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青年蒋经国
内容
编辑推荐

蒋经国先生40年代建设新赣南,为中外所瞩目。他的政治生涯是起步于赣南,发韧于江西的。当时正是风华正茂、雄心勃勃的他,主观上是想巩固蒋家王朝的统治,很想以赣南为起点、为样板、为基地,把他的政治抱负向全国推展。他在赣南推行新政,除暴安良,慰问孤寡,有蒋青天之称,又积极备战,以备日寇来攻。在赣南的几年,他还别出心裁,创造了许多赣南奇迹,一时被称为赣南经验,有所谓的抗战建国看赣南之誉,可以说赣南是蒋经国先生政治生涯的起步。在赣南的日子里,经国先生还与章亚若产生了一段感情纠葛,并育有两子。

本书对蒋经国在赣南的工作和生活作了详细的记述。本书文笔流畅,趣味盎然,是一部可读性极强的力作。

内容推荐

蒋经国在苏联生活了13年,于1937年3月回国,开始了他一生不寻常的政治生涯。关于他在大陆的经历,多年来已有不少传记和回忆录式的著作出版。徐浩然老先生所著的《青年蒋经国》这本书,对蒋经国在赣南的工作和生活的记述,最为精彩。这是因为徐浩然先生曾是蒋经国的学生和得力干部,他的著作所涉及的内容,多是他跟蒋经国共事的亲身经历,自非一般道听途说者可比。

此书记事准确,内容翔实。作者为此书之回忆、构思、撰写,大约花费了近十年时间。作者以古稀之年、卧病之身,不避疾苦,无问寒暑,即使在医院病床之上,也笔耕不辍,孜孜不倦,终抵于成。所有史料,均经核实,不避毁誉,秉笔直书,这对中国现代史特别是中国国民党史研究提供了许多宝贵的资料。加之文笔流畅,趣味盎然,是一部可读性极强的力作。

目录

序言 不向历史交白卷

一、从莫斯科回到溪口

二、赴江西上任

三、建设新赣南

四、查禁黄、赌、毒 

五、对贪官污吏严惩不贷

六、培育赣南新人

七、一寸山河一寸血

八、兴办赣南实业

九、新赣南派的崛起

十、赣南“蒋青天”

十一、章亚若初识蒋经国

十二、秘密来往,暗结胎珠

十三、章亚若死亡之谜

十四、蒋经国与章亚若的爱情结晶 

十五、到赣南的参观者

十六、赣南的小契卡和小戴笠们

十七、蒋经国的原配蒋方良在赣南

十八、徐浩然与蒋经国在赣南的交往

十九、对赣南一往情深

代跋: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程思远先生致本书著者函摘录

跋一

跋二

后记一

后记二

编者的话

重版感言

试读章节

蒋经国幼年所受教育的模式,几乎就是其父蒋介石当年的翻版。按照江南的说法:“蒋先生的理想,受他自己生长时代的局限,是个典型的国粹主义者。认为半部《论语》可以治天下,认为在故纸堆里,有为人治中的指南针。”蒋介石是以自己早年走过的道路为模型来铸造蒋经国的童年的。蒋经国曾回忆道:“父亲指示我读书,最主要的是四书,尤其是《孟子》,对于《曾文正公家书》,也甚为重视。”

在蒋经国10岁那年,蒋介石写信回家要求蒋经国读《说文解字》,指示他说:“此书每日认得十字,则三年内必可读完,一生受用不尽矣。”第二年,又去信叮嘱他读《诗经》、《尔雅》。他要蒋经国“不愧为蒋氏之子”,认为治国,始于齐家。齐家的标准,“汝在家,对亲需要孝顺”,而以曾文正公对于子弟的训诫,作为模范,甚至在政治上,也要师法曾国藩,做“中国的政治家”。所以,后来蒋经国常说:“父亲对于我们兄弟的教育,是非常严格和认真的,不管在家、在外都是经常来信指示我们写字、读书和做事、做人的道理。”

由于蒋介石的坚持,蒋经国有一段时间还离开溪口镇到奉化县城入锦溪学校读书。据陈志坚回忆:“经国在奉化锦溪学校读书时,就住在我家里。经国每天上学之前,一定要叫我妈声外婆,叫我一声姨妈才走,放学回来也叫。他特别喜欢吃芋艿头,我母亲就常给他蒸芋艿头吃。经国相貌像娘,性格也像娘,很有礼貌。”

