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像老板那样工作(职业化员工优秀培训读本)
内容
编辑推荐

对于老板来说,工作就是一种信仰。为了工作,在所不惜。

如果每一个员工都像老板那样,像忠诚于心中的信仰一样忠诚于工作,企业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没有过不了的难关。

如果每一个员工都像老板那样,用激情工作,那么,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职场精英,企业也将成为品牌企业。

内容推荐

工作体现生命的价值,岗位业绩最大化,生命价值才能最大化。

职场精英最大的爱好是工作,最大的习惯是敬业。

像老板一样关心公司,才会得到老板的关照。

像老板一样工作,才会拥有老板一样的生活。

目录

职业宣言

序言 职业长青“四部曲”

A 定位标杆:老板是怎样工作的

 工作改变命运

 把工作当作第一份事业

 用激情来工作

 困难就是机会,勇敢站起来

 为理想而工作

B 重塑心态:把自己当作老板

 像老板一样热爱公司

 工作体现生命的价值

 你是岗位的主人,责任就是荣誉

 高标准要求自己

 问题总得解决,绝不拖延

C 卓越行动:像老板一样工作

 工作是人生最大的兴趣

 让敬业成为一种习惯

 寻找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至高境界:视工作为休息

 把公司的事情当作自己的事情

D 职场历练:与企业共命运

 企业是一艘没有乘客的船

 珍惜你现在的工作机会

 珍惜老板的批评

 与老板“共苦”,才有机会“同甘”

 忠诚是第一职业品质

 职场巅峰人物的10项修炼

后记 不要看不起老板

试读章节

你为什么工作?这个问题值得每一个人认真思索。

老板和员工在工作目的上有一个重大的区别:老板工作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命运,绝大多数员工工作的目的却是为了改善生活。

只有像老板那样志存高远的员工,才能够成为社会的精英,为社会创造财富,也改变自己的命运。

如果说工作的目的,我认为有三个层次:

最低的层次是养家糊口。处于最低层次的人往往得过且过,丝毫没有敬业精神可言,面临多做点、少做点的选择时,他们宁可选择少做点。

处于中间层次的人比较勤奋,他们每天都在计算着薪水,如果多做一点能够多拿钱,他们会选择多做一点;如果拿不到更多的钱,他们通常拒绝多做。他们的目标是通过工作改善生活。

处于最高层次的人异常勤奋,他们不计报酬,结果报酬却很丰富。他们全身心投入工作,他们的目标不仅仅是改善生活,而是想通过工作来改变命运。他们当然也不忽视薪水,但他们更看重工作所带来的学习和成长的机会,他们一边学习,一边在规划着自己的未来。

员工通常是处于前两个层次,老板总是处于最高层次。在成为老板之前,他们是在为改变命运而工作,在成为老板之后,他们仍然在通过工作改变自己的命运,也改变企业的命运和员工的命运。

1910年,松下幸之助到樱花水泥公司做临时搬运工。他虽然年轻,但不强壮,在尘土飞扬的水泥厂干这种苦力活非常吃力,一天下来,浑身像散了架,鼻子眼睛都是灰尘。常人根本不可能拿这种工作和改变命运扯在一起,几乎所有做这种工作的人,都是生活所迫,他们的目的就是挣钱度日。但松下幸之助却把这项工作当做了解工人、学习如何与工人相处、学习如何管理工人的途径,这为他日后走上管理岗位积累了相当重要的经验。因此,即使是做一名搬运工,松下幸之助也表现出了超乎常人的勤奋和敬业。

