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青铜时代的蕨类战争
内容
编辑推荐

世上本没有历史,死的人多了,也就有了历史……

本书从全新的视角,以全新的语言重新诠释了从原始社会到秦统一中国这段历史。作者视角独特、观点新颖,文风犀利,并熟练地用当下最时尚的网络语言,将那些我们无比熟悉的传说故事、风云人物、经典战役、经世伟略等重新加以诠释,并和谐有机地融成一体,让读者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走进古代的世界。

内容推荐

所谓青铜时代,不仅仅局限于工具和武器的青铜质地,事实上,它是远古一系列高知名度的老家族交织更替,伏扬流转于古世界的中国,前后合计2000年之久的一段历史,因为古朴幽雅,闪着青铜光泽,所以我们这样来命名它。在最初,公元前2100年左右,有四个好朋友生活在中原大地上,他们是中国古代的F4,其中大禹地位最高,相当于道明四,其他是子契、后稷、伯益……

目录

第一章 三皇神迹(46亿-约5000年前)

第二章 黄帝蚩尤(约5000年前)

第三章 尧风舜雨(5000-4000年前)

第四章 虚无之夏(公元前2070年-前1600丰)

第五章 商祖烈烈(公元前1600年-前1046年)

第六章 大周天子(公元前1046年-前771年)

半路的小总结

本书年表

附录一: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吗?

附录二:商朝是奴隶社会吗?

附录三:说“封建”

附录四:流血漂杵

附录五:沙丘裸奔

附录六:炮烙

试读章节

世上本没有历史,死得人多了,也就有了历史。

最早的世上甚至没有人——四十六亿年前的地球,就像核战争爆发时的样子,红彤彤得整个是一大火球,随后慢慢凉下来,变得死寂而光秃秃,像一堆核废料。慢慢到了六亿年前,海洋里才吞吞吐吐冒出生命,很多菌藻,东一块西一块,五颜六色地浮在海面上,像什么汤汁表面发了霉。三亿年前的时候,陆地上边,开始冒出森林。到了二亿年前,英姿飒爽的恐龙先生,拖着长尾巴,统治起了这个星球。这些披鳞附甲的大家伙却被臭氧层的空洞或者小行星的撞击给害苦了,恐龙混了一亿多年就绝了迹。。

恐龙死后出现了一段世无英雄的日子:动物们都是小个子,鸟开始在天上飞,轻描淡写地,世界不痛不痒,像没有情节的老无声电影。一直又捱了将近一亿年,到了距今三百万年前,电影眼看就要“The End”的时候,成形的人类作为世界的主宰,才罗锅着腰,弯着腿,蹒跚着出现在草野上。

最早的人类,是一位叫“露茜”的女士,她身高一米零零左右(是个酷女),长相很提神,塌鼻长吻,夜间出来会吓你一跳,生活在三百万年前的非洲,具体是在埃塞俄比亚中部。“露茜”是考古学家给她起的名字。这位人类的祖奶奶“露茜”并不是孤独的,因为在五十万年后,她有了一批邻居。这帮邻居男女老幼都有,合计十三口子,游荡在肯尼亚地区,如今变成好几百块散碎的骨头,被考古学者挖了出来。此外,还有一些落单的“前辈”们,独自游荡非洲,不知是野兽吃了他们,还是他们吃了野兽,总之他们的骨头都不全,有的只有脑袋,或是零星的大腿,东一块,西一块,撒丢在非洲大陆上。

这些三百万年前最早的人类代表,浪迹江湖,埋骨非洲,开启了旧石器时代的曙光。于是人们有理由暂时相信,非洲是地球人的故乡。

而我们中国这里,尽管非常恼怒,却怎么也挖不出三百万年前的古人遗骸。就算是非常使劲地挖,也只挖到了两颗人牙,算是最早的了,生活在一百七十万年前(也有人认为是七十万年前),而且也不是现代中国人的始祖(因为他随后灭绝了),地点在云南元谋县。这两颗人牙的主人,不但会使用打制的石器,还会用火烤肉骨头吃,因为附近有火烤骨头的遗迹,是他的正餐(不过不应该是人工火)。从牙齿上判断,他已经能够直立行走了(不知道怎么判断出的,Faint!)。总之这个相貌堂堂,大脑发达的吃烤肉的家伙,火光曾经照亮他的山洞,终于又被时间的风吹得无影无踪,如今只剩下了两颗门牙,愣愣地放在博物馆里瞪着空气。

接着,陕西省南部的蓝田县,也找到了“蓝田人”,是一小块脑壳和三颗牙齿,存在于五六十万年前,跟三门马、大熊猫、东方剑齿象、剑齿虎、中国 等可爱而古怪的动物生活在一起。

随着年代逼近,骨头越来越多:五十万年前的“北京周口店人”则一共有四十多口子、上百块骨头。男的身高1.62米,女的1.52米。他们用火和棒子武装了自己,跟这山洞的原住民——一群激烈的鬣狗,进行了长达数万年的争夺居住权的战斗。鬣狗反复多次占据了这个山洞。后来洪水淹没了这帮“北京人”的洞,住在他们楼上的“山顶洞人”则幸免于难。山顶洞人一共是八个人,住在该山峰的顶段,他们八个像大学生那样合住一个寝室(洞里),但他们只有三个人头,另外五个人头不知道去哪玩了。

这八个人最大的特色是臭美,喜欢拿动物骨头做成的针缝制衣服,至于用的线,则是动物韧带和葛麻纤维,衣料是鹿、狐狸、野兔、羚羊的皮。他们脖子上还挂着海贝。海贝是从几百里外的海边弄来的,希奇难得,穿成一串,挂在手腕上,跟手表一样值钱。他们脑袋上插着鸟的骨头、鱼的骨头,并且他们还使用了坟墓,这也是一种创举,时间是在两万年前。他们的脑容量已经跟现代人一样了,难怪这样懂得臭美。但是平时很少唱歌,因为声带尚未进化好,声音嘶哑,唱声大了会招来狼。

