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父母思路决定孩子出路/家庭教育经典系列读本
内容
编辑推荐

家庭教育在孩子一生的成长中起着奠基石的作用,没有家庭教育这个奠基石,孩子成长的这个大厦就建立不起来,有专家对家庭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做了很形象的比喻:如果教育是一棵树,那么这棵树就是由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部分组成的;如果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分别是这棵树的主干和树叶的话,那么家庭教育就是这棵树的根部。根深才能叶茂,这是大家都明白的道理。根系不发达,树就会长得瘦弱,容易受到病虫的侵害;若根部坏死树就会死去,这是父母们都懂的道理。父母思路决定孩子出路,别让你的思路影响孩子的出路。

内容推荐

不同的家庭教育观念,决定着不同的教育态度和方法,也就决定着不同的教育效果。树立了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才会确立理性的家庭教育态度;才会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以理智代替冲动;才会冷静对待孩子成长发展过程中各种各样的问题,头脑清醒地去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目录

第一章 找对思路:父母思路决定孩子出路

1.别被“社会呼声”迷惑/2

2.以开放的态度对待孩子的成长/3

3.以理性的态度规范自己的行为/5

4.父母应该和孩子一起成长/8

5.不要寄希望树大自然直/11

6.学习好不等于有未来/13

第二章 雾里看花:你的孩子你不懂

1.读懂孩子这本书/16

2.弯下腰来和孩子说话/19

3.高明的家长会倾听孩子的呼声/22

4.不要以“成人感”体察孩子的“儿童心”/25

5.提前开发害处多/27

6.找准孩子的兴趣点/29

第三章 慧眼识珠:让孩子成为他自己

1.为什么要让孩子成为自己/34

2.宽容孩子的缺点/37

3.别把特点误认为是缺点/41

4.尊重孩子的朋友/44

5.给孩子单独的活动空间/46

6.不要为孩子“选择”兴趣/48

7.孩子需要自己的理想/51

第四章 融会贯通:别让孩子成了孤家寡人

1.培养孩子的“亲社会行为”/54

2.对孩子的“独占意识”认识不够/57

3.注重孩子交际能力的培养/60

4.教孩子做“语言大师”/61

5.教孩子做博爱之士/63

6.会合作才会成功/65

7.让孩子自己“解决”纠纷/66

第五章 抛砖引玉:化孩子顽皮为创造力

1.允许孩子“撒野”/70

2.赏识孩子的大胆怀疑/73

3.保护好孩子的好奇心/76

4.给孩子以“新异”刺激/79

5.用精进力培养孩子创造力/80

6.别把天性当作天赋/82

第六章 反败为胜: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

1.赏识孩子的每一个进步/86

2.别让失败的阴影笼罩在孩子头上/89

3.正确面对孩子的失败/91

4.给孩子注入乐观元素/94

5.有时,可以让孩子冒冒险/97

第七章 洞察秋毫:铸就孩子正确的金钱观

1.对钱要有一个好态度/102

2.要给孩子灌输理财意识/104

3.告诉孩子挣钱和花钱之间的关系/106

4.“压岁钱”由孩子支配/108

5.允许孩子向父母借钱/111

6.放手让孩子购买较贵商品/113

7.从小生意中明白大道理/116

第八章 潜移默化:打造孩子获取幸福的本事

1.为孩子一生的幸福着想/120

2.给孩子正确的爱/123

3.让孩子懂得感恩/125

4.培养孩子的利他精神/129

5.鼓励孩子严格自律/132

6.关爱要恰当,“心罚”要不得/134

7.不要违背许下的承诺/137

第九章 高屋建瓴:培养孩子成大事的气质

1.别让孩子的自信在暗示中丧失/140

2.赏识孩子的努力而不是聪明/143

3.必要时把孩子推上“绝路”/146

4.培养孩子的成就感/149

