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娑婆之舞
内容
编辑推荐

这部小说叙述了一位久居闹市的作家,来到山清水秀的江南小城,不经意间,与几位女子产生了若即若离的复杂情感。整部小说文字清纯,情节清爽,一波三折,作品的字里行间弥漫着凄迷、狐媚、纯净和哀婉的氛围,在纯熟、洁净的文字和细致刻画的人物以及诗歌般的意境中,作者还写出了关于生活与爱情的哲理。

内容推荐

这部小说叙述了一位久居闹市的作家,来到山清水秀的江南小城,不经意间,与几位女子产生了若即若离的复杂情感。其间充满了纯净、美好与茫然、惆怅。这位多才又深情的文人,面对乡村姑娘莲儿的质朴、纯美和善良,产生了极其美好的印象;又面对自己那位女友的俗气和都市的衰气、人生的暮气,产生了非常复杂的情感冲突,但是,在如梦如幻、如诗如画的心灵享受中,他又无法摆脱现实生活的限制与束缚,他不由得反复逼问自己:“我该怎么办?我该怎么做?”

整部小说文字清纯,情节清爽,一波三折,作品的字里行间弥漫着凄迷、狐媚、纯净和哀婉的氛围,在纯熟、洁净的文字和细致刻画的人物以及诗歌般的意境中,作者还写出了关于生活与爱情的哲理。

男作家写女性,储福金独具一格。

试读章节

我抱膝坐在山头上,看下面浮着的白云。一团一团如绵的白云仿佛是凝定了。

我经常周末到山里来,整个星期天便在山里转悠。这座南方的山,我几乎熟悉了它每条山道,也熟悉了它每片林子。

凝望白云久了,身子如浮在云之上空,心中无半丝杂念,只听耳边有微微的风声。

有一声鸟的清脆呜叫,神思回落到身处的山头上。起身来,跨过山石缝里长着的一丛野草,往山下去。

我在山道里慢慢地走着,呼吸着山谷的清新空气。我流连在山里,是与我的一个记忆牵着:那美的情景,那生的快乐……似乎都无法重复的。那境界,有时会让我生出一点疑惑:记忆到底是真实的,还是我幻想出来的?

多少次,我也不记得自己多少次在这山里转悠,这已经成了我的一种习惯,也成了我有益身心的需要。

在乡镇的小旅社住一个晚上,再回到城里去,我在那个近山之城里有着自己的工作,给一个剧团做道具。有时我写一点文章,投给报纸与杂志。我周围的人很少看报刊,就是看,也不去注意作者的名字,所以谁也不知道我写文章。这座南方的带点潮湿的近山之城,就有这个好处,谁也不管谁的事。在社会的变化还没完全展开的时候,城里就有了不少外来的流动移民,做着各种各样的工。

太阳移到西山尖上的时候,被云遮了,下了一点小雨,这场雨突如其来,但我并没有在意。山里的天气变化是经常的事。我独自走在下山的路上,并不时抬头看着云空飘落下来的雨水。

一路无人。山道转弯处,眼前一片林子,树高高,草茂茂,山雨飘落的时候,满眼特别的青绿,色彩的饱满,仿佛让整个的天地都变得不一样了,偏又合着我幻想中的感觉。

到小镇已近黄昏,雨还似有似无地飘着,天色却是大亮着,映着一片橙黄色的光,西天划着一道一道长长的云。

小镇依山而立,镇外一条通车的公路盘旋向上,镇街是窄窄的石板道,两边店铺的房屋高低起落,地平却都高于镇街,进店要上三个台阶或五个台阶。我每次来居住的小旅店在镇边,离镇街有了一段路,比镇街要高出十多个台阶,倚着山背,半隐在一片竹林中。

旅店门口挑着一挂竹帘,进门的堂屋中,打了一个小柜台,堂屋里干干净净的。左首隔着一个饭厅,摆着几张桌椅。旅社兼着饭店,后面院里的房间住客,前面的饭厅供应住客饭菜,也招待四乡来小镇的山民歇脚吃饭。

我走到中间靠窗的桌子边,女店主便跟了来。她围着一个围裙,围裙是深蓝色的,绣着一圈白边,透出干净的味道来。

她熟悉我,但很少与我对话,总是带着微笑。笑着的时候,眼角显出些皱纹。她是个沉默寡言的人,旅社很少住外来客,来的山里人似乎都是熟人,她见人的招呼便是笑笑。见我坐下,她过来在桌上放下一只下部可烧火的瓦罐。这里人都习惯吃火锅。

