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颠倒的世界/铅笔头和小铁皮历险记
内容
编辑推荐

铅笔头和小铁皮继续进行太空之旅,这次他们来到了火星。他们见到了火星上的城市和居民,但令人不可思议的是,火星上的一切跟地球都是相反的:熨斗不是用来将衣服熨平整的,而是用来揉皱衣服的;洗衣机不是把衣服洗干净的,而是把衣服弄脏的:足球不是圆的,而是方的;学校里最优秀的学生是学习成绩不及格的学生……总之一切都是反的。间谍德尔卡还在这里当上了国王!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火星世界到底是怎样的奇妙和不可思议?

内容推荐

不久之前,铅笔头和小铁皮结束了他们的月球之旅。小铁皮,这个我们熟悉的巧手大师,不仅修补好了雷霆号飞船,还给它更换了一台新的发动机。现在这艘飞船不仅能够飞行,而且飞得比以往更快。

这不,两个小伙伴已经决定在假期乘坐雷霆号飞船再来一次太空旅行,因为他们的学生已经放假回家了。

想必铅笔头和小铁皮早就有此打算了,不幸的是,前一阵子他们又遇到了那两个极力想捣乱的坏蛋。不过还好,他们的邪恶企图最终并没有得逞。海盗布里布里和他忠实的朋友及助手,就是那个间谍德尔卡,甚至一度决定到魔法学校去上学。铅笔头也决定要教他们画画,但这两个昔日的海盗和间谍声称,在纸上涂涂画画是女孩子做的事情,而他们,作为真正的海盗(虽然只是过去辉煌一时的海盗)和间谍,要做更重要的事情。

我们的故事就从这里开始!

目录

人物介绍

故事前的话

1.密探学校招生公告

2.筹划新的太空之旅

5.朝火星进发

4.旅行者们陷入困境

5.隐形的火星人

6.火星上的美味佳肴

7.死蟑螂节

8.许什么愿呢?

9.令人不可思议的学校

10.德尔卡一世大帝

11.德尔卡被掳

12.奇怪的洞穴

15.咸味冰淇淋

14.火星上的商店

15.火星上的村庄

16.来到火星博物馆

17.盛大的礼品节

译后记

试读章节

筹划新的太空之旅

布里布里和德尔卡进入密探学校已经三天了。这三天的学习简直让他们烦透了,现在他们觉得自己已经无所不知,不用继续学习了。于是,这哥俩决定开始新的寻宝之旅。这一次他们自信肯定能找到宝藏了,因为他们已经是密探了。

海盗布里布里和间谍德尔卡决定先到位于幻想广场遐想大街21号的魔法学校去看望一下铅笔头和小铁皮。

不过,他们并没有像其他人一样从学校的大门进去,而是走到了窗户底下,想要偷听铅笔头和小铁皮他们的谈话。

此时,房间里正坐着小铁皮、铅笔头,以及他们最好的朋友地理学家轧轧博士。他们好像正在激烈地讨论着什么。

“我们应该飞到火星去。”博士劝说着他的朋友们。

“为什么一定要去火星呢?”铅笔头吃惊地问。

“因为我们已经去过月球了,”博士解释道,“而火星上至今还没有留下人类的足迹呀。”

“当然没有了,火星可比月球遥远多了,”小铁皮笑着说,“不过这对雷霆号飞船来说不是什么问题。现在我们那艘太空飞船的飞行速度快得简直让人难以置信呢!”

“那火星上有什么好玩儿的吗?”铅笔头问道。

“噢……很有意思的!”博士激动地说,“那是一个红色的星球,因为它的表面覆盖了一层红色的沙土。火星上很冷,据说比北极还要冷得多呢。除此之外,在这个神奇的星球上还有真正的沙尘暴,红色的沙尘暴!这些可是只有在梦中才能见到的啊!”

