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清官的归宿(大结局)
内容
编辑推荐

“清官”是一个亦老亦新的敏感话题。自从司马迁《史记》开设“循吏列传”以来,历代史籍均满载着清官的悲欢故事。简单地说,清官一般都具有这样的特点:政治上忠君,经济上廉洁,生活上俭朴,工作上勤奋,性格刚直,执法严厉,敢于为民请命。这一共通的属性,加上主观因素(性格、学识、能力等)、客观因素(帝王、时世、民情、环境、偶发事件等)的不同,演化出清官多彩多姿的命运轨迹。

锁定“命运”这个视角,踏勘清官的人生历程和最终结局,我们萌发出这样一个想法:舍小求大,求同存异,归纳出几种类型,展示清官的命运走向,使他们既有共性意义,又有个例特征;既有纵的比较,又有横的剖析,点面结合,纵横交错,构成清官的“命运交响曲”,从而挖掘政治定律、文化情结和人生哲理,提供有益的借鉴。

内容推荐

当我们站在世纪交替的门槛前回眸历史时,应当知道和记住这一群叱咤风云的人物的真实命运与结局。阅读“大结局”,犹如欣赏一出出精彩的人生悲喜剧,帷幕徐徐落下后,你在增广见闻的同时或许能够有所领悟……

目录

主编絮语

绪论:一片冰心在玉壶

第一章 一生襟抱未曾开

 1.李广:终身未能封侯的将军

 2.柳宗元:风波一跌逝万里

 3.王禹偁:八年三黜,终老州官

 4.海瑞:种种悲剧的命影

第二章 风顺帆满展宏图

 1.第五伦:憨质立身,明智处世

 2.陶侃:上交不陷,下交不渎

 3.裴侠:行于大道,唯施是畏

 4.包拯:杲杲清名,万古不磨

 5.卜天璋:保民为上,守正为心

 6.况钟:恩威并施享太平

第三章 独抱孤忠逢厄运

 1.杨震:“关西孔子”的从政悲歌

 2.杨继盛:浩气还太虚,丹心照千古

 3.沈鍊:舍得一身剐,誓把奸相拉下马

 4.谭嗣同:纵死犹闻侠骨香

第四章 宦海无情诗有情

 1.白居易:自创新乐府,惟歌生民病

 2.范仲淹:但得蔡心常向日

 3.苏轼:一蓑烟雨任平生

 4.张养浩:一曲沉郁苍凉的历史悲剧

第五章 有为有位亦有威

 1.汲黯:抗上抚下为官路

 2.胡铨:名高北斗上,身堕瘴海里

 3.钱沣:平生最恨是“硕鼠”

 4.林则徐:一生辉煌在禁烟

试读章节

屡战屡败,屡败屡战,李广赢得“飞将军”的美名。

李广出生于陇西成纪的一个军人世家,它的祖先李信,曾是秦朝的将领,活捉过谋刺秦始皇的燕太子丹。陇西李氏家传箭法,世代习武。李广身材高大,手臂长而灵巧,天生善于射箭,又得家法传授,武艺超群。汉文帝十四年(公元前166年),匈奴大举南侵,逼近长安北面的险关萧关,血气方刚的小伙子李广初次从军,左右开弓,箭无虚发,杀敌立功,提升为武骑常侍,当上皇帝的侍卫骑郎。每次冲锋陷阵、抵御敌人或格击猛兽时,李广都冲在前面,拼死为皇上保驾。汉文帝见他如此英勇,感叹说:“可惜呀,你生不逢时!假如让你处在高祖(刘邦)的时代,封个万户侯难道还在话下吗!”

