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万千气象(中国著名文学家访谈录)/名家30年访谈书系
内容
编辑推荐

从1978年到2008年,文学参与、见证了这30年令世界为之震惊的中国旅程,10位文学界人士的侃侃而谈,无论是感性亲历还是理性提炼,无论是洪钟大吕还是涓涓细流,莫不从一个侧面呈现出30年改革开放给中国人带来的智慧、力量以及在人类文明史上书写的奇迹。

内容推荐

《名家30年访谈书系》是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的伟大时刻,重点推出的系列丛书之一。这套书系,针对改革开放30年来表现相当活跃、成就非常突出的思想、经济、科学、文学、音乐、美术等六个领域,分别遴选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名家,进行一对一采访,力图通过他们的感性亲历和理性提炼,呈现“改革开放”这个大主题在宏观和微观、文化与生活方面的运演轨迹,再现“改革开放”这一洪流对社会与个人、命运与细节的滋润熨帖。同时,访谈也是一种美的形式,访者、谈者与读者,沉浸于共有的记忆,亲切而和谐。

本书为该书系中的一本。

目录

王安忆:文学讲习所和“国际写作计划”

方方:青春成长轨迹

刘醒龙:走向大爱大善

陈忠实:三十年,感知与体验

陈思和:困境中往往隐藏着生机

张贤亮:与国家民族同命运

苏叔阳:人到七十,越活越明白

格非:三十年,我们都在寻找自己

崔道怡:《人民文学》发时代无声

韩少功:历史中的识圆行方

试读章节

文学讲习所

张新颖:今天谈谈你的创作道路吧。

王安忆:在我的写作生平里边,大概有几个关节口,有一个是讲习所,讲习所应该说是比较重要的。从事实上来讲,我是1978年回到上海的,就在《儿童时代》社做编辑,因为是做儿童小说的编辑,我会到一些学校去,写了些儿童小说,其中那个《谁是未来的中队长》就得了一个全国的奖。当时我去讲习所,应该讲我是里边资历最弱的一个人,冈为我的业绩恐怕只有这一个短篇小说,六千字,而且那时只是有些好评,据说已经送到全国少年文艺的大奖评委会上去了,在我们学习期间才评出来,是二等奖;当时我们这一班里边还有一个同学瞿小伟,他比我小三岁,我们俩是最最年轻的,他也有一篇小说写小孩的,我还记得叫《小薇薇》,我和他同时得了这个奖。

张新颖:这个奖的名字叫什么?

王安忆:叫“第二届全国少年文艺创作奖”,我们是二等奖,这个奖第一届是“文革”以前颁发的,停了多年这时又延续下来,可是后来是不是延续下去我就不晓得了。80年代初,应该讲,奖项是不多的,那么有了这么个奖的话,在讲习所还算是给自己攒了点资历了。我唯一在讲习所的这一点点资历,很薄很薄的。他们那时候多是得了全国的优秀小说奖,中篇小说奖啊,短篇小说奖啊,说出来一个个名字都很吓人的,蒋子龙是我们班长,还有叶文玲,陈国凯是我们副班长,还有张抗抗,还有上海的竹林,还有叶辛,叶辛那时候在贵州的,还不算上海的,就我们这帮子人,很厉害的。

张新颖:还有陈世旭。

王安忆:还有陈世旭。反正我们这里边三分之一是得过奖的。还有莫伸,也是得了全国奖的。好像全国奖里边凡是这个年龄段的人,差不多都在我们里面。

张新颖:你们是这个讲习所“文革”后的第一批?

王安忆:之前有四届,全都是“文革”以前。很早以前,50年代60年代,像邓友梅、刘真啊他们这些人都是的,就是差二三十岁了。我们说是说第五届,其实隔了好多好多年才出现的第五届,那时候叫文学讲习所,到了我们后边就改成鲁迅文学院了,人们都称我们为“黄埔五期”。比较厉害,这帮子人太棒了,老师都对他们很客气的,那么我在里边就显得特别差,特别没资本。对于我来讲,在刚开放的时候,能够到北京去,能够有半年时间接触到很多开放的思想,我觉得这是很重要的。同时,又有了一段时间可以进行写作,有了一种职业写作的预习,因为半年里边基本上半天上课,其余时间你就是写作,而且在班里边有一种互相影响的气氛,都很想发表作品嘛,尤其是我,因为我资历特别薄,所以我就写得特别勤奋。

张新颖:只有半年的时间?

