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新华社记者与美国名流面对面
内容
编辑推荐

一个个熟悉而遥远的名字,一段段埋藏于历史土壤深处的往事,因为独特的视角而被鲜活地还原。

认识一个世界其实只需要一本好书。本书即是这样一本好书,它透过新华社记者的新闻视角记录了与众多美国名流面对面的采访过程,为读者朋友仔理解和看待中美关系问题上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内容推荐

《与美国名流面对面》一书记录了作者在美国采访过的一些重要人物,其中包括我代表中国记者采访美国前国务卿康多莉扎·赖斯、美国前劳工部部长赵小兰、著名华裔社会活动家陈香梅、战略思想家布热津斯基、已故美国总统理查德·尼克松的女儿朱莉·尼克松、美国陆军当中第一位华裔将军傅履仁、美国前副国务卿塔尔博特、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副会长白莉娟和著名华裔宇航员焦立中等。可以说,这些采访是作者在华盛顿工作期间最难忘、最宝贵的回忆,正是这些难忘的回忆促使作者在忙碌的工作之余把这些经历记录下来并写出了本书。

目录

前言

铁马金戈中盛开的木兰花——采访美国前国务卿赖斯

铿锵砺慧质依依吐兰心——采访美国前劳工部长赵小兰

纵览世界棋局 把握历史航船——采访美国战略思想家比格涅夫·布热津斯基

丹心一片不忘飞虎情梅香四海犹寄寸草心——采访美国社会活动家陈香梅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采访尼克松的女儿朱莉·尼克松·艾森豪威尔

半生戎马心怀故土履仁不息肩挑百人——采访华裔将军傅履仁

遨游苍穹情系神州——采访华裔宇航员焦立中

倥偬岁月里,有一种情怀无国界——采访驼峰航线飞行员协会主席杰伊·文亚德

一生的目标不懈的追求——采访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副会长白莉娟

布鲁金斯重视中国 老牌智库再谱新篇——采访美国布鲁金斯学会会长塔尔博特

“拥抱熊猫派”VS“屠龙派”——采访美国众议院美中工作小组共同主席马克·柯克

容闳耶鲁传佳话 中美友好竖丰碑——采访耶鲁大学

悠悠岁月 白宫风云变幻 是是非非 功过任人评说——走进白宫新闻发布厅

美国外交重实力 国务院内有乾坤——亲历美国国务院新闻发布会

鹰之利爪 国之利器——美国国防部五角大楼的台前幕后

守护中华饮食的骄傲——采访华人餐馆店东

试读章节

铁马金戈中盛开的木兰花

——采访美国前国务卿赖斯

作为新华社记者,我在华盛顿工作期间曾在多种场合见到过当时的美国国务卿康多莉扎·赖斯,但真正对她进行面对面的采访却只有一次,因此这次采访对我来说也就特别难忘。

那是在2006年7月。当时美国国务院给分社打来电话,表示赖斯当时在前往马来西亚出席东盟外长会议之前,愿意接受中国、韩国、日本、马来西亚和越南五国记者的联合采访。分社社长葛相文决定派我去采访。其实,美国国务院早在2005年就有这一安排,当时分社就决定派我去对赖斯进行采访,不料在按计划采访的前一天国务院突然打来电话,告知采访因故取消,让人好不失望,打电话的那位工作人员还挺客气,连连道歉,并愧疚地在电话中说:请不要介意,这种事情的确会经常发生。应该说,国务院在2006年再次打来电话就是对2005年那次未能进行的采访的弥补。

我马上着手采访准备。从过去的经验来看,美国重要官员接受多国记者联合采访时间不会超过半个小时,一国记者顶多也就能问一、两个问题。所以我总共准备了四个问题,分别是: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当年访问了美国,中央军委副主席郭伯雄当时也正在美国访问,两国高层互访对促进两国关系会起到什么样的作用?美国呼吁中国成为美国的“利益攸关方”,你认为中国正在成为美国的“利益攸关方”吗?美国副国务卿罗伯特·佐利克已经辞职,你已经选好接替他的人选了吗?你如何评价中国在朝鲜核问题中所发挥的作用?葛相文对我准备的这些问题予以首肯和赞同。

2006年7月21日下午,我按照约定的时间提前差不多一个小时来到了美国国务院,经过安全检查后到达国务院大厅时看到有一名50来岁的亚洲人也在等候,我估计他也是参加这次采访的记者。就走上前去跟他攀谈起来。果然,他是越南通讯社驻华盛顿的记者,而且让我惊讶的是,他居然是学阿拉伯语的,而且跟我一样,也曾经在伊拉克工作过,我们自然有了不少共同语言。越南通讯社的这位老兄还挺神的,原来是学阿拉伯语的他居然能来到美国工作,可见他能使“双枪”即阿拉伯语和英语都能使用。随后,韩国《朝鲜日报》记者许容范和日本《朝日新闻》记者鹈饲启也都来到了大厅。我为什么能够知道他们的中文名字呢?因为他们给我的名片上都有他们的中文名字。

