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庚子西狩丛谈/戊戌前后的痛与梦
内容
编辑推荐

今年(2008)是戊戌变法失败的第110年。一个自信的民族,其对失败的纪念与对胜利的纪念其实同样重要。

也许是历史的一种回报,在这个年份里,奥运会在中国举行。中国人把这视为一项“胜利”,更视为30年改革开放的一种精神果实。无可疑义,这确实是一颗滋润的果实。但是,如果把坐标放到戊戌年作思考,我们也可以说,这也是一颗迟到的果实。——在这样一个日子里,回望一下“戊戌”,对我们会有特别的启迪。

本书分五部分,首卷记述义和团兴起、八国联军陷北京、两宫西逃,以及怀来迎驾、随扈太原,以及由西安回京等经过,其间对一些政变要闻、宫廷内幕、权臣间钩心斗角记录甚详。

内容推荐

1900年,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慈禧太后偕同光绪皇帝仓皇出逃西安。本书口述者吴永,时为怀来知县,因迎驾服侍有功,被慈禧任命为前路粮台会办,随扈西行,得以见闻朝廷内外许多事件,深知“西狩”内情。

本书分五部分,首卷记述义和团兴起、八国联军陷北京、两宫西逃,以及怀来迎驾、随扈太原,以及由西安回京等经过,其间对一些政变要闻、宫廷内幕、权臣间钩心斗角记录甚详。甓园居士刘治襄根据吴永口述记录整理成书,后曾被译成英、德、日诸国文字,“中外推崇,视为信史”。

目录

序/1

庚子西狩丛谈序/4

甓园居士自序/6

卷一/1

 述本书之缘起,义和拳壮大及为乱始末。两宫西狩。

卷二/41

 宰怀来之初,禁拳坛。述怀来拳匪情状,与拳匪正面交锋险事。

卷三/62

 两宫抵怀来,吴永迎驾,扈从至太原。

卷四/112

 往两湖督办粮饷,中途折回行在。两官至西安。补述八国联军陷京城事。

卷五/192

 慈禧自开封回京。 自庚子七月二十四日两宫西奔,至辛丑十一月初四,凡一年三月一旬。

饶孟任跋/223

试读章节

前清庚子拳匪之难,八国联军入京师,两宫西狩。于时,同乡吴兴吴君渔川方任直隶怀来县事,以仓猝迎跸,不误供应,大为两宫所激赏,由知县超擢府道,恩眷优渥。京外啧啧,称一时佳话。上海各戏馆至特为编演新剧以歆动社会,观者填隘。予亦曾一往寓目。陈设布景颇新丽,而剧中情节殊弗类,科白鄙俚,全是三家村礼数。满村听唱蔡中郎,此固不足深究,然默揣当日吴君以荒城僻邑,■然坐困,无端而空中霹雳,忽报皇太后驾到、皇上驾到,王公宰相,陆续俱到,此真梦想不到之事。巷中遇主,亦喜亦惧,定别有一番情景。惜不获与局中人把臂晤谈,一询真况也。

民国八载,予佐山东省幕,渔川方任胶东道尹,以事晋省。居停屈公觞之于省署西园,嘱予为陪。济南当陆海孔道,冠盖络绎,公私宴会无虚夕。予苦不善酬应,往往托故辞谢。是日闻渔川在座,顿触素怀,欣然赴召。私念渔川以盛年下位,骤膺殊眷,遭旷代非常之异数,意其人必精强机警,目听而眉语,才气发露,足以倾倒一世者。顾乃温厚敦笃,蔼然善气,恂恂如老诸生。臭味相感,一见莫逆,恍惚若平生故旧。席间坐次适相接,喜极情急,不复能自禁,未及举酒,即迳叩以前事。众闻语咸共忻赞。渔川因为从头叙述,合座倾听,均敛容屏气,至寂然不闻匕箸声。正谈至酣蜜处,忽报某镇帅至,主客悉蜂起离席,一番扰攘,遂尔中断。以后肴酒杂沓,终席迄不得赓续。催租败兴,予大引为憾事。第念同官一省中,山河咫尺,觌面固非难事,计必有一日从容剪烛,可以圆此话柄。不意渔川回署后,战事踵起,遂不暇重至省会。而予亦不久谢事去鲁。风流云驶,忽忽八年,彼此不相闻。顾其人其言其事,辄低徊往复于予胸中,未尝一日释也。

