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这是天津话
内容
编辑推荐

2008年初,天津电视台公共频道播出《这是天津话》的系列谈话节目,每天讲解一个天津话词语,迄今播出了200多集。受到天津地区听众的欢迎。这个以方言文化为内容的谈话节目,试图从词义解释、词源探索、典型例句、语境语用等角度,对典型的天津话词语进行通俗的解说,力求做到理论与实践结合,学术与普及兼具,方言与地域文化交融,面向广大听众,雅俗共赏。

本书为《这是天津话》系列节目汇编,收入对天津方言词语200余条的阐释,涉及有关词语430条,附带DVD光盘——精选谈话录像50期。

内容推荐

《这是天津话》,290千字,440页,收入对天津方言词语200余条的阐释,涉及有关词语430条,附带DVD光盘——精选谈话录像50期,由天津教育出版社出版。该书由天津电视台公共频道总监侯津淼女士、著名城市文化学家李世瑜老先生、著名语言学家马庆株教授分别作序。笔者撰写前言《天津方言与地域文化》和后记。目录显示全书词条以音序编排,为方便读者检索,书末列出《本书所收录天津方言词语索引》和“主要参考文献”。

目录

序一

序二

序三

天津方言与地域文化(前言)

A

熬鳔

B

拔闯(chuang)

白话(hua)蛋

白牌儿

白眼儿·红眼儿

百岁儿

摆谱儿

拌蒜

膀大力

棒槌

包圆儿

倍儿哏儿

锛铰裹

脖溜儿·踢蹬罐儿

不觉(jiao)闷

不着调

C

长脖儿老等

扯子

斥儿(cir)

椽儿亮

串老婆舌头

吹灯拔蜡

戳着

刺儿头

D

搭罐儿

搭咯

打八又

打镲

打晃(huang)·点卯

大姐·大姑

大梨

大了(liao)

大头

大尾巴鹰

当当吃海货

捯饬

得楞(掇弄)

德性

的巴

嘀咕

垫巴

掉链子

叠了

E

二百五

二哥

二五眼

二姨夫——甩货

F

发薪·关饷

翻呲

服了

G

嘎嘎儿

格涩

膈(ge)应

够戗

姑奶奶

鼓捣(鼓掇)

挂落(lao)儿

滚刀肉

H

海了

糊弄局儿

黄了

会来事儿

豁个儿

J

胶皮·三轮儿·四轮儿电

嚼情

叫板·走板·够板

借光

劲儿

K

扛刀

L

老鼻子

落(lao)包涵

落(lao)桌

冷黏糕

力巴儿

脸涩

尥(liao)货

撂旱地儿

瞭高儿

嬉

娄货·篓子

露怯

罗合

罗罗缸

M

妈妈例儿

码儿密

满嘴食火

毛儿嫩(len)

没眼眉

没辙

N

纳闷儿

“泥人张”

腻味·腻乎

蔫损

蔫土匪

念山音

尿了

P

爬桅

派头儿

碰瓷儿

Q

齐活

起哄架秧子

起腻

俏皮话儿

擎好

穷沤

R

染一水

惹惹(re re)

热火罐儿

人五人六儿

肉头

S

傻小子

山药豆子

识举

事由儿

耍单儿

耍贫嘴

爽神

说山

死性

肆横

T

塌秧

抬杠

泰瞎

弹弦子

剃头挑子

挑眼

听喝儿

W

歪脖儿蜡

崴泥

外国鸡

外快

玩艺儿

窝脖儿

五脊六兽

X

瞎掰

瞎摸海

下边儿

现世报

邪门儿

学摸

Y

哑巴禅

腌浸

腌心

眼珠子

“妖讹(ne)”·妖蛾(ne)子

一担一挑

一个姑爷半个儿

胰子

有戏

Z

杂八地

砸锅

栽面儿

糟改

诈乎

穸翅儿·炸窝

招欠

找病

找补

找乐儿

赵老二·刘二爷

折饼儿

折箩

真格的

挣威

皱巴儿

抓挠

装蒜

装孙子

恣威

走背字儿

坐地炮

坐蜡

本书所收录天津方言词语索引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试读章节

拔闯(chuang)

“拔闯”属于江湖黑话,就是在纠纷、冲突中公开为一方张目、壮胆、助威,甚至直接上阵,参与争斗。

天津是一座移民城市,来自四面八方、从事五行八作的人们聚居杂处,哪有马勺不碰锅沿儿的。因此,邻里两户人家闹矛盾,马路上两个小贩因故吵架,是时常发生的事。

遇到这种民间纠纷,有两种不同的态度。一种是通情达理,息事宁人,就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整天抬头不见低头见,冤家宜解不宜结,不过是鸡毛蒜皮的小事,过不了几天,就和好如初了。另一种是针尖对麦芒,互不相让。你不是省油的灯,我也不是吃素的!你不依不饶,我也不甘示弱。于是,扩大事态,剑拔弩张。在这时,再出来两个拔闯的,那冲突就越演越烈,甚至闹出人命来!