“那里有人吗?”铅笔头又问。

“一些天文学家认为那里曾经有过人,当然,那都是很久以前的事了。那会儿地球上还跑着恐龙,天上还飞着穿山甲呢。”

“后来那些人去哪里了?”小铁皮好奇地问。

“这恐怕是世界上最大的秘密了。”轧轧博士说着便坐在了椅子上,“他们莫名其妙地就消失了,也许……是从火星上迁到咱们地球上来了。”

“这么说,我们都是火星人的后代喽?”铅笔头惊讶极了。

“很有可能!”博士神秘地点点头。

“也就是说,我们需要进入太空,然后弄清火星人都到哪里去了!”铅笔头从椅子上跳起来,兴奋得差点儿大叫起来。

“可是我们怎么在那么大一个星球上找寻火星人的足迹呢?”小铁皮开始发愁了,“我们需要密探的帮助!可是我们上哪儿去找密探呢?”

“我们愿意做你们的密探!”间谍德尔卡冲着窗户大喊,“我们愿意与你们一起乘坐雷霆号飞船到太空去!”

“谁在窗户外面偷听?”小铁皮很生气,“你们瞧,又是他们俩——海盗和间谍!”

“我们以前是海盗和间谍!”海盗布里布里更正道。

“没错,以前是,”间谍德尔卡赶紧点头附和,“不过现在我们的身份变了,我们已经是密探了。”

“我要是相信你们才怪呢,”小铁皮把窗户推开了一道小缝,抱怨道,“纯属瞎扯!”

“是真的,是真的,我们已经彻底和过去说拜拜了,”海盗布里布里赶快申辩,他怕大伙不相信他们,不让他们参加太空旅行,“你们不是需要密探吗?我们就站在你们面前,你们不用再费力去找别人了。我们是从密探学校毕业的,还拿到了奖章呢。现在不论是什么,也不论在哪儿,都能被我们找到,哪怕是北极的袋鼠,我们都能找到呢。”  “密探对我们来说是肯定有用的,”博士在屋里来回踱着步,若有所思地说,“谁也不知道火星上会有什么在等着我们。”

“这么说,你们同意我们加入太空小队了?”间谍德尔卡爬上窗台,高兴地叫道。

“就这么定了,”铅笔头回答道,“一小时后出发!”

“我去把飞船准备好。”小铁皮一边说,一边朝仓库走去。

“我们得赶快去吃点东西,免得路上饿呀。”那两个刚来的家伙高兴极了,他们用胳膊肘互相推搡着,急忙向冰箱奔去。

“那两个懒家伙,总忘不了吃。”小铁皮喃喃自语,摇起了仓库的大门。

P10-13

序言

笔者在俄罗斯儿童文学领域疏于研究,但作为爱好者不算言过。刚进入大学时,最早读的俄语原文便是盖达尔的《丘克与盖克》,大学毕业做论文可以翻译作品,首选的便是诺索夫的《维佳·马列耶夫在学校和在家里》,译至大半,发现国内已有译本,只好改弦易辙,但最终选定的还是儿童文学作品,即巴拉卡耶夫的《三幅画的故事》。若问为何“历尽苦难痴心不改”,回答只能是俄罗斯儿童文学多元的美包围了我,俘获了我!这种美是一种温暖陶醉,是一种沁心浸骨,它益神长智,让你心揪心痒,能够带着你的灵魂展翮飞舞,洋溢欢欣。这种“痴爱”浸润了我前后六年的留俄生活,以至于在俄罗斯无论是逛书摊还是去书店,见到儿童文学作品就心动,毫不吝惜地奉上卢布,不经意间倒也积攒了几十本儿童书。记得九七年学成回国,稍作安顿便直奔一家大出版社欲与其签订儿童文学出版合同,但禁不住同行的再三“提醒”,“那是小儿科,不会有大发展,作罢吧!”而当真作罢。接下来,进大学,教起了俄罗斯成人文学,教来教去,一种说不出的隐情,更应该说是遗憾,总也拂之不去。细想来,儿童文学仍是我的心结,不释不快,却苦于无缘释怀。感谢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邀我为尤里·德鲁日科夫父子的传世名作作序,让我再度与俄罗斯儿童文学零距离接触,给了我与儿童文学说几句“体己话”的机会,触动了我久违了的审美快感,也庆幸于“铅笔头和小铁皮历险记”系列丛书带给我的新的心灵震撼。

