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有关文学话题的论文集作。全书论文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关于马列文论毛泽东文艺思想;第二部分是关于当代文学思潮和文学创作;第三部分则是关于《水浒传》和《红楼梦》这两部中国古典名著的。共计40多篇文章。
图书 | 文学论集 |
内容 | 编辑推荐 这是一部有关文学话题的论文集作。全书论文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关于马列文论毛泽东文艺思想;第二部分是关于当代文学思潮和文学创作;第三部分则是关于《水浒传》和《红楼梦》这两部中国古典名著的。共计40多篇文章。 目录 第一辑 关于马列文论毛泽东文艺思想 在新的实践中学习和研究马克思的“艺术生产”理论/3 恩格斯的道德学说与文艺创作/10 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指导创作/23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文艺创作/30 艺术生产中的两种价值和文艺管理方式的变革/38 为什么人的问题依然是根本问题/55 “为人民大众的根本原则”也是文艺批评的根本标准/62 论歌颂与暴露/71 论现实与理想/77 能动性在文艺创造中/94 生活源泉和作家头脑/100 毛泽东文艺思想作为体系及其发展/104 《毛泽东文化思想·前言》/110 深化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113 党领导文艺的光辉范例/115 精心地指导着社会主义文艺的航向/121 加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建设/129 第二辑 关于当代文学思潮和文学创作 党的领导与社会主义文艺的发展/139 社会主义文艺性质和特征初探/149 文艺创作与社会主义人道主义/171 当前文艺创作中值得研究的几个问题/179 生活的真实与理想的光辉/184 文学创作如何反映生活本质/187 现实主义与自然主义/192 也谈当前创作中的性描写/197 文学与时代漫议/201 近年来文艺理论研究和创作态势一瞥/212 略论近年来关于文艺规律的若干探讨/219 对当前文艺规律研究的几点思考/230 艺术生产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236 文艺反映改革三论/245 新人塑造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255 关于文艺学讨论中的两个问题/262 正本清源强化和高扬文艺主旋律/268 文艺政策的长期稳定和四项基本原则/272 第三辑 关于《水浒传》《红楼梦》 《水浒传》研究三十年简评/277 试论《水浒传》情节、人物的提炼和典型化/288 谈《红楼梦》研究中的方法问题/296 关于贾宝玉评论中的几个问题/306 《红楼梦》深刻反映了封建经济的必然衰败/321 《红楼梦》揭示出商品经济的活跃和资本主义经济的若干萌芽/332 论贾宝玉/339 论林黛玉/355 王熙凤和她的覆灭下场/364 贾母形象的阶级实质/373 论《红楼梦》的现实主义艺术/379 后记/392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文学论集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丁振海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文化艺术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3935756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92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400 |
出版时间 | 2008-10-01 |
首版时间 | 2008-10-01 |
印刷时间 | 2008-10-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文学理论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524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I-53 |
丛书名 | |
印张 | 24.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30 |
宽 | 165 |
高 | 16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