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伦·麦克洛伊的密室犯罪大体可分“机械密室”(凶手通过某种机械装置制造出密室)和“心理密室”(凶手通过某种心理诡计使人产生密室的错觉)两类,其中心理密室比机械密室更加出色,尤以《犹在镜中》和《分足先生》为然。这两部小说都是公认的不可能犯罪杰作,均以古老传说为基础(“分身”和“吵闹鬼”),故事中渗透着浓郁的超自然气氛,到最后所有看似不可能发生的现象都得到了合理的解释。
图书 | 犹在镜中/海伦·麦克洛伊系列/古典推理文库 |
内容 | 编辑推荐 海伦·麦克洛伊的密室犯罪大体可分“机械密室”(凶手通过某种机械装置制造出密室)和“心理密室”(凶手通过某种心理诡计使人产生密室的错觉)两类,其中心理密室比机械密室更加出色,尤以《犹在镜中》和《分足先生》为然。这两部小说都是公认的不可能犯罪杰作,均以古老传说为基础(“分身”和“吵闹鬼”),故事中渗透着浓郁的超自然气氛,到最后所有看似不可能发生的现象都得到了合理的解释。 内容推荐 布里尔顿女校是一所宁静的著名女校,此时正被一股阴霾笼罩。美术教师福斯蒂娜·克蕾尔被解雇了,校内几乎所有人都对她心存恐惧。很多证人宣称,曾看见她在同一时间,出现在两个不同的地方!这一事实的背后是一个传说:一旦某人的分身被目击到,那他很快就会死去…… 事件的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恶意?拜佐尔能否阻止死亡的降临? 试读章节 莱特富特夫人和福斯蒂娜一样镇静。从很久以前,她就学会了如何隐藏尴尬。此刻,她丰满的脸庞冷淡得简直像是维多利亚女王。她的下唇微微撅着,白色的睫毛下面.是一双明亮圆润的眼睛。她的服饰无疑受到了贵格会教徒①的影响——是传统的“浅褐色”。三十年代,裁缝称之日“灰褐”,而四十年代则改称“鳗灰”。根据季节和场合的不同,她会选择穿上粗花呢衣服或豪华的天鹅绒,厚重的丝织品或薄纱。每个晚上,她都会佩戴母亲留下的漂亮珍珠和陈旧丝带。甚至她的冬装都是鼹鼠毛皮的——一种混合了鸽灰色和李棕色的皮毛。她对这种端庄色彩的偏好,给学生家长留下了深刻印象。 福斯蒂娜继续说道:“我想不到什么坏消息。”一丝轻蔑的笑容出现了,“你知道,我目前没有家庭。” “不是那方面的事。”菜特富特夫人答道,“坦白说,克蕾尔小姐,我必须要求你离开布里尔顿。当然,正如合同所规定的.附带六个月的薪水。你必须马上离开,最晚明天。” 福斯蒂娜动了动苍白的嘴唇:“在学期中段?菜特富特夫人,那简直——前所未闻!” “很抱歉,但你必须离开。” “理由呢?” “无可奉告。”莱特富特夫人坐在红木桌子上——那是用一架殖民地古钢琴改造的。紫红色的记事簿旁边,摆着一件铜饰品和牛血色瓷器,里面插满了散发芳香的紫罗兰。 “我还以为一切都会很美好呢!”福斯蒂娜的声音打破了这一切,“我做了什么?” “这和你没有直接关系。”莱特富特夫人再次抬起眼睛——这双无色的眼睛像玻璃般明亮,仿佛里面没有光亮,只因反射而闪耀不休,“笼统说来,你和布里尔顿的本质精神融合得不是很好。” “麻烦您说得再明白些吧,”福斯蒂娜驳道,“这其中一定有些缘故,否则您不会让我在学期中途离开。是我的性格问题?还是我当教师的能力问题?” P2-3 序言 海伦·麦克洛伊1904年出生在一个纽约家庭。她的母亲海伦·渥勒尔·麦克洛伊是位作家,父亲威廉·麦克洛伊则是纽约报纸《夕阳》的编辑。良好的家庭文化背景使海伦·麦克洛伊自幼便展现出过人的写作天赋。她从十四岁开始在《波士顿晚报》发表文章,十五岁又在《纽约时报》发表诗作。1923年,麦克洛伊远赴法国求学,就读索邦神学院(巴黎大学前身)。一年后她完成学业,留在法国为多家报社做通讯记者,后于1931年重返美国。 1938年,麦克洛伊发表了以心理医生拜佐尔·威灵为主角的推理小说处女作《死亡之舞》,正式踏上推理文坛。该书一经发表便引起世人瞩目,好评如潮。麦克洛伊再接再厉,随后几年陆续发表多部拜佐尔·威灵系列小说以及数部以“二战”为背景的非系列小说。1946年,麦克洛伊和著名侦探小说家布瑞特·哈勒岱结为伉俪。婚后两人育有一女,平时合作从事编辑工作,但仍独立发表推理小说。1961年·两人结束了长达十五年的婚姻。此后,麦克洛伊的创作逐渐从传统推理小说转向心理悬疑。1980年,麦克洛伊完成了她的第二十七部长篇推理小说,也是最后一部拜佐尔·威灵医生小说——《烧毁》。1994年,麦克洛伊辞世,享年九十岁。 麦克洛伊一生荣誉众多:1950年她当选美国作家协会(Mystery Writers of America,简称MWA,麦克洛伊的丈夫哈勒岱是四位创始人之一)主席,成为该协会有史以来的第一任女性主席;1953年,她因推理小说评论方面的杰出贡献而获“埃德加·爱伦·坡奖”;1990年,麦克洛伊荣获美国作家协会的最高终身成就奖——“大师奖”。 作品综述 海伦·麦克洛伊一生共创作了二十七部长篇推理小说,其中包括十三部拜佐尔·威灵医生系列作品和十四部非系列作品。其写作生涯的第一阶段(1938—1951年)相对侧重推理,第二阶段(1952—1980年)相对侧重悬疑。 书评(媒体评论) 她是一个卓著的人,非常富有想象力,而且很有主见。 ——推理小说研究者B.A.派克 海伦·麦克洛伊的读者们只有一个抱怨,那就是她的小说数量太少。 ——著名推理小说评论家、作家 安东尼·布彻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犹在镜中/海伦·麦克洛伊系列/古典推理文库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美)海伦·麦克洛伊 |
译者 | 周杨波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46309545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248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
出版时间 | 2009-11-01 |
首版时间 | 2009-11-01 |
印刷时间 | 2009-1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254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I712.45 |
丛书名 | 海伦·麦克洛伊系列 |
印张 | 8.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吉林 |
长 | 205 |
宽 | 140 |
高 | 14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图字07-2008-1976 |
版权提供者 | Helen Mccloy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