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梅德韦杰夫和普京(最高权力的组合)
内容
编辑推荐

俄罗斯政治变局经常带有突然性、隐蔽性、神秘性和难以预测的特点。梅普组合是俄罗斯执政者对俄罗斯最高权力实行战略性的政治安排。普京和梅德韦杰夫团队做得十分精彩。关键的问题是,这个非常奇特而奇妙的政治组合和政治结构,其结局如何,人们拭目以待。

内容推荐

本著作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探讨俄罗斯2007年国家杜马选举和2008年俄罗斯总统选举的进程。这部分共有三章,第一章评述选举之前俄罗斯政治情态,第二章主要评述第五届国家杜马选举的进程,第三章主要评述第五届总统大选的进程。

第二部分主要阐述普京道路及其延续问题,这部分包括三章内容,第四章主要阐述普京的政治资本,这一章主要回答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即普京和梅德韦杰夫在上述两个重要的选举中为什么能够取得如此重大而稳健的成功。第五章重点分析和归纳“普京计划”,这一章的内容主要涉及俄罗斯的重要发展战略问题,尽可能地揭示普京的战略意图和战略安排。第六章就是讨论“普京计划”实现的政治机制和最高权力机制,即“梅普组合”问题,这是本书的核心问题和重点问题。

第三部分主要讨论俄罗斯未来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与挑战。这部分包括四章内容,第七章主要讨论俄罗斯政治发展中的官僚机制问题,换句话说,俄罗斯所制定出来的发展战略通过怎样的政治机制加以落实,以及俄罗斯官僚体制的效率问题、俄罗斯如何解决比较严重的腐败问题等。第八章集中讨论俄罗斯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挑战。第九章集中讨论俄罗斯发展面临的国际困境及政策发展趋势。

目录

序言/1

第一部分 俄罗斯第五届杜马与总统大选

第一章 普京为选举排兵布阵/3

 第一节 选举前的制度安排,普京打造“政权党”/3

 第二节 反对修改宪法,普京放弃“总统第三任期”/8

 第三节 解散政府,普京为选举排兵布阵/12

第二章 波澜不惊的国家杜马选举/20

 第一节 领导“政权党”参选,普京设计未来国家权力结构/20

 第二节 国内外反对之声四起,“政权党”欲拥戴普京为“民族领袖”/27

 第三节 “政权党”大获全胜,俄罗斯形成新议会政党格局/34

第三章 没有悬念的总统选举/41

 第一节 意外而又合理的谜底/41

 第二节 势力不均的选战/47

 第三节 “梅普组合”的形成/53

第二部分 普京的执政资本及发展道路的延续

第四章 普京的执政资本/57

 第一节 普京的政治成就/57

 第二节 普京的经济成就/63

 第三节 普京的外交成就/71

 第四节 普京的社会成就/78

第五章 俄罗斯发展道路延续的战略支撑:“普京计划”/89

 第一节 “普京计划”的提出过程及背景/90

 第二节 “普京计划”的政治内涵/93

 第三节 “普京计划”的政治意义及影响/103

第六章 普京道路延续的权力机制:“梅普组合”/107

 第一节 “梅普组合”的政治意义/107

 第二节 “梅普组合”的执政基础/109

 第三节 “梅普组合”的运行趋势/116

第三部分 “梅普组合”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第七章 俄罗斯政治发展中的官僚机制问题/128

 第一节 行政改革:新政府的政治难题/128

 第二节 “强力寡头”:新政府的“政治障碍”/135

 第三节 政治腐败:割不掉的脓疮/141

第八章 俄罗斯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挑战/150

 第一节 俄罗斯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150

 第二节 俄罗斯社会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157

 第三节 “梅普组合”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及政策走向/169

第九章 俄罗斯发展面临的国际困境及政策发展趋势/177

 第一节 俄罗斯面临的外交困境/177

 第二节 俄罗斯未来的外交政策趋势/198

终章 对俄罗斯政治变局的几点思考/218

 第一节 普京的政治方程式/218

 第二节 普京这八年/224

 第三节 俄罗斯未来的战略趋势值得关注/229

附录一 俄罗斯第五届国家杜马与总统选举大事记/234

附录二 梅德韦杰夫和普京简历/253

附录三 梅德韦杰夫在克拉斯诺亚尔斯克经济论坛上的讲话《俄罗斯2008~2020:控制增长》/256

主要参考文献/271

试读章节

第二节 反对修改宪法,普京放弃‘总统第三任期”