后来,由于毛福梅舍不得蒋经国长离膝前,将蒋经国从县城召回,惹得蒋介石大发脾气,认为毛氏“妇人短见”,将耽误蒋经国的前程。

1922年,蒋介石不顾毛福梅的反对,接蒋经国经宁波到上海读书,先入万竹小学读四年级,毕业后,蒋经国考入浦东中学继续接受教育。由于此时蒋介石的政治活动重心已移至广州,蒋介石就委托蒋经国的塾师王欧声和姑丈竺芝姗监护蒋经国在上海读书,缺钱“则向舜耕及果夫哥哥取”。虽然蒋介石长期不能亲自在蒋经国身边施教,但他对儿子学习的督促须臾未曾懈怠。蒋经国在上海读书期间,差不多每隔十天半个月,就可收到父亲寄来的家信,从日常生活、为人处事到功课学业,事无巨细无不过问。

蒋经国在上海读书期间,正值中国社会大变革的动荡年代,新思潮、新观念无时无刻不在冲击着求知欲正旺、可塑性正强的蒋经国。同许多激进的爱国青年一样,蒋经国的思想境界不断发生变化,开始投身到大革命的洪流中去。1925年,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突发,蒋经国也走出课堂,参加到上海全市各阶层人民的反帝示威游行的行列中,而学校当局竞以“该生行为不轨”为由将他开除。蒋经国气愤难平,离沪北上。经蒋介石介绍到北京国民党元老吴稚晖所办的子弟学校——海外补习学校学习俄文。不久,又因参加反对北洋军阀的示威游行,被北京警察局关押两周。获释后,他便于同年8月南下革命发源地——广州探父。

此时,国共两党合作正处高潮阶段,苏联和共产国际为了支援中国革命,纪念中国的革命先驱孙中山,创办了莫斯科中山大学,为国共两党培养革命干部。当时进步学生都以留学苏联为荣,蒋经国是热血青年,自不甘落人后。他在北京学俄语就是为赴苏留学作准备。当吴稚晖得知他准备赴苏时极力劝阻。吴问蒋:“你到俄国去干什么?”答:“革命去。”吴又问:“革命就是造反,难道你不怕吗?”蒋回答说:“不怕。”吴又说:“革命不是那么简单的吧!你再去考虑一下。”两周后,蒋经国告吴留苏意志坚定,吴亦无奈。与此同时,蒋经国多次写信给蒋介石,要求父亲支持他赴苏留学。

对于蒋经国赴苏留学的要求,蒋介石虽不鼓励但也不持异议。当时蒋介石还是中外闻名的国民党“左派”,标榜“以俄为师”,与苏联的关系正处于最密切的时期,让“可教”的儿子去“世界革命的圣地”锻炼锻炼,未尝不是好事。蒋经国到广州后,正逢黄埔军校选派一批学生赴苏留学,他便加入了这支留学队伍的行列,于1925年10月19日由广州经上海乘苏联轮船到海参崴转西伯利亚铁路前往莫斯科。

当然,在蒋介石究竟是如何对待蒋经国赴苏留学一事的问题上,也有人提出不同的意见。1983年6月1日香港《百姓》杂志第49期发表陈洁如的外孙陈忠人的文章,明确表示:

留学,是蒋经国从上海到广州后不久,就多次向蒋介石提出的要求。蒋介石起初并不赞成,因为他不怎么喜欢苏联,这在蒋经国从苏联写给外祖母的大量家信中,已有十分明白的表达。

蒋介石后来所以勉强赞同,仅仅因为蒋母的一再劝说,支持蒋经国的留学大志。蒋经国去苏后,经济上很少得到蒋介石接济,因此蒋经国在苏联的生活是相当窘迫的。还是外祖母知情后,将全部私蓄二千元托陈果夫转汇蒋经国,才解决了他的困难。