“拔”是动词,有一个义项是“向高处提”的意思,如“拔嗓子”。“闯”也是动词,有一个义项是“兴起、惹起”的意思,如“闯祸”“闯乱子”。“拔闯”就是在剧烈的纠纷中,为一方壮胆助威,火上浇油,以扩大事态,惹起事端。两边都招来拔闯的,就更厉害啦!最后结局只能是两败俱伤,自食其果!

白话(hua)蛋

北方谣谚有“京油子,卫嘴子”之说,是说天津人能说会道,妙语如珠,言语诙谐,长评短论,滔滔不绝,而且是“煎饼锞子带作料——一套一套的”。

令人感到有趣的是,说北京人“京油子”,北京人觉得很反感,常声明“这是以偏概全,不足为凭”;而说天津人“卫嘴子”,天津人却心安理得,起码认为并无恶意、贬义。到外地讲学或出席学术会,在讲课或大会发言之后,外地好友礼节性地奉承(或鼓励)我说:“怪不得说你们天津人是卫嘴子呢!谭兄,好口才啊!”您瞧,“卫嘴子”之说,虽为调侃,但并不含贬义,甚至还有赞美之意呢!

天津人为嘛能说会道,“小嘴儿叭叭儿的”能“白话”呢?我想,原因有三:

首先,天津地处九河下梢,河海相通,为水陆码头,交通发达,历来是北方漕运枢纽,南北商品集散中心。商贸发达,人气就旺:人气旺盛,就靠交流;交流一多,口才自然好。于是天津人的嘴皮子,经过代代相承,就练出来了。

其次,天津人见多识广,视野宽敞,胸襟开阔。苏皖军人、浙广商贾、燕赵移民、清廷遗老、北洋政客、三教九流……移民天津,带来了无数奇闻轶事,使南北文化在这里交融。天津开埠后,九国租界,洋行林立,欧风劲吹,新潮迭起,使中西文化在这里碰撞。天津人眼界大开,每天听到看到的新鲜事儿,车载斗量,数不胜数。这就为天津人的“白话”,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素材。

第三,天津是曲艺之乡,幽默大师马三立的相声,金嗓鼓王骆玉笙的鼓曲,现挂找乐儿的天津快板,使天津民众耳濡目染,无形的熏陶促进并提升了天津人的幽默感、想象力和口头表达水平。

您看,天津有独特的地域文化影响,有丰富的生活素材提供,有高超的口语技巧垫底儿——经过几代人的积淀传承,自然潜移默化,水涨船高。要说咱们天津人的口才,那是“剃头师傅拍手——推(忒)好咧”!

“白话”是个正经词儿,您看:有“白话文”“白话诗”“白话小说”“白话文运动”。天津话的“白话”,就是闲谈、聊天的意思,并无贬义。但“穷白话”“瞎白话”可就带有贬义了。说某人“穷白话”,是对其“光说不练,耽误工夫”的批评。说某人“瞎白话”,则带有水分太大,不可信的意思了。用天津话说,就是“这小子瞎白话,你可别信啊,他在南门外说话,你得到八里台听去”。

天津某公,整天“穷白话”,云山雾罩,天南地北,口若悬河,喋喋不休。什么古今中外联合国,天文地理文史哲,直至声嘶力竭,口吐白沫,仍滔滔不绝——那就升格为“白话蛋”了。“白话蛋”又名“嘴把式”,就是“光说不练”“狗掀帘子一拿嘴对付”的意思。天津俗谚说:“有钱去听《水浒传》,没钱别听白话蛋”,就是对“白话蛋”的否定。

