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自在之行(佛法正道论)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是学习佛教知识的最通俗读本,是了解佛教文化的首选入门书。全书采用答问的形式,对佛教的源流、佛学的基本内容和学佛态度都作了详细的表述,涉及了佛教方方面面的知识。读完本书对佛教就会有全面透彻的了解。

内容推荐

陈兵先生为海内佛学名宿。本书是一本十分切实的学佛指南。上编替青年人学佛指示途径,说理莹彻,切实可行,足发入道之机。中编深入探讨禅净密之法,拣择生活禅、大手印及观音大势至圆通法门,既深刻又简捷,其综摄之功,真可惊叹。下编收集修行回忆、访谈、诗偈和寺宇楹联作品,乃以亲行亲证,以使人得法味法喜也。

目录

上篇 现代人学佛之道

一、大乘根本加行论

二、居家学佛之道

三、论出家学佛

四、与青年朋友谈学佛

五、佛教人生观

六、烦恼的辨认及对治转化

七、染污末那及其转依

八、阿赖耶识与修行

中篇 禅净密相要

九、观音圆通法门释

十、大势至圆通章释义

十一、四祖禅述略

十二、《坛经》禅法解读

十三、虚云和尚的禅学思想

十四、生活禅浅识

十五、净土法门实似论

十六、太虚大师的净土思想

十七、禅净双修论

十八、大手印导论

十九、大圆心髓略识

下篇 附录:回忆、访谈、诗偈、楹联

二十、南天眼目痛长瞑一缅怀法海上师

二十一、忆访黄念老

二十二、难忘的参访永恒的怀念

二十三、怀念贾题韬老居士

二十四、师友杂忆

二十五、永怀母亲

二十六、参透佛心回报社会——陈兵教授访谈录

二十七、诗偈选

二十八、佛教楹联

试读章节

二、居家学佛之道

在出家、在家二众佛弟子中,在家众总是占绝大多数,他们在护持和弘扬佛法上,地位和作用十分重要,乃出家僧伽的基础和外护,为在社会生活中实践佛法的主体。《优婆塞戒经》卷二称在家众为“道庄严”,谓“三乘出家修道,持戒诵经坐禅,皆由在家而为庄严”。

在家众、出家众虽然皆循三学、六度之道而趋解脱,但因所承担的社会义务和生活、修持条件的不同,在家众在学佛的次第、内容、重点和方式上,都与出家众有所区别,这是从释尊对在家众所说法中不难发现的重要原则。一条与出家学佛之道有别的在家学佛之道,在佛经中指示得相当分明。然而,由于种种社会、历史原因,中国传统佛教界对在家学佛之道的弘扬,未给予应有的重视,从而产生了一些副作用,造成社会人士对佛教的误解。晚近太虚、印顺等大师,深刻反省了传统佛教的这一致命弊病,强调建设在家佛教的重要性,可谓慧眼如炬者。本文拟遵循教典,联系现状,对佛陀所示的在家学佛之道,作一概括勾提。

多障难亦多殊胜

在家人浸泡于五浊、五毒具足的世间家宅,内有父母妻儿之累,外有声色财利的诱惑、各种社会力量的胁迫,心思精力,大部分都用来维持生存,满足匮乏性的需要,可谓重重系缚,道道障碍,难得安闲自在以专精修习戒定慧。其进道、解脱之难,自多倍于出家人。对此,经教中多所慨叹,喻为牢狱之囚、火宅之客。

然而,多诸系缚障碍,只是说修行条件较差,并非说不能修行,也并非说虽修行而不可得解脱。经论中一般说,居家学佛,可能证人小乘的初、二、三果和大乘佛位以下的菩萨,《阿含经》记载有在家证得阿罗汉果,如童女迦叶等三例,《惟日杂难经》明言居家可证阿罗汉果,甚至有居家亦可成佛的说法,有天王佛以在家相成佛的典型。在佛世,在家佛教徒中证得道果者甚多,如称优婆塞中最为第一的商客居士,即证得第三不还果。《长阿含·游行经》载佛入寂前路过那陀村时,预言此村中有伽伽罗等十二居士命终得不还果,五十人得二果,五百人得初果,一个小村庄就有这么多在家佛教徒即生证得道果,是相当可观了。大乘经中描述的郁伽长者、贤护长者、善财童子、维摩居士、胜鬟夫人、一切世间喜见离车童子等,皆为果位菩萨,智慧猛利,超过出家声闻圣人,亦多有徒众。《郁伽罗越问菩萨行经》载佛赞美居家菩萨郁伽长者说:

是郁伽长者虽住居家地,常有等心,于是贤劫,所度人民甚多,胜余出家菩萨百千人教授。所以者何?阿难,虽有出家菩萨百千人,其德之智,不及郁伽长者。

《大宝积经》卷八二佛说“百千出家菩萨所有功德,不如是郁伽长者所有功德”。胜鬟夫人之说法,善财童子之参学,都受到佛菩萨的赞叹。辩才无敌、神通广大的维摩诘居士,尤称在家菩萨的典型。

