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港股操盘指南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不仅介绍了港股的基本知识和交易常识,还从港股的发展历程出发,分析了影响港股行情的因素,阐述了港股和A股的区别以及投资风险,对“港股直通车”背景下的港股投资机会及港股投资策略做了详细的介绍,全书涵盖范围广,信息量丰富,结构和内容比较完整。

内容推荐

美丽的维多利亚港湾、繁华的铜锣湾,香港的繁荣、富庶给每一个游历此地的人留下深刻印象,但我们不想只做游客,更愿意参与其中,学习富强的经验,分享富裕的成果,逐步融入国际资本市场的大海中去。本书能为您的理财之旅提供新的动力,助您获取新的财富。

目录

前言

了解港股市场

第一讲 港股市场发展简史

 一、港股市场发展的几大阶段

 附1:1968年或以前挂牌上市的港股公司

 二、港股市场近50年走势回顾

第二讲 股票指数与股指期货

 一、恒生指数和分类指数

 二、股指期货简介

 附2:期货交易与现货交易的区别

第三讲 港股市场的上市公司构成

 一、按市场概念分类

 附3:红筹股与H股的诞生

 附4:红筹股与H股的壮大

 附5:红筹股和H股在香港主板市价总值

 附6:红筹股和H股在香港创业板市价总值

 附7:细价股的多个侧面

 附8:如何选择优质低价股?

 附9:港股市场20种成交最活跃的股份

 二、主要行业股构成及分析方法

 附10:超级大笨象——汇丰控股

 附11:香港股王——宏利金融公司

 附12:香港本土八大财团

 附13:香港本土之外的六大财团

第四讲 香港股市监管架构

 一、交易和监管机构

 附14:香港上市公司条件

 二、港股市场的监管架构

 三、近十年来港股市场监管政策的演变

港股交易实战

第五讲 香港主板主要交易品种

 一、股票和基金

 附1:指数基金与传统基金的区别

 二、涡轮(认股权证)

 附2:权证(期权)与期货的区别

 附3:如何通过引申波幅比较两只认股权证?

 三、牛熊证

 附4:港股分类证券市价总值及成交额

 附5:香港股市的证券代码特点

 附6:香港交易所现货市场中股票收市价的计算方

第六讲 港股市场的主要投行和经纪商

 一、主要投行及经纪商

 二、股票估值与评级方法

 附7:美国投资银行评级

 附8:受欧洲和香港法规监管的投资银行评级

 附9:各机构股票评级释义

第七讲 港股投资者结构

 一、外资机构占主导地位

 附10:被国际投资界命名的“摩根震荡”

