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歆语诸国胜览(第3卷)
内容
编辑推荐

随着对外开外的日益加深,中国人与外国友人的接触与交往也日渐频繁。在与外国人的交流过程中,能展现出对外国语言有基本的认知,对外国历史文化有相当的了解,或许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与之交流。

本书为《歆语诸国胜览》第三卷,分上、下两编。与前两卷一样,本卷以语种为线索,按地理排列,从“语言概况”、“国情咨文”、“文史辑萃”、“名物掌故”四个方面,展示对象国历史文化的精粹。本卷正文共收录巴基斯坦、菲律宾、韩国、尼日利亚、塔吉克斯坦、坦桑尼亚、伊朗、印度、丹麦、俄罗斯、法国、芬兰、荷兰、克罗地亚、塞尔维亚15个国家,另有两个英语国家美国和加拿大作为附录也收入本卷。

内容推荐

本书为《歆语诸国胜览》第三卷,分上、下两编。与前两卷一样,本卷以语种为线索,按地理排列,从“语言概况”、“国情咨文”、“文史辑萃”、“名物掌故”四个方面,展示对象国历史文化的精粹。本卷正文共收录巴基斯坦、菲律宾、韩国、尼日利亚、塔吉克斯坦、坦桑尼亚、伊朗、印度、丹麦、俄罗斯、法国、芬兰、荷兰、克罗地亚、塞尔维亚15个国家,另有两个英语国家美国和加拿大作为附录也收入本卷。

目录

上编 亚非

 巴基斯坦

 菲律宾

 韩国

 尼日利亚

 塔吉克斯坦

 坦桑尼亚

 伊朗

 印度

下编 欧洲

 丹麦

 俄罗斯

 法国

 芬兰

 荷兰

 克罗地亚

 塞尔维亚

 附录:美国

 加拿大

参考文献

后记

试读章节

(一)历史沿革

公元8世纪,扎格哈瓦游牧部落在乍得湖周围建立卡奈姆一博尔努帝国。14—16世纪,桑海帝国盛极一时。1472年葡萄牙入侵。16世纪中叶英国入侵。于1914年正式沦为英国殖民地,称“尼日利亚殖民地和保护国”。英国于1947年批准尼日利亚新宪法,联邦政府成立。尼日利亚联邦于1954年取得内部自治权。1960年10月1日宣布独立,并成为英联邦成员国。1963年10月1日成立尼日利亚联邦共和国。独立后多次发生军事政变,军人长期执政。以阿巴查为首的军政府于1993年11月接管政权,组成临时领导委员会和联邦执行委员会行使国家权力。1998年6月8日阿巴查猝死,9日国家元首兼武装部队总司令由国防参谋长阿布巴卡尔接任,确定1999年5月29日向民选政府交权。在1999年2月举行的总统选举中,人民民主党候选人、前国家元首奥巴桑乔当选,并于5月29日就职。2007年4月,执政党人民民主党候选人亚拉杜瓦当选国家总统,同年5月宣誓就职。

(二)人文风情

豪萨族的婚礼非常有特点。先入洞房再举行婚礼是豪萨人的传统。根据习俗,父母做主儿女的婚姻大事,特别是第一个孩子的婚事,但是在举行婚礼时,父母不仅不能操办,反而要回避。婚礼通常都由儿女的伯父、叔父或舅父全权代理操办。一般情况下,阿訇主持婚礼仪式,参加人包括新郎和新娘家的代表、证婚人以及重要客人。婚礼只能邀请男客人参加,女客人在婚礼以后才跟新娘见面,而新郎、新娘是不能在婚礼上露面的。豪萨人的婚礼都在早晨七点左右举行,这是穆斯林做第二次功课的时问。在举行婚礼的时候,按照宗教的要求阿訇进行祈祷,然后宣布婚礼开始。这时,新郎家的全权代表向新娘家的全权代表提出求婚要求,新娘家的全权代表提出条件,阿訇于男方同意并做出承诺后,宣布男女双方正式结婚。这一仪式结束后,新郎、新娘家便要分别举行庆祝活动3天至一周,然后才是新娘过门。

莎罗节又称“棒打节”,是一个很有特色的富拉民族人的传统节日。参与“棒打”仪式意味着他们已经成人,所以,莎罗节可以算是富拉尼人的成人礼,也是青年人选择结婚对象的大好时机。每年举行一次,大多选择在水草丰茂的雨季举行,因为只有在这个季节,作为游牧民的他们才可能在一个比较固定的地区放牧,容易聚集。当天,这些富拉尼青年穿着艳丽的民族服装,佩戴着耳环和手镯,腰间系着一根宽布腰带,腿上缚着响铃。当几百人甚至上千人围成圆圈时,男青年们便上身赤裸,涂上油,带根放牧时必备的牧羊棒,一个个走入场地。

