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艳阳天(共3册)(精)
内容
编辑推荐

这是一部取材于中国农村合作化运动的作品。它以宏大的规模、细致的描写,真实地反映了50年代中国农村社会的生活形态,展示了那个时代中国农民的精神面貌。既为我们认识历史提供了一个珍贵的标本,又使我们从中感受到艺术的魅力。

内容推荐

小说按照时间顺序叙述了东山坞农业合作社麦收时节十余天时间里发生的故事:麦收前,萧长春回村和马之悦、弯弯绕等人斗争,否定土地分红,制定出分配方案→准备麦收,马之悦等人不甘心失败,萧长春调整领导班子,斗争日趋尖锐→麦收开始,阶级敌人蓄意破坏,杀人、抢仓、拉牲口,萧长春领导贫下中农继续斗争,取得最后胜利。

试读章节

萧长春死了媳妇,三年还没有续上。

都说“二茬子”光棍儿不好过,萧长春本身还沉得住气,最心急的人,倒是他爸爸萧老大。

儿子的婚事成了老头子的心病啦!这些日子,他只要见到对劲的人,就要唠叨一顿:“你们总说拥护长春,拥护,拥护,他有难处,你们都看着不管!”

有人故意逗他说:“老萧一天到晚都是乐呵呵的,还有什么难处呀?”

老头子拍着大腿、喷着唾沫星子说:“唉,我看你们是骑驴的不知道赶脚的苦哇!事情不是明摆着:一家子人筷子夹骨头——三条光棍,没个娘儿们,日子怎么过呀!不论办什么事儿,长春都是听你们的,你们应该撺掇他赶快说个人呀!”

人们说:“这是老萧的私事,外人可不能干涉。”

老头子把大眼泡子一眨巴说:“嗬,什么公事、私事?我就不信这一套!平常日子,这家生孩子,长春给请老娘婆,那家没有买盐打醋的钱,长春转着腰东摘西借;他敢干涉你们的私事,你们就不敢干涉干涉他呀!”

说实在的话,在东山坞农业社里,关心萧长春婚姻事儿的人并不少,真心实意帮忙使劲的人更多,光当过媒人的就有十几个。说过的人家,不是这一头不随心,就是那一头不如意;加上萧长春本人没白天黑夜地忙工作,实在顾不上在这种事情上多花脑筋,就拖拖拉拉地搁下了。

这几天,韩百仲的媳妇大脚焦二菊正在热心地跑腿说媒。

她给萧长春说的这个人,是她姨表嫂的娘家侄女,住在南庄;二十六岁的坐家女,心高眼高,一般男子,一般人家,全都瞧不上。萧家原籍在离庄,距南庄很近,根底全都知道;一打听萧长春这个人,更没有别的话说了;东山坞今年生产又搞得特别出色,附近村子没有不喝彩的——三事加一功,那个姑娘点头乐意了。问起女方的人才相貌,大脚焦二菊更是满打满包。她说:在东山坞最漂亮的闺女要数焦淑红,最手巧的人要数焦淑红,可是南庄那个人儿,只能在焦淑红以上,不会让她比下去;要说缺欠,就是思想差点劲儿,文化不高;话儿说回来,萧家娶媳妇是为了过日子,并不是选举干部,思想、文化怎么样,自然不能算大缺点了。大脚焦二菊还说,光凭媒人的嘴说好说坏不行,最要紧的还是当事人亲自瞧瞧;她说,只要萧长春跟那个姑娘一碰面,她这个大媒人就算当成了。

