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喧闹的纽约漂泊至荒凉的犹他州沙漠,获得救赎的机会总是擦身而过,一份最深刻的孤独即将开始。
马可的母亲早逝又不知道自己的父亲是谁,只好跟着舅舅巡回演唱。进入大学之后,为赚取生活费,担任曼哈顿的有钱瞎眼老人托马斯·埃奉的看护,为他念书报。但当自认死期将届的埃奉,要马可为他写下传记时,一个横跨美国东西两岸的惊人故事也随之展开……
图书 | 月宫 |
内容 | 编辑推荐 从喧闹的纽约漂泊至荒凉的犹他州沙漠,获得救赎的机会总是擦身而过,一份最深刻的孤独即将开始。 马可的母亲早逝又不知道自己的父亲是谁,只好跟着舅舅巡回演唱。进入大学之后,为赚取生活费,担任曼哈顿的有钱瞎眼老人托马斯·埃奉的看护,为他念书报。但当自认死期将届的埃奉,要马可为他写下传记时,一个横跨美国东西两岸的惊人故事也随之展开…… 内容推荐 马可的母亲早逝又不知道自己的父亲是谁,只好跟着舅舅巡回演唱。进入大学之后,为赚取生活费,担任曼哈顿的有钱瞎眼老人托马斯·埃奉的看护,为他念书报。但当自认死期将届的埃奉,要马可为他写下传记时,一个横跨美国东西两岸的惊人故事也随之展开……随着埃奉的叙述,马可从曼哈顿繁华的都市街道前进到犹他州月光下的沙漠,故事中形形色色的人物、接二连三的事件,情节丰富精彩,更出人意料。 试读章节 那是人类首次登陆月球的夏天。当时我还很年轻,却不相信会有什么未来。我想活得危险,把自己逼到极限,看看会发生什么。结果事实证明,我差点没挨过来。一点一点地,我看着自己的钱化成零,没了住的地方,最后流落街头。要不是一个名叫吴凯蒂的女孩,我也许早就饿死了。在快饿死的时候,我在一次机缘巧合下遇到了她,但后来我发现那次机缘是一种准备,一种借由他人的心灵拯救自我的方式。这只是开端而已。从那时候开始,怪事接二连三地发生。我替一个坐在轮椅上的老头工作。我找到我爸。我穿越沙漠,从犹他州走到加州。当然,那都是陈年往事了,但我记得清清楚楚,那段日子犹如人生初始般铭记在心。 1965年秋,我来到纽约。我当时才十八岁,刚开始的九个月住在大学宿舍里。哥伦比亚的大一外地生都规定住校,但大一学年一结束,我马上搬到西112街的公寓去。往后三年都在那度过,直到我穷途末路的时候。想我一生命运如此乖违,竞能撑那么久,还真是个奇迹。 我和一千多本书一起住在公寓里头。它们本来是维克托舅舅的,是他花了将近三十年的时间慢慢搜集来的。在我要进大学时,他冲动地要我收下那些书,当做是离家的礼物。我拼命回绝,但多愁善感又慷慨大方的维克托舅舅,不让我拒绝他。“我没钱好给你,”他说,“也没啥话好指点你。把书收下,让我高兴吧。”书是收下了,但接下来一年半的时间里,我连装书的纸箱都没拆开过。我还打算劝舅舅把书收回去,可不想有什么闪失。 不过,那些纸箱还蛮有用的。112街的公寓没附家具,与其浪费钱去买不想要又负担不起的东西,我索性将那些纸箱变成“假想的家具”。有些像在玩拼图游戏:先把纸箱分组,然后排列、相叠,反复调整再调整,到最后,家具的样子就出来了。十六个箱子,充当床脚支撑床垫。十二个箱子变成桌子,其余七个则变成椅子,还有两两一组的床头柜,以此类推。整体色彩其实很单调,满屋子都是灰扑扑的浅棕色,但我还是忍不住为自己的想像力得意。朋友觉得有些怪异,不过对我这些怪事,他们早就习惯了。我是这么跟他们解释的:想想看,窝在床上,连做梦都是枕在19世纪美国文学上的那种满足感;坐在餐桌前,垫在食物底下的可是整个文艺复兴时期的精华荟萃,又是何等的愉悦。说实在的,哪些箱子里装的是哪些书,我哪知道,但我当时是编故事的高手,我喜欢这些话讲出时的语调声响,即使是假话我也不在意。 这批假想家具大概有一整年的时间都维持原状。到了1967年的春天,维克托舅舅撒手人寰。他的死对我来说是个可怕的打击;就很多层面来说,都是有生以来最重大的打击。维克托舅舅不单是这世上我最爱的人,也是我惟一的亲人,是我和自己以外的世界间的联系。失去他,我举目无亲,从此任凭命运摆布。要是能对他的死稍微有点心理准备,也许比较能坦然面对。但谁会料到一个才五十二岁、身体状况一直不错的人竟然会说走就走?