这种用柳条一样的树枝做成的牧羊棒,笔直而光滑,十分结实。此时,主持人宣布棒打比赛开始,人们发出震耳欲聋的欢呼声,女人们则发出尖利的卷舌颤音,以示欢庆。欢呼声平息后,主持人叫出一个男青年的名字,被叫的人立即应声而出,跳到圈子中央,有力地挥舞双臂,嘴里不停地喊叫,同时向周围的人群摆出肌肉发达、浑身是劲的姿势,炫耀自己发达的前胸、双臂。然后,出场的男青年随便挑选一位席地而坐的人,请他上场,并大喝一声“来吧!”此时,圈中走出的人便开始使劲地抽打,而前者只可挨打,不可还手,打得再痛,也得装成若无其事的样子,不能表现出畏惧或害怕,嘴巴里则不停地喊出“再狠一点”、“来吧,小意思”之类的话。周围的群众则呼喊不断,有鼓励他的,有发出尖叫的,也有捂眼睛的。打累后,后者退出场地,如果男青年丝毫不畏惧并且状况良好,则会换上另一个人上来继续抽打他,直到大家认为这个青年够男人、够勇敢。此时身上已经血迹斑斑的这个男青年经受了考验,可是他的情绪却亢奋得像斗红了眼的公鸡。这种仪式标志着通过考验的男青年们已经成人,他们从此成为围观的姑娘们追逐的对象。莎罗节是一个相当残酷的节日,有的人当场被打得血肉模糊,打死人的现象时有发生,但在富拉尼人看来,棒打可以帮助本民族青年培养坚毅、勇敢及临危不惧的精神。

阿尔贡古的捕鱼节也非常有名,这一节日最早可以追溯到16世纪。每年2月左右,身背鱼篓的男人和孩子们来到河里,还有人打着鼓,划着独木舟,把鱼群驱赶到浅水滩涂一带。人们争先恐后去捕鱼,水中有尼日尔河气球鱼、鲈鱼等。伴着阵阵鼓声,上万名参赛者冲入浑浊的溪水里。他们分成两组,一组拿着手网,另一组则拿着葫芦,寻找着水里的大鱼。水面被棕色和白色的网子拍打着,像无数巨大的上下翻飞的蝴蝶。人们跳进河里,用手抓鱼或者收紧网,努力去捉最大的鱼,谁捉到了,谁就是胜者。据说,获胜者将被奖励一辆小面包车和15万奈拉,并获得尼日利亚第一捕鱼能手的称号。尼日利亚为期3天的传统体育盛会,重要内容之一就是捕鱼节,政府希望将其经营成为特色的旅游卖点。除了捕鱼,还有如钓鱼、游泳、猎鸭等水上活动,之后人们烤羊肉串,吃炸鸡、生拌青菜、熏鱼、西红柿辣肉汤,其间欢声笑语不断。

(三)文化艺术

尼曰利亚有其独特魅力的音乐、戏剧、美术、舞蹈、面具等。

尼日利亚音乐分为流行音乐、新艺术音乐以及传统音乐。流行音乐中,“朱朱乐”与“海来伏乐”非常有名,“朱朱”这个词的来源尚不清楚,但人们普遍认为它与吟游歌手的传统有很大关系,很可能是为了娱乐饮客而在酒馆里发展起来的。“朱朱”本身是一种单膜木框的六角形鼓的名称,小金属片(一般使用酒瓶盖)嵌在每个框沿,很像中国新疆地区的小手鼓。另一种流行乐形式刚好相反,它是借助非洲富有鲜明特色的音乐元素来丰富西方音乐的形式,被称为“海来伏乐”。

在尼日利亚,戏剧拥有较高地位,是深受大众欢迎的艺术品种之一。当代戏剧已经发展了近60年。当代戏剧先驱奥贡德先生于1944年建立的“奥贡德剧团”,宣告着尼日利亚当代戏剧的诞生。除了奥贡德以外,尼日利亚剧坛上的佼佼者还有杜罗·拉迪波、罗提米、沃勒·索因卡、鲍德·索万德等。其中,沃勒·索因卡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主要作品有《沼泽地的居民》、《森林之舞》、《雄狮与宝石》、《死亡与国王的侍从》、《路》、《疯子和专家》等。尼日利亚戏剧大都非常重视思想性,有很多时政剧都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息息相关。