回眸历史,俄罗斯儿童文学是俄罗斯文学阵营的一支劲旅。翻看任何一部俄罗斯文学史,普希金、阿克萨科夫、萨尔特科夫·谢德林、列夫·托尔斯泰,及至高尔基、普里什文、帕乌斯托夫斯基等等,哪一位文学伟人,不曾在儿童文学领域一展身手?在灿若星河的俄罗斯文学的“儿童世界”,我们能数得出一连串闪闪发光的名字:盖达尔、诺索夫、叶尔绍夫、沃尔科夫等等,他们都堪为巨星级的儿童文学作家,无不以个性各具、意旨深邃、艺术精湛的创作,接力前人,引领后继,共同铸就了俄罗斯儿童文学的一代辉煌。

本套丛书作者之一尤里·德鲁日科夫虽然不与上述作家齐名,但他却创造了俄罗斯儿童文学史上的奇迹。

这是一个谜一样的儿童作家,“谜”到他的大名绝迹于我国出版的任何一本俄罗斯文学工具书,即便在俄罗斯网站,他的“出名率”也是星星点点,国内外对他的评论文字也寥若星辰,汇聚不出预想的耀眼之光,偶有文字,也只是他的生平履历和作品清单。这无疑给人们对他的了解与研究增添了难度,人们只能根据他的实绩和代表作的艺术含金量见仁见智地去品评。的确,尤里·德鲁日科夫的作品可谓不多,代表作也就两部,但正如我们所知,文学史上历来不是按数量论英雄的,当年的巴别尔创作可谓很少,却在世界文学大师排名榜上排得头名。如果说,巴氏在西方扬名,有一种意识形态方面的差异,那么当年的丘特切夫却也是以少胜多,独领风骚数百年,这就应该说是得益于诗人自身作品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尤里·德鲁日科夫的作品非常有限,但确曾一度卷起文坛狂飙。文学档案上有对其“铅笔头和小铁皮历险记”系列丛书的第一部作品《初临险境》(1969年)出版时的盛况记录,“赞扬信从世界各地雪花般铺天盖地而来,满带狂喜地恳求作者继续写下去”,作品问世当年即摘得全苏少儿书“金色奖章”。当年流行的话语当然不是中国当下的“送礼就送脑白金”,而是“送礼就送铅笔头和小铁皮”。读者的热切需要就是作家的神圣使命,经过十四年的精心“磨剑”,尤里·德鲁日科夫果然不负众望,推出了他的第二部代表作,即1983年出版的《魔法学校》。这部作品的问世再度托举了《初临险境》的艺术成就,而且人物形象、故事立意在后一部作品中有了新的拓展,更重要的是,第二部的问世将两部作品的两位小主人公“铅笔头”和“小铁皮”定格为“世界级”儿童文学的经典形象,引领了半个世纪的俄罗斯儿童文学。两部作品的成功,极大刺激了作品自身的翻译与出版,不仅打造了文学翻译史上的神话,同时也刷新了出版业上的记录。作品被翻译成18种文字而风靡欧美,两本书的出版总数当即达到3000万册。

