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庸国(共5册)/长篇方志小说系列
内容
编辑推荐

《辞海》云:庸,古国名,曾随同周武王灭商。春秋时,是巴、秦、楚三国间较大的国家。商朝末年,年轻的庸君率庸、卢、濮、蜀、羌、髳、微、彭,西部八个诸侯国,追随周武王讨伐殷商,建立周朝。

5卷本系列史志小说《庸国》为我们诉说这段古老的历史。

内容推荐

谁思美庸

爰采葑矣,沫之东矣。

云谁之思,美孟庸矣。

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

送我乎淇之上矣。

——《诗经·鄘风·桑中》

公元前约一一○○年,商朝末年,年轻的庸君率庸、卢、濮、蜀、羌、髳、微、彭,西部八个诸侯国,追随周武王讨伐殷商,建立周朝。这件事曾被孔子潦草地载入《尚书》:“武王伐纣,庸首会焉。”八国联军,才八个字,中国古文真好,这叫惜墨如金。但是毕竟记下来了,孔子述而不著,那就是说由他口述,弟子实录。他要是不述,弟子要是不录,后人也就无从知晓,参加那场伟大的解放战争的功臣,还有我们一个庸首。

目录

第一卷 伐纣

第二卷 叛魏

第三卷 攻城

第四卷 破寨

第五卷 越狱

试读章节

公元前二二○○年,九十五岁的尧决定要把他的帝位传给别人了,虽然彭祖一再地对他说,只要遵守上天的规矩,好好儿养生,睡觉时枕头不要垫得太高,唾沫不要吐得太远,没事儿就喝一碗野鸡汤,人是能活很多年的。并且还举他的父亲帝喾为例,说他母亲庆都生下他的时候,帝喾正好也是九十五岁,可想而知精力是多么的旺盛。可是尧自己却能感到,人的年纪一大,表面上看还活着,其实里头的很多东西都已经死了,就像是一棵空了心的老树,再供在高处是会惹得雷火烧身的呀。

尧总想着父亲死去以后,异母哥哥挚继承帝位,因为把天下搞得一团糟,他才从挚的手里接了过来,扳起指头一算距今已满七十年了。七十年前他才二十五岁,那时候他的身子骨儿可不是现在这个样子,白天跟老百姓一道干活儿,夜里回家还能研究围棋,如今他明显是在走下坡路了,一吃完晚饭就开始打瞌睡,脑壳一点一点地像是鸡啄虫子,这不就是人老的迹象!

大清早一起来,他把几个臣子叫到身边,仔仔细细地盯着他们的脸问:“你们说,我该把天下交给哪一个呢?”

臣子们互相看了一眼,快嘴放齐想讨尧的喜欢,抢了一个先说:“那还用问吗?您的儿子丹朱又聪明,又通达,继承帝位除了他还有第二个人吗?”

尧早就料到有人会说这样的话,他也早就准备好了一句话存在喉咙里,就等着对方开口。尧说:“呔,你看他那个惹人气的样子,我都教他一百遍了,到现在还不懂得围棋的道理,连一百多颗棋子都管不好的人,还能管好天下的百姓吗?一天到晚除了遛狗玩儿鸟,就是在旱地上行船,还弄一些男男女女在一起胡搞!不能要他!另外再找!”

发完这一通火,尧原以为臣子们会围绕丹朱继位的问题,接着对他进行劝说,举出丹朱的很多好处,来动摇他刚才的决心。但他这一回没有料到,情况跟他想得完全不同,陡然间大家都像死了,屁都不放一个,连主张丹朱继位的放齐也不再吭气,勾着脑壳剔他的黑指甲。

这样足足过了吃一碗饭的工夫,才有人咳了声嗽,偷偷儿地看他一眼说:“有一个人倒是本事不小,不过……只是……”

尧慢慢儿地睁开眼睛,认出他是欢兜,不觉皱了一下有八种颜色的眉毛说:“既然有人你就直接说出来吧,何必要吞吞吐吐!”

欢兜又看了他一眼说:“共工……这人咋样?”