尼日利亚的美术实力在整个非洲名列前茅,主要体现在众多优秀人才的出现。他们大都技艺纯熟,思想开放,接受了西方和传统两方面的艺术营养,体现在画作中即是与国际对接,又具有浓郁的本土风格特色。

有着十分强烈的节奏效果的尼日利亚舞蹈,完全是一种情绪高涨到极限时的肢体宣泄,舞蹈形式热烈奔放而夸张。在舞蹈动作中,你可以辨认出哪些动作代表耕作,哪些代表摇橹捕鱼,哪些动作代表收获,哪些代表摘取果实。虽然演变了千百年,动作的装饰性和艺术性已大大超过模仿性和实用性,农耕文化的遗痕仍清晰可辨。尼日利亚舞蹈的主要成分是民间舞,反映的内容非常丰富,它们动作豪放、节奏强烈、民族色彩浓郁,代表性的民间舞有:《斯旺盖舞》、《阿杰舞》、《柯罗索舞》等。

尼日利亚面具艺术不仅仅指面具,而是同时包含了与面具相关的所有其他装饰领域的内容,如服装、化妆、饰物、道具等。曾扮演过仪式性和功能性角色的面具艺术,可以说,是尼日利亚先民们在实际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伙伴。尼日利亚面具,既有盔式,也有面式。盔式则是指套在头部的,面式是指戴在面部前面的面具。生活中的常见物品大都是制作这些面具的材料,如木料、葫芦、金属、石料、皮材、动物头角、椰壳等。由于面具极高的象征意义,许多民族中视之为极其神圣的物品,人们对其顶礼膜拜,敬畏有加。

三大古代文化形成于尼曰利亚这片土地上:伊费文化、贝宁文化和诺克文化,它们在整个非洲的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伊费文化,伊费城,位于尼日利亚西南部,自古就被誉为“圣城”,被当地人们视为精神家园。时至今日,它仍被视为约鲁巴大地上的精神首都。这是因为在尼日利亚的古代神话中该城是世界的中心。人们相信,上天为了创造人类而降临人世的地点,就在伊费城。约公元10世纪,一套完善的宗教祭拜体系及相关仪式在伊费城形成,宗教活动、宗教艺术得到极大发展,相继诞生了一批精湛的艺术杰作,它们是由陶土、青铜和黄铜等材质制作成的人像和动物雕像等。这些艺术形成被统称为“伊费文化”。伊费文化讲求精细逼真的手法,尽量贴近真实生活,其成熟的现实主义手法,让人立即联想到古希腊的精美雕塑。于是,伊费文化获得了与古希腊艺术相同的艺术地位,伊费城被称为“黑色的雅典”。

贝宁文化,兴盛于公元10世纪的贝宁古王国,存在时问长达800年,大概位于今天的尼日利亚和贝宁境内,是非洲黑人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它在非洲乃至人类文明史上有着重要地位。贝宁文化与非洲诺克文化、伊费文化一脉相承,举世闻名。贝宁艺术表现的都是国王们在王宫里的生活以及他们的辉煌业绩,因而又被称为“贝宁宫廷艺术”。贝宁王国的青铜和象牙雕刻品造型优美,栩栩如生,真实记录了贝宁古代社会生活,是贝宁文化的代表。

诺克文化,1943年,一位英国牛津大学的人类和考古学家,名叫伯恩纳德·法哥,供职于当时的英属尼日利亚政府。当时,西方殖民者正十分猖獗地掠夺性开采非洲矿产资源,而一些深埋于地下的史前赤陶艺术品,在这些开采活动中被相继挖掘出来。法哥对这些史前艺术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成为第一个接触并鉴定这些艺术品的西方学者。由于第一个赤陶艺术品在尼日利亚北部诺克一带的扎巴村锡矿中发现,故法哥将这些艺术品统称为“诺克文化”。经过考古研究和鉴定,诺克文化产生的年代约在公元前500—公元200年,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具有相当高的史学价值。诺克文化以泥塑头像为主体。这些立体的头像作品,眼睛部位大都呈倒三角形,圆目怒张,给人以双目瞪视的强烈感觉。除此之外,诺克文化还出土了一些具有考古价值的石器和铁具等,如由铁、锡和石头制作的装饰品和打磨光滑的石斧等。总之,诺克文化分布广泛,从尼日利亚西北部的卡杜纳河流域,绵延至南方的贝努埃河流域,甚至西到尼日利亚西部的约鲁巴大地。今尼日利亚中部某些居民的直系祖先一般被认为是诺克人。当时他们以务农为主,也饲养牲畜,已懂得炼铁,喜好项圈、锡或石英的珠子、手镯等饰物。后来伊费和贝宁的雕塑艺术,据传渊源于诺克文化。

