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天堂鸟
内容
编辑推荐

这是一部生动描写20世纪80年代初毕业的大学生,在出国留学、下海经商等浪潮的推动下,体现了那个时代年轻知识分子的价值观念的长篇小说。书中最难得的是,作者夏国平直面生存压力下小知识分子的尴尬、小市民的精细和狡猾,以冷峻的旁白式的白描手法,向读者呈现了百姓生活中最赤裸的真实。

内容推荐

“文革”结束,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大学毕业生走向不同的工作岗位。面临社会的转型时期,他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为寻求自身的价值从而走向不同的奋斗之路。小说生动地描写了20世纪80年代初毕业的大学生们,在出国留学、下海经商等浪潮的推动下,各自对事业和爱情的追寻,体现了那个时代年轻知识分子的价值观念。通过对周建伟、林捷、徐德峰三个大学毕业生所选择的奋斗目标,以及在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中所展现的周建伟的执着、林捷的正直、徐德峰的沉浮的描写,刻画了一群火热年代大学生的群像。

试读章节

雅娟要结婚的消息不胫而走。

在桃林镇淳朴乡民的心目中,雅娟唯有和建伟才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可是,当雅娟的哥哥亚中告诉乡亲们他妹妹就要嫁到上海做别人家的媳妇时,桃林镇的乡亲们除了替建伟惋惜之外。更多的则是增添了一份对雅娟的羡慕。“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嘛。”从小说话就结结巴巴的亚中眉飞色舞,他对络绎不绝地向他打听妹妹婚事的乡亲们反复地述说着他认为的这件喜事。

公历四月初的江南水乡小镇已经显露盎然的春意。午后,小镇上傍依桃河而建的桃花坞茶馆茶客满座,尤其是靠窗的那张红木八仙桌更是挤挤挨挨。口吃甚为严重的亚中得意地藐视着身边表情恭谦的茶客们,他从口袋里抓出一把零钱递给续茶水的伙计:“这一桌的茶水钱,我、我包了。”

桃花坞茶馆有三四百年的历史,明清时代的建筑风格诉说着桃林镇的悠久文化,那粉墙黛瓦中昂然翘立的冲天飞檐,雕空镂花的榉木质地的窗棂,无不烘托出桃花坞茶馆的悠久历史沉淀。茶馆的一角被辟为唱堂会的场所,正襟危坐的弹词艺人轻拢琵琶。慢捻三弦,未成曲调先有情致。一袭小葱绿的旗袍衬托出女艺人窈窕的身姿,精心描绘的娥眉微微蹙动,那行将喷发的演出情感已在眉心聚集、抖动,柔柔的眼波撂给茶客们扣人心弦的一瞥,看得亚中发呆,心头痒痒的。

摇头晃脑的亚中乜斜着金鱼眼睛贪婪地欣赏着弹词女艺人的姿色,眼睛里已满是小葱绿般的诱惑,脊背骨也悄然出现奇妙的酥痒感觉,夹在指间的大前门香烟悠悠燃烧了半截,袅袅的烟雾有意无意地阻挡着他的视觉,亚中怡然陶醉着,他的那双金鱼眼睛里满是令人生厌的贼忒兮兮的目光。

桃林镇年岁最大的宝通大爷拄着拐杖颤巍巍迈进茶馆,神气活现的亚中见到宝通大爷心头就发怵。他唯恐避之不及。

“我,还要去、去工地看看。”亚中结结巴巴地和各位茶客招呼后就滑下红木座椅,绕过宝通大爷的后背窜出茶馆。宝通大爷被众茶客请到靠窗临河的座位落座。

宝通大爷是桃林镇最具威望的长者,茶肆的小伙计特地为宝通大爷沏上一壶采自本地的新茶,刚刚出笼的小笼包子也端到了宝通大爷的面前。宝通大爷慢悠悠地呷了一口茶,望着河对岸那一大片开着密密匝匝桃花的桃树林,若有所思地自言自语:“可惜了建伟。”

刚才还在热热闹闹地议论着雅娟婚事的茶客,随着宝通大爷的话音落地,竟一下子没了声响。他们的视线都跟着宝通大爷移向了河对岸的桃林,那儿,曾经是建伟和雅娟倾吐情爱但也是他们忍痛分手的地方。