这时,国务院负责公共事务的官员肯尼斯·拜尔斯出来跟我们打招呼,至今仍给我留下很深印象的是:拜尔斯虽然是国务院官员,但身上穿了一件皱巴巴的西服,系着一条显得很旧的领带,看上去有点寒酸。他把我们领到了一个会议室里。这个长方形的会议室能坐30到40人,会议室中央是一个十几米长、约一米五宽的桌子,桌子两边是椅子,这显然是一个典型的用于会谈的会议室。桌子两边的椅子只有一把被拉了出来,其余的都被整齐地摆放在了桌子底下。拜尔斯说,等会儿赖斯来的时候就坐在这把拉出来的椅子上。他同时告诉我们:采访的时候不许照相。有国务院专门的摄影师负责照相。另外,由于赖斯工作很忙,采访结束后就将离去,因此也不可能逐一跟各位记者合影,这使我们颇为失望。在我们等待的时候,一旁的工作人员在不停地说笑,其中一位还开上了赖斯的玩笑,称赖斯是“国务院最忙的女人”。

我们在会议室等了大概有半个小时后赖斯和国务院发言人肖恩·麦科马克终于出现了,没想到赖斯并没有去坐那把已经为她准备好的椅子,而是径直拉开一把椅子,坐到了我的正对面。本来,如果赖斯坐在那个给她准备好的椅子上,马来西亚的那位女记者将和她坐正对面,但赖斯能和我坐正对面,虽然可能是巧合但使我感到了某种荣幸:中国在这几个国家当中是最重要的,赖斯非常看重中国记者。

赖斯开门见山地说,她工作很忙,所以采访不会持续很长时间。麦科马克则干脆地说,采访只有20分钟时间。于是我们就赶紧准备好录音机并开始向赖斯发问。我开始向赖斯提了准备好的前两个问题,赖斯都给了我满意的回答。赖斯在回答我第一个问题时说,美国与中国关系发展势头良好,两国之间高层互访不断,这都有助于两国发展更好、更牢固的关系。赖斯在回答我第二个问题时说,有证据表明,中国正在成为美国的“利益攸关方”。她说,中国的综合国力和影响力都在不断上升,美国希望中国强大,在国际政治中保持自信,在国际安全事务当中发挥积极作用。同时,鉴于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而联合国要介入伊朗、朝鲜和中东等问题,所以寻求让中国发挥作用来帮助解决这些问题是非常重要的。她同时指出,中美两国都是大国,关系错综复杂,彼此存在分歧并不令人惊奇。

在别的记者提问过后,我抓紧时机,又向赖斯提了第三个问题,即佐利克的接替人选问题。佐利克原来担任常务副国务卿即国务院二号人物,主要负责中美关系。由于他以前担任过美国的贸易代表,加上在国务院并不如意,用佐利克本人的话说就是“在国务院不好做人”,所以有消息说佐利克希望能担任美国的财政部长。但时任美国总统布什后来并没有满足佐利克的心愿,而是提名美国著名的投资公司高盛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亨利·保尔森担任财政部长。在担任财政部长的梦想落空后,佐利克随即宣布辞职并转而加盟了高盛公司,后来如愿以偿地当上了世界银行的行长。不过,因为正是佐利克提出了希望中国成为美国的“利益攸关方”这一说法,他在辞去美国常务副国务卿之后接替人选问题一直很受中国国内关注。赖斯笑着回答说:她知道中国方面很关注佐利克的接替人选,不过她还没有确定,但她强调,无论谁接替佐利克担任副国务卿,都必须意识到亚洲地区的重要性,都必须对亚洲地区有特殊的兴趣。后来,布什在2007年1月提名原美国情报总监约翰·内格罗蓬特担任副国务卿,算是给佐利克找到了一个合适的接替人选。

P1-3

序言

马胜荣

记者是很忙碌的一种职业,要在比较短的时间内撰写一部书稿是不容易的。学军在美国的记者任期结束后不久,送来了他的另一部书稿,令我很感动。

他的前一部书稿的序是我写的。我当时在新华社负责国际新闻报道工作,国外分社的事务也由我负责处理,因此或多或少听到过学军的一些情况。我对他的印象是:勤快、用心,善于利用时间。采写了不少稿件。看了那部书稿之后,我对他的这种印象又加深了。

