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残梦(蒋介石在大陆的最后日子)
内容
编辑推荐

1949年冬,一场惊心动魄的国共两党、两军的最后争夺战拉开了序幕。同时,该战也成为了蒋氏父子在大陆凄凄惨惨的“谢幕”赛。而作为该场战争的参战者的后人的本书作者,对掌握该历史具有了相对的优势,他就是凭着这一独特的优势,写就了这部历史小说。

内容推荐

1949年9月12月,从蒋介石退到成都,到由凤凰山机场落荒而逃。短短三个多月的时间,这场原来共产党也预计要进行一段时间的最后决战,就落下了帷幕。

机关算尽的蒋氏父子,无力回天;老谋深算的刘文辉、邓锡侯、潘文华,最终起义;“荡板忠臣”王陵基,终为俘虏……

个中的原委,个中的精彩,令人难以释卷。

作家的亲属在两个营垒中都有人参加,感同身受,作品也因此而不同凡响。

目录

引 子

◎第一章 奉命进京述职,邓锡侯忐忑不安

◎第二章 为了装点门面,中将不惜扶乩行骗

◎第三章 成都,蒋介石心中起死复生的圣地

◎第四章 滑稽,打出门去靠烟杆

◎第五章 孤注一掷,川西决战在即

◎第六章 蒋经国上前线劳军鼓劲,无济于事

◎第七章 军校内突发枪声,让蒋介石悚然惊心

◎第八章 为稳定军心,蒋介石父子故意陶怡于青城山

◎第九章 炮打蒋介石,看来万无一失

◎第十章 金河边上,有一段感人的爱情故事

◎第十一章 文雅的谈心与阴谋的暗杀

◎第十二章 古色古香的励志社里。上演着闹剧丑剧

◎第十三章 借招兵,地下党将计就计

◎第十四章 远方来人,寻找“孙中山的手杖”

◎第十五章 对“多宝道人”、“水晶猴”是拉是打,蒋介石煞费苦心

◎第十六章 斗智斗勇,生死存亡系于一发之际的角逐

◎第十七章 金蝉脱壳,刘、邓、潘潜离成都

◎第十八章 滚过西南阴霾天空的一声春雷

◎第十九章 日暮途穷,杀戒大开

◎第二十章 大厦将倾,王陵基誓死不戴“红帽子”

◎第二十一章 波诡云谲,他毕竟是翻云覆雨的高手

◎第二十二章 故国西去,苍茫云海间

◎第二十三章 惶惶然,王陵基穷途末路

◎第二十四章 兵荒马乱中,梁玉楼魂离阿屋山

◎第二十五章 枪声,在清晨止息

◎第二十六章 冬已去,春回大地

后 记

试读章节

康庄,是四川省政府主席、国民政府陆军上将邓锡侯在成都西郊的一座园林式公馆。这里,离市区不过十来里地,位于浣花溪畔,一衣带水,风景绝佳。

3月,春和景明,是成都最好的季节。白天,浣花溪畔,树木清嵘,莺飞草长;晚上,钢蓝色的夜幕中,有一轮白玉盘似的皎皎圆月巡行,洒下一地清辉。天幕上,浩瀚银河里无数金色的星星,好像正从天幕的这一边,无声地向另一边流去。如果是往常的日子,晚上,在家的邓锡侯,早就换上一套宽松舒适的绸缎长袍了。平时,在可以不穿军装的时候,他喜欢西装革履,他是一个生活上比较喜欢追求西化,比较会享受生活的人。这时,他早带上妻儿在园中赏月了。竹梢风动,月影移墙的花园里,早就滚动着他那洪钟大吕般的说笑声。

今夜很特别。前后院里都是静悄悄的,一片沉寂。邓锡侯的贴身副官王席儒,不仅要维护军长的绝对安静,纵然是有什么急事要去请示,也得踮起脚走路,生怕弄出些许声响。他知道,军长遇到了难题,尽管这会儿王副官对这道难题是什么弄不清,但绝对与一封南京来信有关。午后,军长接到一封由南京来的标有总统府字样的来信后,就像挨了一闷棍,神情大变,忧心忡忡地将自己关在书房里,一步不出,放出话来,谁也不见,谁也不准进去打扰他,连晚饭都是女主人田德明亲自送进去的。其他人送进去,他不仅不吃,还要大发脾气。

夜已经深了。田德明已经将一直闹着要去找爸爸的儿子哄睡。这会儿,屋子里就开了一盏小小的床头灯,像一叶雪白的睡莲,而四周的一切全都隐在黑暗中,只听挂在墙上的壁钟,走得嘀嘀嗒嗒地响。田德明倚坐床头,注视着对面楼上丈夫办公室里的绿窗灯火,时不时看见丈夫焦躁踱步的身影。看得出来,丈夫简直焦倒了。她很想过去安慰安慰丈夫,看有什么可以帮得到忙的,又怕反而惹得丈夫不高兴。

是什么事惹得晋康如此发愁呢?她想,这么多年,哪样事没有经过,什么都不怕,战场上摸爬滚打,宦海沉浮多年,性格豪放、足智多谋的丈夫,究竟为什么事愁成这样呢?她只知道是为一封南京来信,可是,那信是谁来的,信中说了些什么?丈夫不说,她也不敢问。晋康凡百都好,就是一样,不要女人参政!

