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中国学术思想史的研究来说,郭店竹简是千年难得一遇的重大发现。汉代以来,只有1700年前的汲冢竹书才可与之相比。在这批竹简公布后不久,杜维明教授就指出:“整个中国哲学史、中国学术史都需要重写。”本书正是围绕郭店竹简《五行篇》为中心,对先秦儒家思想形态的重新梳理。
图书 | 思想文献历史(思孟学派新探) |
内容 | 编辑推荐 对于中国学术思想史的研究来说,郭店竹简是千年难得一遇的重大发现。汉代以来,只有1700年前的汲冢竹书才可与之相比。在这批竹简公布后不久,杜维明教授就指出:“整个中国哲学史、中国学术史都需要重写。”本书正是围绕郭店竹简《五行篇》为中心,对先秦儒家思想形态的重新梳理。 内容推荐 对于中国学术思想史的研究来说,郭店竹简是千年难得一遇的重大发现。在这批竹简公布后不久,杜维明教授就指出:“整个中国哲学史、中国学术史都需要重写。”本书是在杜维明教授召集下的2006-2007年度哈佛-燕京学社“思孟学派工作坊”的集体研究成果。陈来、梁涛等学者围绕与思孟学派关系密切的近年来的出土文献《五行篇》,从哲学、历史和文学多个视角,梳理和还原思孟学派的渊源与传承,具有学术史上的重大价值。 目录 前言 杜维明/1 《五行》经说分别为子思、孟子所作论 ——兼论郭店楚简《五行》篇出土的历史意义 陈 来/1 竹简《五行》篇与子思思想研究 陈 来/12 一、论五行、善、德/14 二、论仁、智、圣之思/18 三、论聪明、闻见、圣智/22 四、论仁、义、礼之端绪与发作/25 五、论心与慎独/29 六、子思五行说中的“圣智”与“仁”/30 七、圣智说的政治解读/39 帛书《五行》篇说部思想研究 ——兼论帛书《五行》篇与孟子的思想 陈 来/45 一、德气说/46 二、聪明圣智说/50 三、天道说/54 四、舍体说/57 五、仁义说/64 六、大体说/68 七、《五行》与《孟子》/71 《缁衣》、《表记》、《坊记》思想试探 ——兼论“子日”与儒学的内在诠释问题 梁 涛/79 一、《缁衣》、《表记》、《坊记》中“子日”的问题/80 二、《缁衣》、《表记》、《坊记》思想试探/87 三、“子日”与儒学的内在诠释问题/102 从简帛《五行》“经”到帛书《五行》“说” ——兼论孟氏之儒对子思之儒的继承与发展 梁 涛/100 一、从“为德”、“为善”的二元论到“为德”的一元论/11O 二、从超越、内在的天人关系到内在、同一的天人关系/118 三、从“德之行”到“德之气”/127 即生言性的传统与孟子性善论 梁 涛/141 一、即生言性的意蕴及其不同命题表述/142 二、孟、告“生之谓性”之辩疏解/149 三、孟子性善论与即生言性传统/154 思孟学派的历史建构 陈 静/159 一、缘起/159 二、思孟学派是一个现代名号/160 三、关于孟子师承的考辨/166 四、《非十二子》最早并提思孟/171 五、结 语/179 近代学术视野中的子思研究 干春松/181 一、“五行与思、孟”:关于子思学派的文字的校勘与注释/182 二、子思思想的特质:“诚”及其他/190 三、思孟的传承和《中庸》《孟子》先后问题/201 四、简短的结语/207 先秦两汉文献所见子思资料 张丰乾/209 思孟学派与“民之父母” 张丰乾/231 一、家国(邦)天下与修身/232 二、一体化与分离化/236 三、从《诗经》看“民之父母”/240 四、“作民父母”的根本依据与丰富内涵/243 五、孔子论“民之父母”,/244 六、思盂学派与民之父母/248 七、劝勉、批判与革命/253 八、自我定位与大同理想/256 论子思学派之《诗》学 张丰乾/261 一、孔门《诗》教与子思学派/261 二、毛诗诂训传与子思学派/263 三、子思学派所引《诗》篇及原诗主题/270 四、子思学派引《诗》之体例/276 论毛诗诗教观与思孟学派的思想联系 刘宁/280 一、问题的提出/281 二、毛诗“情志”说与思孟学派对道德情感的认识/283 三、“以史说诗”的美刺说与思孟学派的政教观/292 《中庸》“道不远人”章义疏 方旭东/297 为何子思说“忠恕”与《论语》不同? ——道学解释及其问题 方旭东/313 《中庸》的天下国家观 干春松/327 一、问题的缘起/327 二、制度的现实性和境界性/328 三、“怀柔远人”,从《中庸》来考量天下制度的心理基础/333 四、“以人治人”与当下的世界/338 跋 陈 来/342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思想文献历史(思孟学派新探)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杜维明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301134498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44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99 |
出版时间 | 2008-04-01 |
首版时间 | 2008-04-01 |
印刷时间 | 2008-04-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1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B222 |
丛书名 | |
印张 | 22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30 |
宽 | 155 |
高 | 15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