大乘菩萨道,甚至可以说主要是在家人所修之道,近代学术界一般认为大乘出现于约公元1世纪主要由在家佛教徒所掀起的大乘运动。《华严经人法界品》善财童子遵文殊菩萨之命,参访五十三位善知识,一般认为标志菩萨道五十三阶位,其中出家比丘、比丘尼只有六位,占九分之一,优婆塞、优婆夷达二十六人,其他十二名神、一名天女、两名婆罗门,也皆在家人。优婆塞、优婆夷中,有长者居士、国王、童女、童子、商人、船师、教师、学生等各种身份,都在家庭中、社会上修持菩萨道,成就各种解脱法门。这充分说明:大乘,的确主要是在家人所修之道。

佛涅槃后,在家众中所出的法门龙象,亦不在少数,如印度的罗阅氏居士、胜军论师,中国的傅大士、李长者、庞蕴居士、雍正皇帝等等,或妙悟超群、胜辩无碍,或解脱自在、游戏神通。禅宗六祖惠能大师,在开悟得法时也是位在家众,得法后隐于猎人队中修行十六年。西藏迦举派初、二祖玛尔巴、米拉日巴,迦当派奠基者仲敦巴,萨迦派开创者卓弥译师等,皆卓有成就的在家居士,米拉日巴尤称释迦佛灭度后即身成佛的唯一典范。

近世以来,居士在弘扬佛法中的地位日显重要,出了不少愿力深宏、福智兼备、击大法鼓的法将,如杨仁山居士创办祗洹精合、支那内学院、金陵刻经处培养人才、流通经典,被称为“近代中国佛教复兴之父”。与杨仁山发愿复兴中国佛教的同时,达摩波多(1864~1933)、安培多格尔(1893~1958)努力复兴印度佛教,安培多格尔带动数百万贱民改信佛教,贡献巨大,被印度佛教徒尊为“牟尼”。日本铃木大拙、池田大作弘法于欧美,影响巨大。至于精勤修持、往生净土者,更不胜枚举。

在家学佛的障难虽多,但也有出家学佛所不及的殊胜之处:不依靠他人供养为生,而从事生产,创造财富,可奉养亲眷,供养僧众,广兴布施,服务社会,利益人群。《优婆塞戒经》卷四说:

出家之人唯能具足五波罗蜜,不能具足檀波罗蜜,在家之人则能具足。

不离家庭、社团,从事各项为社会服务的工作,较出家人更便于修深入世间而出世间的大乘道,达到世间、出世间两全,福德智慧双圆。身处人群民众之中,与大众同事,活动自由,接触面广,较出家人更便于用四摄法摄取、度化众生。《大乘本生心地观经》谓“在家菩萨为欲化导,淫室屠肆,皆得亲近,出家菩萨则不如是”。《优婆塞戒经》卷二云:

在家菩萨能多度人,出家菩萨则不如是。

依大乘般若深义,菩提觉智,不离世间,佛性种子,发于五蕴,烦恼尘劳,即是菩提,火中生莲,最为奇特。在家的种种系缚、烦恼、磨难,只要能以般若正智融归自性,都能转化为修道的殊胜助缘,成为培育菩提觉花的优质肥料。从烦恼尘劳中磨炼出来的道,最为真实坚固,大慧宗呆禅师说得好:

俗人在火宅中与贪嗔痴为伴,作为见闻,无非恶业,然于中打得彻,其力胜出家儿千倍……所以入得世间,出世无余。P14-16

书评(媒体评论)

陈兵先生以其近四十年修学佛法的真实成就,讲学论道,著书立说,具足正知正见,引导正信正行,是教内外、海内外备受欢迎与尊重、不可多得的佛教学者和修行人。《自在之行》一书,专就现代人如何进入佛教、修习佛法等诸多问题,应病予药地大施法施,知见真正,是当今传播正信佛法、豁破众生生命黑暗的一盏菩提心灯!

——“生活禅”创始人、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 净慧法师

陈兵教授的《自在之行》,以他渊深的佛学素养和实修亲证的体验,给现代学佛人在信息爆炸时代无所适从的窘境下,指出了一条相当难能可贵的正道。本书诚为当代学佛人正信实修之宝筏。

——北京大学宗教所所长 楼宇烈教授

陈兵先生为海内佛学名宿。本书是一本十分切实的学佛指南。上编替青年人学佛指示途径,说理莹彻,切实可行,足发入道之机。中编深入探讨禅净密之法,拣择生活禅、大手印及观音大势至圆通法门,既深刻又简捷,其综摄之功,真可惊叹。下编收集修行回忆、访谈、诗偈和寺宇楹联作品,乃以亲行亲证,以使人得法味法喜也。

——台湾佛光大学、南华大学创校校长,北京大学教授 龚鹏程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自在之行(佛法正道论)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陈兵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华夏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8055367
开本 16开
页数 35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90
出版时间 2009-10-01
首版时间 2009-10-01
印刷时间 2010-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图书小类
重量 0.56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94
丛书名
印张 23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0
2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0 11: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