5.让孩子拥有时间观念/15l

6.培养孩子的竞争能力/153

7.重视培养孩子的自制力/155

第十章 因势利导:别让孩子潜能发了霉

1.打造一双火眼金睛/160

2.给孩子接触大自然的机会/162

3.给孩子的想象力插上翅膀/164

4.别把孩子装在套子里/167

5.别剥夺孩子手指尖上的“智慧”/169

6.允许孩子成为“杂学博士”/170

第十一章 高瞻远瞩:雕塑好孩子的心灵

1.别忽视了孩子的心/174

2.引导孩子化解压力/178

3.孩子需要宁静,不需要独处/180

4.别把“立志”与“立欲”混淆了/182

5.别让孩子枕着“荣誉”做梦/185

6.告诉孩子哪些性知识/187

7.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让孩子快乐成长/191

8.培养哪些健康的心理素质/193

9.学会心理的自我调节/199

第十二章 洗心革面:改变孩子先改变自己

1.别让孩子成为父母“战争”的牺牲品/202

2.耳濡目染会改变孩子/205

3.尊重孩子到底有多难/207

4.改掉唠叨说教的毛病/211

5.把批评的艺术提高一点/212

6.要跟孩子讲道理/218

7.不要打断孩子的思路/220

试读章节

我国传统的家庭教育都是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强调“父为子纲”、“长幼有序”。孩子应该向家长学习,相反,如果让家长向孩子学习,那肯定被认为是无稽之谈,甚至是大逆不道。但是,如今的社会已经完全不同于以前,新生事物层出不穷,家长已经不再是知识的权威,在一定程度上,家长和孩子是平等的,甚至孩子凭借思想灵活、反应快的优势,在接受新事物上更胜一筹。

王先生工作很忙,和刚上初中的儿子沟通非常少。

这段时间,他发现儿子总是一个人躲在房间里玩电脑,而他自己却对电脑一窍不通。当时电脑也是妻子极力要买的,他并不十分赞成,因此现在看到这种情况,不免有些反感。于是,他总是批评儿子,让儿子少玩点电脑,可是儿子不仅不听他的话,还经常顶嘴。

一次,儿子甚至对他说:“玩电脑没有什么不好,而且非常有意思,我知道你不会,要不我来教你吧!”听到儿子要教自己,王先生更加生气,咆哮着对儿子说:“笑话!儿子还教起老子来了!你的事我不管了,你爱怎么着就怎么着吧!”

于是,王先生再也不管儿子玩电脑,儿子也对王先生不理不睬,父子之间出现了深深的“代沟”。

心理学家黑尔加·吉尔特勒说过:“如果您放弃权力,放弃您的优越感,那么您得到孩子的信任和尊敬的机会就更大。”因此,在赏识教育的过程中,父母应该把自己与子女摆在平等的位置上。谁是教育者,谁是受教育者,应该是不断变化的,而不是一成不变的。因此,在现今社会,父母向孩子学习,不仅体现了父母对孩子的赏识和尊重,而且有利于父母的知识更新和进步,促进父母工作和事业的发展。

当孩子遇到不明白的事情或出现错误时,父母应该通过教育让孩子明白事理,改正错误和改进缺点。如果父母发现孩子的长处和优点,而自己却不具备时,子女就变成了教育者,父母应该主动扮演受教育者,向孩子请教,向孩子学习。特别是在知识爆炸、高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我们更应提倡父母向孩子学习,父母不要总是以教育者自居,而应该弯下身向孩子学习。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对孩子的赏识和尊重,更容易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成为孩子的朋友,从而更好地教育和引导孩子。

陈先生在一条繁华的马路上开了一家杂货店。他很会做生意,每天都有很多顾客光顾小店。经常会有一些外国游客来买东西,由于语言障碍,他只能通过手势沟通,互相理解都很困难,生意也很难做成。

在又一次与老外的生意失败后,他决心要学英语了。回到家,看到刚上初中的儿子正在背英语单词,于是就对儿子说:“爸爸也想学英语,怎么学呢?”儿子一听,非常高兴地对他说:“跟我学!”

从那天起,陈先生和儿子每天都很早起床,拿着书本,提着录音机,到公园里边听磁带边轻声朗读单词,从不间断。

两年后,父子俩的英语水平大有提高。父亲从“英语盲”到能用英语接待外国顾客,不但做大了生意,还交了几个外国朋友呢!