 附11:瑞士信贷 第一波士顿“暗算”中国移动,郎咸平舌战世界十大投行

 附12:瑞银的“神华门”闹剧

 二、小股庄家专心炒作小市值股票

 附13:先科国际案

第八讲 港股交易系统和规则

 一、港股交易系统AMS/3

 二、港股投资程序

 三、港股交易规则

 四、港股交易费用

 五、港股交易的结算与交收

 附14:涡轮和股票交易规则的不同

 附15:内地放宽资金境外投资时间表一览

 六、港股市场资讯查询

 附16:港股公司停牌、复牌有何规定

港股与A股的区别

第九讲 港股与A股的主要区别

 一、交易规则不同

 附1:“孖展”(融资)、融券主要方式

 附2:“孖展”(融资)交易的监管

 附3:融资交易的收益与风险

 二、投资理念不同

 附4:中国铝业A股上市后与H股的迥异走势

 附5:大比例送配利空

 附6:港股申购新股中签率高

 附7:判断港股上市公司价值的五大因素

 附8:港股与A股价格及市盈率比较

 附9:港股市场50家市价总值最大的上市公司

 附10:港股市场20种成交最活跃股份

 附11:内地与香港股市部分术语对照

第十讲 影响港股的几个关键宏观因素

 一、本港经济增长状况

 附12:香港本地经济指标

 二、联系汇率与香港利率

 附13:“911”事件重挫港股

 三、国际金融市场的波动

 四、政治因素

 附14:港股与美国股市的联动性

 附15:影响美国股市的20个重要指标

 附16:CEPA和香港股市

 附17:美国次贷危机及对国际金融机构的影响

第十一讲 直接影响股份趋势的几个市场因素

 一、新股公开招股的认购倍率和冻结的资金量

 二、股票沽空数量、指数期货的远期价格

 三、利率波动

 四、汇率变化

“港股直通车”背景下的投资机会与风险

第十二讲 价差产生套利机会

 一、套利的概念及其产生原因

 附1:A+H股溢价排行

 二、常用的几种套利方法

第十三讲 资金推动港股高估值机会

 一、因港股直通车直接受益

 附2:港股主要上市券商业绩增长情况及股价

 二、A+H股:因A股高定位影响H股上涨

 附3:拟A股上市的红筹股

 三、中小上市公司的价值有待发现

 附4:港股市场上最近5年业绩表现平稳的10家中小公司

 四、国际性蓝筹公司重新定位

 附5:中国人寿疯狂“三周半”

 附6:未来港股收益强于A股

第十四讲 不能的港股投资风险

 一、做空风险

 二、汇兑风险

 三、信息不对称风险

 四、国际化市场风险

 五、新股跌破发行价风险

 附7:香港股市历次危机

 附8:1997年香港金融危机来龙去脉

港股投资策略和技巧

第十五讲 投资基本面前景和港股直通车以外的投资机会

 一、港股基本面解读

 附1:港股直通车大事记

 二、专业机构预测

 三、港股直通车以外的投资机会

 四、港股投资12计

 附2:香港股市中的典型投资成功案例

第十六讲薪股申购面面观

 一、注意白表和黄表的区别

 二、新股也有投资风险

 三、新股申购策略

第十七讲权证投资策略

 一、挑选认股权证的基本步骤

 二、止损至关重要

 三、权证操作策略

 四、不同市况下的投资策略

第十八讲利用期揩期货套翻技巧

 一、期指与现货组合套利以及不同期指组合套利

 二、期权及期货组合套利

参考资料

试读章节

一、港股市场发展的几大阶段  漫长初创期:19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60年代  香港证券交易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1860年,最初是由英国商人在香港成立合资公司,股票以私人交易形式转让,通过中间人撮合。到1891年,香港经纪协会正式成立,1914年,协会正名为香港交易所。  进入19世纪末,除了西方殖民者,香港本地人也开始参与股票交易。股票交易节奏加快,规模也迅速增大,但1949年以前的香港的股票交易还是远无法和上海的相比。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上海交易所部分经纪行转移到香港,带来了人才及资金。1961年怡和控股在香港上市,发行90万股,每股16港元,当时超额认购56倍,开市价31.25元。1967年,受内地“文革”影响,香港交易所曾停市两次,每次为期10天。  相比1949年以前,60年代的香港股票市场还是有了很大的进步。到1968年底,全港共有59家上市企业,主要业务集中在银行保险(4家)、财务投资(3家)、货仓码头(4家)、地产建筑(10家)、能源通讯(5家)、酒店(2家)、船务运输(8家)、纺织制造(7家)、百货零售(5家)、橡胶(5家)及综合行业(6家)。另外,其中有接近六成(37家)属英资企业。会员经纪行53家,会员经纪人59名。1968年以前香港股市成交始终不活跃,1967年全年仅成交2.98亿港元,从1968年下半年开始逐渐活跃,全年成交额上升至9.44亿港元。  快速发展期:20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90年代  经过60年代工业起飞时期的香港,1973年GDP达到410亿港元,是1963年的4倍之多,储蓄率也较十年前有了大幅的提高。加之英镑开始贬值,港币因政治原因和英镑挂钩,香港出现高通胀。同时受越战刺激,包括棉花、铜、铁等贵金属在内的所有商品都在涨价。为了保值,香港市民开始从事投资,其中大部分资金投入股票市场,香港股票交易迎来发展狂潮。  1969年至1972年问,香港设立了远东交易所、金银证券交易所、九龙证券交易所,加上原来的香港证券交易所,形成了4家交易所并立的局面。在1972年至1973年短短的2年间,香港有119家公司上市,1973年底上市公司数量达到296家。1980年7月7日4家交易所合并而成香港联合交易所。  1986年,香港市场开始了崭新的现代化和国际化发展阶段。4家交易所于1986年3月27日收市后全部停业,全部业务转移至联交所。同年英国金融业经历了大改革,允许外国银行收购包括券商在内的英国金融机构,那些早先进入香港的券商成为国际银行巨头争相并购的对象。同时因为中国政府对香港前途的保障,增强了投资者对香港的信心,香港股票市场从此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交易品种多元化,市场参与者日益国际化,交易手段不断完善,股票市场进入了长期繁荣的牛市。

