/275

 4.赢得起,输得起/276

 5.一人进步大家乐/277

 6.为孩子的成功叫好/278

第二十三章 好形象受人欢迎

 1.文明礼貌--gg/281

 2.父母如何包装孩子/282

 3.文明行为三件事/283

 4.帮助孩子管住自己/285

 5.待人接物三原则/286

 6.把热情传递给孩子/288

第二十四章 取长补短走天下

 1.和同学友好相处/290

 2.从小树立合作意识/291

 3.人人都重要/292

 4.让孩子多交朋友/293

 5.取长补短走天下/294

 6.换个角度想一想/295

第二十五章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1.诚实守信/298

 2.说话不算数的家长没威信/298

 3.知法守法/299

 4.维护孩子的尊严/300

 5.学会保护自己/301

 6.你可以大声说“不”/305

第二十六章 学会学习终身受益

 1.要学会思考/308

 2.谁来解答孩子的为什么/310

 3.要专心致志/311

 4.请别打扰孩子/312

 5.要严守时间/313

 6.把时间交给孩子/315

第二十七章 努力请从今日始

 1.明天做什么/318

 2.帮助孩子设立目标/3

 3.生命的火花/320

 4.芝麻芝麻开开门/321

 5.爱惜你的生命/323

 6.生命的教育/323

第二十八章 地球孩子责任大

 1.对不起,大白熊!/326

 2.管住自己的嘴/327

 3.手拉手,捡回一个希望/329

 4.捡与扔/331

 5.请加入“手拉手地球村”/333

 6.请你像我这样做/336

试读章节

1.我们是怎样的一代

只有深刻地认识自己才能清楚地了解孩子。

认识自己最难。

但是,我们不怕认识自己,我们敢于面对自己。

我们知道,这一代年轻女性,责任是多么重大!在我们身上,孕育着20世纪人类的希望;在我们手中,托举着21世纪升起的太阳。

我们的失败与辉煌,决定着我们中华民族在新世纪的强弱与存亡;我们这代女性自身素质的提高,关系到下一代人的素质,关系到民族的明天。

所以,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自己,自觉地提高自己。

今天的年轻妈妈,究竟有哪些特征呢?

女性的精神特征

正因为我们成熟在社会转型的时代,我们的身上始终充满现代气息。我们这代女性的精神世界是富有的。

我们有立业建功、奉献自我的事业心。

每一位女性无论职务高低,无论在什么岗位,都十分珍惜自己得之不易的工作机会。因为我们知道,今天女性能够解放,是老一辈人奋斗的结果。

我们有提高素质、完善自我的上进追求。

知不足而求上进,是当代女性的特征。正因为我们敢于正视自己的不足,我们才有强烈的学习愿望,我们才不顾别人的白眼,不怕工作生活的重负,带着孩子去学习文化知识,为了孩子去充实自己。

我们有培养后代、创造未来的理想憧憬。

我们更有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崇高境界。

我们自认为不比别人差,别人能做到的事,我们也能做到。我们坚信,“明天会更好”,因为明天的花朵是我们亲手培育的。

年轻妈妈的角色特征

年轻女性当了妈妈,除了要继续扮演职业女性的角色,还要扮演好妻子、母亲的角色,走上一条充满责任与义务、压力与追求的新时代女性的艰难之路。

事业、丈夫、孩子,构成了现代女性生活中的三个重要支点,与感情生活联系在一起,体现现代女性的三大精神:丈夫——情爱,孩子——母亲,职业——自爱。这三个方面,缺少一点,对现代女性来说,都不能说是完整的。

每一位身心正常的女子,都希望自己能有美满的爱情生活,能有温馨的母子之情,同时也希望有自己钟爱的工作,有为之奋斗、呕心沥血的事业,保持自己的独立人格,受到社会的尊重。由于这三种幸福的感情都与责任、义务联系在一起,是用劳动的心血换来的,一些年轻妈妈往往无力兼顾,出现片面发展,造成个人生活的缺憾。