汶一回可乐坏了萧老大。

他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罗锅腰挺直了;走路脚步更有力了,说话的声音更洪亮了。他三十七岁就死了老婆,守着萧长春这根独苗过了几十年,儿子是他的无价宝。那时候,穷日子就像张开血盆大嘴的饿狼,追的他东跑西颠逃活命,受的那份罪就无法儿说了。闯来闯去,最后只好在东山坞落户安身。东山坞是萧长春的姥姥家,亲戚虽穷,总还可以帮衬一点儿;加上边区政府在这边一扎根,过了几年萧长春又当了民兵,沟北有些富裕户也不敢欺负外姓人了,父子俩才算站住了脚。萧老大省吃俭用过日子,顿顿紧,口口攒,存下三斗红高粱,给儿子买了个童养媳妇。他实指望办一件对得起儿子的事儿,哪知道反而给儿子找了个心病——两个人不对脾气,见了面就像冤家对头一般,吃饭不肯在一个桌上,儿子宁可光着脚丫子走路,也不穿媳妇做的鞋。那年秋后,萧老大硬强着给儿媳妇上了头,小两口没在一条炕上睡两夜,儿子就参军走了,一去两年没回家。到了大军进关的第二年冬天,儿子从湖北来了信,说是在那儿休整练兵。萧老大打点了盘缠,带着儿媳妇去看望儿子。当时萧老大是抱定这样一个主意去的:眼下是新社会了,新社会要讲究婚姻自由,你们两个当着面说说痛快话,愿意在一块儿过下去呢,就从此和美,这更好;不愿意一块儿过下去呢,好说好散,各奔前程,谁也别耽误谁。爷儿俩经过好些日子的艰苦行程,总算找到了儿子。小两口一见面,媳妇就哭了,哭得老头子怪难受,又插不上话儿。闷了一会儿,儿子开口了,他说:“别哭啦,咱们都是穷人,都是受过害的,我往后再不嫌弃你了。”一句话把个萧老大说得起心乐,两年兵没有白当,儿子变了!小两口恩恩爱爱地住了半个月,回来就给萧老大生了个胖孙子。又过三年,儿子复员回来了,眼看就要过起团圆美好的日子,不料想媳妇命薄,没半年就暴病死去。萧家门里开始过起没有娘们的日子。其实呢,儿子要是不当干部,把心思都扑在过日子上;就算当干部,也别像眼下这个样子,一头钻进去什么都不顾,把自己的事情看重一点儿,续上个媳妇还成问题吗?儿子偏偏不能使他随心如愿。萧老大是个爱脸面的红脸汉子,他不反对儿子当干部,儿子为公家搭心搭力搭东西,他从来都不心疼,更没说过半句拉后腿的话儿。他说:“就凭咱们顶着一脑袋高粱花的泥腿子,如今在八、九百口子人里边说啥算啥,走区上县平蹬,先头那个社会,做梦你也梦不着,不好好干对得起共产党呀?就是自己的事情,能想想,也得想想;说个媳妇,也碍不着你办公事,真就这点工夫都拨不出来呀!”儿子不张罗,萧老大张罗,他时时刻刻不忘这件事儿,见到过心的人就说,见着可靠的人就求。为这类的事情,儿子没少说他。说就说,你自己不办,别人办你还管呀!萧老大又不想包办,媳妇给你找好了,让你们对面相,让你们心甘情愿,这不就行了!

行了,萧老大没有白费一片心,事情总算张罗成了,他怎么会不高兴呢!

从打去年秋天起,东山坞就像一盆火炭,越烧越火暴了。一人夏季,满地的麦子随着风长,长得出奇了。萧老大活了六十五,还从来没有见过这样好的麦子。庄稼人过日子指望个什么呢?当然是好收成了,有了好收成,就有了好光景,这是一宗大喜事。儿子的亲事又有了眉目,等到订妥,收下麦子过了门,萧老大的一桩心事就了却啦!儿子有了伴儿,孙子有了妈,他自己有人伺候,也能够吃口现成的,喝口现成的,成了有福的老头子了。这可是喜上加喜呀!

老头子这几天正在不停脚地忙碌着。

头一宗事儿,应当是请媒人。萧老大既好面子,也是热心肠的人,这个“场”自然不能丢下,手头再紧,也不能让人家在这大忙的日子里白跑腿儿。

大脚焦二菊连忙推辞说:“大姐夫,您怎么把我当外人看了?我可不是那种跑媒拉纤的行家,长这么大,还是大闺女坐轿头一遭儿。我什么也不图,就想办一件好事儿。外甥终年累月地为我们大伙儿忙,顾不上自己的家,我给他办办这件事儿,表表我的一片心,也是理所应当。往后,有个人把家给他挑起来,叫他塌塌地把咱们农业社搞好,就什么都有了;不嗍嗍您的筷子,跑断了腿,我也心甘情愿!您要是为这个破费钱,我可要生气了!”