俄罗斯文学评论家列皮耶娃指出《初临险境》的首要特征在于它的包罗万象,但评论家所指的“万象性”只是停留于表面。的确,这里有魔幻离奇的事件,有行善,有犯罪,有盗窃,有追捕与擒获;有长着翅膀满天飞的黄瓜,有配着羽绒枕头轮子在大街上奔跑的汽车,还有魔法般的船模大赛;有失意时的沮丧,有胜利时的狂欢。但深藏于内的更有千姿百态的人物画谱,各色人物分解了俄罗斯人的所有性格特征,即他们所特有的幽默、风趣、聪明、机智、善良、坚忍、坦诚、正义、冲动等,掩卷深思,你会久久温情流连于作品各具姿态的人物:有单纯娇憨的铅笔头,灵巧勇敢的小铁皮,知错必改的小树枝,见义勇为的小伙伴的爸爸,助人为乐的市民,甚或是贪婪但又不失人性的海盗和间谍。这是一幅俄罗斯文化与性格,及至百态人生的多彩画卷。这种多元与“百科”描写,极大地增强了作品的可读性,让读者从“小”读到“大”,抬升了作品的“成人性”。但这种“成人性”与板着面孔说教毫不相干,它恰恰在儿童的稚气俏皮中让各色读者从中找到共鸣,即便成人读者也从中受益。以此可见,作品自问世以来赢得罕见的受众群体,让人至今喜爱不已,我想自有其道理。据报道,2006年适逢《初临险境》问世五十周年,很多家长带着孩子来到书店,争相购买尤里·德鲁日科夫的作品,两代人同捧一本书,以不同的精神需求感受作品的美好。据说,尤里。德鲁日科夫之子瓦列金·波斯特尼科夫盛邀这些热心读者去欣赏他自己的作品,带着他们观看铅笔头与小铁皮如何登上月球和火星进行新的神奇旅行,故而也带动了作家儿子的作品的热销。

打开作品,作家亲切自然之文笔,幽默诙谐之语调,生动逼真之讲述,活泼伶俐的对话语言无不让读者心醉神暖,读着读着,你就会身不由己地被带入一个如梦似真,充满魔幻的境地,甚而让你宁愿信其真,不再视其幻。试看:一个现实的中午,发生了非现实的奇事,玩具店的玩具盒里,本无生命的两个玩具——一个叫铅笔头,另一个叫小铁皮——竟然奇迹般地获得了生命,拥有的不仅仅是人的形状,而且有人的感情,人的认知,就这样,一个会画活画的魔法画家,一个是能修理一切的巧手大师,开始了他们的人生游历,经历了人世的一桩桩奇遇……最后正义战胜邪恶,忘我战胜唯我。作者以极其丰富的想象力和高超的艺术表现力将作品写得妙意横生,童趣盎然。作品结构精巧,跌宕有致,紧紧抓住读者的注意力,却又将诗意、哲理,乃至各种自然科学知识润物无声般地送进读者心底,给人以回味无穷的美的享受。更可贵的是,作品展示的不仅仅是两位小主人公的种种奇遇,而且还凸显了他们美好的心灵世界,从而唤起读者对美好事物的热切追求。

作品以深邃的思想旨向与高超的艺术技巧,浸润了此后五十年的俄罗斯儿童文学。更具意味的是,这两部作品创造出了“子承父业”的文学传奇,亦即启动了儿子瓦列金·波斯特尼科夫的创作灵性并铺就其一生的文学道路。瓦列金自幼受到家庭气氛熏陶,酷爱儿童文学,小小年纪就曾跃跃欲试,写出自己想象中的儿童故事,最终,儿子站在父亲的肩膀上一路攀登,文海搏击,竟使得这两部作品绵延成为40本系列丛书,终于赢得了儿童文学的“如金碧天”。据统计,这套丛书现今已经翻译成48种语言,出版总数达3亿册,父亲创造的“铅笔头”和“小铁皮”在儿子手下接力传递,走向全世界。瓦列金本人也成了全俄作协会员,并集多种奖项于一身。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的编辑以敏锐的市场意识,不俗的审美品位,截取了俄罗斯儿童文学辉煌时段的经典,同时从瓦列金40集的后续作品中选取思想与艺术双佳之作品,我觉得这一点是非常可贵的。

