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东阳木雕/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东阳木雕、青田石雕、乐清黄杨木雕、乐清细纹刻纸、西泠印社金石篆刻、宁波朱金漆木雕、仙居针刺无骨花灯、硖石灯彩、嵊州竹编,匠心独具,精美绝伦,尽显浙江“百工之乡”的聪明才智。

《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丛书》系列之一《东阳木雕》,力求以图文并茂、通俗易瞳、深入浅出的方式,展现东阳木雕所具有的独特魅力,体现人民群众杰出的文化刨造。

内容推荐

东阳木雕肇始于秦汉,源远流长,为“中国四大木雕”之一。经过一代又一代艺人们的传承、探索、创新,门类众多,应用广泛。东阳木雕强调因材施雕,技艺并重,作品简繁有序、素华相间,许多精品深受海内外人士赞誉,多次成为国礼赠送给国际要人,被誉为“中华一绝”。2006年,东阳木雕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本书是关于介绍“东阳木雕”的专著。

目录

总序

前言

序言

概述

 【壹】东阳木雕名词考

 【贰】东阳木雕的人文环境

 【叁】东阳木雕源流

 【肆】东阳木雕的价值和历史地位

分类与特色

 【壹】东阳木雕的分类

 【贰】东阳木雕的设计题材

 【叁】东阳木雕的特色

工艺

 【壹】东阳木雕的雕刻工具

 【贰】东阳木雕的雕刻用材

 【叁】东阳木雕的制作流程

 【肆】东阳木雕的雕刻技法

 【伍】东阳木雕的创新技法及结构处理

传承代表人物及代表作品

 【壹】早期木雕名艺人

 【贰】当代著名木雕艺术家

 【叁】其他木雕名艺人

现状与展望

 【壹】现状与危机

 【贰】保护与展望

附录:东阳木雕大事记

后记

试读章节

木雕是造型艺术中的一个重要门类,可分为浮雕、圆雕、透雕等艺术形式。浮雕是利用压缩自然界物象形体的方法,把物象组织在较薄的平面上,又可根据压缩的程度分为浅浮雕、深浮雕。浮雕只能从一个平面去欣赏。圆雕又称立体雕,可四面观赏。透雕是从正、反两面欣赏,它的造型处理方法为圆雕式或浮雕式,将形象之间不表达具体内容的部分镂空。

木雕在人类的生产、艺术活动中,有着悠久的历史,但由于其材质易损,故遗作不多。又因历代文人将这门艺术视为“雕虫小技”,在官方正史中鲜有记载,故对早期木雕艺术的了解,只能依赖专家对出土文物的解读判断及老艺人们对师辈的追忆,所以本书对东阳木雕的研究难免挂一漏万、贻笑大方。

几千年来,中国的木器雕刻世代相沿,分布极为广泛,门类众多,流派纷呈,不同地域之间相互影响,因各地风俗相异,用料不一,工艺有别,便形成了各有特色的地方风格。它们或以产地命名(剑川木雕),或以材质命名(黄杨木雕),或以工艺命名(朱金漆木雕),或以形态命名(武汉木雕船),或以大小命名(苏州小件木雕),这些不同风格的木器雕刻工艺,都在中国木雕史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东阳木雕,因发源于浙江省东阳市(县)而得名。历史上东阳作为交通要道,人员、物资交流频繁,心灵手巧、好学上进的东阳先人,在交流中了解、学会了木雕,并选择、利用本地盛产的香樟木作为雕刻材料,从事木雕工艺。经过历史长河的洗礼,东阳木雕脱颖而出,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著名的地方民间工艺美术。历史悠久、工艺精湛的东阳木雕,经过历代艺人的奋力拼搏,成为浙江三大名雕(东阳木雕、乐清黄杨木雕、青田石雕)之魁,中国四大木雕(东阳木雕、乐清黄杨木雕、福建龙眼木雕、广东潮汕金漆木雕)之首,是中华民族最优秀的民间工艺之一。

东阳地处浙江中部,历史上为浙闽交通要道,东临嵊州,南连永康、磐安,西接义乌,北与诸暨接壤。东西71.6公里,南北56.1公里,总面积1742平方公里。据2005年统计,人口80万。

东阳历史悠久。据境内出土的石锄、石镞等文物证明,远在新石器时代,先人们就在东阳南北两江沿岸狩猎、农耕,繁衍生息。近年来在考古发掘中发现,东阳应是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区域性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东汉兴平二年(195),始设汉宁县,隋开皇九年(589)废,唐垂拱二年(686),于诸暨吴宁故地及义乌(时称乌伤)东冲要之地置东阳县,后梁开平四年(910)改称东场县,北宋咸平二年(999)复称东阳,沿袭至今。1988年撤县设市,定名为东阳市。

东阳山多田少,素有“八山半水分半田”之称。农耕时代,因田少人多,加上南北两江旱涝迭起,人民生活清苦,迫使一部分人拜师学艺,从艺谋生。身怀绝技的东阳手艺工匠,或穿街走巷,或远涉重洋,明末清初,就已呈现出百工竞技、名师辈出、流派纷呈的局面。而今,他们遍布全国,涉足海外,以他们的睿智和巧手,建造和装饰着艺术的殿堂。东阳民间工艺行业之广、工匠之多、技艺之精,是邻近市县少有的。这些民间工艺,习惯上以“匠”称呼的有木匠、泥水匠、石匠等25种,以“工”称呼的有缝工、雕刻工、染工等46种,故东阳有“百工之乡”之称。其中历史悠久的东阳木雕、东阳竹编就是享誉海内外的民间工艺美术“姐妹花”。勤劳智慧的东阳民间艺人,为东阳民间工艺的传承发展,做出了不懈的努力,谱写了灿烂的篇章。