顷岁政局改造,济宁潘公总揆事。予与渔川先后被辟入枢府,同■西厅,又适在对案,相见喜极。亟拟请申前说,顾渔川新病愈,喘息尚不属,殊逡巡未敢相敦促。会同事吴君北江、郑君佼忱、饶君景伯、柯君燕■,咸欲速闻其事,因争相与怂恿之。渔川重违众意,勉为之开章演说。同人环坐促膝,如听柳麻子说《水浒传》,心摹神会,目无旁■。渔川旋亦自忘其疲,描述拳匪始末,殊清切动听;忽惊忽愕,忽笑忽怒,顷刻万态,听者亦不觉随而颠倒。久之而声益高、神益王,旁牵侧证,触绪环生,娓娓滔滔,如长江大河,一泻千里,不可复遏止。直至全部结束,始相与起立环顾,则花砖日影,早已移过七步,直上西棂矣。

此次所谈,与予前所闻者互有详略,但通体比较,总以详于前者为多。其关于拳匪一节,及后幅情事,均为前说所未及。予既温旧闻,复偿新愿,胸藏宿块,顿尔消解,欣慰殆不可言喻。最可异者,区区一夕谈,发端于八年之前,而结委于八年以后。假当时稍延片刻,一气说尽,亦不过晓此一段历史,茶前酒后,偶资谈助,反不觉如何注意。乃无端画成两橛,神山乍近,风引舟开,偏留此不尽尾声,悬悬心坎。直至今日,言者听者,乃复无端聚集,完此一桩公案。地隔数千里,时阅六七年,以万分渴望之私,当十九难偿之愿。本非绝对必需之事,已作终身未了之缘,成日蓄之意中,而一旦得之意外,便觉得一字一语,皆成瑰宝,奇书残本,忽然足配完编。一如荡海萍花,既离复合,西窗听雨,重话巴山,此岂非人生难得之快事耶?

回寓后,偶与侄婿倪孔昭、儿子同度述及一二,皆忻喜踊跃,如读章回小说,前说未竟,即亟盼下回分解。予念渔川所谈,虽属于一人之遭际,而其间事实,率关系于政闻国故与一时大局之得失,为当世所不具悉者。渔川不言,恐更无人言之,亦更无人知之。此一段逊荒实录,或遂沉埋湮没,永在阙文借乘之列,殊为可惜。因率就灯下援笔记述,取案头日报,用寸草涂抹其上。初意数纸可竟,乃引而愈长,既尽一纸,更取一纸,直至晓钟将动,尚未罄其十一;而乱稿敦积,直如太冲研都,纵横左右,狼藉满案。次晚更续,始别以新纸检饬书之,凡历更三彻夜而后竣事。折叠稿纸,已岿然如牛腰。因嘱倪婿依序整理,清缮一通。复持示渔川,承为诠次先后,订其漏误。更出旧藏日记两册见付,携归核对,以次填补地名时日,并就中择要节抄二十馀则。于是自拳匪发难,洎出狩以至回銮,首尾粗具,居然足成一片段。与明皇幸蜀、建文逊国诸记传,约略相类;而兼收并蓄,不拘一格,内容之繁赡丛杂,差乃过之,因姑名之曰《西狩丛谈》。方计藏之箧笥,备异日史家之选。知好中具悉其事,谓君意既在掇拾旧闻,毋使湮没,则与其私为枕秘,孰与迳行刊布、寄传识于多数之耳目?质之渔川,颇承赞可。乃稍加删润,付之手民。此系率意急就之篇,文无剪裁,体无义例,庄谐并逞,雅俗杂陈,殊不能律以作家绳尺。惟事事翔实,在渔川为亲见,在予即为亲闻,耳入而笔出,初未尝稍有增减缘饰,取悦观者。虽不敢遽言传后,要当足以信今。以视坊肆通行之《清官秘史》诸作,信口开河,羌无故实者,固为稍胜一筹也。