谨以此为序。

北京外国语大学俄语学院教授王立业

2009年平安夜

后记

今年暑假,受出版社朋友之邀,我们接手翻译了“铅笔头和小铁皮历险记”系列丛书。起初拿到作品的时候,我就告诉自己,这是一项并不简单的工作,虽然它的语言并不复杂。记得俄国著名批评家别林斯基说过,儿童读物是为教育而写的,而教育是一项伟大的事业,它决定着人的命运。这样一来,作为译者,亦即中俄文化的传播者,准确、生动地为中国小读者传播如此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便成了我们光荣的使命。

这部儿童文学作品给我的第一印象便是字多图少,这与当下很多时髦的童书有本质的区别。起初,我还担心,如此朴实无华的作品能够吸引孩子们的眼球吗?能够引起孩子们的兴趣吗?可是阅读之后,我的顾虑完全被打消了。这部幻想小说情节曲折,引人入胜,童趣盎然。书中的人物形象生动活泼,性格迥异。小说并不流于简单刻画人物形象,每个人物身上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即便是海盗,有时也被正义的力量征服,表现出善良的一面。小说的语言活泼,满含温暖,思想鲜明,并富含哲理。走进小说,仿佛走进另一个世界:在那里,你的想象被插上翅膀,任何奇异的事情你都可能遇到。同时,小说中充斥着大量的科学小知识,有生物的,地理的,天文的……真是应有尽有。阅读之后,我们便开始了紧张的翻译工作。如前所料,翻译工作并不一帆风顺。首先,小说语言中含有很多科学术语,名目繁多的动植物名称就足以令我们眼花缭乱。由于中俄语言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有些术语的确切翻译要经过反复查阅各种百科全书才能最后确定。其次,由于这部作品面对的读者群是小朋友,其语言必然是口语化的,语言的灵活性也是很强的。比如,小说中有很多俄罗斯人约定俗成的幽默的语言表达方式,而且这种表达方式是运用于俄罗斯儿童之间的,这个看似简单的“小东西”却给我们的翻译工作带来了不小的困难。幸亏身边有来自俄罗斯的朋友,我们将这些问题一一向他们请教,然后努力将这些“小东西”转换成汉语的惯用表达,希望能够得到小朋友们的认可。总之,翻译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我们都努力克服了,这个过程是烦琐的,却也是快乐的。每每想到能够运用自己所学的语言带着小朋友们一同“历险”,我们就无比欣慰。在整个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字斟句酌的原则,努力做到传文又传神。当然,事无完美,由于译者的学识和翻译水平有限,译文中难免有一些地方需要做进一步改进。感谢小读者们肯花时间和精力来阅读这个译本,更欢迎广大读者提出宝贵意见。

我不得不说,“铅笔头和小铁皮历险记”系列丛书确实是一部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它虽然是一部给孩子写的书,但成人也会喜欢。记得在翻译的过程中,我时常II-~m-自禁地笑出声来,有时还为很多情节感动,心中总能洋溢着温暖的情绪,一种对真善美褒赞的情绪。这种情绪将我带回了童年,带回了那个纯真而美好的年代。相信大人们在为孩子们读故事的时候,也会和我有同样的感受吧!

最后,请允许我代表中国小读者感谢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引进了如此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感谢出版社的工作人员从始至终所付出的大量心血。这套丛书的出版必将有助于丰富儿童的精神生活,也有助于促进中俄两国小朋友的思想交流。真心希望中国的小读者们能够喜欢这套丛书,同时我们也期待看到更多的、更好的儿童文学作品,尤其是我们中华民族自己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

北京师范大学俄语语言文学博士

国晶

2009年11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颠倒的世界/铅笔头和小铁皮历险记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俄)瓦列金·波斯特尼科夫
译者 国晶
编者
绘者 夏末工房·任进军
出版社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0444436
开本 32开
页数 13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10-01-01
首版时间 2010-01-01
印刷时间 2010-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小学生(5-10岁)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图书小类
重量 0.20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512.88
丛书名
印张 4.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08
146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图字01-2009-6396
版权提供者 Postnikov V.Yu.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13: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