尧想了起来,欢兜昨儿还跟丹朱吵了一架,而他平时跟共工的关系是最好的,这么说他相信自己是真要让位,并且真要把帝位让给丹朱以外的人了。尧并不掩饰自己的不高兴说:“共工?你说的是共工吗?他可比他的祖上,当年跟颛顼帝争斗的那个共工差远了,那一个还有男人的血性,一脑壳能把不周山撞倒,这一个却只有一张白嘴,屁本事都没得,表面上看着怪听话的,其实他连老天都敢欺哄!”

气氛就又回到了刚才的情形,臣子们都不再说话了,只是在心里暗自做着选举。尧的部落有四个老臣,被人尊称四岳,往常一遇上麻烦的事儿,尧都会向他们请教。这时尧深深地叹了口气,激将这四个岳说:“唉,四岳啊,我已经当了七十年的帝,你们总是听我的话,现在你们就接替了我的帝位,叫我也听一听你们的话吧!”

四岳齐声回答他说:“我们的德行太浅,要是我们能登帝位,莫说是天下的人,就连地上的虫虫蚂蚁都能做帝了!”

尧生了气说:“你们不做,你们总得找一个人做啊!”

四岳中有一个想了想说:“我听说有个名叫许由的人,是位德才兼备的高士,只是有些清高孤傲,您不妨派人去试着找一找他吧!”

尧也老早就听说了许由这个名字,但他还在想着,不要丹朱继承帝位,这只是他一气之下说出的话,真要把天下让给一个跟自己无关的人,他还是很难下定决心。不过他却希望有人把他到处寻找继位人的消息,及时传到丹朱的耳朵里,叫那不肖之子感到惊慌,从此学好起来,往后的帝位不就还是他的吗?那么这位被选来的高士,实际上就只起了一个促进的作用,等着丹朱继位之后,可以做他最忠实的谋臣。不过这样的心思,眼前他是不能对四岳说的,对那个许由就更不能说了。

尧说:“好吧,这事儿我就托付你们去做吧,希望你们把风声传出去,叫天下的高士贤者都来应选!”

寻找许由的风声在广袤的大地上传了开去,许由听说尧要把帝位让给他坐,以为这是真的,连夜躲进岐山隐居起来。四岳派去的人空手回到帝都,尧以为许由是不敢负起天下重任,心里竟有五分失望,但一想起丹朱,却又替他感到五分庆幸。尧就叹了一口气说:“是啊,帝并不是人人都能当的呀,这个许由还是有自知之明的,晓得知难而退!”

四岳说:“许由不愿做帝,多半还不是您说的那个原因。”

尧问:“那他是个啥原因呢?”

四岳说:“多半是他觉得有丹朱在,他就是做了帝,这个帝也不是那么好做的。”

尧想了想问:“这个许由!他脑壳上的头发多不多?”

四岳愣了,一下说:“我们都是只闻其名,不见其人,不晓得……哦,好像又听人叫过他许瓢,舀水的瓢是光的,他莫不是个秃子……不过秃子就不能做帝吗……”

尧哈哈大笑起来:“我的意思是说,他真是个绝顶聪明的人呀!好吧,他不做帝,那就叫他当一个九州长吧。”

四岳的嘴里念着“九州长”,重音都落在那个“九”上,念着念着笑出了声说:“您还不如不去找他做这做那,他叫许由,您就允许他在山里,由着他小出来,叫他自自由由地过着算了。”

尧觉得四岳的笑跟自己不同,心里就有点儿不踏实道:“你们的意思是他嫌这个官儿小了?叫他做帝,他嫌大,不敢做,叫他做九州长,他又嫌小,不愿做,你们扳着指头数一数,天下总共才有十二个州,冀州、兖州、青州、徐州、荆州、扬州、豫州、梁州、雍州、并州、幽州、营州,这十二州里叫他分管九个,他还嫌小吗?刚才我还说他是个绝顶聪明的人,现在我倒认为他是个傻鳖,高不成,低不就!九州长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上头也就一个万万人之上,无人之下的帝了!你们派人去劝他洗洗脑壳,听我的话,赶紧从山里头出来吧,山里头野物多,吃起人来可不得问他学问大不大的!”P32-35