在松下幸之助做老板的几十年里,他依然是异常勤奋地工作着。这个时候,他要改变的,已经是整个松下团队的命运。

改变命运,是远远高于改变生活的目标。因为有了这么一个高远的目标,他们才会竭尽全力,才会永不放弃、永不停止,才会追求新的目标,才会目光长远,才会高调做人低调做事……可以这样说,老板们取得的一切成功甚至创造的所有奇迹,都源于心中那个坚定的信念,那就是“一定要改变命运”!史玉柱就是一个著名的例子。巨人倒下之时,如果仅仅从改变生活角度来说,史玉柱已经改变了,他仍然生活得很好。但是,他不满足于改变自己个人的生活,他心中始终有一个让巨人回来的理想。巨人在他的努力下,终于又回来了,而且比老巨人更具活力。

很多人从踏上工作岗位那天起,就把自己归入了“不幸”的行列,几十年下来,他们的命运没有改变,甚至越来越糟糕。

他们是怎样把自己归入“不幸”的呢?当他们走出校门,有了一份工作时,他们的目标不过是靠这份工作挣取生活费而已,所谓的长远目标也不过是“存点钱”、“安个家”什么的。他们没去想,也不敢去想自己还可以作出更大的业绩来。

刚大学毕业时,我在一家国有企业作会计工作。我所在部门有二十多个人,其中两个也是大学刚毕业和我同时到企业的。说真的,那个部门和其他部门一样,没有一点点朝气,人们早上到厂里报到,十点左右,办公室就没多少人了:有家的人去菜市场买菜,然后回家做饭去了,没家的人则溜出去玩了,直到下午三四点钟,大家才陆续回来,回来等五点半的下班时间。

刚开始时,我工作很努力,可很快就有人提醒我:“在这样的企业,努力和不努力是一样的。工资是按工龄往上涨的,多呆一年就多几块钱,干好干差一个样儿。”

听了这样的话,我很受打击。再加上看到一些老同事为了工资少算了一两元钱而吵闹半天,实在觉得悲哀。好在这个时候,我同学的父亲的一席话让我豁然开朗,他对我说:“未来中国需要一大批高素质的财务人员,如果你在掌握本国财务知识的同时,掌握一些国际财务知识,将会很受欢迎。”

那时候的人们,都是在一个单位一呆好多年。我虽然看不到学好国际财务知识在自己所在单位有什么用处,但还是决定认真学习。于是,我没有理会同事好心的“提醒”,仍然努力工作,把工作当学习,很快就熟悉了全部的财务核算与管理流程,同时,我参加了注册会计师考试,成为中国较早通过考试取得注册会计师资格的人。三年后,我成了那个企业有史以来第一个主动辞职的人,然后来到成都进入了一家外资企业。

如今,十几年过去了。我通过努力工作,获取了较高的报酬,我的命运也得到了改变。可我当初所在企业的同事们如何呢?2007年,我曾经回去过一次,和我同时毕业到厂的两名会计人员还在那里,依然是普通职工,每月不到五百元薪水,一家人生活都成问题,而曾经好意提醒我不要努力的那位同事,早已经下岗。回过头去想想,我的这些同事们,其实就是主动把自己归人“不幸”的人。

目前,我在一家大型企业工作。很多人羡慕我收入高,说我一个月的收入,顶他们好几年。可他们却不知道我是在怎样努力地工作。我一个星期最多休息半天,我每天工作到晚上八九点钟甚至更晚,我一天二十四小时开着手机,为的是不漏掉任何一个与工作有关的电话。正是由于我这样努力地工作,我成了老板不可或缺的助手。我的工作目标,就是要改变命运,而不仅仅是为了改善生活。

每当我把改变命运与改变生活两种不同的目标拿来对比时,我就会想起关于麦当劳的那个著名案例。

1937年,雷·克洛开始就业,担任一家销售混乳机的公司的小主管。十多年里,他的事业平平淡淡。1954年,加利福尼亚的一家小餐厅一下子买了他8台机器。从来没有人一次性买这么多机器,克洛决定登门看看。那是一家专做牛肉饼的小餐厅,老板是麦当劳兄弟:马克和狄克。当克洛到了兄弟俩的店里时,他马上意识到兄弟俩已经踩在一座金矿上,因为客人为了买到一张牛肉饼不惜排长队等候。

克洛马上建议麦当劳兄弟开分店,兄弟俩的回答让克洛发现他们属于典型的“工作改变生活”的人。狄克摇着头,指着附近的小山说:“看到上面那幢房子了吗?那是我的家,我喜欢那里。如果我开了分店,我就没有更多的时间待在家里休息了!”