文帝时期,汉朝的实力还很薄弱,不敢轻易用兵,对强敌匈奴只是采取“和亲”忍让的策略,所以李广无用武之地。景帝即位后,李广调任主管骑郎的长官骑郎将,不久,爆发了吴楚七国之乱,李广被拜为禁军骁骑都尉,跟随太尉周亚夫东进平叛。汉军屯驻在战略要地昌邑,阻断了吴楚与诸齐之兵的呼应,吴楚叛军猛攻昌邑,李广出战,突入敌军中坚,夺得战旗,名显昌邑城下。受叛军围困欺凌的梁王刘武(景帝之弟)万分感激,亲自召见李广,赐给他将军的印信。李广一时兴奋,没有细想就收了下来,做了违背法规的事情。汉初,中央朝廷与地方诸侯王之间的矛盾十分严重,汉法规定中央朝臣不得与诸侯王交往,以免被诸侯“拉拢腐蚀”;李广身为禁军骁骑都尉,接受梁王授予的将军印,这是罪过。汉军平定了吴楚叛乱、班师回朝后,论功行赏,有人告发了李广的违法行为,依法应该治罪,但李广又立有战功,所以将功折罪,不罚也不赏。看着别人欢天喜地获赏升官,李广只好懊悔自己的糊涂与单纯。其后不久,李广被调到边郡上谷担任太守。以前的太守对匈奴的来犯只是忍气吞声、得过且过,李广却截然不同,奋起反击、以血还血,在上谷境内时常与匈奴交战。典属国(掌管民族事务的官员)公孙昆邪生怕会闹出事来,便在景帝面前哭着说:“李广的才气,天下无双。他自恃善战,多次与胡人硬拼,恐怕会有闪失。”景帝理解公孙昆邪的好意,就把李广调离上谷。李广不愿意回内地,只愿在城孤地险、风凶沙暴的边境捍卫疆土。短短几年内,他先后辗转担任陇西、北地、雁门、代郡、上郡、云中等北方边郡太守,所到之处都以善打硬仗著称。

有一次,匈奴大举进犯上郡,李广军中有景帝派来的一个宦官,他跟李广学了一招半式,自以为可以一展身手,擅自带了几十个骑兵纵马驰出,看到前面有三个匈奴人,欺对方人少,轻率地展开攻击。三个匈奴人返身回射,把宦官带来的几十个骑兵射杀殆尽,并射伤了宦官。宦官逃回李广身边,大谈匈奴人的厉害。李广说:“他们必定是射雕好手!”于是立即带领一百骑兵去追赶那三个匈奴人。三个匈奴人丢失了马匹,步行走得慢,被李广追上了。李广命令骑兵从左右两翼张开包抄,他本人亲自出马射那三个人。短暂的交手之后,杀死了两个,活捉了一个,一审问,果然是匈奴的神箭手。把俘虏捆上马背、刚要回返的时候,忽然有几千名匈奴骑兵出现在前边不远的地方。匈奴骑兵也看见了李广,以为他们这百十人是诱骑,不敢近前,只是据山摆开阵势。李广的百名骑兵都十分恐慌,想掉头往回逃。李广说:“我们离大军几十里远,假如这样百十号人逃走,匈奴几千人在后面追杀,一会儿我们就会被全歼。现在我们留下不走,匈奴必定认为我们是大军的诱骑,他们一定不敢攻击我们。”他命令骑兵:“前进!前进!”一直走到离匈奴阵地二里远的地方才停下来,又下令:“都下马解鞍!”骑兵们说:“敌人又多又近,万一有变,怎么办?”李广说:“他们以为我们会逃,现在我们解下马鞍以示不逃,使他们确信我们是诱骑。”匈奴骑兵果然不敢贸然进攻,一个骑白马的军官出阵监护阵势,李广飞身上马驰奔射杀了他,迅速返回原地,下马解鞍,让士兵都躺卧在地。这时恰好天色已晚,匈奴兵始终弄不清李广的虚实,不敢出击。半夜时分,他们反倒认为汉军在附近设有伏兵要乘夜袭击,于是引兵退去。天亮后,李广才返回大部队。受了伤的宦官回到皇帝身边,添油加醋地描绘李广那赌博玩命似的战争游戏,李广自然难得到什么奖赏。

随着雄才大略的汉武帝的登基,汉朝开始要对匈奴说“不”了,战争的动员令使每一位健儿都热血沸腾:建功立业的时刻到了!

元光五年(公元前130年)的战争,对李广、卫青等将领来说是一次难觅的佳机,也是一场严峻的考验。武帝决定兵分四路攻击匈奴:卫青为车骑将军,出上谷;太仆公孙贺为轻车将军,出云中;大中大夫公孙敖为骑将军,出代郡;卫尉李广为骁骑将军,出雁门。机会是均等的,竞争是公平的——四位将军各领一万骑兵,就看谁“骑”高一招了。