孩子的出生,对我们女子一生的发展,是一件大事。这不仅意味着女子做了“母亲”,更意味着女子的心理素质的进一步成熟。孩子的出生,使我们的兴趣中心很自然地转移到孩子身上,这种转变,无形中打破了女子心理上极为顽固的封闭性,促成女子心理品质的成熟。但是,由于我们自身转变的力量强度不同,产生了完全不同的结果。

第一种是只重视孩子,忽视了自我,忽视了丈夫。自我的意识自然而然地消失在无我的“母爱”之中,生活上不修边幅,思想上不思进取,事业上不求成功。少数年轻妈妈放弃了自己的事业,无视丈大的存在,把全部的热情都给了孩子,以母爱代替情爱、代替自爱。

第二种是只顾自己的事业,不顾孩子和家庭,以致取得了自身事业的成功,却换来了家庭的不幸。  第三种是自我调整好心态,精心扮演好母亲、妻子和职业女性的三重角色,在母亲义务的制约中探索自我发展道路,为40岁左右女性第二智力高峰的到来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

对每一位年轻妈妈来讲,这是一个新的考验,是一个新的课堂,一切要从头开始。

我们,就是这样一代一切要重新学习的女性。我们相信:“我能行!”既然我们做了母亲,我们就要做最好的;既然我们培育了孩子,我们的孩子就该是最强n勺;既然我们建立了家庭,我们的家庭就应是最幸福的。

对自己,我们充满信心!对家庭,我们充满信心!对未来,我们充满信心!

2.走出心理误区

——不把自己的兴趣爱好强加给孩子

年轻妈妈的心理误区剥夺了孩子宝贵的童年。

年轻的妈妈,把自己的兴趣、爱好强加给孩子,从而残酷地扼杀和剥夺了孩子自己的兴趣要求,致使今天生活富足的孩子生活并不快乐。

有一次,“知心姐姐接待日”开展了营养咨询活动,请了首都各大医院20多位营养专家,专为儿童中的“小胖子”、“小瘦子”咨询。

一位年轻妈妈,领着一个瘦弱的小女孩来咨询,她问专家,她的女儿为什么这么瘦?专家一问才知道,这个小女孩一个星期天要上三个“兴趣班”:上午学英语,下午学数学,晚上学美术。小女孩坐在那里,不说一句话,目光呆滞。专家结论:孩子太累了。星期天要休息好,不能总是学习。

兴趣班变成了负担班,妈妈的兴趣变成了孩子的烦恼。

我们说,今天的孩子头上压着“六座大山”:妈妈、爸爸、奶奶、爷爷、外公、外婆,一人一座山。每个人都把这唯一的孩子看成掌上明珠,每个人的期望值都很高,每个人都在加码。

孩子很累很累。家人的期望,变成了孩子头上沉重的负担。

为了圆爸爸妈妈“上大学”的梦,为了不叫父母在人前“没面子”,家里的书桌变成了课桌,温暖的家庭变成了严肃的课堂。

我曾在一所小学搞过调查:“小学生最大的烦恼是什么?”无论是学习差的,还是学习好的孩子,都异口同声地回答:“作业太多,我们没有玩的时间!”

孩子们的作业堆积如山,有的孩子写到晚上10点,作业还没有写完。因为,除了老师留的作业,还有妈妈的A卷,爸爸的B卷。

许多孩子做作业爱磨蹭,为什么呢?有个男孩曾对我说:“我不能赶快写,写完了以后,还有妈妈爸爸的作业呢!我就得磨,一篇作文从早上写到晚上,他们就没办法啦!”

年轻的妈妈也很累很累。除了上班、做饭、洗衣服,还要天天晚上“陪读”,看着孩子写作业。

有份材料曾对“家庭课堂”做了极为生动的描述。

孩子看书看累了,想出去玩一玩,妈妈会说:“没出息,傻玩能考上大学?没有文凭,怎么找工作?”