四一二政变时,蒋经国正在苏联学习,得知蒋叛变革命,便在报刊上公开撰文批判蒋介石,蒋经国受到斯大林的接见。

与蒋经国一批赴莫斯科中山大学留学的中国学生共有300多人,其中30名是由苏联顾问鲍罗廷推荐的国民党要员子弟。著名者有:蒋介石之子蒋经国、廖仲恺之子廖承志、叶楚伦之子叶南、邵力子之子邵子纲、于右任之女于芝秀、女婿屈武、冯玉祥之子冯国洪、之女冯弗能等。进人莫斯科中山大学后,蒋经国与另外21名同学编为一班,开始学习俄文、历史(中国革命运动史、社会史、东方革命运动史、西方革命运动史)、哲学(唯物论、辩证法)、经济地理、列宁主义、军事科学等课程。学校为每一个中国学生都准备了一个俄文名字,蒋经国改称尼古拉。

由于蒋经国的身份特殊,学习刻苦、勤奋,各方面表现都非常活跃,入莫斯科中山大学习刚刚2个月,年仅15岁的蒋经国就引起该校苏共党支部的重视,吸收他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以后又转为苏共预备党员。当时他所在的团小组组长就是邓希贤(即邓小平)。蒋经国还多次被推荐为中山大学的学生代表出席各种集会,发表演说,备受瞩目。

P3-5

序言

经国先生从苏联回国开始做事后,我感受最深的是他一句口头禅:不向历史交白卷。这在赣南的日子里最明显,经国先生自1939年农历3月18日(他三十岁生日)接任江西第四区行政督察专员职务令,在6月21日正式宣誓就职,直到1945年2月6日赣州沦陷前夕乘机离开赣州,3月电请江西省政府主席曹浩森辞卸专员职务,任期有六年之久。

蒋经国先生40年代建设新赣南,为中外所瞩目。他的政治生涯是起步于赣南,发韧于江西的。当时正是风华正茂、雄心勃勃的他,主观上是想巩固蒋家王朝的统治,很想以赣南为起点、为样板、为基地,把他的政治抱负向全国推展。他在赣南推行新政,除暴安良,慰问孤寡,有蒋青天之称,又积极备战,以备日寇来攻。在赣南的几年,他还别出心裁,创造了许多赣南奇迹,一时被称为赣南经验,有所谓的抗战建国看赣南之誉,可以说赣南是蒋经国先生政治生涯的起步。在赣南的日子里,经国先生还与章亚若产生了一段感情纠葛,并育有两子——孝严、孝慈,今人对这种感情的描写多有以讹传讹之处,我作为见证人也有责任将其澄清。

蒋先生出任江西第四行政区专员前后,相继兼任江西地方政治讲习院军事总队长和特约讲师。我在该院学习时,曾多次听他讲课。我在该院第二期区长班毕业后,院方将我优选推荐给蒋先生,被委派为赣州城区区长,因而同蒋先生接近之日甚多。在赣南时,蒋先生正值青春壮年,精力旺盛,他喜欢同青年人在一起,无拘无束,不摆专员架子。在虎岗夏令营时,我们都叫他“蒋阿哥”,他很高兴。1946年7月,他在庐山随侍父侧,我去看他时,他的心情是很愉快的。同年9月24日上午10时15分,他陪同蒋老先生乘美龄号专机到赣州巡视,我曾同赣南故旧多人,到赣州公园门口迎候。

1947年,我去南京复命(本人时任善后救济总署江西分署专员),于4月3日在南京励志社与蒋先生相见。这时他已人到中年,心情已不似当年那样轻松。他忙于接待来自各方面的谒见者。直到临近中午,侍卫曹崧才招手让我进入蒋经国先生的办公室。当我将江西善后救济总署拨给赣州救济物资的统计资料递给他时,他简单翻阅了一遍,顺手放进办公桌抽斗内,随即对赣州一些有关情况详加垂询,而后把我请他给我母亲题墓碑的信,批交给陈元秘书办理。临下班时,经国先生叮嘱我,先行去杭州,等他一同去扫墓。

我于4月5日清明节在溪口又与他见面,并随他乘车一同往慈庵为蒋太夫人扫墓。他用自动照相机给我们在墓前拍了一张合影留念。我们返回武岭时,武岭学校教务长施季言先生陪同他巡视了该校,又去文昌阁与丰镐房兜了一圈。然后回到武岭宾馆共进午餐。饭后,我在武岭学校门口与他握别。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当年的溪口之行和武岭握别,竟成永诀!