P6-8

序言

天津方言与地域文化

谭汝为

今年年初,天津电视台公共频道播出《这是天津话》的系列谈话节目,每天讲解一个天津话词语,迄今播出了200多集,受到天津地区听众的欢迎。

这个以方言文化为内容的谈话节目,试图从词义解释、词源探索、典型例句、语境语用等角度,对典型的天津话词语进行通俗的解说,力求做到理论与实践结合,学术与普及兼具,方言与地域文化交融,面向广大听众,雅俗共赏。近一年来,整天琢磨天津方言词语的构词理据和语义语用特点,有一些粗浅的体会。

一、普通话与方言的关系

民族共同语、标准语和一个人的母语方言之间,并不存在着势不两立、水火不融的关系。为什么?标准语和母语都应该有,它们各有不同的生存空间和使用范围,以适应不同的需要。比如,普通话是通用语言,是工作语言,是公务语言,是教学语言,是校园语言;而方言则是家庭语言,二者并不冲突。

我们在普及推广普通话,强调民族共同语的时候,并不意味着要取消方言;而是使公民在说方言的同时,学会使用国家通用语言,从而在语言的社会应用中实现语言的主体性与多样性的和谐统一。

方言是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的基础,比如中国数百种地方戏曲和说唱艺术形式都是以当地方言为依托的。方言本身也是一种文化,甚至是一种情结,具有相当的使用价值和文化价值。

推广普及普通话的目的,是为了消除方言之间的隔阂,并不意味着要消灭方言。目前,中国政府已正式将包括语言在内的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列入了中央财政预算项目,每年拿出相当数量的资金开展此项工作。在中国,语言的多样性将会受到保护,多语言的和谐统一、规范发展将会得到持续的政策支持。

在一些大城市里,很可能在一个家庭之内,老一代说的是方言;第二代在家里说方言,到外面说普通话;第三代就根本不会说或者说不好原来的“家乡话”。尽管方言使用范围逐渐缩小,但还是会长期存在的。普通话是为全民族服务的,方言是为某一个地区的民众服务的,这种情况还会持续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在不需要用普通话的场合,没有必要排斥方言,事实上这样做也行不通。

在处理普通话和方言的关系上,坚持社会语言生活主体化和多样化相结合的原则。一方面,使公民普遍具备普通话应用能力,并在一定场合自觉使用普通话;另一方面,承认方言在一定场合具有其自身的使用价值。但应看到,使用方言的范围有所缩小,这也是正常的趋势。

二、关于天津方言岛

外地人一到天津,首先体会到的不光是天津城的独特韵味,或是天津小吃的美味,还一下子就会被幽默、直爽、豪放的天津话逗乐了。

天津方言与普通话接近,其差异主要表现在语音方面,其次在词汇方面,而语法与普通话基本相同。天津市各区县的方言,细分可以分为9小片。其中较大的方言片是:

天津市北部地区是蓟宝宁话片(蓟县、宝坻、宁河),与唐山话接近。南部地区津南、大港的大部分地区属于沧州话片。譬如南郊小站镇,就说沧州话。

天津市区西北部的武清和北辰,以及东部塘沽部分地区的方言与北京话接近。譬如杨村镇,北郊双街、双口,说武清话。

市区的西南部地区基本属于静海方言区。譬如西青区杨柳青镇、津南区咸水沽镇,说静海话。  从市中心向北,过了北马路、北大关,河北大街,这属于天津话的地界,但一过了旱桥,那就变味了,成了北郊话。北辰区的北仓、宜兴埠、西堤头、市区西沽、丁字沽,明显不同于天津话。其特点具有武清话与天津话之间过度的性质。

天津话片,以旧城区为中心,包括南开、河北、河东、河西、和平5个区,红桥区的大部分街道,西郊中北斜和永红两个乡的东部,大寺乡、王稳庄乡北部的3个村,南郊双港乡的大部分村,东郊西北部的部分村镇。其特点是:四个声调中阴平声的调值低降,齿音字较多。例如:下列阴平声调的词语,天津话读音与普通话读音的差异十分明显:“天津、标兵、沙发、西医、高招、灰堆、飞机、抽烟、西沽、抓瞎、三鲜、清真、阴天、胳膊”等。