孩子困了,眼皮直打架,妈妈马上递上一杯“雀巢”或一支“蜂王精”,鼓励孩子连续作战。

孩子想看看动画片,妈妈的脸拉得老长。“不行,全家人为你都不看电视了,你还好意思看?”

就这样,在妈妈的统上调度下,全家人始终处于“一级战备”状态,整天做事轻手轻脚,说话小声小气。一切都是为了一个目标:非要孩子爬上象牙塔尖不可。

一天两天,孩子认了;一个月两个月,孩子忍了;一年365天,天天都是压、压、压,终于悲剧在孩子身上发生了。

一个5岁的男孩,因母亲逼着他学弹琴而把自己的手指弄断;一名北京女中学生,因考试成绩不好,跳楼自杀;一名南京大学生,妈妈爸爸都是著名的物理学家,夫妇俩一心想让这唯一的孩子出国深造,于是从小学到大学,天天看着儿子学,逼着儿子学,不给儿子一点自由,儿子被压得喘不过气来,终于忍无可忍,就在过22岁生日那天,用皮带勒死了自己的妈妈和爸爸!

失去的梦,是找不回来的。

我们不能用自己过多的欲望,去扼杀孩子的童年。

失去了童年,会给人的一生带来许多不幸。是谁剥夺了孩子们的童年呢? 

我们当妈妈的,是不是应该认真想一想呢?

P4-7

序言

人活着,总要做点事。无所事事,虚度年华,是最没有出息、最没有价值的。

做点什么事呢?做点令人满意的事,做点对人民有益的事,做点使他人生活得更美好的事。一句话:做点好事,不做坏事。

做好事不容易,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更不容易。能不能做到,要看一个人的综合素质。有了知识,有了基本的技能,就能做事,但不一定就能做好事。做事能否有益于人民,关键在于是否有理想,有道德,有良好的品格和行为习惯。因此,只做好事,不做坏事,其根本还在于要学会做人。

早期智力开发,无疑是十分重要的。但早期思想、品德及情感的培养,早期行为习惯的养成,则更为重要。因为它为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确定方向并提供动力。

少年儿童时期是一个人发育成长的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要教他们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健身,学会审美,学会创造,但尤其重要的是要教他们学会做人。从不会做人到会做人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的基础阶段就是少年儿童阶段。

少年儿童的“知心姐姐”卢勤为小朋友们、家长们和老师们献上了一份精美的礼物。卢勤同志以她贴近儿童、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写作风格,对大家十分关心的少年儿童教育的重大课题,娓娓动听地讲述了自己独到的见解。我相信这本书一定会成为广大读者的良师益友,也一定会受到少年儿童工作者和家长们的热情欢迎。

(作者为国家总督学)

书评(媒体评论)

卢勤同志的这本书,实际上是根据她数十年来面向家长和孩子的报告、谈话、咨询的内容集中整理而成的。作者自己就是一位成功的母亲。她又是一位少先队工作者,是《中国少年报》的“知心姐姐”,和少年朋友有着密切的交往。倾听过他们的许多“悄悄话”,深知他们的欢乐与苦恼。她爱孩子,理解孩子,又能从不同的孩子成长的经历中反复比较,得出若干切合实际的规律性认识,并且提出了“太好了!”“我能行!”“你有困难吗?我来帮助你!”三句话,这是有利于孩子良好心理素质形成的教育方法,这些都是极其可贵的。她又能理解年轻妈妈的心情,以过来人的身份,向她们点明孩子成长中的“秘密”。她对年轻妈妈们说的是知心话。这时,她就不仅是孩子们的知心姐姐,也是年轻妈妈们的知心姐姐了。

——徐惟诚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好父母好孩子--卢勤30年家教精华(新版)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卢勤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漓江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0733322
开本 16开
页数 338
版次 3
装订 平装
字数 327
出版时间 2008-07-01
首版时间 2008-07-01
印刷时间 2009-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41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78
丛书名
印张 22
印次 3
出版地 广西
230
170
2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404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10:2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