序言

谁思美庸

爰采葑矣,沫之东矣。

云谁之思,美孟庸矣。

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

送我乎淇之上矣。

——《诗经·鄘风·桑中》

公元前约一一○○年,商朝末年,年轻的庸君率庸、卢、濮、蜀、羌、髳、微、彭,西部八个诸侯国,追随周武王讨伐殷商,建立周朝。这件事曾被孔子潦草地载入《尚书》:“武王伐纣,庸首会焉。”八国联军,才八个字,中国古文真好,这叫惜墨如金。但是毕竟记下来了,孔子述而不著,那就是说由他口述,弟子实录。他要是不述,弟子要是不录,后人也就无从知晓,参加那场伟大的解放战争的功臣,还有我们一个庸首。

那一天正值甲子日的黎明时分,周武王亲领大军来到商都城郊的牧野,左手举着黄色的大斧,右手举着白色的旄牛尾巴,甲光向日,金鳞次开,全军誓师大会上,左撇子武王发出庄严的号召:“嗟!我友邦冢君御事,庸、蜀、羌、髳、微、卢、彭、濮人,称尔戈,比尔干,立尔矛,予其誓。”啊,我友邦的国君和辅助我的大臣们,以庸国为首的八国联军呀,请你们举起枪,拿起盾,竖起矛,听我来宣誓了!

《牧誓》里的这段文字,如果配上今天的录音录像,简直是一场现成的电影,场面恢弘,冷兵器时代的战争大片。那是~场解放商都的决定性战役,近镜头摇向妖妃苏妲己的那位荒淫无道的丈夫,一路追着他逃回朝歌,跑上鹿台,再来一个特写,用颤抖的双手敲打火镰,点着了身边的易燃物。画面一下子扩得很大,画外音,在熊熊燃烧的烈火中,一个该死的暴君连同他的王朝灰飞烟灭。

距今三千多年前的庸君,自然在那次血战中立下汗马功劳,改朝换代以后,武王封庸国为三监之一,与邶国、卫国一起监控纣王的儿子殷君武庚,以防谋反。此时的庸国不知何故被写做了鄘国,兴许是武王希望,它与邶国各自多长一只警惕的耳朵,好与卫国一起共同保卫周室。当时三监的布局是这样的:鄘国守卫在朝歌以南,邶国守卫在朝歌以北,卫国守卫在中心朝歌。

夺取政权的武王还不放心,又派他的三个弟弟进驻三国,管叔鲜驻卫,霍叔处驻邶,蔡叔度驻鄘,对三监之国又进行监控。更加不知何故的是,武王死后,成王即位,周公摄政,武庚勾结三监与东方夷族叛乱,乃遭诛杀,鄘国遂又回归庸国。后世学者对两个国名各执异说,《辞海》里便干脆这么解释着:“廊,古国名,一作庸。”又说:“鄘,本或作鄘。”

“商有诸侯国庸,武王通师伐纣,庸出兵助之。春秋为楚所灭,其公族以原国名为姓,乃成庸姓。”我对《通志·氏族略》表示纳闷儿,自从情钟古庸国后,曾经我托故国腹地的竹溪、竹山、房县的朋友代为查访,三县竟没有一人姓庸。再查宋代无名氏编的《百家姓》,也没查出此姓,查到“冉宰郦雍”一句,倒看见一个同音的“雍”。

《氏族略》说,雍是周文王的第十三个儿子,周朝建国的时候被武王封在雍这个地方,他的后人就以此为姓。这分明与庸国没有~丝的瓜葛,难道,早在春秋时期,亡国之君的子孙为了寻找出路,就将自己埋名并且隐姓了吗?

现为竹溪境内的一些山川和古迹,还能隐约地倒映出三千多年前那场战争的影子,譬如,丰溪之南,大营盘是姜子牙的屯兵之寨,绝龙岭是闻太师的亡命之地,此外还有鬼门关等凶险地名,所谓的闻太师墓,自然是他死后曾经的葬身之所。以上等等,似乎对号入座,每地都有一个与《封神演义》极其吻合的故事。  关于这些,遥远的商、周史书上没有如此繁琐细腻的记载,或许天下之大,同名之多,丰富了当地居民的推测和想象。但是,庸君率领包括蜀国在内的八国诸侯,响应武王的号召讨伐纣王,脚踏商朝的封地,一路夺关斩将,不可能不发生激烈的厮杀。