早在几年之前,俄罗斯学者就发表文章指出,事实上,在2004年结束总统第一任期之后,普京就已经具备了长期执政的各种主客观条件。理由是:其一,2001年以来,支持普京的“政权党”——统一俄罗斯党完全占据了议会多数,没有任何一个反对派政党能够与之相抗衡,这为普京长期执政创造了政治基础和法律基础。在必要的时候,普京完全可以借助“政权党”在议会中的多数席位,通过修改相关法律,甚至修改宪法,延长自己的任期,以达到长期执政的目的。

其二,普京极高的个人威望,为他借助民意,最大限度地施展个人权力,限制反对派的发展空间和引导社会舆论提供了现实条件。为了解决国家的生存与发展问题,重振俄罗斯的大国地位,2000年当选总统不久,普京提出了一套建立“强大而稳定经济”的强国战略。普京的这一政治理想在很大程度上也符合俄罗斯广大民众的心理诉求,因而赢得了社会的普遍支持。经历了叶利钦时期的政治动荡,民众已经厌烦了无休止的政治斗争,他们的思想政治倾向性发生了变化,不再为那些立场相互敌对的极端主义政党所左右,整个社会开始由两极逐渐向中间靠拢,从而使社会对立程度大大降低,希望社会安定和国家政权发挥更大作用的社会情绪成为主流。随着国家经济形势的逐步好转,人民生活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增强了民众对国家政权的认同感和依赖程度,很多俄罗斯民众把未来的希望寄托在普京身上。2004年3月,普京连任总统职位时,其得票率高达71-31%,随后几年,普京在俄罗斯民众中的支持率始终保持在70%左右。

其三,普京建立的高度个人集权体制,保证了国家政权的稳定与精英集团内部的相对团结,但也造成了整个社会对普京个人权威的过分依赖。2000年,他作为叶利钦的继承人登上总统职位后,并没有完全受制于叶利钦及其家族势力的影响,而是在治理整顿国家秩序的同时,通过一系列行政和法律手段,有计划、有步骤地打击和削弱寡头势力,彻底消除了寡头干政现象,加强了国家垂直权力体系,逐步建立起自己依靠的社会政治力量,俄罗斯的国家权力体系也实现了在普京领导下的“高度一致”与“思想统一”。但与此相对,普京执政时期,俄罗斯的政治透明度相应降低,政治集团内部的各种矛盾需要依靠普京的个人威望予以化解。

在这种背景下,从2004年普京连任总统职位时起,有关“普京第三任期“的话题就不断在俄罗斯的各类媒体中被反复提及,并一度成为社会舆论关注的焦点。其中,诺夫戈罗德州州长普鲁萨克的观点最具代表性,他认为:“要求普京继续担任总统,是从国家安全与发展出发,因为至今俄罗斯还没人能取代普京在民众心中的地位,如果普京真的在2008年后离开,国家很可能再次面临1917年那样的混乱局面。”另据2005年4月“列瓦达”俄罗斯信息研究中心的调查显示,有31%的被调查者希望修改宪法,使普京有机会第三次当选总统,而到了2006年6月,这一数字猛增到59%。

在执政集团内部,希望修改俄罗斯宪法与法律,以挽留普京继续留任的呼声更是此伏彼起。为此,各路精英还设计出各种不同方案,供普京选择。

第一种:“延长总统任期”。2003年2月,俄国家杜马部分议员提出宪法修正案,建议将总统任期由四年延长至七年。

第二种:“取消对总统任职届数的限制”。这一方案最早是2004年10月,由俄白联盟国务秘书博罗金首先提出来的。他认为应该效仿白俄罗斯的经验,举行全民公决,让普京连任第三任或第四任总统。此后,2006年6月,希望普京连任的呼声再起。国家杜马副主席、统一俄罗斯党成员莫罗佐夫公开发表谈话,请求普京“认真考虑民众的意愿”;车臣总统卡德罗夫甚至提议普京为终身总统。

第三种:“改全民选举总统为议会选举总统”。2005年5月19日,俄国家杜马议员米特罗法诺夫提出这一提案,建议废除全民选举总统,改由议会选举总统,而议会第一大党——统一俄罗斯党完全可以保证普京再次当选。