舅舅在4月中的一个晴朗午后暴毙身亡,就从那一刻起,我的生命开始转变,开始遁入另一个世界。 我家没什么好谈的。家里头人丁单薄,大部分的人也活得不久。十一岁前都跟我妈住,后来她死于车祸,被一辆因波士顿大雪而打滑的公交车给撞死。印象中没有爸爸,只有我们俩,我妈跟我。她还冠着娘家姓,这证明她没结过婚。不过,我一直到我妈死掉才知道原来自己是个私生子。我当时还小,没想到要过问这些事。我叫马可·佛格,我妈叫艾米莉·佛格,而芝加哥的舅舅叫维克托·佛格。我们都是佛格家的人,来自相同家族的人当然拥有相同的姓氏,这是天经地义的事。后来维克托舅舅告诉我,他父亲本来的姓是佛鹫曼(Fogdman),但被埃利斯岛移民局的某官员截去字尾,于是只有一个g的佛格变成我们家族的美国姓氏,第二个g则是到了1907年才加入。舅舅说佛鹫(Foge)是一种鸟,我喜欢自己的姓氏嵌入一只鸟的那种感觉。想像某个英勇的祖先真的能飞翔。划破迷雾的飞鸟,我常这么想,一只大鸟,飞越海洋,不曾停歇,直抵美洲。 我一张妈妈的照片也没有,所以很难记住她的样子。不管什么时候想到她,我总是看到一个深色头发、矮矮的女人,手腕细瘦得跟小孩子一样,手指秀气又白皙,常常突然间,我会想起被那些手指触摸的感觉有多好。她看上去总是很年轻而且美丽,也许她就是那个样子,因为她死的时候也不过二十九岁。我们在波士顿和剑桥的许多小公寓住过,我想她应该是在某个教科书公司工作,虽然当时年纪还很小,搞不清楚她的工作内容是什么。记忆里最鲜明的画面是两人一块儿去看电影(兰道夫·斯科特的西部片和《世界大战》、《木偶奇遇记》),坐在戏院的黑暗中,想办法一边手拉着手一边吃爆米花。她讲的笑话总让我咯咯发笑,但这情况很罕见,只有黄道吉日才会出现。她多半是恍恍惚惚、自个儿生着闷气。有好几次,我可以感觉到她真正的忧伤,感觉像是她正和某种庞大的内在混乱搏斗。等我比较大了,她更常把我留在家里让保姆带。不过,我到她死了很多年以后才了解,她的神秘离家意味着什么。但不管是生前死后,关于我爸的那部分都是一片空白。那是我妈惟一不谈的事,不管是哪个时候提起来,她都没松过口。“他早死啦,”她是这么说的,“在你出生以前就死了。”家里没半点爸爸存在过的证据,没有照片,连名字也不知道。因为少了借以想像的东西,我干脆把我爸想成黑头发的巴克·罗杰斯,一个跑进第四空间却找不到回头路的太空旅行者。P1-4 书评(媒体评论) 台湾作家朱天文说,好的小说家就像一台自动取款机,你可以不断从他那里提出巨额现金。保罗·奥斯特就是这样一台提款机。假使一切不出闪失,我愿斗胆预言:2008年将是一个让文学小资们欢悦无比的“奥斯特年”。 ——黄集伟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月宫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美)保罗·奥斯特 |
译者 | 彭桂玲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208077706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319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86 |
出版时间 | 2008-08-01 |
首版时间 | 2008-08-01 |
印刷时间 | 2008-08-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26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I712.45 |
丛书名 | |
印张 | 10.1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上海 |
长 | 202 |
宽 | 140 |
高 | 15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