结果卫青一路大获全胜,一直杀到匈奴的茏城。此战之后,卫青的声望地位扶摇直上。

最惨的是李广。匈奴集中了优势兵力在雁门关以北等着他,击溃了他的一万名骑兵,并活捉了他。李广在边关打了多年的仗,匈奴单于知道他的大名,战前下令:“捉到李广必须活着送来。”匈奴骑兵捉到李广后,让受伤的李广躺卧在用绳子结成的网兜里,用两匹马驮着网兜,走了十几里,李广假装昏死过去,偷偷看到身旁有一个胡兵骑着一匹好马,便突然跃身上马,趁势推下那胡兵,夺了他的弓箭,策马南驰几十里,找到了自己的残余部队,领着他们退回塞内。匈奴几百骑兵来追,李广用夺得的胡弓射杀追骑,得以安全返归。打了败仗,交付司法官审判,法官鉴于李广丧失的士兵太多,自己又被敌人活捉(逃脱回来也难以洗雪耻辱),判处他死刑。李广交上钱免了死罪,贬为平民。两年后,匈奴进犯右北平,他才被起用为右北平太守,重新走进了他朝思暮想的沙场。

在右北平,他创造了一个奇迹:出猎时看到草中一块巨石,以为是只老虎,开弓便射,箭头竞深没入石中——箭法已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这件事情后来被许多边塞将士和边塞诗人所喜闻乐道,唐代诗人卢纶《和张仆射塞下曲》一诗即演绎道:“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匈奴人对李广也很敬畏,称他是“汉之飞将军”,不敢进犯他所在的边郡。然而这一切都无济于事,屡败屡战的倒霉经历使李广难以登上封侯的巅峰。

是因为他不廉洁无私、不体恤士兵吗?绝对不是!他是当时最清廉的军官,得到赏赐就分给部下,衣食与士兵一模一样,当太守四十多年,家无余财,始终不提经营家产的事。他说话迟钝,不善言辞,除了射箭之外,没有别的嗜好,从不追求奢侈、享乐。外出带兵打仗,缺水缺粮时,遇见水,士兵不全喝足了,他不走近水边;士兵不全吃饱了,他不去吃饭。在这方面,他比霍去病做得不知好多少倍。霍去病出征时,士兵乏粮,有的饿得站不起身来,可他照样平整土地建球场踢球;班师回军时,他车上装着吃不了的好米好肉,手下士兵却饿得面黄肌瘦。李广不是这样,他对待士兵宽缓不苛,士兵都乐意随他出战,说跟着李将军打仗,死也死得值!这是李广戎马几十年所唯一引以为自豪的。

P4-7

序言

“清官”是一个亦老亦新的敏感话题。

自从司马迁《史记》开设“循吏列传”以来,历代史籍均满载着清官的悲欢故事。

唐代天宝元年(742年),诗人王昌龄贬官至江南做一个小官,在秋雨迷蒙的早晨送别友人辛渐,请他捎话给远在洛阳的亲友,说自己是“一片冰心在玉壶”——这是一个亮丽的比喻,道出了品格的清纯和为官的廉洁,绘出了清官的精神风貌。

简单地说,清官一般都具有这样的特点:政治上忠君,经济上廉洁,生活上俭朴,工作上勤奋,性格刚直,执法严厉,敢于为民请命。

这一共通的属性,加上主观因素(性格、学识、能力等)、客观因素(帝王、时世、民情、环境、偶发事件等)的不同,演化出清官多彩多姿的命运轨迹。

锁定“命运”这个视角,踏勘清官的人生历程和最终结局,我们萌发出这样一个想法:舍小求大,求同存异,归纳出几种类型,展示清官的命运走向,使他们既有共性意义,又有个例特征;既有纵的比较,又有横的剖析,点面结合,纵横交错,构成清官的“命运交响曲”,从而挖掘政治定律、文化情结和人生哲理,提供有益的借鉴。

带着这个想法,我们畅游于茫茫史海,发现并解读清官的悲欢离合和酸甜苦辣。尽管任何理论的分类都可能有“以偏概全”的嫌疑,但为了叙述的方便,我们把清官的命运分为五种类型。

一种类型是“一生襟抱未曾开”,属于“背运倒霉”型,毕生坎坎坷坷,厄运如影相随,壮思难遂,赍志而殁。像汉代的李广,唐代的柳宗元,宋代的王禹偁,明代的海瑞,都属于这个类型。海瑞是众所周知的著名清官,至于李广,也许人们更多地把他视为名将,而较少将他与清官连在一起。事实上,仔细阅读阅读汉匈战争,对照霍去病等将领,会发现李广临财廉洁,临战勇敢,身先士卒,体恤士兵,是一个难得的“军中清官”。可就是这么一位爱兵如子、“黄沙百战穿金甲”的将军,却时运不济,屡战屡败,最终自刎而死,没能实现立功封侯的襟抱。海瑞虽年寿七十余岁,但没过几天好日子,人生的各种悲剧几乎都可以在他身上找到注脚。至于柳宗元和王禹傅,位低寿浅,在政治上是一辈子郁郁寡欢。