这部书稿主要是他在美国采访一些名人的记录。学军送来书稿时,曾征求我的意见用什么书名好。我没有多想,随口说了个书名:“与美国名人对话”。不管学军用不用这个书名,书中的主要内容的确是他同美国名人对话的记录。

美国前国务卿赖斯在美国和世界上的名气不小。几乎与美国总统不相上下。因此,采访赖斯是所有记者都期盼的机会。学军得到了这样的机会并抓住了这个机会。

学军采访的最大特点是抓住了关键的环节,抓住了宏观上需要注意的问题。中国记者采访赖斯的意义不仅因为赖斯是美国的国务卿,而且还因为需要她就美国和中国的关系发表看法。如果忘记了这一点,那么这次采访意义就会大打折扣。学军非常重视这一点。他在书稿中写道:“我开始向赖斯提了准备好的前两个问题。赖斯都给了我满意的回答。赖斯在回答我第一个问题时说,美国与中国关系发展势头良好。两国之间高层互访不断,这都有助于两国发展更好、更牢固的关系。赖斯在回答我第二个问题时说,有证据表明,中国正在成为美国的‘利益攸关方’。她说,中国的综合国力和影响力都在不断上升,美国希望中国强大,在国际政治中保持自信,在国际安全事务当中发挥积极作用。同时,鉴于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而联合国要介入伊朗、朝鲜和中东等问题,所以寻求让中国发挥作用来帮助解决这些问题是非常重要的。她同时指出,中美两国都是大国,关系错综复杂,彼此存在分歧并不令人惊奇。”

在采访美国前总统尼克松的女儿朱莉时,学军特别注意到毛泽东主席会见她和她的丈夫的情况,因为毛泽东的这次会见和美国与中国关系的改善有非常重要的联系。朱莉带了她父亲尼克松给毛泽东的信。毛泽东在看完信后高兴地对朱莉说:“欢迎尼克松先生来中国。”也许就是这十个字的邀请,为后来中美关系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基础。

学军书稿的另一个特点是注重细节。在采访赖斯的文稿中,学军没有忘记告诉我们一些在新闻稿中看不到的细节:“作为记者,我们去采访时当然都带着录音机,不过,像采访赖斯这样的重要活动,美国国务院都有专门的工作人员负责录音,在采访结束后我们就问这次采访活动的负责人拜尔斯:我们什么时候能得到这次采访的全部文字记录?他说。过三个小时你们就可以得到。另外,由于你们对赖斯进行了采访,其他媒体记者对采访内容肯定也非常感兴趣,但为了照顾你们,国务院将优先把整理出来的采访文字记录通过电子邮件发给你们。然后在第二天再发布到国务院的网站上。拜尔斯的这一‘英明’决定得到了我们全体五位记者的热烈欢迎。”

我在阅读书稿的过程中,看到多处这样的细节。在采访著名美籍华人陈香梅时,学军描写了她化妆的风格。他写道:“陈香梅在当时已经79岁高龄,但她看上去身体健康,精神矍铄,平易近人。她思维敏捷,说话语速很快,根本不像已经快80岁的人。另外。虽然已经是快80岁的人,但她依然浓妆艳抹。直到今天仍然是这样,这恐怕也是她穿着打扮的一大特征吧。”

细节的观察是记者的基本功之一,是需要经过比较长的时间才能练就的本领,虽然记者不可能将所有的细节都写进新闻稿中。但是没有细节就不太可能比较透彻地理解整个新闻事件。

学军的书稿还有一个特点就是采访的面比较广,不仅采访了政界人士,而且还采访了华裔将军、华裔宇航员:不仅采访了美国的智库,而且还采访了白宫和五角大楼;不仅采访了大学,而且还采访了中餐馆。虽然不能说他的采访和谈话已经涉及到美国的方方面面,但是比较多的人想了解的方面他都想到了。尤其有意义的是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的日子里。他采访了驼峰航线飞行员协会主席杰伊·文亚德。使我们又回到了那段烽火连天的难忘岁月。

读完学军的书稿,我的印象是:学军是一名难得的记者。采访前他准备充分,采访中他机敏应对,采访后他细心撰稿,给我们留下了真实的记录。

学军的书稿是他采访的实录,现场感很强,这也是记者书稿的一个特点。我期望他的这部书稿出版后会受到读者的喜欢。

(作序者为全国政协委员、原新华社副社长兼常务副总编辑)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新华社记者与美国名流面对面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学军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新华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1187423
开本 16开
页数 17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09-04-01
首版时间 2009-04-01
印刷时间 2009-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29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37.12
丛书名
印张 12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70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16:3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