天津方言属于北方方言区内中的一个分支。天津方言区的东、南、西三面被静海方言区包围着,北部则是武清方言区,这就形成了一个“方言岛”。——所谓方言岛,是语言学的一个术语,就是由于历史上大规模移民,使外来的方言势力占据了原来某方言区,形成被原方言区包围着的独立的方言孤岛。譬如承德,它距离北京二百多公里,但居民却操纯粹的北京话,就是由于清朝康熙时兴建避暑山庄和外八庙,首都的宫廷供奉人员和皇宫卫队的大批官兵移住该地,定居下来,以致压倒原来居民所操方言,使之同化于北京话,因此承德就形成了一个方言岛。——所谓天津方言(或天津话)就是指市内六个区和西青区大部分、东丽区小部分土著居民所使用的方言。

天津方言岛,呈倒了个的等腰三角形,其底边距旧城北约l公里,尖端距旧城南约22公里。方言岛以北的居民,语言接近北京话,东北接近唐山方言,西南和东南接近静海一带方言。据专家考查推测,这个方言岛中的天津话来源于江苏和安徽北部的方言。这与《天津卫志》说的天津“永乐初始辟而居之,杂以闽越吴楚齐梁之民”有关。著名学者李世瑜先生经过调查考证,得出结论:“天津方言的母方言就是来自以宿州为中心的广大江淮平原。”这个论断获得学界一致认同。

天津是一座移民城市。明代实行军屯制度,外地大量移民以军事组织的形式来到天津一带屯垦官田,从而出现了许多冠以姓氏的“官屯”地名。据说“燕王扫北”时,安徽宿州一带有大批军士携带家眷来到天津。这些移民实行军事建制,“家庭承袭,邻里相望”,形成相对牢固的“语音社区”,于是,具有低平调的江淮方言成了天津卫的通用语。天津方言的“母方言”——以宿州为中心的广大的江淮平原,往北到徐州,往南不超过蚌埠。

另外,天津是南北漕运的中心,是中国北方贸易转运、商贾聚集、五方杂处的重镇。明清两代,许多苏皖地区以及晋冀鲁豫地区的移民,或屯垦,或漕运,或逃荒,或经商,陆续迁至天津;随后盐业、金融、实业、商业,乃至政界、军界、文化各色人物都在天津安家落户。这些因素对天津方言的形成自然产生种种影响。

随着社会经济的开放、文化教育的发展、人口的流动、广播影视的传送,天津话中的一些古老词汇已经消失,天津话的语音、声调已在明显地向普通话靠拢,而那些方言俚语中准确、生动、形象的部分则会融入普通话之中。

三、天津话的语音特点

天津与北京相距不过一百多公里,与北京音系的武清方言区相距只有十多公里,但二者在语音上的差异,显而易见。尤其,在与普通话相对应时,操天津方言的人只要一张嘴,就使人感受到一股扑面而来的与众不同的津派气息。天津方言的特点主要体现在语音方面。

(1)普通话zh、ch、sh这些卷舌声母的字,在天津话里有一部分被读成平舌声母的z、c、s,例如“展览”的“展”(zhan),天津话却读为zan;“招考”的“招”(zhao),天津话却读为zao;“生产”(shengchan),天津话却读为sengcan;“上车”(shangche),天津话却读为sangce;“事由”的“事”(shi),天津话却读为si;“山脉”的“山”(shan),天津话却读为san等等。这就是人们通常说的——天津话“齿音字”多。

(2)普通话带有r声母音节,在天津话里一般读成零声母,把辅音r换成了元音ī,例如“人”(ren)、“热”(re)、“肉”(rou)、“润”(run)等字,天津话却分别读成in、ie、iou、iun等。再如“用、泳、勇”等字,普通话读为yong,而天津话却读为rong;“让、嚷、壤、”等字,普通话读为rang,而天津话却读为yang。

(3)另外,天津话习惯于在ao e开口呼音节前加声母 n。例如把“安全”的“安”读成nan,把“超额”的“额”读成ne,把“熬鱼”的“熬”读成nao,把“可爱”的“爱”读成nai,还有“欧洲”“海鸥”等等。

最能体现天津话特点的就是声调。天津话与普通话都有四个声调,但在调值(每个声调的实际读音)上却有明显的差别。特别表现在阴平(一声)声调上,二者差别很大。普通话的阴平读音呈现出高而平的调值,是四声中最高的声调,读高平调;而天津话的阴平读音呈现出低而略带下降的调值,音程短促,是四声中最低的声调。例如“天”、“七”、“飞”、“边”等字的读音,天津话调值低,普通话调值高,借用音乐术语来说,二者相差了八度音。