粉红色的桃花在天边朝霞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娇娆,一阵春风掠过,吹落了朵朵桃花。众人闷头喝茶,回味着稍带苦涩的清香,目光又悄然移向衣着鲜亮的弹词女艺人。杜十娘投身江河之前的绝唱被女艺人演绎得丝丝人扣,千古悲剧好似沉重的石块压在茶客们的心坎上,使人顿生无限怅惘的愁思。

远远地,茶客们瞥见雅娟的父亲根生从河对岸迈过石桥走进茶馆。悄没声中,根生拉过一把椅子挤在宝通大爷的身边,“宝通大叔,雅娟想见你。”根生递给宝通大爷一枝烟,“她还想着建伟哪,她说她会代建伟照顾你。”

宝通大爷摇头叹气,他抄起茶盅猛喝了一口茶,略微停顿地漱了一下,又将满口的茶水猛力喷向桃河。

“建伟。”宝通大爷俯视着清澈的河水喃喃。

宝通大爷是看着建伟和雅娟长大的。建伟出生不久,父母便双双亡故,有一个大伯在解放前夕不知去向。宝通大爷没有孩子,五十岁上死了老伴,一直鳏居,就收养了建伟。建伟和雅娟青梅竹马,从小学一直到初中毕业都是一起上的学。两人渐渐长大,爱意自然萌生。宝通大爷和根生夫妇乃至整个桃林镇的人都认为他俩是郎才女貌,情投意合。1977年冬,中国恢复第一届高考,建伟和雅娟也加入了高考行列。建伟如愿以偿,考入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的中文专业,雅娟则名落孙山。在建伟的鼓励下,雅娟又参加了两次高考,均未如愿,便安心在桃林镇小学当了一名教师。四年后建伟大学毕业,因恋着雅娟,放弃了留在上海的机会,毅然回到桃林镇所在的县城中学任教。

光阴荏苒,建伟和雅娟的爱情之花也到了瓜熟蒂落的季节。根生夫妇也为雅娟的婚事心神不宁:建伟大学毕业回到故乡,老俩口是几多欢喜几多惆怅。建伟无亲友相助,住在两间常年失修的瓦房里,还守着一个需要人服侍的老宝通。农村现在也有点开放了,大凡有本事的人都盼望着到都市闯荡谋生,可建伟偏偏是安心在县城做一个教书匠,将自己的掌上明珠托付给这么个后生,让根生夫妇心中委实不安。

一个初夏的傍晚,雅娟娘在吃饭时又对着女儿唠叨:“建伟人是不错,但他能给你带来什么?上次你二舅妈提到的那个人我和你爸都很中意。人家是标标准准的上海人哪,嫁个上海老公,等于是进了天堂,做梦都轮不到的好事。”

亚中也在一旁帮腔。亚中去年在桃林镇的一个工程队里干活,攒了几个小钱,腰包有些鼓鼓囊囊,说话时脖子也就显得比腰还粗,他打心眼里不赞成妹妹的这门婚事:“你也应该给我这个哥哥有、有点儿面子吧。”

雅娟闷头吃饭,头也不抬地反唇相讥:“面子,你怎么不给我面子?净和建伟作难。”

亚中拧着脖子红着脸:“我是为你好。”

雅娟冷笑:“你的心思我明白,最好让我嫁给当官的儿子,你就可以多揽些工程。”

亚中被妹妹揭到了短处,急着反驳:“你、你不识好人心。他周、周建伟,好、好在哪里。穷光蛋!”亚中鼓起金鱼眼睛悻悻地骂道。板刷头上那硬剌般的头发也恼怒得一根根竖直起来。

雅娟送给哥哥几许蔑视的眼光,她撂下碗筷说道:“我就是喜欢建伟,怎么样?”一赌气,也不和家人打招呼,她就走出了家门。

雅娟娘气得直冲着根生嚷嚷:“你就不管教管教自己的女儿?”

根生的倔劲也上来,他跺着脚回击老伴:“有本事你把她绑到上海去!”