天下诸侯兵临朝歌,鹿台上方火光冲天,万军丛中的庸君是否在自焚的商纣王身边发现了那个美貌的妲己,我们已经不得而知。但是他的继承者则大有可能在骊山脚下,看见另一个冷面美人,周幽王的宠妃褒姒,从而亲历了西周末年的另一个典故:烽火一笑。

《诗经》最早的编辑兼作者之一,房陵人尹吉甫,是周宣王时朝中的太师,教授太子宫涅,也就是后来充当烽火典故中男主人公的周幽王。房陵是庸的地盘,这位诗人太师也便是一个庸国的人,同治版《房县志·人物》篇,第一个就以骄傲的语气点到尹吉甫:“房陵人。宣王时食采于房,诗人为之赋《六月》。卒葬房之青峰山。”

烽火戏诸侯的天大坏事和地大蠢事,恰恰是他的学生宫涅长大以后接班干的,学生做了帝王,往往就不再听老师的话,嘴里虽说过去现在将来永远是我的老师,但老师如若劝他让褒姒滚开,率先滚开的估计应是老师自己。于是老太师只好告老还乡,住在房陵青峰山下,一边编着诗刊,一边自己也写上几首。不过如今周室有难,骊山烽起,那是自己的国家,他怎么会劝阻庸君不去救驾,忠义双全的庸君又焉能不挺身而出呢?

“诗人为之赋《六月》”,八成是说有一年的六月,北方的猃狁国起兵进犯,直逼镐京,尹吉甫率领一支部队去打反击战,结果赶走猃狁,凯旋而归,幽王的父亲宣王重赏了他,还让他在家摆酒庆贺。那一天,一位名叫张仲的诗友写了一首名叫《六月》的诗,盛赞他的精忠报国:“六月栖栖,戎车既伤。四牡骙骙,载是常服。猃狁孔炽,我是用急。王于出征,以匡王国……”而他自己,一生中最引以为豪的诗篇,则是另一次打了胜仗回来,乘兴而作的《江汉》:“江汉浮浮,武夫滔滔,匪安匪游,淮夷来求。既出我车,既设我旗,匪安匪舒,淮夷来铺……”

《房县志·人物》篇中,还讲了一件不该讲的家丑。尹吉甫之子尹伯奇的后母,把红糖抹在两个乳房上,引来群蜂,袒胸呼救,老实巴交的伯奇前脚进门,后脚就被尹吉甫~头撞见,后母遂向丈夫哭诉继子非礼。率滔滔武夫,渡浮浮汉水,文武全才的尹太师怒而剥光儿子的衣服,将他逐出家门。伯奇编荷而衣,采莲而食,踏霜而歌,作《履霜操》一曲洗自身以清白。

同一故事,郦道元的《水经注》则引蜀人杨雄之口,留下一个革命浪漫主义的版本:“尹吉甫子伯奇至孝,后母谮之,自投江中,衣苔带藻,忽梦见水仙赐其美药,思惟养亲,扬声悲歌,船人闻而学之。吉甫闻船人之声,疑似伯奇援琴作子安之操。”

描写得有点儿像大难不死的哪吒三太子,还有点儿像才高八斗作七步诗的曹子建,只可惜没有录下那首《履霜操》的歌词,不知比不比得上他诗人父亲的才华。房县的太史公记下这个丑恶的故事,意在鞭后母之毒,扬继子之善,孰料却无意中暴露了主要英雄人物尹吉甫之愚,使他突出的光辉形象略有损伤。但县志求真纪实,与冲刺豆腐渣工程奖的文学作品不同,记载下来,它的历史价值还是有的。

公元前六一一年,曾经是西部八国之首的庸国联合蜀、麇两国,发兵攻楚。三军走到半路上,当年跟随庸国一道会战牧野,助周灭商的西部八国之一蜀国的军队,这一次却突然打退堂鼓,请假说是家里有事需要回去一下。麇国的军队一见蜀军变卦,也在路边扎下营寨不走了。高举灭楚大旗的盟主庸国面子下不来,只好硬着头皮孤军深入,结果大败。翌年,楚国余恨未消,心想你做在初~,我做在十五,你联合两个国家打我,我也联合两个国家打你,遂联合秦、巴两国,三面进攻。这一次谁都不许请假,一直打到庸国的首都方城山,把去年野心勃勃的主谋庸国给灭了。