第四种:“改总统制为议会制”。这种方案的主要支持者是来自统一俄罗斯党的成员,他们认为在支持总统的统一俄罗斯党占国家杜马多数席位的条件下,普京可以直接以执政党领袖的身份出任政府总理,执掌国家大权,而无须考虑总统第三任期问题,如果普京愿意,他可以无限期地执政下去。

第五种:“担任过渡性总理”。2005年3月,俄罗斯联邦委员会(上院)主席米罗诺夫提出,在不需要修改宪法的情况下,为使普京不离开政治舞台,可以在总统任职期满后,让他于2008~2012年担任政府总理一职进行过渡,2012年再重新竞选总统。

第六种:“出任俄白联盟总统”。为使普京继续领导国家,有人提议设立“俄白联盟总统”一职,然后由议会(或通过全民公决)推举普京为俄白联盟总统,任期七年,等等。

在以上列举的各种方案中,除了“担任过渡性总理”之外,几乎都涉及修改俄罗斯现行宪法的问题。

与此同时,从2005年下半年开始,远东滨海边疆区、圣彼得堡市、新西伯利亚州和马里艾尔共和国等一些地方议会纷纷提出宪法修正案,希望取消宪法中对总统任期的限制,以使普京能继续留任;2006年4月17日和7月29日,北奥塞梯共和国和车臣共和国议会分别召开专门会议,各自通过了“有关修改宪法、允许普京连续第三次竞选总统”的提案,并送交国家杜马讨论;2006年4月初,北奥塞梯共和国成立了一个有2000人参加的社会组织——“和谐与稳定”运动,该社会组织向俄罗斯联邦议会两院提出了就“修改宪法、允许普京第三次连任总统职位”问题举行全民公决的倡议,并为此准备征集200万公民的签名。这一倡议得到了“统一俄罗斯”议会党团部分议员和来自俄罗斯56个联邦主体领导人的支持。

面对连续不断的修宪之声和呼吁自己连任第三届总统职务的请求,普京表现得非常谨慎,甚至还对希望他延长总统任期的提议发出了这样的感慨,他说:“作为国家元首需要始终满负荷地工作,这样工作七年会让人发疯的。”2005年4月,普京访问法国时,公开对媒体表示,“宪法制度是国家的基础,应该尊重宪法”,所以他不会违反宪法的规定,谋求第三次连任总统职位,但不排除以其他的方式参与政治活动。

出于对普京反对修宪态度的回应,2006年4月18日,俄罗斯联邦委员会主席米罗诺夫对媒体表示,议会不准备修改宪法,俄罗斯宪法及其基本准则不会改变。2006年6月中旬,国家杜马主席格雷兹洛夫也公开表示:“为某个人修改宪法是不正确的”,国家杜马“将维护现行宪法。”2006年9月27日,俄罗斯中央选举委员会以“不符合法律规定”为由,否决了“和谐与稳定”运动提出的举行全民公决的倡议。至此,由于普京本人的反对,“有关修改宪法以及总统第三任期”的其他方案和倡议也都未能付诸实行。

尽管俄罗斯国内至今仍有很多人提出,通过修改宪法以使普京连任第三任期的方式,是保持俄罗斯国内稳定和政权稳定的最佳途径,但是普京最终还是选择了避免修宪的做法。对普京来说,这种选择至少有以下几点考虑:(1)普京自信自己有足够强大的控制国家局势的能力和影响选举进程的其他手段,无需使用修宪的方式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2)保持宪法的权威性可以起到稳定社会和民众的作用,否则将会给社会发展带来消极的负面影响;(3)不想效仿中亚国家或白俄罗斯等国家的修宪方式,不在民主化方面给西方国家以口实,避免给俄罗斯造成不必要的外部压力;(4)希望保持俄罗斯的民主国家形象,吸取乌克兰和中亚等国家的教训,在政权更迭的合法性问题上不给反对派在俄罗斯挑起“颜色革命”制造任何借口;(5)普京执政以来推行的所有制度化改革,如政党法、议会选举法等,都是在宪法范围内正常进行的,为连任总统职位修改宪法,不仅会影响其他改革措施的实施,也会削弱普京政权在民众中的威信。