另一种类型是“风顺帆满展宏图”,属于“平安走运”型。像汉代的第五伦,晋代的陶侃,北朝的裴侠,宋代的包拯,元代的卜天璋,明代的况钟,都属于这一类。这类清官与前一类形成鲜明的对照,发人深思。一般来说,处于王朝上升时期的清官,境遇可能会好一些;但也有人能在十分混乱的局面下巧妙驾驭,闯过一个又一个难关。像出身寒微的陶侃生活在乱哄哄的东晋,汉人裴侠生活在鲜卑族掌权的北魏、西魏、北周三个政权,都能逢凶化吉,遇难呈祥。当然,即使是在太平时期,当好清官也需要一定的韬略。例如大名鼎鼎的包拯,并不像人们传说的那样鲠直得一点弯都不转,而是颇通“权术”;至于况钟,更是一个用计的高手。

再一类型是“独抱孤忠逢厄运”,像汉代的杨震,明代的杨继盛、沈鍊,清代的谭嗣同,都是以自己的大忠大勇,以慷慨悲烈的殉难,名垂青史。他们都生活在王朝的危难时期,或挺身而出支撑险局,或仗义执言痛斥奸臣,虽明知寡不敌众,仍甘心以热血奉献忠诚。尤其有明一代,清官忠臣迭出,结局也尤为悲惨。杨继盛固然名闻遐迩,但即使是在声名狼藉的锦衣卫(明代的特务机构)中,也不乏正直之士,沈鍊就是一个代表。

第四种类型姑且称为“宦海无情诗有情”。中国历史上文学家兼政治家的人不少,这些人抱着学而优则仕的信念,本想在政治上有所成就、有所发展,但政治上的贬谪使他们难有作为,于是他们带着愤懑,也带着几分洒脱,移情于诗文创作,成为彪炳史册的文学家。白居易就是在贬为江州司马之后,才写下众口传诵的《琵琶行》,进而创作了关心民瘼的新乐府诗,成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范仲淹就是在庆历新政失败之后,写出了脍炙人口的《岳阳楼记》,留下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名言;苏轼就是在被贬黄州、海南之后,名篇佳作层出不穷,成为宋代首屈一指的大文豪;张养浩也是在失意中留下了大量的散曲,唱出了“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感悟。对于这些清官来说,官场虽失意,诗文却得意;愈经贬谪,愈有成就,愈有名声。杜甫说“文章憎命达”,韩愈说“不平则鸣”,西谚说“愤怒出诗人”,政治上的失意确实会间接地促使他们在文学上成绩斐然。

第五种类型是“有为有位亦有威”,即有作为、有官位、有威望。汉代的汲黯,戆直敢言,连汉武帝都很敬重他;宋代的胡铨,上书请斩秦桧以谢国民,举朝震恐,连金国也对胡铨礼敬有加;清代的钱沣一身正气,弹劾贪官王宣望、国泰,对抗大贪官和坤,威名赫赫。这些清官仕途上难免有些磕磕绊绊,但因有刚直之威,所以始终有位有为。

清官在历史上所起的作用,是应予肯定的;他们的道德和人格,更是备受人们的推崇和赞美,“一片冰心在玉壶”始终是衡量官吏好坏的一个重要标准。但是,当我们深人研究历史时,理性会告诉我们,清官也是人,也有人的缺点和错误,这种缺点和错误也应对他们的命运负责。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包拯和海瑞,二人可以说是中国清官的代表人物,但命运却截然不同。除了客观因素以外,主观因素占据着相当大的比重,海瑞的能力和处事方式确比包拯要逊一筹。尽管“厚此薄彼”是历史研究的避忌,但经过认真比较研究,我们不得不实话实说。

我们想客观公正地、尽量用自己的眼光去看清官的命运归宿及其成因,我们也是“一片冰心在玉壶”。

附带说明:本书是“大结局”套书之一,由朋星厘定章节人物,初审全稿,报请主编齐涛先生审定。具体执笔分工是:朋星撰著第一章,辛丹撰著第二章,曹萌撰著第三章,祝良文、施永庆、刘永莉撰著第四章,蒋雪艳撰著第五章。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清官的归宿(大结局)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齐涛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齐鲁书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3307585
开本 16开
页数 270
版次 2
装订 平装
字数 284
出版时间 2008-04-01
首版时间 2008-04-01
印刷时间 2008-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45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0.2
丛书名
印张 18
印次 2
出版地 山东
240
169
1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20:5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