燃了火,炭灰烧白了,跳着一点夹红带绿的火苗。

罐里煮着的是山里出的菌类与野味。多少年后,出现在大城市的高级酒家的餐桌上是名贵的菜,而在当时当地,这些东西是很便宜的,也是我常吃到的,而一般山里人觉得一点也不稀罕,我毕竞飘游在外多年,走过许多的地方,吃过许多的东西,自然觉得它们的味道实在是鲜。

菜就在这个火锅里,我要了一小杯当地产的米酒,去去雨天的湿气。罐里的菜吃完了,就着汤吃一点饭,饭也是很鲜的。

看着锅里的汤,慢慢地翻起泡来,变成浓色。我慢慢地喝着酒,抬头看着窗外,淡淡的光色中,整个山形都是清绿的。

一个女性的声音从门口传过来,声音前段脆脆的,尾声带着一点往上提的弯曲。

我一扭脸,便看到她,站在饭厅通往厨房的门口,捧着一只木盆。木盆里有半盆水,水里游着一条青鳞的鱼。她娇小苗条的身子微微地弯着,低头看着木盆。从声音与身形来看,她是一个少女。

女店主叫她莲儿。

莲儿说:“抓了一条鱼呢。让哪一位客人尝了。”

“是什么鱼呢?还真让你抓来了。”

“有两条都握到手里,又滑掉了,就这一条,我抓了好长时间。”她的神情与声音充满着生气,仿佛抓鱼使她兴趣盎然。

“有谁会要鱼呢?进山里来的客人都要吃山味的,留着给店里的客人配菜吧。”

“怎么会不要呢?……真好看的。”

她像是说这么好看的鱼,客人怎么会不要吃呢。

山里的溪水里很少有鱼,溪水很清,是岩中流出的泉水,水清无鱼。这里的山民也不习惯吃鱼,嫌它的刺多。

她与女店主说着话,话间停落的时候,这才注意到店里另有人,移脸看了一下。

整个饭厅里,就我一个客人。

她移过脸来,仿佛一恍惚,店里暗了一暗,光影一下子都聚到了她的脸上。她的一张少女的脸,是那么白皙,她的眼睫毛长长的,盖着下面的眼睛,依稀只见透出的清纯的光。

她的眼光与我相交时,似乎跳闪了一下,随即凝着了。

一时,一种熟至内心的感觉如鱼一般游动了一下。

那点触动记忆深处的感觉,想来是不真实的,但我同时想起,我见过她。离上一次见她,大概还不到一个月吧。她的样子像是有了点变化,那一次的她显得十分沉静,总是低着一点头。很少抬起来。

她白皙的肤色依旧,那种白皙仿佛是山里的刚剥了皮的树干,带着一点潮湿的气息,表面上还润着水色。

那天,在山上转悠的时候,也是下着了雨,我慢慢地一个人走着,吸着潮湿的空气。见一个林间的路口,随便地走了进去,树木阴密,林间的光色朦胧。我期望着走出林子时,会看到阳光下绿茵茵的一片草地,正对着草地那一边直直地立着一道仿佛是砍削出来的石壁,石壁上薄薄地铺落着一挂水幕,水滑落到下面的一湾水潭中,清清的水,像是在动着,又像是静静地映着旁边的树与草,显出嫩绿到葱绿的几个色层。林子两边山峰的影子在泉潭中波动着,像展开翅膀的轻燕,飞了很远的地方,再飞回到这片属于它的草地上来……

隔了几年了?那时我从江南赶来这座山里,与将离我而去的女友在潭边相会,以后我一直找着这块草潭坡,找遍了整个山却再也寻不回了。

草阴与树阴延伸着,走前去,没了路,仰面看,只见朦胧的山色,脚下的草不算浓密,却连连绵绵的。

P2-5

序言

在当代作家中,极少有人像储福金这样真正唯美地写作。就像他在这部长篇题记中所说:“我执著地在这混沌的浊世,写心中的那片美境。”很显然,储福金不是一个天真少年,对这个世界的混沌和污浊,他是了然于心的。面对现实,有人选择揭露和批判,这当然很好。可储福金却选择了干净的书写——唯美、唯善、唯情的书写。那是他心中的美境,理想的美境。文学从来没有一定之规,作家既不可能也不必要进行同一类写作。所有的树木都长成同一个形状,所有的花都开成一种颜色,所有的人都长成一个面孔,这个世界还有意思吗?