此间也有人猜测,如果俄罗斯的发展形势不利于普京政策路线的延续,无法保证普京2008年以后继续留在俄罗斯政治生活的中心,普京仍会接受部分民众的意愿,在必要时选择修改宪法。但是,既然普京选择了不修改宪法,不管他作出这种选择的理由是什么,有一点可以肯定,2008年普京将失去第三次连任总统的可能性。

P8-12

序言

俄罗斯政治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宗;俄罗斯政治研究也力图追随这种千变万化,但万变却难求其宗。俄罗斯政治变局问题的研究历来都具有挑战性,因为俄罗斯政治变局经常带有突然性、隐蔽性、神秘性和难预测的特点。尽管如此,我们仍要探讨俄罗斯政治问题,分析俄罗斯政治局势发展变化的轨迹,破解俄罗斯政治变局的趋势。而2007年俄罗斯国家杜马选举和2008年俄罗斯总统选举则给我们提供了观察俄罗斯政治变局的很好的机会和题材。

2007年9月,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成立了俄罗斯国家杜马和总统选举研究课题组,展开研究工作,这本书就是该课题的成果体现。这本书主要关注点是对这次俄罗斯国家杜马选举和俄罗斯总统选举进行分析,并通过这些分析和判断来预示俄罗斯未来政治、经济和外交的发展态势。而且,上述俄罗斯的选举不仅仅是单纯意义上的普通选举,而是俄罗斯执政者通过这些选举对俄罗斯最高权力实行战略性的政治安排。尽管这些政治安排具有执政者的战略意图,但这些政治意图必须经过合法的政治程序加以确立。需要明确指出的是,普京和梅德韦杰夫团队做得十分精彩,一方面所有高难度的政治安排都顺利地经过现行法律程序加以确认,另一方面民意指数持高显示了普京和梅德韦杰夫政治资源的丰厚。关键的问题在于,产生了梅普组合——这个非常奇特而奇妙的政治组合和政治结构。这种政治组合将对俄罗斯的未来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值得我们关注和研究。

普京是一位对俄罗斯国家利益高度负责任的杰出政治家,是俄罗斯历史上难得的富有高度政治智慧和才能、怀有远大的俄罗斯政治抱负和超强俄罗斯情怀的政治家。普京从总统到总理的职务转变说明了四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第一,普京敬畏俄罗斯宪法,不谋求仅仅为维护最高权力而修改宪法;第二,普京为了完成俄罗斯复兴和崛起的历史使命,不在乎从总统再到总理的职务低转,采取直接“驾辕”和“驱动”的方式,直接突到改革的前沿,直接指挥,无人扬鞭自奋蹄,驱使俄罗斯更快复兴;第三,普京职务低转表明普京不是恋权之人,而是富有高度历史责任感的政治家;第四,普京通过政治团队,通过志同道合的最高政治权力的战略合作者来实现俄罗斯的历史使命。

梅普组合是战略目标的有机组合和政治契合,是最高政治权力的有机组合和契合,是普京团队的有机政治组合。其中战略目标组合是基础,最高权力组合是实质,普京团队组合是框架。如果对这次国家杜马选举和总统的选举进行评估则可以说,第一,达到了普京所设定的目的,即俄罗斯统一党获得了国家杜马三分之二以上的席位,从法律制高点上实现了关键性的战略布局;第二,梅德韦杰夫选为总统,普京成为政府总理,实现了梅普组合,实现了俄罗斯最高政治权力在普京团队手中的顺利传递,普京团队依然保持政治直通道并得到俄罗斯民众的认可。梅德韦杰夫总统作为普京团队的领袖人物,多次强调俄罗斯的战略已经确立,应该保持俄罗斯政策的连续性,但是我们可以预期,梅德韦杰夫作为新任总统完全可以具有自己的政治行为和政治特色,会有自己的偏向度,但这肯定都是普京所赞许的。因为,普京的政治安排是刚性的,而不是柔性的。这里有三个因素值得注意:第一,梅德韦杰夫是最了解普京政策的政治人物,是亲自参与普京计划制定的政治人物;第二,梅德韦杰夫是普京最信赖的政治人物,是普京认为最能够体现和实施其战略和政策的政治人物;第三,普京不想浪费过渡期,不想损耗政治资源的合法性。

当然,未来俄罗斯还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和问题。从综合性的情况看,需要指出的是,俄罗斯最大的问题恰恰来自普京团队的内部,来自团队内部的矛盾,还要看到俄罗斯不同的利益集团对普京团队不可避免的相互矛盾的影响。