克洛却是典型的“工作改变命运”的人,他请求兄弟俩让他去开分店,利润的5%归兄弟俩。兄弟俩同意了。于是,1955年4月,克洛的第一家麦当劳店在芝加哥开张。到1960年,他开了280家分店。1961年,克洛从麦当劳兄弟手中以270万元买下名号、商标、版权和配方。麦当劳兄弟拿着这笔对他们来说已经相当丰厚的巨款退出了历史舞台。

后来,成为麦当劳董事长的克洛提出了麦当劳的用人标准:“我们需要的,是把全部力量投入到工作中的人,如果他的野心仅仅是养家糊口,过得安适悠闲,麦当劳不需要他。”正是在这样的用人理念指引下,麦当劳在世界各地造就了无数富翁。

P3-8

序言

我热爱公司。

我热爱工作。

我热爱团队。

我忠诚于我的选择。

工作就是我的信仰,我愿意为工作付出终生!

我富有责任心,我勇敢地承担责任。

我为成功寻找方法,绝不为失败寻找借口。

我是企业的主人,我愉快地工作和生活,以愉悦的心情感染身边每一个人。

我懂得感恩,感谢老板,感谢上司,感谢同事……感谢世界有你、有我,还有他!

我满怀理想而又脚踏实地,紧跟时代步伐而不冒进,把握现在而不固步自封。

我满怀激情,渴望挑战和机会,我拒绝平淡和安稳。

我主动担起时代的使命,绝不消极等待历史对我的摊派。

我不会甘愿作一个普通人,我要成为不寻常的人。

我勇往直前,无论面对多么巨大的困难都绝不退缩!

工作是美丽的,工作是幸福的,工作更是神圣的!

我一直在努力,我还将继续努力,我一定要成功,我一定能够成功!

我相信天道酬勤。

我相信有志者事竞成。

我相信拥有双手、智慧和爱,就可以创造美好的未来!

2008年11月8日夜写于成都清水河畔

后记

不管在哪个企业里,也不管这个企业的老板多么杰出,总会有那么一些员工看不起老板。

“老板不过就那样子!”

“如果我是老板,我肯定比他干得好!”

“老板太没文化!”

“简直就是一个暴发户,素质低!”

而且,员工们在一起,谈起老板的不足来,每一个人都可以列举一大堆堪称笑料的老板“轶闻”。

我刚刚参加工作那阵子,二十出头,心高气傲,把谁都不放在眼里。那时,老板在我心中的形象是:有钱,没修养,没文化,没理想,吃喝嫖赌,奸诈。我对老板成功的理解是:胆子大,敢于打法律的擦边球,钻法律的空子,甚至非法占有社会的和国家的资源或信息。总之,老板在我心目中的形象真是糟糕透顶。

随着我在不同企业工作,随着我的职位升迁,随着与老板接触更多,也随着自己尝试了做老板之后,我才发现,老板之所以成为老板,老板之所以比一般人有钱,并不只是胆子大,他们也并不是除了有钱之外一无所有。

作为普通人,你可能拥有很多方面的才华,但因为没有某一方面的才华特别突出,结果一生一世普普通通。作为老板,可能在很多方面都欠缺,但他总有某些或某一个方面超乎常人,结果他成为杰出的商业人士。