P1-3

后记

上世纪最后一天的最后几分种,我的一个在江苏工作的学生给我来电,祝贺新世纪的到来。电话那头,学生的语气没有兴奋和激动。沙哑的嗓音中夹杂着些许伤感。原来,他的一个表弟为了替身患绝症的母亲寻找偏方,不幸失足落水罹难,病人膏盲的老母闻此噩耗也随之气绝身亡。

我的寓所在淮海路。窗外,人声鼎沸,淮海路成了一条人河,迎接新世纪的欢庆已经到了沸点;电话那头,我的学生还在向我传递着他的悲伤之情。人间两重天啊,在这个地球上,欢乐和哀伤是同时并存的。

是夜,我久久未能入眠。我认识我学生的这位表弟,我曾经介绍他在上海打工。他最后一次和我见面是1998年春节到来之前,他请我吃饭,说要结束打工的生活回家乡结婚。那天,他说了很多,记忆中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那番感慨。他说,每当背着大包小包回到家乡时,那种荣耀是没法形容的,家乡的亲人都引他为自豪,因为他是从大上海回来的。可是回到了大上海,他却是一个始终生活在社会最低层的打工者。他处在一种痛苦的矛盾中,上海给了他物质上的需要,他的精神慰籍却在故乡。在上海人面前他觉得自己是个下等人,而回到家乡他又被乡亲们视做所谓的上等人,他说现在的他快成了两面人了。我只得泛泛地宽慰他,说其实很多人都有他这样的感觉。他抬起不大的眼睛望着我,似乎要极力地相信我的所说。分手时他说的最后几句话我至今记忆犹新:只有回家我才觉得安宁,我的根在自己的家乡,我想只有生我养我的家乡富了,我才会有真正的尊严。

时隔不久,我那些曾在农场一起工作的同伴们相约春节见面。十来个人团聚在饭店,彼此都关心各自的生存状况。我们都羡慕海外归来的L君、s君.他们有先见之明,想当初我等芸芸众生安于目下的工作现状,他们却早已漂洋过海前往发达的西方国家留学,他们原本在上海都有一份比我要好得多的工作。我们还羡慕原先农场里的那个漂亮的女同胞T女士,结婚后从浦东周家渡的下只角嫁到上海西区的花园洋房上只角去了,她的公公过去是金融家。谁知在我们面前,他们居然都大倒苦水。L君说道:“其实我们是两面人啊。国内的亲友都以我们为荣,我们能为他们带来提高身价的荣誉源和物质源。在海外我们也确实很努力。物质上也比国内富足,但是我们似乎是这个国家的边缘人,我们很难进入他们的主流社会。”S君跟着发表类似的同感:“自己的根在中国,精神的寄托全都在这片生我养我的土地,国外的一切,说到底都不属于自己。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啊。”

嫁到富门的T女士也有感慨:“我结婚的时候,老房子的邻居,我家的所有亲戚,我的同学好友都说我鲤鱼跳龙门。到了这个家,才发现这一切不属于我,他们从骨子里就看不起我这个从上海滩下只角来的人。结婚这么多年,我回娘家是最开心的时候。我已经离婚了。”

这时我又想起了我学生的那个表弟,他只希望我们上海人能认同他,容纳他;我看着在座的红颜渐衰的农场里那个原先漂亮的T女士,她只希望上海滩上只角的家庭能够认同她,容纳她;而原先在上海就属精英的L君和s君,当初在国内的时候,谁不羡慕他们良好的家庭出身和优越的工作岗位,然而于今,他们竟然也有需要被认同被容纳的强烈愿望。他们来自三个不同的生活层面,他们都感到自己活得很累,这是为什么?我突然想起我学生的那个表弟和我分手时最后说的那几句话.也许这就是真理。

举座皆沉默,众人都深思。难得的聚会是在惺惺惜惺惺的氛围中散席的。之后的几个月,我的脑海中一直萦绕着上述的事情,渐渐地我整理出一条思绪:人生的追求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一个人从自己本来的起点去追求更高层次的目标时,有的是渴望能改变自己目前的生活现状获得更好的物质生活;有的则向往有更高层面的生活精神来充实本我;最高的追求层次当然体现在物质和精神的同时追求。经过十年动乱后的国人,大部分的追求目标都停留在改变自己生活现状这个层面:外乡人涌到大城市打工。大城市下只角的漂亮女孩期盼嫁到上只角的豪门,原先属于城市的精英不满足于国内的生活渴望到发达的西方国家发展。他们都想象着自己能够像天堂的鸟儿般自在地生活,一旦达到了这个目标却发现自己又失去了很多。