根据现有资料记载,东阳木雕起源于秦汉,形成于唐,经宋至明,技艺渐臻纯熟,清代至民国,进入鼎盛时期。

任何艺术,从产生到形成独特的风格、流派,需要经过一个积累经验、提炼技术的漫长过程,往往需要世代相传,历经数代、数十代人的创造性劳动,才能达到完美的境地。从这个意义上说,东阳木雕从唐宋再上溯几百年是完全可能的。从西周古墓出土的印纹陶罐等物品的装饰花纹上看,当时东阳已出现雕刻技术。

商、周时期,随着铜器的出现,促进了工艺品的发展。商、周宫廷设“六工”,日“土工、金工、石工、木工、兽工、草工”,而当时木工是兼雕刻的。周后期又将“六工”细分为30个工种,将“雕人”从木工中分出,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工种。P6-9

序言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多姿多彩,内涵丰富,深深地影响着我们的民族精神与民族性格,润物无声地滋养着民族世代相承的文化土壤。世界发展的历程昭示我们,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综合实力,不仅取决于经济、科技等“硬实力”,还取决于“文化软实力”。作为保留民族历史记忆、凝结民族智慧、传递民族情感、体现民族风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历史的“活”的见证,是“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方面。保护好、传承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就是守护我们民族生生不息的薪火,就是维护我们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对增强民族文化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影响力,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升“文化软实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浙江是华夏文明的重要之源,拥有特色鲜明、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据考古发掘,早在五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就有原始人类在这方古老的土地上活动。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浙江大地积淀了著名的“跨湖桥文化”、“河姆渡文化”和“良渚文化”。浙江先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造了熠熠生辉、弥足珍贵的物质文化遗产,也创造了丰富多彩、绚丽多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2006年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我省项目数量位居榜首,充分反映了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彰显了浙江深厚的文化底蕴。留存于浙江大地的众多非物质遗产,是千百年来浙江人民智慧的结晶,是浙江地域文化的瑰宝。保护好世代相传的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努力发扬光大,是我们这一代人共同的责任,是建设文化大省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任务,对增强我省“文化软实力”,实施“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建设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意义重大。

浙江省委、省政府和全省人民历来十分重视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重视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并为此进行了许多富有成效的实践和探索。特别是近年来,我省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指示精神,切实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领导,制定政策法规,加大资金投入,创新保护机制,建立保护载体。全省广大文化工作者、民间老艺人,以高度的责任感,积极参与,无私奉献,做了大量的工作。通过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抢救保护了一大批浙江的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丛书”对我省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逐一进行编纂介绍,集中反映了我省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保护的成果,可以说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它的出版对更好地继承和弘扬我省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扩大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教育,进一步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发展,增强全省人民的文化认同感和文化凝聚力,提升我省“文化软实力”,将产生积极的重要影响。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重视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保护文化遗产,既是一项刻不容缓的历史使命,更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我们要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保护方针,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保护原则,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再接再厉,再创佳绩,把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推上新台阶,促进浙江文化大省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2008年4月8日

后记

2005年7月,“浙江省民族民间艺术资源普查保护成果展”在浙江省博物馆西湖美术馆举办。作为金华市馆“镇馆之宝”的东阳木雕,以其多层次精细的手工浮雕、散点透视的不凡设计,高大精致的外框装饰,形成自己鲜明的特色而鹤立“技”群,成为本次展览众多民间艺术品中最引人注目的展品之一。省长吕祖善在省文化厅厅长杨建新的陪同下,在东阳木雕展品前驻足观赏,连声夸好。

2006年2月,东阳木雕又作为在北京国家博物馆举办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浙江馆展览项目之一,再次赢得莫大荣耀。

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下发《关于公布第一批国家级非物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国发[2006]18号)文件,“东阳木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中,同时又作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丛书”首批编辑出版的分卷之一,这些都是对东阳木雕的首肯。东阳市委、市政府立即行动,马上组成以分管副市长范冬岩为主任,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局长吴刚、副市长(原市财政局局长)陈军为副主任,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和市财政局及工艺界的领导、专家组成的编委会,并责成市文化馆龚明伟、韦锡龙、厉小兰及图书馆王德荣组成编写班子,按时保质完成编写任务。编写小组历经三个多月,走村访厂、查翻资料、酷暑伏案,终成初稿。后又五易其稿,方~'2007年仲夏交省文化厅有关专家审阅。

愿东阳木雕这一历史悠久、工艺精湛、名扬四海的民间艺术之花长开不衰!

在编辑中,本书参阅、摘用了一些相关文章,特别是已故华德韩先生的《东阳木雕》和东阳工艺精品馆的一些相关资料,同时得到省工艺美术研究所都一兵教授的指点,在此向有关同志、亲属及单位深表谢意并致以崇高的敬意。作为编者,由于学识有限,错误在所难免,恳望相关人士批评指正。

编者

2007年8月28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东阳木雕/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龚明伟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浙江摄影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6866191
开本 32开
页数 17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08-05-01
首版时间 2008-05-01
印刷时间 2008-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艺术-绘画雕塑
图书小类
重量 0.3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J314.2
丛书名
印张 6.25
印次 1
出版地 浙江
230
155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3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9:5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