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时尚经济漫谈(时尚与奢侈品营销之道)
内容
编辑推荐

诺基亚的突围,可口可乐的坚守,苹果的极致,香奈儿的贵气,“上海滩”的奢华,看时尚名人和专家学者给您指点迷津。

奢侈品对于中国,是一个中国设计的意象表达,是一个中国品牌的价值提升,更是一种中国崛起的实力彰显。所以通过对奢侈品文化的学习,我们不仅要感受外国奢侈品带给我们的个人生活的自信,更要找到对中国产品质量高端、制作精良、设计精巧、文化高贵的自信,找到对我们中国文化的自信。

内容推荐

时尚是一种审美的风尚,代表一个社会大多数年轻人的文化追求。而奢侈品是一种沉淀深郁的精英文化,代表一定年龄阶层的文化品位。

本书通过时尚人士及专业研究人员的眼光,讲述了奢侈品市场及其文化的内涵。

目录

苏芒:时尚的江湖

陈建诚:当科技遇到时尚

江明华:时尚营销

陈少峰:时尚文化与品牌管理

赵力:奢侈品中的艺术王国

张颐武:时尚与奢侈品文化

上海滩——中国第一个奢侈品品牌

上海滩行政总裁雷富逸专访

后记

试读章节

苏芒:时尚的江湖

有人说时尚是个名利场,认为这个行业很虚荣。其实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与其在一个很复杂、很无趣的江湖中打拼,不如在这个美丽的江湖中生存。

时尚不是一门简单的生意,它包含着文化、设计、科技的创新,商业模式的创新,资本运作,消费者心理等内容。这一切都在时尚行业里有很好的表达。这确实要求时尚行业的从业者们素质要更高一些。

时尚解码

时尚产品一般包含五个要素。如果你认为自己的产品是一个时尚产品,它要是五个要素都具备,那当然最好,如果只具备三个以上,可以称为时尚产品,如果连三个都不具备,我认为它不能叫时尚产品。

首先,它要新,必须是足够的新,是能够给人带来新鲜感和一点新奇性的东西。比如白衬衫,各个品牌每季都得推。我想很多男士和女士,每一季都得再买一件白衬衫,因为它会洗黄。但是在买哪种白衬衫的问题上,就有一个新鲜感的考虑。所以新鲜感和新奇性,对于时尚产品,甚至是一些日常必用的产品,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增大成功的指数,所以必须把它融人到产品的设计和开发中去。

其次是美,它必须有令人迷恋的美学特征。一个产品如果光是新,那它还不足以进入市场。比如有的设计师会做一些非常新的产品,但是它没有市场。为什么?它违背了我们人性深处一些基本的美学特征。

第三是变,这个考量在时尚行业尤其重要和明显,因为时尚有一个明显的时间性,是在一定的时间段内必须做到的创新。

前两天,我和迪奥(Dior)中国的负责人进行了沟通。他就说,他以前认为服装设计师特别幸福,所有好的东西公司都给他提供。每天健身,然后玩乐,然后结交明星,其实一年就勾勒几个草图,那么多人为他忙。他说他现在接手服装,常跟他们设计师开会,才发现他们太不容易了。怎么能在这么大的压力下去创新?一年四季要设计不同的款式,而且这四季的款式,要承受来自全球各地经营者的各种质疑和压力。这就考验一个设计师在一个非常有限的时间段里的变化能力。时装要的就是这个时效性,要在有效的时间段里面创新,做到百变。

第四是时,充满时代认同感。这个词大家肯定都懂,但是却很难做到。就像编辑,我们强调时效性,要抓新闻点,但真正去做时,就发现很难。时代感和独特性在很多时候是冲突的。比如我最喜欢研究的并不是时尚人士最尊崇的,而是那些大众名牌,什么古奇(Gucci)、路易·威登(LV)、香奈儿(Chanel)。我在想为什么它们能够获得这么大的成功,它们其实是解决了创新和时代感的冲突问题。譬如说,我们那天讲到京剧、昆曲在慢慢消亡,为什么呢?它们都没有解决这个冲突,没有解决自己的独特性和时代的变迁之间的冲突,与时俱进这个词没有解决好。时尚也是如此。

最后是“心”,符合多数人的喜好之心。这个“心”是得消费者之心。我们也可以理解为,一个时尚行业的从事者,要想获得成功,我觉得他必须对人性有充分了解。人的性格是不同的,但是人性是基本相同的。一个30岁的女人面对的人性方面的需求,一个40岁的男人面对的人性的需求,经久不变。他们只要到了这个当口儿,需求大体上就是这样了。

P3-5

序言

时尚奢侈品与文化

向勇

时尚是一种审美的风尚,代表一个社会大多数年轻人的文化追求。而奢侈品是一种沉淀深郁的精英文化,代表一定年龄阶层的文化品位。

很长时间,“奢侈品”在中文语汇里都是一个负面的评价,它跟铺张浪费相联系,似乎与中国人提倡的传统美德“节俭”相悖逆。司马光的古训“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屡屡在父辈的教诲声中响起。