其实,在生活中我们多数人又何尝不是在扮演多重的角色?强者和弱者的两重形象在根据需要而做随时的调整,目的不言自明:都是想获得更好的机遇来发展自己。在这个环境中你受到的是尊重和追捧,在另一个环境中你得到的也许是鄙视和不屑,所以生活中各个层面的人都在说累,因此我很想将这些故事写成小说……

整整构思了约两年。忽有一日,坐在电脑前,文思如涌,一串串的句子在键盘的敲击下呈现在我的眼前。14个月过去.一篇总计63万字的长篇终告完成。那是一个深秋的子夜,我在小说的末尾打下最后一个大大的“完”字。泡上一壶香茗,美美地抽上一口烟,心情舒畅至极。不经意问右手碰到了键盘,屏幕上跳出一行字:是否要恢复到小说《天堂鸟》原来的保存单位。我不假思索,潇洒地点了一个“是”。悲剧发生了,顷刻之间,63万字的小说荡然无存,粗心的我事先既没有预存备份,也没有用“优盘”储存……

半个小时后,目瞪口呆的我情急之中马上打电话给远在美国的亲友,我记得曾经将小说的前半部分稿件给他们,想征求他们的意见。第二天,我的邮箱里收到了《天堂鸟》的部分稿件,是尚未修改调整过的前小半部分,共27万字,还有36万字是永远地没有了!整整一个多月的时间,我食不甘味,寝不安宁。我索性抛却了工作,到云南走了半个多月,我需要调整自己的心态。南游归来,我重新坐在电脑前,开始《天堂鸟》的第二次创作,半年之后,《天堂鸟》才又得以完成!

小说完成后,我在美国的亲友首先将其推荐给上海电视台一个专门负责电视剧剧本审阅的朋友,她看完后认为故事的情节完全可以改编成电视连续剧。之后开会讨论,请专业作家担任本书的编剧,请电视剧的制作人员同时抓拍一些季节性的景观,一切进行得有条不紊。上海电视台的领导也认可了合作方案,后期的投资由电视台负责,前期的拍摄由北京一文化传媒公司出资,对于导演和主要演员的的聘请也有了原则性的倾向。但是。剧本的改编却始终没有得到上海电视台的认可,原先邀请的专业作家实在没有时间完成剧本的改编,故只得请自己带教的在读研究生操刀,虽是尽心尽力,但由于两个外省籍的研究生对上海的原生态生活没有切身的感受与只有曰积月累才会形成的关于本土文化的感悟能力,此事最终还是归于不了了之。

转眼5年时间过去,有幸文汇出版社看中了这部书稿,决定予以出版。责任编辑张衍延请作家陈云发老师审稿,之后又请上海文艺出版社的资深编审修晓林老师再度把关,最终形成目前这本呈现在读者面前的小说。在此,谨向他们表示诚挚的谢意,并向曾经给予我帮助过的上海电视台的徐兢女士和旅美华人查建渝先生表示由衷的敬意。

2008年春暖花开之时

书评(媒体评论)

《天堂鸟》的特色在于,状绘民间百姓和基层官场颇为生动,各个人物之间的同情与嫉妒,爱悦与冷酷,仁义与扭殴,具有一定的经验性和人生意味。

——著名评论家 雷达

《天堂鸟》还写到了几位当代大学生对于事业和爱情的追求,其背后蕴涵着深刻的社会现实意义。读者会感到自己似乎就是小说中的某个人物,或是作品中的某个人物与自己生活中所熟悉的那一个何其相似,这就是文学的现实意义和社会意义。

——著名作家 彭瑞高

小说是虚构的,但必定会有生活的影子。《天堂鸟》让我们回眸20世纪80年代,却在今天依然感到熟悉。

——作家教授 葛红兵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天堂鸟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夏国平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文汇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7413110
开本 16开
页数 49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500
出版时间 2008-07-01
首版时间 2008-07-01
印刷时间 2008-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7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31.5
印次 2
出版地 上海
230
170
2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18:3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