四、天津方言体现了地域文化特色

我们研究城市文化,当然应重视地域文化对方言的影响。这种影响往往是相当巨大的,甚至可以说是起决定作用的要素。就拿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所代表的地域文化分野来说——以西安、咸阳为代表的秦文化,以洛阳、开封为代表的河洛文化,以保定、邯郸为代表的燕赵文化,以济南、临淄、曲阜为代表的齐鲁文化,以南京、苏州、杭州、绍兴为代表的吴越文化,以武汉、长沙、岳阳、荆州为代表的荆楚文化,以成都、重庆为代表的巴蜀文化,以福州、泉州、漳州为代表的闽台文化,以广州、雷州、琼山为代表的岭南文化,以梅州、赣州、长汀为代表的客家文化……这些地域文化既各不相同,又交相辉映,使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璀璨多彩。

地域文化渗透在人们的衣食住行之中,其典型的外在特征就是方言。就拿天津的文化来说吧。有人说天津文化可分三类——城厢文化、租界文化和码头文化。其实,作为一个移民城市,天津的文化特征更侧重于码头文化,码头文化与天津方言更是相辅相成的。研究某一城市的方言,不能忽视对其地域文化的宏观研究和总体把握。割裂了地域文化的滋养、孤立而刻板地研究方言,其后果只能获取一些枯萎褪色的植物标本。不仅遏止了民俗语言蓬勃向上的生机;而且对方言或民俗语言的性质、生成、源流、传承和变异的机制和规律,难以作出科学的解释。

五、别具一格的天津方言语汇

天津话中存在着大量具有地方特色的方言语汇。这些方言语汇,大都生动形象、质朴俚俗,感情色彩浓郁。例如:

  单音节词:嘛(什么)、掰(决裂)、扳(纠正)、改(挖苦,戏弄)、海(极大,极多)、贫(油滑)、肉(性情愚笨,动作迟缓)、涮(耍笑,作弄)、哏儿(意思)、倍儿(特别,非常)、抠儿(吝啬)、派儿(派头)、广(争吵,吵架)、搋(打架斗殴)、猴儿(逮捕,关押)、塞(往嘴里填充)、噇(猛吃猛喝)等。

  双音节词:格涩(行为古怪)、打镲(开玩笑,戏弄人)、崴泥(遇到麻烦)、腻歪(讨厌,不顺心)、不够(不是人)、添堵(引起烦恼)、瞎掰(胡说)、拔闯(为冲突中的一方壮威、出气)、捯饬(修饰,化妆)、栽面儿(丢脸,出丑)、胡吣(瞎说)、邪门儿(反常)、找乐儿(寻开心)、耍单儿(一个人单独行动)等。

  三音节词语:没眼眉(不会察言观色)、白话蛋(口若悬河、夸夸其谈的人)、罗罗缸(难以了断的纠葛)、吃挂落(受牵连)、咕棒槌(在上司面前说别人的坏话)、斗闷子(斗气)、念山音(话中带刺儿,甩闲话)、屁屁蛋(云山雾罩、撒谎吹牛的人)等。

六、有音无字的天津方言词语

活跃在口头上的天津方言词语,俚俗而生动。但其中有一部分词儿,有音无字,难以书写。例如:“shún鸟外国鸡”“嫌shún”“添shún”的shún;“谁愿意dán(搭理)他”的dán;“对孩子太shèng(溺爱)”的shèng等,

这些单音节的词儿,都找不到确切的汉字来书写。说这类词儿“有音无字”,是统而言之,确切地说应是“没有确定的字”。再如:冻得直打dēidei(哆嗦);真huòhuo(糟蹋)人;小孩吃gège(奶);纯粹一个傻béirbeir等。这些叠音方言词儿,你可以写成“得得、祸祸、个个、贝贝”,至于写得对不对,为什么这样写,究竟该如何写,见仁见智,令人犯难。方言口语词一旦写成文字,就会出现若干个不同的词形。这类词语,口头有定音,书写没定字;说时挺溜乎,写时却犯难。这种现象很值得语言学界同仁进一步探研。

口耳相传的方言词语,很难登上一般词典的殿堂,但它却不时迈进书面语领地。“我手写我口”,看似颇寻常,写来却难办。因无法可依、无章可循,人们只好因声觅字,各行其是,形成一词多形的状况,确实是不得已的事。但必须指出:异形词的大量出现,是一种消极的语言现象,其后果只能给汉语词汇规范工作增添麻烦。天津口音、土语是由于历史上地区隔绝、封闭造成的。随着社会经济的开放,文化教育的发展,人口的流动、广播影视的传送,天津话的语音、声调已在明显地向普通话靠拢,而那些方言俚语中表意准确、生动的一部分,则会被有选择地汇入普通话之中。