终究是不放心,看儿子已经睡熟了,她这就唤王妈进来,替她小心照看孩子,自己去了对面楼上丈夫的办公室。

“哪个?”还很远,闪出一个警卫大声喝问。

“连我都看不出了嗦?”田德明很不高兴。

“啊,是太太!”迎上来的卫兵有些迟疑,“王副官打过招呼的,说是军长有令,任何人都不见,太太,你看?”

田德明不理他,径直上楼,推开了丈夫办公室的门。

双手背在身后、凭窗而望、对着夜空愁肠百结的邓锡侯凭着职业军人的敏感,一下转过身来,看着他的这个年轻漂亮的夫人,双目如锥。那张宽盆大脸上,不仅愁云紧锁,还有一丝愤怒,一丝诘问。

“晋康,你在愁什么呢?”她关切地问了一句,她以为丈夫会问起儿子睡了没有什么的。俗话一句很对:皇帝爱长子,百姓爱幺儿。她生的这个儿子是邓锡侯的幺儿,还不到十岁,与长子悬殊二十多岁,平时深得丈夫宠爱,一会儿不见都要问。不意丈夫却像个憋足了气的皮球,经她一引发作了。

“你看这个龟儿子老蒋(介石),气不气人?”邓锡侯两手一拍,看着田德明说,“一天到晚,他都逼着我出粮出钱出人去打内仗。抗战八年,我们四川未必出得还少了?现在,四川都被他榨干了,他还在喊出出出,我能出得起啥子嘛?简直就是鸡骨头上剐油!’’说到这里,他又像个受了委屈的孩子,颓然坐在那张靠窗的硕大的办公桌后的皮转椅上,将摆在桌上的那封南京来信拿起来不住摔打。似乎只有这样,才能减少些他内心的愤懑。

屋子里因为没有开大灯,一切都是影影绰绰的,办公桌上开着一盏台灯。一缕乳白色的灯光,经绿色灯罩一罩,倾泻出来,端端照在当中的一封信上。而灯光之外,摆在办公桌上的一架载波电话、文房四宝以及垒得小山似的公文、卷宗,全都瑟缩在夜幕中。

田德明安慰着丈夫,给他倒了杯茶,轻言细语地说:“晋康,你不要愁,船到滩头自然直,自古没有过不去的河。”说时,她上前拈起那封将丈夫愁成了这副样子的信,细细看去。

信封是长方形的,比一般的信封大,当中框一个长条形的红色竖格。红色竖格左面,标有“中华民国总统府缄”字样,当中是一行又瘦又硬的毛笔字:“邓省长锡侯启”。她抽开信笺来看,才发现这封信是蒋介石蒋委员长写给丈夫的亲笔信。信写得极简短,只一句:“晋康兄:请速来京,有要事相商。中正。”蒋介石的字,一个个写得足有拇指大,在行行红色的竖格里显得很霸气。看得出来,蒋介石小时读私塾时是练过柳体的,而任何人,尤其是大人物,不管他最初练字时练的是什么体,是柳体、颜体,还是什么体,最终总要灌进他们自己的气质、个性。俗话一句:文如其人,字如其人。这是一点不错的。蒋介石的由柳体变成的“我体”、“蒋体”,简直就像他的人一样,个个都写得瘦筋筋、硬邦邦,鹰爪似的。闻名中外的青城山上的“天师洞”三个字,也是蒋介石写的,这,中学毕业的她知道。

“哦!蒋委员长请你去南京?”她轻言细语地说。

“哼!”邓锡侯苦笑了一下,“你不要看他老蒋说得这么好听,啥子请我去南京有事相商,他这是要我去当面兴师问罪!老蒋这个人,我太了解了。他一而再、再而三地要我给他提供军粮,我办不到。日前,他派粮食部长俞飞鹏飞来成都催,还是没有,他这是恼羞成怒了!”

“那怎么办呢?”田德明的情绪受到了丈夫影响,感到了事情的严重,也焦倒了。

“去就去嘛!”邓锡侯把信收起来,又是苦笑,“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顺其自然。四川的情况就这个样子,我肯信他老蒋把我吞了不成,走,睡觉!”