P1-5

序言

今年(2008)是戊戌变法失败的第110年。一个自信的民族,其对失败的纪念与对胜利的纪念其实同样重要。

也许是历史的一种回报,在这个年份里,奥运会在中国举行。中国人把这视为一项“胜利”,更视为30年改革开放的一种精神果实。无可疑义,这确实是一颗滋润的果实。但是,如果把坐标放到戊戌年作思考,我们也可以说,这也是一颗迟到的果实。——在这样一个日子里,回望一下“戊戌”,对我们会有特别的启迪。

在此,我们选取了几部旧籍,把它们重新刊印,算是对那场失败的一种纪念。这种选取基于这样一种认识:戊戌变法不是一项孤立的事件,它至少与马关和谈(1895)和庚子国变(1900)一起,共同构成一个失败的事件。因此,我们选取的旧籍,就不是集中在戊戌变法这一个点上,而是力求展现出它前后的照应。

我们选取了这样三本书作为它核心的展示点,它们是:《马关议和中之伊李问答》、《劝学篇》、《庚子西狩丛谈》。

伊李的马关和谈是19世纪以来最让中国人感到耻辱的一幕。无论是伊藤博文的咄咄逼人,还是李鸿章的努力周旋,都会使我们产生出一种想要更积极地参与历史的情怀和驱动力。——读了这个东西,你才会有一种爱国的真实愿望。只有了解历史,爱国主义才是有根的。也就是说,爱国首先不是一种观念,而是对历史的经验及其体认。

《马关条约》签订后,直到戊戌变法开始,中国有了一段短暂的思想解放时期(大约两年)。这时期的典型标志,首先是士大夫上书问政的频繁与热切,其次是近代性传媒(报刊)的爆炸式的产生,还有就是学会团体的大量涌现。而戊戌变法,正是这场思想解放的一种成果。在这个地方,我们没有选取康有为和梁启超对变法屡带夸张的亲笔记述,而是选取了张之洞的《劝学篇》。之所以如此,是基于这样一种认识:戊戌变法有两个界面,一方面,是少数“精英”的现代性观念的现实输入;另一方面,则是本民族文化心理上的努力适应与痛苦挣扎。在这两个界面中,后者可能蕴含着更多的历史真实心态。有一个数据也许最能说明这一点:在变法期间,《劝学篇》印制的数量,约两百万册,而康、梁的那些观念,则并不普及。——这正是我们选取《劝学篇》的理由。

庚子国变(与此相关的概念,是“义和团”和“八国联军”)是这场失败的现实伤痛,但至此,近代中国人开始真正趋向坚忍的努力。这正是20世纪中国的开端。《庚子西狩丛谈》是晚清笔记中最好看的一种,也是实录,所以我们选取了它。

这三个选择,可能有点另类,但我们认为是合适的。我们的工作在于:三个文本,我们都找了若干参照性的文本作为旁例,希望能使读者由此窥见历史的更广大的幅员。比如说,《马关议和中之伊李问答》我们采用了《中日战辑》、《东方兵事纪略》等文献作为参照;《劝学篇》我们采用了康有为那几篇“上皇帝书”等作参照;《庚子西狩丛谈》则采用了《庚子国变记》与《拳变馀闻》作为参照。我们希望,这能成为一种有张力的阅读。

这三项之外,我们还选取了其他几部旧籍进行刊印,特别是选取了两部小说。一部是梁启超的《新中国未来记》,一部是碧荷馆主人的《新纪元》。这两个文本,透射出的,是那个年代的中国精英对现代性的理解和体认,有极大热情,又有极大局限。这在今天看来,是有启发的。

上禀出版之衷。是为说明。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文化普及编辑室2008年10月识新中国未来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庚子西狩丛谈/戊戌前后的痛与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3377718
开本 32开
页数 22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26
出版时间 2008-10-01
首版时间 2008-10-01
印刷时间 2008-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29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256.706
丛书名
印张 7.5
印次 1
出版地 广西
210
148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23:4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