9年前,我在一家企业工作,老板是一个被传为笑话的人物,我本人还曾以他为素材写过一本小说,专门讲述他的笑料。

他没文化,他写的“人力资源部”是“人力支援部”,他的解释是:“人不够,需要支援啊!”他偏执,有一次在北京的大街上,突然想知道路边一棵树是什么树,在那里站了半个多小时,一个一个拦人问。他迷信,公司所有文件资料,不得出现“第4条”、“第4页”之类带“4”的数字,如果有,一定要用英文代替;他不喜欢“7”,说“7”是“倒拐”(四川方言,即曲折,转弯的意思),事业应该一帆风顺,怎么能倒拐呢?因此,他37岁时,说自己只有36岁。他苛刻,几十页的材料,如果某一个标点符号用得不恰当,他都会大发雷霆。他虚荣,他在一栋写字楼上租了几间办公室,却硬要在大楼外挂上几个超大的字,写的是他的公司名称,为的是让外人误以为这栋楼都是他的。他无赖,承诺了给人家多少工资,却又巧立名目扣回去,还到处说某某工资太高了,他不盯紧点晚上会睡不着觉。

那个时候,我们同事只要坐到一起,就要摆谈他的笑料,一聊就是几小时。直到多年之后,同事相遇,也会聊上几小时,并不断在旧笑料之上充实新笑料。

可是,我们都不得不承认,这么糟糕的一位老板却很成功。在我离开那家公司之后,我又回头去分析那位老板时,我发现他有一个超乎常人的地方:坚韧不拔。记得有好多次,我陪他去与客户谈业务,不管客户怎么冷落他,甚至嘲笑他,他都笑脸以对,直到把对方“缠”得受不了而答应他为止。我们那时还需要各级政府的支持,在求得支持方面,老板也很有毅力,有一回为了拿到一个批文,他亲自到某领导府前蹲守一个月,最后通过若干次下跪把一个根本不可能拿到手的政府批文拿到手了。

我相信,很多人包括我自己,在面临他所面临的冷落或嘲笑时,不怒不可遏,也会逃之天天。他这一优点,常常被人看做“脸皮厚”。脸皮厚又怎样呢?为了事业成功,不顾荣辱,有几人做得到呢?只要“厚”得超乎常人,就很难得了。

我还与另外一位常被员工嘲笑的老板相处过好几年。

这位老板是农民出身,基本没读过什么书。但他却总爱附庸风雅,常常抄一些名人名言背下来,在人多的场合就摇头晃脑地背出来,并说是自己创作的;他也爱谈论中外名著,可他口中说的“名著”,经常连名字都说错了,在他口中听到“水浒传”你一定不要意外。

他全身上下的毛病简直让人无法忍受。比如不管多少人在场,都很响亮地放屁,而且为了放得顺畅,他还要夸张地抬起一半屁股。比如,在与人聚餐时剪指甲,经常让剪下的指甲溅落菜碗里。比如,当着众人面挖鼻孔,甚至在酒会上面边喝酒边挖,鼻孑L挖完了,如果觉得不过瘾,还会掏耳朵。更经典的是,他拿领带当纸巾!

至于管理,拿他下属的话来说:“简直是乱来”。他的管理被称为“三个一工程”:一个是发脾气,动不动就开会大骂几小时;一个是罚款,不问青红皂白,一听到事情就开罚单;一个是见人就封官,只要一觉得某个人不错,也不管他是学什么的,有什么专长,就想当然封一个官,最典型的例子是把一个小工人封做培训部经理,原因是某天晚上,他发现这个小工人喊口号喊得特别响亮。

你也许会说,这样的老板,一定不可能成功。可事实上,这位老板非常成功,他的企业在行业中是一流的。

原因在于,他有两个超乎常人的地方:

一个是把握市场机会的能力。在别人认为该减产时,他却大规模修建工厂;在别人认为该大规模建工厂时,他却压缩产量;在别人大举进攻城市市场时,他却一头扎进农村市场,而当别人来抢占农村市场时,他却大举进攻城市。他总是把别人认为不是机会的东西变成了机会,把别人眼中的“鸡肋”转化为“鸡腿”。