P40-43

序言

本书为《歆语诸国胜览》第三卷,分上、下两编。与前两卷一样,本卷以语种为线索,按地理排列,从“语言概况”、“国情咨文”、“文史辑萃”、“名物掌故”四个方面,展示对象国历史文化的精粹。本卷正文共收录巴基斯坦、菲律宾、韩国、尼日利亚、塔吉克斯坦、坦桑尼亚、伊朗、印度、丹麦、俄罗斯、法国、芬兰、荷兰、克罗地亚、塞尔维亚15个国家,另有两个英语国家美国和加拿大作为附录也收入本卷。

编委会成员搜集并整理了大量对象国的文献资料,对内容进行了考订与辨正,并结合自己的研究成果与心得,针对青少年读者的阅读习惯,进行了认真编写。正、副主编除了参与具体内容的编写外,对全部文稿做了反复修改,保证了行文的前后连贯与语言风格的前后一致。

在编写过程中,北京外国语大学亚非学院、欧洲语言文化学院、俄语学院、英语学院、法语系等教学单位及陈丽瑜、陈婷、林霄霄、刘建、王帆、魏媛媛、杨琳、张金兰、赵冬等专家学者对本书的编写给予了巨大支持。北外学生处、团委、招生办公室、就业指导中心以及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北京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等院校的有关部门与同行也给予编委会许多无私帮助,在此并致谢意!

后记

经过两年的努力,《歆语诸国胜览》三卷本终于全部编撰完成。凝结了十数位编撰人员心血的书稿即将付梓,欣喜之情无以言表。诚如第一卷《序》所说,“非通用语对象国历史文化概览丛书”的任务即为:将诸对象国的历史文化呈现给读者,以“传播美妙语言,架设沟通桥梁,传递和谐讯息”。丛书定名为《歆语诸国胜览》,其目的一在于配合学校完成回馈社会的“歆语工程”,另一目的在于向那些为沟通中西文化而付出一生乃至子孙的古人致敬。所以,本丛书的编撰从一开始就力图与《星槎胜览》、《瀛涯胜览》、《西域番国志》、《海国图志》等卷轶看齐。当然,本丛书的史学高度无法企及前述四种古籍,但第一卷在发行之后,得到了读者热烈响应,令我们既大感意外,又为之雀跃不已。

我们没想到,大学生读者在奥运会及其相关活动的志愿服务时,能够运用第一卷的信息,令外国人不仅惊奇于中国学生外语的纯熟,也惊奇于对外国风土人情的熟悉。

我们没想到,外国朋友来中国之后,能够结合第一卷的内容,更清晰地描述本国事物,从而获得中国青年的积极回应。

我们更没想到的是,本丛书对于高、中等院校的教学上也有佐益,通过利用本书撰述,不需要四处查阅资料,拓展课余知识的效率大大提高。

这三个没想到或许只是我们道听途说的来自于读者的溢美之词。事实上,只要丛书对读者有帮助,我们就心满意足了。

印象里,先哲有这么一段话,大意是:伴随己知世界扩展的是,更多的未知世界呈现了出来。同样,丛书只能触及对象国很少的内容,更多的信息,还需要读者亲自去探索与获知。青少年正处于求知解惑的关键时期,对于学问尤其是域外世界的知识的渴求,仅仅靠几本教科书是无法满足的。早在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就提出了教育的总方针,即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如今,开放的观念已深入人心,面向世界、沟通中外离不开外语的学习,而外语学习又离不开对对象国历史文化的了解。“功夫在诗外”,报考外语院校尤其是如北外这类重点外语大学的中学生,在报考之前或就读之前,即掌握丰富的对象国历史文化,能为大学四年的外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为了更好地编撰本丛书,我们得到了北外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得到了北外学生处、团委、招生办及就业指导中心的鼎力相助,得到了相关院系和兄弟院校的倾情帮助。正是这些部门与单位的无私帮助,我们才能结合外语院校的教学、招生与就业特点,编撰本丛书;才能更好地使本书贴近读者,尤其是大、中学生读者的实际需要。

最后,需要格外大力鸣谢的是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社领导与负责本书工作的编辑倾注了巨大热情,襄助本丛书的出版。在丛书的编辑过程中,工作人员认真审校,精益求精,力求尽美,方肯付梓。可以说,没有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的努力,就没有本丛书的面世机会。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歆语诸国胜览(第3卷)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曹文泽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4017712
开本 16开
页数 21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78
出版时间 2009-01-01
首版时间 2009-01-01
印刷时间 2009-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国外游
图书小类
重量 0.29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93
丛书名
印张 13.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85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6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10:5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