P3-4

序言

近期,美国发生的次贷危机对全球金融市场的影响远远超过人们的预期,并引发了全球股票市场的剧烈动荡。特别是我国内地A股市场的下跌幅度远甚于港股和美股,使大陆投资者更深切地感受到了国际市场尤其是港股市场对A股市场的巨大冲击和影响力;国内证券投资者眼中的“国际化”正随着自己账户市值的剧烈波动变得更加深切和实际,“不再是遥远的未来”。因此,关心港股市场的投资者越来越多,了解港股走势对投资者而言也显得越来越迫切,我周围的不少朋友就不断向我咨询港股方面的问题,可惜我对港股没有做过专门的研究,无法满足大家的需求。栗新宏先生编著的《港股操盘指南》一书,正好满足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对这方面知识的了解和渴望,可谓正逢其时。

栗新宏先生曾供职于期货公司、证券公司,后又多年从事专业证券媒体工作,证券市场的实践经验非常丰富。他也是一个非常爱学习和爱钻研的人,利用工作之余收集、整理、分析港股市场的相关资料,终于完成了《港股操盘指南》一书的编撰工作。纵观本书,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完整性,本书不仅介绍了港股的基本知识和交易常识,还从港股的发展历程出发,分析了影响港股行情的因素,阐述了港股和A股的区别以及投资风险,对“港股直通车”背景下的港股投资机会及港股投资策略做了详细的介绍,全书涵盖范围广,信息量丰富,结构和内容比较完整;二是实用性,全书没有深奥难懂的纯理论阐述,而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地分析了港股市场的各个层面,特别是将港股市场和A股市场进行了多角度比对分析,使读者能更好地理解和领悟两个市场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对港股知识不很了解的大陆投资者来说,实用性很强;三是可读性,全书引用了许多背景资料和案例,把原来港股市场中令人眼花缭乱的事件通过附录的形式作了有趣味的介绍,避免了专业性书籍的呆板阐述,我在阅读中就异常兴奋,既了解了很多鲜为人知的事件因由,又因事例引发不少反思。

为什么要加强对港股市场的了解和学习呢?我想主要有以下四点。

首先,中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已经形成,国际化进程的步伐正在加快,无论是思想观念还是行为方式,无论是制度设计还是实体经营,无论是政府层面的还是民间层次的,无一不与国际化相联系。虽然资本项目下还没有实现自由兑换,但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给全世界带来财富剧增的现实吸引了更多的实体和热钱通过不同方式、不同渠道流入中国内地,而中转站则是作为远东金融中心的香港。世界通过香港了解中国内地,内地通过香港走向世界。因此,身处在这个伟大的时代的每一个人,都必须学会用国际化的视角分析观察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而香港就是我们观察世界的最佳视点。香港是一个完全开放的市场,也是一个高度国际化的市场。世界不同角落发生的任何政治、经济、金融动荡都要迅速波及到这块充满活力、机遇和风险的热土,进而又迅速地传导到中国内地。作为内地的投资者,了解和学习香港资本市场的知识,既是我们现实投资A股市场的需要,也是未来投资港股的必须,更是参与国际资本市场的必由之路,因此,尽快尽早地储备港股市场知识就显得日益迫切。