赏识孩子的知识,尊重孩子的特长,主动向孩子学习,和孩子一起成长,不仅可以实现家庭情感的互动交流,营造家庭温馨的学习气氛,而且可以建立畅通无阻的亲子沟通渠道。父母与孩子平等对话,子女对长辈能尊重体谅,从而跨越代沟,实现两代人心灵上的双向互动。

在向孩子学习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两种情况:

一种情况是我们的教育方式遭到孩子的拒绝。比如说家长很想了解孩子的学习和思想情况,但如果以质问的口气去问孩子,孩子往往会三缄其口,不愿交流。这时候,家长不妨采取向孩子讨教问题的方法。比如可以问孩子:“我在工作中有一个难题,能不能帮爸爸解决一下?”“我同事的小孩,跟你差不多年龄,他现在出现了一个问题,你能不能帮忙出出主意?”等等。这时候,孩子感觉自己得到了父母的赏识、信任和尊重,会非常高兴地来帮忙,父母也就可以通过与孩子的交流,发现孩子内心的想法,进而“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教育和引导孩子。

另一种情况是孩子在某个领域确实强于父母。因为孩子学习和适应新生事物的能力一般都会强于父母,这时候,父母应该虚心向孩子学习,从而更快地接受新的观念和新的事物。这样,不仅自己能够更新知识、跟上时代发展,还能通过向孩子学习,让孩子获得成就感,从而有利于与孩子的沟通和理解。

当孩子对某项事物表现出明显的优势和长处时,作为父母,你可以说:“孩子,妈妈真的弄不懂这个,你能教教我吗?”当孩子拒绝与父母交流时,应该有足够的诚心,你可以说:“妈妈有一件事非常不理解,你能帮帮妈妈吗?”

P8-10

序言

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无论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都将伴随孩子的一生。说父母的思路决定孩子的出路是一点也不夸张的。

孩子出问题了,父母一定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首先是不是你对孩子的态度出了问题。例如,是不是你对孩子的态度太主观武断了?本来是你没有道理,却硬要孩子服从你?或是对孩子很溺爱,对孩子百般娇宠。前一态度可能造成孩子的怯懦、自卑或逆反;后一态度则可能造成孩子以自我为中心、唯我独尊、执拗蛮横,连父母也不放在眼里。凡此种种不理性的家庭教育态度,都会对孩子的教育带来种种困扰,甚至导致家庭教育的失败。

家庭教育在孩子一生的成长中起着奠基石的作用,没有家庭教育这个奠基石,孩子成长的这个大厦就建立不起来,有专家对家庭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做了很形象的比喻:如果教育是一棵树,那么这棵树就是由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部分组成的;如果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分别是这棵树的主干和树叶的话,那么家庭教育就是这棵树的根部。根深才能叶茂,这是大家都明白的道理。根系不发达,树就会长得瘦弱,容易受到病虫的侵害;若根部坏死树就会死去,这是父母们都懂的道理。我们把孩子比做禾苗,家庭和家庭教育是土壤和阳光,禾苗在阳光充足、土壤肥沃的地方,才能茁壮成长。

好多父母有一种错误的观念,就是认为孩子一到了学校读书,教育孩子就是老师和学校的责任,一旦孩子成绩不好,表现差,就怪老师没有水平,是老师没把孩子教育好。甚至有父母还认为老师是孩子的“监护人”,孩子出了事就追究老师,一切要由老师来承担。这种父母如果不是无知,就是无理,是在推卸父母的责任。

2005年1月14日《中国青年报》公布的国家统计局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现状的调查情况显示,家庭教育被认为对未成年人成长发展的影响力最大,占第一位,其次才是学校教育,占第二位。这个调查数据表明,公众都承认,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的成长发展中占据着最重要的地位。

作者于北京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父母思路决定孩子出路/家庭教育经典系列读本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甄逸夫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2740656
开本 16开
页数 22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6
出版时间 2008-06-01
首版时间 2008-06-01
印刷时间 2008-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34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78
丛书名
印张 14.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36
168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