二十多年前,我和福金一同成为专业作家,又一同考上中国作协文学讲习所(后改名鲁迅文学院)八期,之后又一同在北大、南大上学,彼此相知很深。一般情况下,作家朋友私下聊天,是很少谈论文学的。可每次和福金在一起,却总是谈论文学,别的话题几乎没有。原因就是他喜欢谈文学,谈佛。福金有很好的理论修养,我从他那里学到不少东西。福金是个宽厚、善良而内心平静的人,既有典型的江南才子气,又有常人没有的执著。他知道他在做什么,写什么,而且知道他的这种写作很难引起轰动效应。可他不改。这么多年,文坛一直很热闹,一个浪头接一个浪头,每个浪头总会推出一些人物,媒体和评论也会随之蜂拥而上。储福金却不为所动。他的最可贵之处,就在于他的定力。这种唯美主义的写作,充满理想主义色彩,几乎贯穿了他的全部作品。他之所以这么固执,也许认为现实生活的诸多丑陋、残酷和浊气,已经严重污染了人们的眼睛和心灵,于是他为读者端来一盆清水。就像我们在都市拥挤污浊的环境里呆久了,便渴望去山野走一走一样,储福金的作品就是一脉青山,一池碧水,一片翠绿的草原,置身其中,会让人觉得心旷神怡。

《娑婆之舞》就是这样一部好作品。一位久居闹市的剧作家,来到山清水秀的江南小镇,不经意间,与几位女子产生了有着若即若离的复杂情感,其间充满了纯净和美好。特别是他对于难以忘怀的莲儿的质朴和纯美,产生了极其美好的印象。一个山里的女子,天真无邪、温柔善良。他们在山水间相遇,没有任何功利的目的,甚至连对方是谁都没有搞清楚,可他们相爱了,并且以身相许。但突然有一天,莲儿又消失了。男子到处寻找,却找到了另一个女子,她是莲儿,又不是莲儿,究竟是不是,连他自己都搞糊涂了。他和她在山水间重温旧梦,梦醒之后,那女子又飘然而去。给他留下的是茫然、惆怅和失落。这使得这位来自于喧嚣浮躁城市的文化人,面对自己在城市里的那位女友的俗气和城市的衰气、人生的暮气,产生了非常复杂的情感冲突,但是,在如梦如幻、如诗如画的心灵享受中,他又无法摆脱现实生活的限制与束缚,他不由得自己逼问自己:“我该怎么办?我该怎么做?”这种令人感到近乎于窒息的自问,使我们体味到了一种人性反思的非凡意味。完全可以说,当今文坛,男作家写女性,福金独具一格。

整部小说文字清纯,情节清爽,且被作者写得有滋有味,一波三折充满悬念,作品的字里行间弥漫、扩散着缠绵、凄迷、狐媚、哀婉的氛围,非常写实同时也充满着空灵、意想的禅气。在纯熟、洁净的文字和被细致刻画的人物以及诗歌般的意境中,作者还写出了关于生活和爱情的哲理,这对于涉世不深,渴望了解和探究复杂社会生活奥秘的青年们来说,可说是会给他们带来“润物细无声”的教益。而对于广大的青年文学爱好者来说,就可以真切的体会到:原来,好的小说就是这样写的,文学给我们带来的愉悦,就是这样享受到的。这让人想到《红楼梦》,想到《聊斋》,还会想到《桃花源记》。我说的是让人无穷回味的意境和令人经久难忘的生活细节。

在福金这部精致同时也很优雅的小说《娑婆之舞》中,细腻委婉的情感一波一波地向读者的心扉奔涌,最后,男主人公从圣境般的偏远乡村回到恼人烦人的都市时,这段人生的经历已经如轰然的潮水远远退去,但是,他的心灵的情感波涛,却依然一波又一波地向前扩展、前行,因为,唯有对于真善美的不懈追求,才是最能吸引我们的永恒话题,也是我们在生活中总被感动以至于念念不忘的精神需求。

阅读《娑婆之舞》,焚香就免了,净净手,泡一杯茶还是需要的。最好是绿茶。

不敢为序。

书评(媒体评论)

福金在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狭窄的通道上苦苦寻觅的唯美的创作,始终呼应着人的灵性,滋润着人的感情,而不轰毁人的内心,这使他的作品具有某种超越不同时代的长久的艺术生命力。

——评论家 吴秉杰

储福金的小说一直在追求纯美的境界,执着而坦然。美学意义上的小说有几人在写?福金有一股探尽可能不罢休的劲儿,是当代小说里的唯美至上的雅流一派。

——评论家 王干

储福金的艺术世界是属于江南的,精致、唯美、从容、淡定。流动着水气和绿意,充盈着人文的清雅和东方的智慧。

——评论家 汪政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娑婆之舞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储福金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2133666
开本 32开
页数 19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57
出版时间 2008-08-01
首版时间 2008-08-01
印刷时间 2008-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5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6.12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15
148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1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17:5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