其次,中国资本项目下的自由兑换只是迟早的事情,内地投资者投资港股的渠道会逐步增多,包括QDII和“港股直通车”等等,所以国内投资者较多地参与港股的时间应该不会太远。港股市场是一个有吸引力的市场,其丰富的交易品种、灵活的交易制度、规范的监管环境、自由的资本流动,更有利于投资者发现价值、判断趋势,有利于高水平的投资者获取更丰厚的收益。例如牛熊证、股指期货等品种目前在大陆市场还未开设,权证也比我们的品种复杂得多。由于香港投资品种齐全,操作手法就更加复杂,利用股指期货、涡轮(权证)等各类投资工具及手段进行对冲,或者通过其他组合操作的方式非常普遍,其中的赢利模式也非常多,做多做空机制兼备,不论涨跌都有机会赚钱。但同样我们也要认识到香港市场的风险,在投资学中风险和波动是划等号的,在香港赚钱容易,亏钱也容易,关键是看谁更了解游戏规则,看谁更会运用规则赚钱。因此在投资香港市场之前,深入学习港股市场的基础知识是非常必要的。

第三,学习港股市场的投资理念也是内地投资者的必修课。“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十年前,国际市场的投资理念离我们还非常遥远,但现在的情况已经大不一样了。尤其是2003年以来,随着基金、QFII等价值投资型机构投资者队伍的壮大,价值投资的理念逐步深入人心,我们越来越感觉到价值投资的力量。其实在美国、中国香港等成熟市场,价值投资也只是一个大思路,其中具体的投资分析手段及方法非常丰富,利用价格与价值间波动的不均衡进行套利的方法非常多,内地证券市场目前的投资理论还有待进一步升华。通过研究美国、中国香港等股市我们会发现,A股市场的发展历程与其他市场很相似,只是我们发展的速度更快,因为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可以使我们少走许多弯路。可以预见的是,我们在未来的投资中还会遇到许多困惑,有许多投资理论需要我们学习。应该怎样走向成功呢?向成熟市场的历史寻找答案是最好的方法。一百多年来,香港股市经历了国际、内地、本港的巨大沧桑变迁,积累了非常宝贵的经验,相信对投资者在未来的投资中会有很好的借鉴。

第四,借道香港股市实现直接融资,更需要内地投资者去深入了解港股市场。与内地市场相比,港股市场的市场化运作程度非常高,只要合法合规,港股的IPO及各类融资操作难度比较低,且运作成本要明显低于内地市场。2003年,中国内地股市处于熊市的最艰难时期,港股已经开始新一轮牛市,在此期间,A股的IPO工作基本处于停滞状态,而港股市场为吸引内地企业赴港上市,提供了较宽松的政策,2004:年至2006年香港曾一度成为中国唯一的主板市场,2006年香港融资水平超越了纽约。目前,中国的大盘蓝筹股主要在上海和香港两地上市,香港必将成为中国资本市场的重要一极,发挥其国内外资本市场的纽带作用。内地企业赴港上市的数量将越来越多,赴港上市将成为未来国内企业直接融资的一个重要渠道。同时,港股的国际化标准也有利于内地赴港上市企业更快地融入国际竞争之中。

美丽的维多利亚港湾、繁华的铜锣湾,香港的繁荣、富庶给每一个游历此地的人留下深刻印象,但我们不想只做游客,更愿意参与其中,学习富强的经验,分享富裕的成果,逐步融入国际资本市场的大海中去。同时,也衷心希望栗新宏先生的这本《港股操盘指南》能为您的理财之旅提供新的动力,助您获取新的财富。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港股操盘指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栗新宏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东方出版中心
商品编码(ISBN) 9787801868466
开本 16开
页数 24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30
出版时间 2008-06-01
首版时间 2008-06-01
印刷时间 2008-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金融会计-金融
图书小类
重量 0.35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832.51-62
丛书名
印张 16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40
170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5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13:3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