王安忆:我们是4月份去,到10月份结业,10月份以后讲习所替我们每个人向工作单位请了三个月的创作假,一直到年底可以写东西不用去上班,因为上班蛮严格不像现在。所以首先气氛是很好的,和许多中坚分子在一起;第二个是什么事都不干,就过着文学的生活,我觉得这个对我很重要,是让我在这个环境里边泡一泡;还有一个,从那时候开始至少给我一个暗示:将来可以过这样的生活——写作的生活。所以我从讲习所回来特别不安心上班,就是不想上班,为了这事差点儿被处分了,我自说自话就不去上班,自己放自己创作假,而且当时也挺傲的。文学讲习所我们第五届挺骄傲的,也挺得意的,这么一个佼佼者的班。在这个班上的这半年对我特别重要,我不仅得了个奖,虽然得奖作品是以前写的了;我在这班的时候写了很多东西,我的第一本短篇小说集《雨,沙沙沙》大部分是在讲习所的时期或者写作或者发表的,好像一下子就在那里得天时地利的感觉。我记得很清楚是6月份,正好在讲习所学习期间嘛,我一下子在《人民文学》、《北京文学》、《广州文艺》发表了三篇东西,这在班上挺轰动的。因为那时候发表作品不像现在这么多这么广泛,而且《雨,沙沙沙》这么一个小说挺特别的。我现在回想起我们这个班上的人都蛮好的,有一个同学叫王宗汉,他儿子叫王家男,就是编《短篇小说选刊》的那个,东北的。王宗汉当时在主持一本还不是省级的,是地市级的刊物,什么名字想不起来了。

张新颖:地区级的刊物。

王安忆:对,好像是地区级的一个刊物,他就向班上的同学约稿,我就给他写了一篇小说,他却把这篇小说给了当时中国青年出版社的好像是《小说季刊》,三个月出一期的,当时刊物不像现在这么多嘛,北京排来排去就那么几个,他就说帮我推荐到那儿去,因为那里有个编辑一直在我们这里约稿。他就帮我推荐过去。原来是给他写的,可是他说给他的刊物可惜了,那就是《小院琐记》。他们都待我蛮好。蒋子龙也向我约稿,那时他是天津的《新港》主编,他向我约,我就给了他一篇小说,他亲自指导我改,他真是有兄长风度的人。他们都挺提携我的,好像很多重要东西都是在那个班上写的,记得有一篇对我来说比较长的短篇小说叫《苦果》。当时写好给叶辛看的,叶辛在那里也是比较成功的,写了两部长篇小说。叶辛看了以后很肯定我,激动得不得了,他当时就对我讲了这么一句话:“你好像写东西很有气氛。”那时候我和叶辛接触特别多,上海人好像多比较喜欢清静,与人交道也比较拘束,星期天都是在讲习所度过的,不像别人朋友多。叶辛那时候就是和我讲怎么写小说,所以我觉得叶辛很有趣。P3-6

序言

200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隆重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重要举措。30年来,我国文化出版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十七大精神的指引下,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正在掀起。作为我国文化出版业的“国家队”,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在这伟大的历史时刻,策划组织了一系列重点出版物和重大出版活动,力图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的“大合唱”中展示自身的风采。

在一系列重点出版物之中,《名家30年访谈书系》是中国出版集团公司重点推出的一套书系。这套书系,针对改革开放30年来表现相当活跃、成就非常突出的思想、经济、科学、文学、音乐、美术等六个领域,分别遴选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名家,进行一对一采访,力图通过他们的感性亲历和理性提炼,呈现“改革开放”这个大主题在宏观和微观、文化与生活的运演轨迹,再现“改革开放”这一洪流对社会与个人、命运与细节的滋润熨帖。同时,访谈也是一种美的形式,访者、谈者与读者,沉浸于共有的记忆,亲切而和谐。

本套书系共包括《战略高度——中国思想界访谈录》《万千气象——中国著名文学家访谈录》《风雨兼程——中国著名经济学家访谈录》《科技兴邦——中国著名科学家访谈录》《画坛春秋——中国著名美术家访谈录》《乐苑求实——中国著名音乐访谈录》等6种图书,分别由集团公司所属的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人民美术出版社、人民音乐出版社和三联书店编辑出版。各书单独成卷,风格体例统一,共同成为对改革开放30年的高声歌唱、真诚铭记。

《名家50年访谈书系》编辑出版委员会

二零零八年十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万千气象(中国著名文学家访谈录)/名家30年访谈书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安忆//方方//刘醒龙//陈忠实//陈思和等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020068739
开本 16开
页数 29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94
出版时间 2008-11-01
首版时间 2008-11-01
印刷时间 2008-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43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5.6
丛书名
印张 18.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8
172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21:5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