天津方言是我国语言文化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在语言文化传播和融合中,具有顽强生命力和竞争力。在词汇方面,天津话富有地方特色的方言词汇十分丰富,它生动形象、含蓄质朴、感情深厚、贴近生活、幽默诙谐,成为天津人民生产和生活中的有力工具。在构筑天津文化氛围和文化环境中,成为不可缺少的因素。天津方言也受到国内人民的青睐,在文学、影视、话剧、曲艺、小品等文艺作品中常被使用。今天,天津方言正以较高的文化品位,伴随着天津这座历史文化名城跨入新世纪。

2009年2月15日

写于天津华苑天华里寓所

后记

天津电视台公共频道从2008年元旦开始,播出《这是天津话》系列节日。这十系列节日由我主讲,每期讲解一个天津方言词语,迄今巳播出240期,涉及有关方言词语400多条。天津电视台公共频道领导对这个专题节目十分重视,摄制徂成员为此付出很大辛劳。尤其是责任编辑李趋和参与摄像的几位年轻同志,工作认真而细心。一年来,我们合作得很愉快,结为忘牟交。

方言是形成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的基础,中国数百种地方戏曲和说唱艺术形式都是以当地方言为依托的。方言本身也是一种丈化,甚至是一种情结,具有相当高的使用价值和文化价值。在中国,语言的多样性受到保扩,汉语与少数民族语言、普通话与方言的和谐统一、规范发展将持续得到政策支持。

民族共同话、标准话,和一个人的母语方言之间,并不存在着势不两立、水火不客的关系。为什么?标堆话和母语都应该要有,它们各有不同的生存空间和使用范围,适应不同的需要。比如普通话是工作语言,方言是家庭语言,二者并存不悖。对普通话要进行研完,对方言也要进行研究。在语言学领域,对方言进行研究,是一项十分有意义的工作。

国家推广普及普通话,是为了消除方言之间的隔阂,而绝不是要消灭方言。公民在说方言的同时,应学会使用国家通用话言,从而在语言的社会应用中实现语言的主体性与多样性的和谐统一。

现代学术研究都不是白手起家,从零开始的,而要在前贤研究的基础上,努力向更高的境界奋进,天津方言词语研究自然也不例外。在撰稿过程中,参考了李世瑜、林希、韩根东等专家学者研究阐释天津方言词语的有关论著。在对天津方言词语的词义分析和词源理据方面进行解说时,也吸收了他们的一些研究成果。因受电视节目的局限,不能一一具体指出,已在书末列出“主要参考文献”。在此,向李世瑜、林希、韩根东等先生表示感谢!

著名民俗文化学家、八十七哕高龄的李世瑜先生和著名语言学家、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会长马庆株教授,分别为本书赐写序言,使这本小书大为增色。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在撰写过程中,南开大学马庆株教授、石锋教授、马秋武教授、傅善增教授,老友吴伯义先生、廉立律师等曾以不同的方式提供方言话料或指瑕正误。研究生刘红佳同学为本书编写了“目录”和“本书所收录天津方言词语索引”。本科生刘利祥和路漫远两位同学参与了书稿校对工作。特别应指出:本书责编、天津教育出版社王轶冰老师,对此稿进行了认真细致的审读修改和编辑校对。——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由于出版时限,本书只收录“这是天津话”系列节目的前170集,后播出的70集未能一并收入。这些内容只能在日后再版,或出修订版时再行推出了。

本节日计稿大多刊载在我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tjtrw)上,欢迎光临才旨导。由于本人水平有限,加之每天播出一集的写作任务,在繁忙的情状下,来不及认真推敲,精雕细刻,致使一些词条的解说不够稳妥。对于节目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书中的瑕疵不足,欢迎方家学者和各界朋友批评指正。

谭汝为

2009年2月20日

写于天津华苑天华里寓所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这是天津话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谭汝为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天津教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0955239
开本 16开
页数 36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90
出版时间 2009-06-01
首版时间 2009-06-01
印刷时间 2009-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图书小类
重量 0.61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H172.1
丛书名
印张 25.75
印次 1
出版地 天津
241
159
2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3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3:3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