在我看来,经国先生是一位爱国的政治家,在抗日战争时期,他坚持抗战,敌忾同仇。1939年生母毛太夫人在溪口死于日寇空袭,蒋先生星夜兼程,赴溪口奔丧,悲恸欲绝,曾手书“以血洗血”四字,立碑于溪口。

1942年1月15日,日寇飞机狂炸赣州市区,浓烟四起,繁盛街区,顿成一片瓦砾,死伤多人。蒋先生亲率多人,连夜救死扶伤,至今为人称道。他在动员人们参加抢救时,义愤填膺,声泪俱下,誓与日寇不共戴天。其中有一句话,最使我不能忘怀。他说:“不向历史交白卷!”他鼓励部下要有所作为:为抗战建国,多作贡献!

经国先生主政赣南前后6年,他为建设新赣南这块绿洲,试图开创新政,呕心沥血,心力交瘁。抗战胜利前夕,他赴重庆组建青年远征军,日寇投降后,他就去了东北地区。

1949年,国民党败退台湾后,他坚持一个中国之立场,反对“台湾独立”,主张国家统一,维护了国家的主权。特别在逝世之前终于作出了开放对大陆探亲的新决策,为海峡两岸同胞的交往打开了通途。对祖国的和平统一作出了有意义的贡献!经国先生此一明哲的决断,赢得了两岸人民的欢迎。种种迹象表明:蒋先生的一生,实践了他自己的誓愿:没有向历史交白卷。

我作为经国先生的部属和学生,追随他有年,是经国先生和章亚若在赣南这段时间生活和工作实际情况的现在仍活于人世间的不多的见证人,本着对历史负责的精神,有必要真实地记录蒋经国章亚若在赣南的日子的真实情况,还历史以原貌,以告慰蒋经国章亚若在天之灵,我想,这对发展两岸关系,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定有稗益。

徐浩然

后记

我为此书的编写和出版,前后花了近十年时间。在此期间,因为年老体弱,疾病缠绵,时作时辍,不胜其苦。然而矢志不渝,此事未竟,心不能安。

我写此书的目的:原本希望在蒋先生健在之时,让他能亲眼看到,作为他的学生和忠诚的干部,我想以此书献上我对他的崇敬,并以此书唤回他五十年前的回忆;唤起他对赣南人民的旧情;唤请他加快回归统一的步伐。我还曾希望:在我有生之年,能在大陆或台湾和他见上一面。

可惜我的书出得太慢,而蒋先生逝世的噩耗,却来得太早。

我写这本书,包含大量原始史料,当然不只为他一个人看,在台湾和在大陆的许多当年曾在赣南工作的老领导、老同事长寿健在者,我想这些老先生、老朋友自然乐于回溯往事,展望未来。除此之外,有更多的海内外人士,希望更清晰地知道蒋先生的青年时代和他的赣南业绩。

当然,作为回忆录式的这部史料著作,以真人真事、亲历亲闻见长。因而本书也为研究中国近代史的学者、专家提供了翔实可信的资料。

我想,我的著作如果能对两岸同胞,增进相互了解、融洽情感有所助益的话,我将感到快慰和满足,我的十年辛勤,也将由此得到补偿。

在回忆、收集、撰写此书的过程中,曾得到许多有关部门领导和许多朋友的热情支持和帮助,尤其宋藏江先生为本书稿做了许多具体工作,罗林禄先生则执笔撰写了有关章亚若在南昌和赣州、桂林的所有章节,并整理了其他几篇重要文章,排印后又逐字校阅了全书的内容和文字,减少了我回忆中的某些不确切与失误,及用词上的偏颇,在此,我向他们表示最诚恳的感谢,并祝愿这种友谊与此书永久共存。

由于作者年老思钝,写作生疏,水平有限,见闻不周,虽然尽到了最大努力,总难免有许多不足和错误之处。在此,诚恳地请求广大读者,赐予批评、指正!

江西省文史研究馆馆员

徐浩然谨识

1992年初春于南昌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青年蒋经国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徐浩然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华文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7511529
开本 16开
页数 307
版次 2
装订 平装
字数 280
出版时间 2008-10-01
首版时间 2008-10-01
印刷时间 2008-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44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7=7
丛书名
印张 20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1
169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7:5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