司马迁在《史记·楚世家》里幸灾乐祸,所谓“国人大悦,是岁灭庸”,指的便是庸国这段悲壮的历史。太史公不能免俗地站在胜利者一边,与“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女词人不同,败者为寇的一页就这么轻轻地翻了过去。然而此前,他对楚庄王的看法并不是很好,说此君即位三年,从不上班,左手抱着一个郑姬,右手抱着一个越女,还不许有人劝谏,谁劝就把谁的脑袋砍了。

大臣们纷纷都觉得脑袋重要,只有一个名叫伍举的大夫有着不同的价值观,伍举就举手说,我看见山上有一只乌,三年不飞也不叫,请问大王,它是个什么鸟?庄王翻他一个白眼道,三年不飞,一飞冲天,三年不鸣,一鸣惊人,你给我滚出去吧,未必我连这个道理还不明白!怀里抱着二女继续作乐,又一个名叫苏从的大夫从下面跑来,还没开口庄王就问,难道你没听到我的话吗?苏从说,只要你能成为英明的领袖,我就是死了也心甘情愿!庄王这才松开怀中二女,第二天开始上班,杀掉了好几百个坏人,提拔了好几百个好官,让不十白死的伍举和苏从,掌管楚国的国家大事。

我曾经想,假如伍举和苏从的勇敢未能战胜郑姬和越女的狐媚,公元前六一一年未必就是庸国的末日。蜀、麇两个胆小且无信义的国家再要不背叛当初的盟言,历史上到底是楚灭庸,还是庸灭楚,且说不定。庸国之亡,提醒后世学者要对耳朵进行研究,蜀国人耳根子软,即民间所说的■耳朵,一听风吹草动,军心就会受到动摇,相比之下,楚国的庄王在跟郑姬淫乐的同时,耳朵还没被越女的软语塞住。只要真是忠言,一次听不进,还有二次,反复听也就听进去了。

须知那郑、越二位,司马迁虽然不说她们的来龙去脉,人们也能想到,妲己和西施就出在她们家乡一带,郑、越两国派这二位妖精来侍奉庄王,目的是想培养下一个纣王和夫差。照这么看,楚庄王还真是一只好乌,玩物而未丧志,关键时刻能将两个美人一脚踹开,自己一飞>中天,成就了中国历史上一个灿烂的典故。

同时这也说明,我们的庸君是一条血性汉子,面对盟军的背叛猝然临之而不惊,一切还按原计划进行,谋略稍逊一些,但是古往今来,谁又是常胜不败之师!灭了庸国的楚国,最终不还是被秦国灭了,而秦国又灭于汉,汉分三国,三国归晋。只要在史书上留下一页壮烈而非窝囊,便也算得上是一个时代的英雄。怪只怪,庸国这个国名实在取得暧昧,总让不读诗书的后人犯下望文生义的错误。

子思作《礼记·中庸》,“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是中正、中和之意,一个人,一个国家,为人处世达到中和的水平,天地便各归其位,万物便茁壮成长。庸是平常、常道之意,“庸德之行,庸言之谨,有所不足,不敢不勉,有余不敢尽。”平常的一言一行,都得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如临深渊,若是按照这个标准,孤军远征的庸人既不平庸,亦非中庸,忠勇侠义,刚正豪爽,嫉恶如仇,锄奸除霸,似乎恰恰便是世代庸人的天生秉性。

后来的孔子,当然不能是为庸国命名的人。庸国之名,歧义颇多,一种说法,庸人的祖先是黄帝大臣容成氏,又一种说法,国君是火神祝融氏的后代。容、融、庸,三字上古通用,故此,庸国要么是容成氏后裔的城邦,要么是祝融氏传人的家园。因为会用青铜铸造钟鼎,庸人曾被称为镛人,近代出土的商代青铜器中,大多出于镛人的制作;因为会用土石修筑城池,庸人曾被称为墉人,周天子用庸人在洛邑建筑的都城,遗址犹在,庸国自己国都方城的坚固城墙,经三千余年的飘摇风雨,国去而城不倒。

