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声名狼藉
内容
编辑推荐

“分手”似乎是我的专业,我整个青春的历史似乎都是由这些无比情绪化的时空而被定义的。

《声名狼藉》与法文版同步出版,男女主人公是《糖》的延续,但小说对男女关系做出新的诠释。故事内容正如它的英文书名“Panda Sex”,以“熊猫”来阐述一种“新男女关系”,故事设定在上海,城市中出现了一种“熊猫病毒”……

内容推荐

《声名狼藉》与法文版同步出版,男女主人公是《糖》的延续,但小说对男女关系做出新的诠释。故事内容正如它的英文书名“Panda Sex”,以“熊猫”来阐述一种“新男女关系”,故事设定在上海,城市中出现了一种“熊猫病毒”。因为熊猫很少做爱,谁得到这个病毒,一年只能做爱两次……

目录

第一章 小虫的葬礼之后

第二章 妹妹的葬礼之前

第三章 你再10月31日晚上干了什么

结局

试读章节

关于我们俩的故事,无论她编得多么走样,她依然是在写我们。比如,她写的那些Sex,总会突然出现一道光芒,那光芒照亮了现实,照亮了虚构。

半年前,在我们好朋友的葬礼之后,我向她求了婚。

我其实也没有求婚,我就是说了要不我们结婚吧!

然后她看着我,她猫一样的眼睛看了我很久。

那一刻的星空加重了它往日的诱惑,神秘得都不敢辨认。本不该如此的。

我又说星期一我们就去登记,然后我们就买机票去迈阿密!

她说好吧。

之后我们一起去了一些地方。

出门前,她准备了很多空白的MD带子。

在很久以前,她就有一个习惯,喜欢走到哪里都带着一个蓝色的MD机器,她开心的时候喜欢录下周围朋友的谈话,好像这样她就不用害怕别人会录她。或者,这样,她就不会害怕在第二天想不起来昨晚的一切。总之,拿着一个MD机器令她有安全感。尽管她的机器或者带子总是在关键时刻出故障。而她从来也不听那些录好的MD。

出门之前,她还找出一段我很多年前写的文字,她要我读,我就读了,她录了音。然后她也读了一段,她也录了音。

我没有对她的行为多问任何问题。她并不是那种时刻都感觉要崩溃的女作家。我根本没多想。

准备好了MD之后,她提出了玩“编故事接龙游戏”。

我们在一起经历了很多大事。比如戒毒、无数次精神崩溃、一起拍电影等。我们也总是分享所有最好的事情、最美的感觉,最珍贵的领悟。我们在很多地方重叠成同一个人,这种感觉在大多数时刻是积极的、有趣的。但在某些时刻,也会令我们双方都感到不知所措甚至感觉有点恐怖。在她提出玩“编故事接龙游戏”时,我知道她是想跟我好好谈谈。这是我们俩多年前在床上发明的一种游戏,她是作家,她喜欢虚构,这个游戏是我们爱情的象征。玩这个游戏时,我们通常会几天不离开卧室。当我们无法用正常方式来沟通某些问题时,我们就在一起玩“编故事接龙游戏”。

现实总是比虚构更奇怪的。我不知道上几世我们是什么关系。在这一世我们的激情是那般复杂,在一起那么多年我们还是会紧张。这是怎么回事呢?

当时是星期五晚上,之后我们去了很多地方,我们睡得非常少,大多数时间都是在外面或者车上。这个“编故事接龙游戏”一直没有停下来。她的录音设备也没出现故障。星期天晚上,我们终于忍不住开始抽烟,并且大量地喝酒。星期一早上我们决定分手。而且是我提出的。

分手似乎是我的专业。我整个青春的历史似乎都是由这些无比情绪化的时空而被定义的。

我觉得这是我们第一次真正的分手。看上去平静得一塌糊涂。

她把这些录好的MD作为礼物送给我时,我并没有发现她一边录一边做了编辑。直到几个月以后,当我拿出这些MD一盘盘听过去时,我开始怀疑她录的时候就想好要跟我分手了。

仿佛我是突然发现其实大部分的人类是没有能力去爱别人、也没有能力跟别人相处的。人有那么多的毛病,人跟人之间的沟通是那么不可能。而爱情总是在黑暗中结束。每一种结束都是以那么黑暗的一种方式。

我可以确定红比我先看清了这一切。也许就在我向她求婚的那一刻。

爱情就像冷战。恋爱中的人们都是间谍。间谍都是做表面文章的高手。这里没有一件事情是可以被确定的。你永远不知道对方是否在演戏。你看看你自己,其实你也一直在演戏。你一直都在猜对方。记忆中不起眼的细枝末节,越细小的越会被拿出来分析。而所有的分析都将是一种偏见,是没有意义的。这个城市有多少扇窗亮着灯,就有多少颗破碎的心。我们都迷失了,我们迷失在布满镜子的荒野。

那以后,我们再也没有见过。听说她做了她能做的一切让自己更崩溃,让自己更脆弱,听说她真的很想我。

我知道只要她愿意,她依然可以在黎明到来之前点燃我的幻想。我们曾在无数个冰天雪地的黎明进入爱抚。我们依然爱着对方每一滴神秘的眼泪。可无论我们多么相爱,所有的关系都像演戏一样,是那么不真实,不合理,不快乐。

我生日的时候她曾送来一个白色的小镜框,镜框里镶着一张白色纸,她在那张纸上写着几行小字:好好地活,不要喝酒,不要哭,也不要再来找我。

我曾回到过国际饭店804房间,透过窗外巨型电视屏幕跳动的光线,我再次看到她,她的眼神离欲望很遥远,她是我最爱的演员,这一次,她带着污点离开了我。

而我的爱是那样的不完美,希望我可以做梦,直到在梦中触摸她的心灵。

我们曾经时刻如履薄冰,并总能在破碎前走到下一步。P232-237

书评(媒体评论)

中国最具震撼力的青年作家之一。

《时代》周刊

可能是中国最有前途的青年作家……棉棉的小说深入探讨新一代中国青年最深刻最内部的经验。

《国际先驱论坛报》

她是最完美的Diva!这位上海的文化偶像从未停止过她的脚步,活跃于每一个重要的时刻。

美国PBS电视台FRONTLINE节目

中国“文坛坏女孩”棉棉离开“毒品”、“派对”,甚至“性”以后,在她的新作中注入了更为成熟的全新的启汞。

法新社

棉棉是90年代最独特的声音,她不为自己痛苦的过去而哭泣,她冷静地分析自己以及那些边缘青年的生活。 

《南华早报》

《糖》,比《猜火车》更生猛的作品。

美国《远东经纪评论》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声名狼藉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棉棉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珠海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5301113
开本 32开
页数 23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00
出版时间 2009-01-01
首版时间 2009-01-01
印刷时间 2009-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7.5
印次 1
出版地 广东
185
127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22:1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