当天晚上,邓锡侯几乎彻夜不眠。他觉得,总是身着一袭玄色长袍、身肢笔挺的蒋介石蒋委员长,就躲在黑暗中的某个阴暗角落,沉着脸打量着他。

他的思绪处于凝想中。

抗战之前,在蒋介石与“四川王”刘湘长时间的明争暗斗中,他是坚定地站在刘湘一边的,坚决反对蒋介石把手伸进四川。抗战军兴,国难当头。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何况军人!于是,他同刘湘一样,舍小我而就大我,主动请缨抗日。蒋介石准其所请,将四川几乎所有的将军及军队都调遣出川与日作战。殊不知他们是真心抗战,蒋介石却大行一石二鸟之计,让装备极差而作战英勇的川军打头阵,去消耗军力;反过来,又用武装到牙齿的日本军队替他消灭川军这样的杂牌军。当时,出川的二十多万川军被分为二十二、二十三两个集团军,分别在山西和江浙南京外围作战。川军被蒋介石分割得五零四碎。到了南京的刘湘,虽被蒋介石安了一个第七战区司令长官兼二十三集团军总司令的名称,却完全是空头司令,在南京坐冷板凳。而率部在山西作战、时为二十二集团军总司令兼四十五军军长的他,发现上了蒋介石的当,曾带信给刘湘。信中,他愤懑地将出川的川军比喻为“没有娘的孩子”,要求刘湘请准蒋介石,将所有川军部队调到一起作战,“要死都死在一起!”可是,蒋介石根本不理。最后,积劳成疾而又气愤攻心的刘湘死在武汉万国医院,年仅48岁。刘湘与其说是病死的,还不如说是被蒋介石气死的、逼死的。刘湘死后,蒋介石为了做样子给世人看,尤其是做给川军川人看,对刘湘却又是备极哀荣,升为陆军上将,在成都进行国葬,虚伪之至!

……

P2-5

序言

“既丽且崇,实号成都。”(晋·左思)

成都,这个多彩多姿的城市,地处天府之国四川最富庶的川西平原腹地。是四川省的省会,也是四川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军事重镇;是一座历史悠久、风光旖旎的历史名城。早在汉代,就是全国五大都市之一。

成都又是一座花城。早在五代,《成都记》载:后蜀国主孟昶,令人在成都城墙上广种芙蓉,每到深秋季节,芙蓉花盛开,色彩艳丽,高下相照,四十里如锦绣,成都故有“芙蓉城”称谓,简称“蓉城”。在唐代,成都繁华,在全国数一数二,故有扬(州)一益(成都)二之说。这里,商贾云集,富甲天下,特别是蜀锦最为有名,蜀锦经流水清澈的锦江洗濯,流光溢彩,因而又有“锦城”美称。

岁月沧桑。

公元一千九百四十九年冬天,一场新旧交替,国共两党两军在大陆的最后争夺战,在这儿夜以继日、惊心动魄地展开。

后记

天府之国四川,因其特殊的地缘优势,丰饶的物力人力资源,历史上就是成就霸业之地和反攻复国最好基地。比如三国时期的刘备蜀汉政权,比如抗战时期四川,其地位凸显。

同样,1949年冬天,一败再败的蒋介石国民党政权,退到四川,退到成都,企望如法炮制,在这里进行国共决战,以求一逞。当时,虽然全国的解放,新中国的诞生,已是必然,但必然之中也有偶然。如果蒋介石的如意算盘打成,那么蒋介石在四川的国共决战,还真不是那么好打的。这,就连中共高层都估计,这场艰难的国共决战要打四年。然而,顷刻问,蒋介石的如意算盘被打得粉碎,蒋介石蒋经国父子不得不仓皇从成都凤凰山机场逃离成都,去到台湾。故国西去,苍茫云海间。

这之中,原因很多。但其中最要紧的一点是四川实力派人物刘文辉、邓锡侯和潘文华三将军在彭县隆兴寺举行的起义。这个刘、邓、潘起义,顿时对蒋介石集团形成了关门打狗之势,让蒋介石集团猝不及防,惊呼逃命,谈何决战。之所以如此,细究起来,有解放军强大的外线压力,有中共地下组织漂亮的内线作战,有党的统一战线的成功等。这其中,毋庸置疑的是,还有一个蒋介石个人的性格缺陷。在历史的关键时期,重要人物的性格往往对事业的成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是一个写作者。而且本身,我对这方面的题材感兴趣,更为重要的是,在这场决定中国命运、时间虽不长、却最为惊心动魄的斗争中,在国共两个阵营中,都有我的亲属参加。庆幸的是,他们最后殊途同归,都为新中国的解放作出了贡献。

2008年8月12日于成都蜀光苑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残梦(蒋介石在大陆的最后日子)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田闻一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文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3423420
开本 16开
页数 40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30
出版时间 2009-01-01
首版时间 2009-01-01
印刷时间 2009-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5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25.5
印次 2
出版地 北京
230
170
2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6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17:5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