还因为会用耳朵监听武庚,庸人又曾被称为鄘人。它有这许多奇异的名字,恰能证明它有这许多非凡的本领,所以它与平庸,与昏庸,与庸俗,与“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的笑料不能构成连带。把庸国之君的庸君归入昏君一列,他本身就是一个昏君和庸人。

春秋早期,庸国的军事和综合实力已具后来联合灭它的秦、楚之上。今有学者著《古代军事考》,谓“惟庸人善战,秦楚不敌也”。庸国在最鼎盛的时期,国土面积远在灭亡了它的楚国之上,它的疆域至少延及如今湖北的竹溪、竹山、房县、保康等二十余县,以及神农架林区,陕西的平利、白河、镇坪、旬阳等二十余县,以及安康市,重庆的巫溪、巫山、奉节、云阳等近十个县,据说还有湖南的大庸,河南的新乡。楚国联合秦、巴,灭庸之后,三国瓜分,核心部分留在了盟主楚国,沦为邑郡。而它的国都所在地上庸,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后来又成了秦楚两国拉锯的战场。

朝秦暮楚,这一诞生于战国烽烟的成语,并非说此地的亡国之人像墙头草一样左右摇摆,有失立场,而是说,上庸每天都处于你争我夺的血腥之中,秦楚两国的大旗在城头朝夕变换,沐雨而低垂,迎风则飘扬。

……

公元一九八四年,我离开竹溪,迄今已有二十四年。临别之际,名叫陈永贵的白白胖胖的县委书记,他送我一套两卷本清同治版的《竹溪县志》,扉页上郑重写下他的名字。这部黑色封皮印制粗劣的志书蛊惑了我,一件命中注定的事情便从那时开始发生。我不明白他为什么送我这个,是否因为,此书再版时有他新作的序言,抑或完全是想嘱咐我,人走了,别忘了自己带不走的家乡。

很难计算,自明成化十二年建县伊始,涓涓的竹溪河水已不知送走了多少位县令,如果再从春秋时一飞冲天的楚庄王发愤灭庸,与秦、巴三国瓜分庸地设上庸邑算起,秦汉唐宋,历任的邑宰更是不计其数。但是我记住的,只这一位。如同奉调前来保卫竹溪的张自成的孙子,立誓要为竹溪写志的张懋勋并非竹溪土著,永贵书记的籍贯其实是在湖北均州,受尽歪曲的清官、孝子、贤夫、义友陈世美的故乡。当竹溪这方土地还属于古庸国的春秋时代,均州也属于庸国的邻邦麇国。依着永贵书记的爱庸情深,当年庸、蜀、麇三国联军伐楚,骑在战马上的麇君假设是他,中途是不会打退堂鼓的。

除却那一刻的默然心领,没有任何强权与重利能够威逼弓I诱一位深山里的书生,搁下手中一切要做的事,韦编三绝地阅读家乡,并且据此写出这样一部长达五卷的书。《诗经·鄘风·桑中》唱道,有一个男子:“爰采葑矣,沫之东矣。云谁之思,美孟庸矣。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我采菟丝草,来在沫乡东,心里思念庸国的美女,约她在桑中。她到上宫来接我,再到淇水上,把我来相送!

而今我之所思,却不仅是美貌的庸女,我之所思是整整一个早已湮灭鲜为人知的神秘庸国。我想复制她,使她凭借我的文字之尸还魂再现。长悠悠的二十四年,这念头每每选在夜阑人静的时候,如《诗经》中庸国的美女身着一袭白衣,自蒙咙遥远的古代飘然而至,勾魂摄魄,令我难眠。