二是前瞻意识。站在今天,他可以看清楚5年后甚至10年后行业是什么样子。他的五年规划一旦出台,总是匪夷所思,遭到一致反对,可事后证明,正确的人总是只有他一个,因为他所预测的未来就是真正的未来。因为他看得远,当别人还在摸着石头过河时,他已经驾着快艇在冲刺,而当别人冲刺时,他已经转到新的行业去了。他在很多行业都做得很成功,比如矿业、地产、金融、饮料,而且在每一个行业里,他都是在微利时代到来之时就全身而退了,拿着大把的现金又扎入了新的行业。

这位老板的成功,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我曾经这样写道:“一个人要成功,能力不需要面面俱到,但一定要在至少某一个方面超乎一般人。”

中国第一代企业家,常常是经济学家们不屑一顾的。他们在谈到第一代企业家的成功原因时,常常一言以蔽之:“胆子大”。其实,这种胆大,是非常值得肯定的。在那个时候,企业家最重要的品质就是胆大,其他品质相对而言并不重要。如果绝大多数人都畏首畏尾时,极少一部分人胆子大,冲上去抓住机会就成功了。那时的企业家,可以在很多方面比常人差,但在胆量方面,却一定要超乎常人。

老板也是凡夫俗子,而且总是生活在众多员工的关注当中。他的缺点总是被暴露无遗,并被好事的员工不断放大,甚至被添油加醋。而事实上,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许许多多的缺点,只不过关注我们的人太少,我们的缺点总是被忽略进而被原谅。

再就是距离产生美感。员工们天天和自己的老板接触,觉得自己老板这也是缺点那也是缺点,形象总是无法像比尔·盖茨那么高大,不像张瑞敏那么传奇,没有牛根生那么光鲜。可如果你天天和比尔·盖茨、张瑞敏、牛根生们生活在一起,你也会觉得“他们也是人,不是神”。

可悲的是,我们很荣幸地和老板一样有着这样那样的缺点,却没有老板那样在某些或某一方面超乎常人的优点。这就注定了我们是普通人,只能做员工而做不成老板。

不要看不起老板,而应该向老板学习。

只有认真学习老板,你自己将来才可能做老板,或者拥有老板那样的高品质生活。  只有认真学习老板,你才可能像老板那样工作,进而实现人生价值。

学习必须是心甘情愿的,而要心甘情愿学习老板,就要从内心深处认识到老板的高明之处。如果你老是觉得老板都不如你,你又怎么愿意去向他学习呢?

要想认识到老板的高明,就要认识到:老板身上的缺点大家都有,老板超乎常人的优点,却是大家都不具备的。

老板不应该是完人,只要有某些或某一方面超乎常人,他就能够成功了。

我们应该放大老板超乎常人的方面,并认真去研究、剖析进而学到自己身上来。对于老板的缺点,大可不必太去在意,因为你怎么在意,老板还是比你高明。

不要拿老板的短处来比你的长处,因为你的长处实际上很多人都具备——基本上只能算平庸,而应当拿老板的长处来对比自己的短处,看看自己的差距在哪里。

正如作家在写作方面超乎常人,至于他会不会和小贩讨价还价并不重要;钢琴家在弹钢琴方面超乎常人,至于他经常赶不上火车或者忘掉航班时间并不重要;企业CEO在识别人才和用人方面超乎常人,至于他会不会亲自做好某些事情并不重要……理解了我的用意,你也许就找到了成就卓越人生的途径:努力让自己在至少某一方面超乎常人!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像老板那样工作(职业化员工优秀培训读本)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邱庆剑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111258049
开本 32开
页数 16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87
出版时间 2009-01-01
首版时间 2009-01-01
印刷时间 2009-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图书小类
重量 0.27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848.4-49
丛书名
印张 5.8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5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12:1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