……

P1-4

序言

在新中国六十年的历史上,几代作家在不同的时期创作了数以万计的长篇小说。我们作为新中国成立最早、规模最大、门类最全的专业文学出版社,素有“新中国文学出版事业从这里开始”之誉,长篇小说出版资源非常丰富。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之际,我们从业已出版的长篇小说中遴选出部分优秀作品,汇集成“人民文学出版社·新中国60年长篇小说典藏”一次性推出。这些书目的选择,兼顾历史评价、专家意见、读者喜好,以及题材和思想艺术风格的丰富性,它们集中展示了新中国长篇小说创作的伟大成就和发展变化,从文学的角度折射出中国特别是新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风貌。入选作品大都经过了时间淘洗,是可以流传的上乘之作。阅读或收藏,均富有价值。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9年5月

后记

昨天晚上,我在这部小说的末尾那章,改完了最后一笔,一面整理下乡去的行装,一面反复地思考起一个问题:全书虽然已经脱稿,可是算不算完成任务了呢?这三卷书是从一九六二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开笔的,至今恰恰是三个年头;本来这时候可以松一口气了,心里反而越发不能平静。

一百多万字的长篇,对我这样一个年轻的习作者来说,是个非常艰巨的任务。因为我在思想、生活、技巧这三方面都是很低浅的,摆在面前的困难相当多;但是,在写与改的过程中,我的信心一直很足,劲头也一直很大。这是因为,我和我们国家千千万万个文学工作者一样,生长在社会主义的时代:我们得到了最充分的雨露阳光——毛泽东思想;我们得到了最好的土壤——火热的革命斗争;我们得到最热心的园丁——党组织和广大革命群众的栽培和帮助。东山坞的那些可敬爱的同志们的斗争事迹激励着我;一个文学工作者的责任感督促着我;在写作过程里,领导、同志和读者们,给了我很多的指导、鼓励和鞭策。因此,我不能没有信心,不敢不负责任,也不允许自己有一点偷懒和取巧的思想。

借此机会,让我对党组织,对那些直接和间接帮助我的同志们,致以最真挚的谢意。我要把记录意见的本子和读者写来的信件,珍贵地保留着,不断地阅读;它会永远给我信心和力量,也会时刻告诫我:文学事业,是整个革命事业的一部分,是个艰苦的事业,要严肃对待,要不惜心血;每一部作品,虽然署上了作者的名字,但那是集体的劳动结果,要永远依靠党、依靠群众!

写作这部小说的过程,对我说来,是一个学习的过程,锻炼的过程,思想改造的过程,同时,也对我进行了一次严格的检查。作品写完了,我在许多方面有所提高,对自己的弱点和不足之处,也比以前看得更清楚一些了。通过这次创作实践,使我更认识到不断革命的这条真理:不断地改造思想,不断地深入生活,也要不断地提高自己表现新生活、塑造新英雄人物的艺术本领。《艳阳天》的水平远远没有达到党和同志们的要求,跟作者自己的原订目标也有不小的距离。它好像新盖的一层房子,只是搭上了柁架,还有许多斧锯和泥水的活儿没有做完善;其间,哪些椽檩安排得不当,甚至偏了,斜了,多了,少了,都是难免的——不仅有许多细活要做,就是根基和梁柱方面的大问题,也还有待进一步规正。

本来,我想把书稿再放几年,多想想,多改改。可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新高潮,在广大的农村里热火朝天地开展起来了,那里强有力地吸引着我,我急不可待地想要参加新的斗争。这样,不光能使我追上时代的脚步,将来可能写出新的作品,也会给这部书的修改工作带来思想、生活方面的补充;间断了深入生活,就是关在屋子里再改三年,也不一定会使稿子有根本性的变化。同时许多读者来信,很希望我快一点把全书写完,早日出齐,好配合他们的工作。对这样的要求,作者不能够等闲视之,因为作品为革命斗争服务,是作者的光荣职责,也是我们的创作目的,应当多从群众的斗争需要来考虑个人的计划。再从先出版的第一卷和二、三卷原稿征求意见的效果看,想要找到一部作品根本和全面的缺点,想求得最有效的修改办法,就得把它交给广大工农兵群众去检验。目前,作者既然已经改了多次而又苦于不能突破现有的水平线,为何不先把它交出来,求求更广泛的群众指教呢?书稿是写完了,但是,作者的工作并没有完。作品的确存在不少的问题,需要修改;而一个作者如果想让他的作品能为工农兵所喜爱,让它真正发挥战斗的作用,就不能把它当成“嫁出的女,泼出的水”,而是应该负责到底,修改到底。

尽管对这部作品的缺欠还有进一步补足的机会,因为没有写得好一些,心里仍是很不安的。好在,我是把它作为我的写作学习的起点,我要努力往高攀登,坚决做一名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又红又专的文艺战士!

作 者  1965年12月23日北门仓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艳阳天(共3册)(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浩然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020074396
开本 32开
页数 1564
版次 2
装订 精装
字数 1267
出版时间 1975-10-01
首版时间 1964-10-01
印刷时间 2009-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2.06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48.8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6
154
8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4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13:4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