俄罗斯行走在复兴的路上,在这个进程中俄罗斯越来越使用其复兴历史上所惯用的一系列政治的、经济的和文化的因素,换句话说,就是俄罗斯的政策越来越具有俄罗斯特色,但俄罗斯历史上具有对市场经济不自觉的排斥的传统,但愿这种传统不会影响到俄罗斯的进一步发展。在历史上,俄罗斯总是指望通过非市场的方式来解决俄罗斯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问题,但俄罗斯若想获得有成效的、持续的发展,就必须有效地利用和释放市场经济的因素,全面建设市场经济机制,这样俄罗斯经济就会走上健康的道路。因为运用非市场经济的强制发展方式暂时会获得迅速发展但最终会失速,而且行政命令体制所推动的迅速发展还会掩盖一系列深层次的经济发展问题。这一点特别值得俄罗斯执政者的注意,避免重蹈覆辙。

本著作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探讨俄罗斯2007年国家杜马选举和2008年俄罗斯总统选举的进程。这部分共有三章,第一章评述选举之前俄罗斯政治情态,第二章主要评述第五届国家杜马选举的进程,第三章主要评述第五届总统大选的进程。需要指出的是,这部分的主要任务是描述俄罗斯国家杜马选举和总统选举进程,但并不仅此而已,这部分的特色是通过对上述选举进程的描述对各种政治力量的竞选战略和策略加以分析,尤其是当权者的政治战略安排和考虑。这部分给读者提供的是上述两次选举的客观、全面和确切的信息和政治涵义。第二部分主要阐述普京道路及其延续问题,这部分包括三章内容,第四章主要阐述普京的政治资本,这一章主要回答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即普京和梅德韦杰夫在上述两个重要的选举中为什么能够取得如此重大而稳健的成功。这一章承前启后,既回答了第一部分的相关问题,又为本书继续深入探讨问题提供了基础。第五章重点分析和归纳“普京计划”,这一章的内容主要涉及俄罗斯的重要发展战略问题,尽可能地揭示普京的战略意图和战略安排。第六章就是讨论“普京计划”实现的政治机制和最高权力机制,即“梅普组合”问题,这是本书的核心问题和重点问题。本章也有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事实上梅普组合给俄罗斯的未来发展带来了很大的确定性,同时梅普组合问题本身就是俄罗斯未来发展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因为这种政权机制是俄罗斯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既然是前所未有的,没有经验可借鉴,就需要摸索,而摸索就会面临问题和困难,因此,我们必须从俄罗斯现实和未来的发展战略和机制构架方面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进行综合性的分析,以求最大限度地得出符合俄罗斯实际的结论。第三部分主要讨论俄罗斯未来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与挑战。这部分包括四章内容,第七章主要讨论俄罗斯政治发展中的官僚机制问题,换句话说,俄罗斯所制定出来的发展战略通过怎样的政治机制加以落实,以及俄罗斯官僚体制的效率问题、俄罗斯如何解决比较严重的腐败问题等。第八章集中讨论俄罗斯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因为俄罗斯未来的主要任务还是要解决发展问题。在解决发展问题上俄罗斯将面临什么样的经济和社会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都是十分重要的问题。第九章集中讨论俄罗斯发展面临的国际困境及政策发展趋势,因为俄罗斯是一个大国,国际局势的发展和变化对俄罗斯都会产生影响。本来我准备在终章中比较系统地阐述我的观点,但其他工作使我没有时间做到这一点,但我还是不甘心,于是我将相关的两篇文章作为前两节的内容。2007年夏天,我在香港《中国评论》杂志第7期发表了《俄罗斯的政治方程式》一文,对俄罗斯的总统选举和政治发展做出了一些判断,我认为这篇文章本身就是研究俄罗斯总统选举的组成部分。2008年,我应邀在《当代世界》上发表了文章《普京这八年》,对俄罗斯过去和未来又做出了相应的分析。第三节则是我对俄罗斯未来的发展趋势所进行的初步分析。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梅德韦杰夫和普京(最高权力的组合)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邢广成//张建国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长春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4506120
开本 16开
页数 27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50
出版时间 2008-07-01
首版时间 2008-07-01
印刷时间 2013-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世界政治
图书小类
重量 0.45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D751.2
丛书名
印张 18
印次 1
出版地 吉林
240
170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2:5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