这时人类的数量还是没有大野兽多。随处可以看见巨型野兽在漫游。剑齿象、犀牛、野猪、虎和狼陪伴着我们的祖先。我们的祖先和它们互相交换着肉吃。这些猛兽也住在山洞里。有时候,我们在它们的山洞里发现我们人的骨头,就像我们人的山洞里也会发现它们的骨头一样。当运气好的时候,祖先们获得胜利,对它们进行敲骨吸髓的处理和报复,并且把它们的骨头垫在石头上边拿另一块石头猛砸,砸出古代的针、吸管、鱼钩、勺子、笛子、梭子。

在这两万多年前的“山顶洞人”时代,人类已相当进步,除了会砸击石器,缝制衣服,还发明了伟大绝伦的弓箭,这是当时的远程导弹。当时祖先们看见乌鸦歇在柘树上,把树枝深深地压弯了。等乌鸦一飞起,树枝猛烈反弹,打得乌鸦呱呱直叫。这个原理帮助人们发明了弓。最初的弓是用来发射石丸的,后来把“削尖的木棒”(矛)做小,安装上去发射,就是箭(最早的弓箭出土于山西朔县峙峪,二万八千年前)。

所有上述这些可爱的古人,如今都死了。活着的时候,他们使用过石斧、弓箭和削尖了的木棒,但不会种粮食,逍遥于单纯而美好的石器时代。有三分之一的人高高兴兴地活过了二十出头才死,其余只活到十五。

到了一万年前,人们又掌握了取火技术,就是传说中“燧人氏’’的拿手好戏:他把木头打一个洞,用木棍插入洞内,双手拿住,来回旋转木棍,火就出来了。木棍粗细以直径一厘米为佳。太粗了不易起火,大细了易断。这是燧人氏反复试验得到的专利数据。钻木时候需要发挥连续作战精神,直到手搓得起泡。有些懒蛋于是拿弓弦缠在木棍上,一拉弓弦,木棍就转上好几圈,省劲儿效率高。人类很多发明创造都是由懒汉的手实现的。有时候人们也“以珠取火”,就是用珠子对着阳光聚焦,凸形冰块也行,火就在焦点处诞生了。

一万年前的人工火苗,像一朵红色的小花,与柴草一起劈劈啪啪地闹腾起来了。火可以化掉食物腥臊,少闹肠胃病,有利健康,延长人寿。燧人氏因为用火有功,成为中国远古三皇之第一。但是钻火很麻烦,在饿急眼的时候,人还是直接拿生的吃。所以,即使在燧人氏时代人们仍然吃半生不熟的东西,譬如熏肉。熏肉就是把兽肉或鱼用文火烘干,加木渣、松叶于火上,使烟味带香,熏制而成,不容易放坏。这种东西现在还有,就是四川人的牛肉干和东洋的金华火腿,很有古代遗风。还一种吃法叫“石板烧”,把石板架在火堆上,野兽放在石板上边烧,类似现在的“铁板牛肉”。

燧人氏吃饱喝足,又捏了泥巴,在火上“烧”出陶器来。陶器是燧人氏时代一大历史进步,当时的陶器甚至保存至今,在河北省徐水出土了一万多年前的文明碎片。当时的人们信手就可以把陶罐灌上水,架在燧人氏的火上煮肉吃。这比石板烧方便多了。。

总之,倘使没有陶器,吃东西就极麻烦。有了陶器,做饭变得轻松如意,随要随得(像微波炉那么方便了)。而且陶罐第一次可以把水煮得沸腾,吃熟食才真正流行,可以给人增寿两年,对于人脑的发育也功莫大焉。

脑子一发育,苦恼就来了,燧人氏时代的人们开始思索自身的来源。“最初的人是从哪里来的?”燧人氏时代的哲学家们在吃饱了羊排以后,抱着羊骨头望着天空自问。

“人是从蛋里孵出来的。”——旁边吃了煮鸟蛋的伙伴回答。

“人是从树上生出来的。”——掏鸟蛋的说。

“人是从月亮上掉下来的。”一位疯子说。

“要我说啊,人是女娲姐姐抟土捏成的!”发出这个豪言壮语的人,手里正捧着一个湿乎乎的泥罐子准备去放在火上烧。这个高明的论断很快成为最权威的学说,在黄河上下流行。

与此同时,亚洲大陆另一侧的两河流域,以及欧洲的地中海沿岸,非洲的埃及地区,也有人都不约而同地抱着泥罐子宣称:人类是用泥土粘成的,是普罗米休斯、耶和华用泥土塑造了人。时代真是不同了,一万年前燧人氏时代的先民从制陶捏泥的工艺上领会出了人类的起源,并且开始在陶器上刻刻画画,弄出好些文字的雏形。文明的曙光已探出了地平线。而这一时刻,距离今天,还有一万年。

当时人想的东西,我们不应该嘲笑,这毕竟说明他们已经开始用脑子了。不过,脑子也许对他们来讲还属新生事物,使用起来很不顺手,所以才创造出了更多的叫人哭笑不得的伟大神话。

“到底女娲姐姐是怎么抟土造人的呢?”一万年前的哲学家们坐在洞前继续思考。

P2-6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青铜时代的蕨类战争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潇水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万卷出版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807593720
开本 32开
页数 28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58
出版时间 2009-01-01
首版时间 2009-01-01
印刷时间 2009-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6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9
印次 1
出版地 辽宁
213
150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20:4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