在现代,奢侈品虽然有了许多的价值中立的支持者,代表了一种生活品位,但又跟“价格昂贵”紧密相关,属于少数特权贵族或财富新贵的专利。当然,这些评述有它的时代意义。但是,这些评述从根本上忽视了奢侈品的文化本质。奢侈品是一种高附加值的消费品,这种高附加值主要是通过文化这种生产要素来实现的。我们如果细分一个产业的产业链来看,可以包括产业链的前端、中端和末端。前端是设计创意端,中端是制造生产端,末端是营销服务端。我们发现,可以极大地提高产业附加值的就是前端和末端。前端需要文化创意,末端需要品牌包装。这两端都需要文化。其实郎咸平在《产业链阴谋》一书里对此作了深入的分析,将以“国际产业分工”为主要形式的国际贸易战争比喻为“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因此,能不能生产高附加值的奢侈品,拥有多少高附加值的奢侈品品牌,将成为新时期一个国家新国力的重要衡量标志。

从文化意义上,奢侈品是一个宽泛的概念,每一个消费领域都存在这种高附加值的产品,每一个行业都有奢侈品,每一个品牌都有它的奢侈品定位;从时间意义上看,奢侈品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会随着技术条件、经济环境和收入水平的变化而变化;从空间意义上看,奢侈品是一个普遍意义的概念,它标志着一个国家文化的吸引力和辐射力,彰显了一个国家的软实力,别的国家的人民愿意购买我们国家价格昂贵的奢侈品,表明他们对于我们国家文化的一种高度认同。

英国外交大臣戴维·米利班德说:“中国是21世纪不可或缺的力量。”这恐怕是我们北大的老校长胡适先生在75年前提出的无论“全盘西化”还是“充分世界化”,总之要“一心一意地效仿西方走世界化的路”时所无法想象的未来光景。

奢侈品对于中国,是一个中国设计的意象表达,是一个中国品牌的价值提升,更是一种中国崛起的实力彰显。所以通过对奢侈品文化的学习,我们不仅要感受外国奢侈品带给我们的个人生活的自信,更要找到对中国产品质量高端、制作精良、设计精巧、文化高贵的自信,找到对我们中国文化的自信。

这是一个将五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推向更加现代、开放、时尚和国际化的新时代。我们非常高兴能有机会与大家一起研讨、分享和见证这一历程。

后记

给你最好的Insights

Insights,一般翻译为“深刻的见解”。

当你读完一篇文章感到醍醐灌顶的时候,当你发出“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感慨时,当你感到欢欣鼓舞地想迅速找个人分享你刚刚得到的感悟时,你一定找到了Insights。

作为一名图书策划,我很少亲自参与书稿的整理,因为我更愿意把有限的精力投入到选题的策划和书稿的筛选中。但是这次,我主动承担了《时尚经济漫谈》一书的书稿整理,因为这个过程虽然繁琐,却可以让我近距离地“聆听”时尚与奢侈品行业专家的真知灼见,这本身就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从iPhone到LV,从Prada到SHANGHAI TANG,行业实践者和理论研究者们,用他们的Insights,拨开时尚奢侈品的光环,让我们一窥这个繁华世界的真谛。

当你为读到这些灼灼真知而感到欢欣鼓舞时,你就体会了我现在的心情。

在此,我要感谢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向勇老师、教育培训部主任唐金楠老师的支持,你们的信任给了我整理数十万字讲课速记稿的勇气;还要感谢所辑讲稿的多位演讲者,是你们的辛苦劳动和版权的慷慨赠与,才使得本书得以拥有这些充满智慧和启迪的文字;同时,要感谢李一菲、梁苍泱、丁子凌、秦晴、骆冰兰等同学在前期稿件整理中所付出的辛勤努力;最后,还要感谢我的MBA同学卢郁心、方敏,能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去调研上海滩(SHANGHAI TANG),详解这个中国奢侈品品牌的前世今生,为本书添加了最好的案例素材。

由于时间的仓促和编者水平的有限,本书的内容整理以及整体的编纂工作可能存在一些细节问题,希望得到所录者的原谅,也诚挚地希望广大专家、读者能够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我的联系方式为:pkufanfan@126.com。

范颖

2009年10月16日

于北京大学

书评(媒体评论)

登喜路(Dunhill)的新任的CEO就跟我说,十年以后,男人对时尚类产品的需求,将会和女人一样。男士也会用眼霜,我们女的上妆前是用五层东西的,我估计将来的男人差不多要用三层。

——苏苏芒

以前设计师常常会谈一个理论:一个商品要成功,你至少要有三个让使用者感动的地方。通常大家都做到一个,就是远看很好看,但是一旦拿到手以后,你就发现,购买的感觉不见了,因为没有了后续感动的地方作支撑。所以做手机还要开发音乐,开发铃声,让消费者爱上那种感觉。

——陈建诚

我个人认为,可口可乐公司完全是一家营销公司,营销就是研究消费者,让消费者满意。可口可乐公司的产品一百多年来几乎不变,而能够赢得全世界消费者的喜爱,完全靠不断变化和调整的营销策略及其实施:今天喝的是美国形象,明天喝的是感觉,后天喝的是挡不住的感觉……

——江明华

奢侈品的时尚比较偏重于文化的品位和产品的质量。它强调的是一种高雅、富贵、品位,有时候也包含着浪漫,在企业的形象上和品牌上的表现就是精深的专业化。

——陈少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时尚经济漫谈(时尚与奢侈品营销之道)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向勇//唐金楠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金城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2513204
开本 16开
页数 23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40
出版时间 2010-01-01
首版时间 2010-01-01
印刷时间 2010-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C913-53
丛书名
印张 15.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6
169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11:3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