我开始学习那位名叫张懋勋的故乡先贤,“编辑旧闻,穷搜荒缺”,融前朝遗存的正史、方志、野史、传说、神话、族谱、碑钞、艺文录、民间故事,以及当代学术研究中的发现、探佚、考证、推论于一炉。不过我决意要写的不是方志,而是此前世上不曾有过的方志小说,它对历史大事和主要人物必须服从方志的记载,生活小事和次要人物则可以稍加文学的塑造。一边写着,我一边料定早晚有一天,以我为滥觞的方志文学会风靡文坛。因为方志中有太多的人事不能被正史所宽容,而它却往往是比正史更加公正的,真实而又宝贵的历史。  清朝灭亡之后,中国历史进入现代,这期间古庸国属地的两竹,各自出了一位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竹山的工人领袖大律师施洋,被枪杀在武昌洪山,竹溪的学生领袖早期共产党人何恐,被刀砍在汉口江岸,一刀不断,再砍一刀。怀着超出古代庸君的深深敬意,我给了二位英雄最多的篇章,将他们轰烈悲壮的短暂一生,倾情写进这部大书的压卷之作。

书中人何恐的长子何国瑛,是我父亲的同事,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同时投身革命事业,一个反右时划为“右派”,一个“文革”中打成黑帮;何恐长兄何楚琦的儿子何国瑾,是我在文化馆就业时的同事,我用黑字写成小说,他把红绸扎成彩船:何恐的孙子何康平是我和我胞弟的同插,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插队在同一个知青点,就是那个名叫龙王垭的国营茶场。

还有一个更大的奇缘,当我出生不久,县城小十字街烈属匾下的何恐孀妻余向贤,一位被人尊称何老奶奶的坚贞女性,曾经是我的第一个保姆。

完成这部大书,想起篱笆与桩,很多贤人的相助使我势如破竹。

我的八十岁的父亲兴致勃勃,一手拿纸,一手握笔,迈动两条沧桑的老腿,辗转奔波于古城的新街和旧巷,寻访故人,搜罗轶史。再从家乡寄来幸存者们的口述实录,挂一个号,厚墩墩的。

继永贵书记赠我《竹溪县志》之后,上世纪末,市文联主席、均县人岳啸寄我《均州志》部分复印件,供我第三卷写作明末人物陈世美之用。

关良平容我在灯下速览有关人物的密档,且赠我《竹山县志》《房县志》《郧台志》,以及乡人编著的《鄂西北历史文化论纲》,供我第四卷写作明清人物之用,纵有一句,心满意足。

甘启良业余著有重达七斤五两的《竹溪植物志》,也给我传来他精彩的古庸国论纲,其中有很多崭新的观点,令我倾服。稿本既成,再从网上鸿雁传书,仅为清朝的竹溪老英雄甘继芳保卫中峰寨一战,就与我切磋了若干回合。

喻泉源搜求得来夏衍著《懒寻旧梦录》、伍修权著《我的历程》等珍稀绝版文字,供我第五卷写作民国人物何恐之用。又仗着年轻有为,略知当今已是读图时代,索性披挂驾车,沿着我笔下所及的故国山川城寨,战场遗址,拍成数码图片,传我电脑,配合入书。去年冬天冰天雪地,他不识时务地将车开进神农架林区,四轮打滑,险些一个跟头,栽进神农帝误尝断肠草的那个葬身之处。

县委副书记、竹山人刘荣盛赠我他与华赋桂合著传记《大律师施洋》,供我第五卷写作施洋之用。

宣传部长夏良胜率部奔走宣传,教育局长王玺视同爱乡教育,开路先锋吴立新将此当做精神与物质相互交通的无形之桥梁,尽倾心力。呐喊者胞弟建国,文友家国,诗人义才,记者明鑫,另有温州韶辉,平湖大立这一干子庸人的后裔,梦里他乡也在读着庸国的故事。

还有京城里我的兄弟,受我如此重托的编辑李阳。

我心便愈不安,明知有些篇章写得不太好,或太不好,由此欠下他们的情分,一如欠下读者的较真。我将补过,虽然无功,在以后很长的日子里,幸好我还能写很多。

一个古国,一个古城,一个古老县邑的故事,我讲完了。这里正在发生着什么,下面还将发生些什么,我不知道。然而我总会知道,因为我的人在远方,魂在此地。

二○○八年九月十日写于北京听风楼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庸国(共5册)/长篇方志小说系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野莽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工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0843566
开本 16开
页数 130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400
出版时间 2009-03-01
首版时间 2009-03-01
印刷时间 2009-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2.43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88.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1
170
9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20:05:41